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孙权为何要将荆州借给刘备?各有各的小算盘

孙权为何要将荆州借给刘备?各有各的小算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风云人物看历史 访问量:1939 更新时间:2024/1/17 22:34:31

刘备借荆州,十借九不还。”这既是千年流传的一个故事,也是千年来流传的一句俗语,慢慢地将刘备这个老赖演变成了今天的老赖。如果还原当时的历史,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咄咄怪事。作为一个乱世枭雄、一个有宏伟目标的战略家,无论是愿意借的孙权,还是赖着不还的刘备,他们都有自己的道理。至于后来的翻脸,哪是整个形势变化了,利益上就难免要出现冲突。

曹操兵败赤壁之后害怕后方有人捣乱,便留下曹仁等守卫荆州,自己领着大队人马退回了北方。此时尽管孙刘联军获胜,但荆州还在曹军的手中,于是,孙刘两家便开始了争夺荆州的战争。争夺的结果是刘备占有了长沙、桂阳、武陵、零陵四郡;周瑜率领吴军则攻占了荆州的治所江陵以及南郡、江夏三郡。刘备在周瑜与魏军在江陵纠缠之机,又乘机抢占了荆州外围的大片地盘,成了赤壁之占中的最大受益者。

江陵在整个荆州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如果据有了江陵,西进则可以夺取益州,北出则可以谋取中原。夺取江陵是诸葛亮“隆中对”中为刘备设计的“三分天下而据其一”基本思想,如果没有了江陵,则整个战略思路就断了线,所以刘备是志在必得。但不光是诸葛亮看到了这一点,鲁肃在给孙权的“榻上策”中,其主要战略思想也和诸葛亮如出一辙,孙权也不会放弃。况且,周瑜作为一个优秀的军事家,当然也是意识到了江陵的重要性,故周瑜率领吴军亲自坐镇江陵,正厉兵秣马准备攻打襄阳,打通北伐中原的通道。

孙权将其妹妹嫁给刘备,以“和亲”政策换来了暂时的同盟,刘备娶了孙权的妹妹后,孙刘两家在一段时间内相安无事。刘备以荆州四郡为发展基础,但因为江陵的阻挡,却难以向外扩张。当时的形势是,曹操占据南阳,以及南郡北部的襄阳;孙权占据南郡大部分以及江夏、荆州治所江陵;刘备占领长沙、桂阳、武陵、零陵四郡,时值刘封病死,被推举为新的荆州牧。

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大婚之后的刘备以省亲为名,离开荆州前往江东面见孙权,请求北坡镇荆州借给他,其实就要孙权将江陵借给他。这个要求遭到了周瑜的强烈反对,他还建议北坡镇刘备扣留并软禁在江东,以绝后患。孙权嫁妹本来就是害怕曹操势大,要联刘抗曹,所以既没有答应借荆州,也没有将刘备扣留。很明显,孙权也犯了曹操的错误,以致后来失去进军益州的机会。

正当江东将领为刘备借荆州一事众说纷纭之时,曹操又有了新的动向。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虽然有所收缩,然而毕竟饿死的骆驼比马大。贼心不死的曹操突然瞄准了益州之地。此时周瑜已经有了取益州、并张鲁,然后占据曹操防线前沿襄阳的计划,襄阳一破,中原的门户大开,破曹指日可待。孙权也是全力支持,授予周瑜全权处理荆州事务的军政大权。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这个关键时刻,周瑜却箭伤复发,不幸身亡。

孙权以鲁肃接替周瑜,主管江陵事务,又任命程普为南郡太守,局势暂且得到稳定。刘备借荆州之事再次提上了日程,周瑜一死,事情马上就有了转机。鲁肃虽对孙权忠心耿耿,但他就远要比孙权看得远,他有明显的亲刘倾向。赤壁之战中的孙刘联盟是鲁肃一手促成的,这时他当然还是希望这个联盟能够继续保持,因为曹操的实力实在是太强大了。所以,在众人的反对声中唯独鲁肃极力相劝,他向孙权说:“将军虽神武命世,然曹公威力实重。初临荆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备使抚安之。”

就这样,孙权听取了鲁肃的建议,把荆州借给了刘备。其实,在借助刘备抗曹的这点上,孙权和鲁肃的看法是一样的。在孙权看来,周瑜死后唯一能够阻挡曹操的也只有刘备,曹操虽兵败赤壁,但实力并未得到损伤,对于南方一直是虎视眈眈,这个时候他还需要刘备。孙权曾对左右说过“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这样的话,可见对于东吴能否独立对付曹操,孙权心里着实是没有底的。

其实,以当时之形势,就算是以武力相见,孙权也未必能够占得了优势。刘备已经占有了荆州四郡,也就是说荆州大部分已经在刘备的掌控之中。而刘备自己驻守在公安,与驻守在江陵以西的张飞和长江以北的关羽形成掎角之势,江陵已经在三人的包围之中,实际上江陵已在荆州地面上已是一座孤城。迫于这种形势和北方曹操的压力,孙权将江陵借给刘备其实是非常明智的,不但可以依靠刘备来抵抗曹操,还可以避免孙刘联盟破裂,让曹操得渔翁之利。当然,刘备也是要付出一点的,哪就是将部分荆州接近吴的土地让给了孙权。

标签: 孙权

更多文章

  • 三国灵异事件:东吴有人死而复生,孙权遭遇隐身果实能力者

    历史人物编辑:一人的历史标签:孙权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墨上桑。众所周知,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别说民间各种灵异故事神奇算卦长盛不衰,就连正史之中都不乏神奇的预言事件的记载。今天以史为鉴墨上桑就以《三国志》、《裴注三国志》这本著名的正史记载为依据,聊聊吴国、孙权遇到的奇怪、灵异事件。一、祥瑞频出 三国魏蜀吴政权中,魏国和蜀汉虽然也有祥

  • 孙权的长相为什么有人说:异于中原人?是混血吗?

    历史人物编辑:静心读史标签:孙权

    说这番的话人肯定是沉迷在《三国演义》里面太深了,错把演义当历史。孙权的“异相”描写首见于《三国演义》,其它史料中是没有记载的。张昭令孙静理会丧事,请孙权出堂,受众文武谒贺。孙权生得方颐大口,碧眼紫髯。昔汉使刘琬入吴,见孙家诸昆仲,因语人曰:“吾遍观孙氏兄弟,虽各才气秀达,然皆禄祚不终。惟仲谋形貌奇伟

  • 曹操为什么说“生子当如孙仲谋”?看看孙权在“濡须之战”的表现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孙权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孙权有一个绰号叫做“孙十万”,这并不是一个美称。因为孙权亲自带兵打仗总是打不赢,尤其是“逍遥津之战”,孙权带十万大军,拿不下八千守军的合肥,开始的时候还让张辽用八百人骑脸,这就是所谓的“八百破十万”。其实孙权在作战的时候也不是一点亮眼表现都没有,在第一次“濡须之战”中表现得还是挺不

  • 江东的孙策为什么不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反而传位给弟弟孙权?

    历史人物编辑:不忘的历史标签:孙权

    孙策字伯符,英武如其父孙坚,而且一表人才,是不折不扣的少年英雄,江东人称孙郎。吴郡太守许贡曾上书朝廷的时候,说“孙策骁勇,与项籍似”,所以人又称孙策为“小霸王”。孙策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意气用事,喜欢杀人。一言不合拿刀上去就杀,为此其部下多劝诫孙策,这样树敌太多,早晚会死在刺客之手。建安五年四月四日(

  • 杀孙权,耍曹操,清剿高句丽的''公孙兵团''为何雄霸东北?

    历史人物编辑:动鉴历史标签:孙权

    三国时期,曹魏、蜀汉、孙吴之间的兵戈角逐,一样也涉及到了辽东之地。曹魏统治政权的地盘与东北地区毗邻联贯,军事实力在三国诸侯之间颇为强大,因而辽东之地也一直纠结在曹魏管控的势力畛域之内。但是,尚在曹魏还没有正式统一东北地区之前,蜀汉、孙吴都试图谋划借用东北地区的一些少数蕃族部落或辽东之地的''东北王'

  • 东吴的“淮泗集团”:深受孙权信任,最终却走向没落!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孙权

    从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孙策离开袁术,开始平定江东,到黄武元年(公元222年)孙权成为吴王之前的这一段时间里面,淮泗集团一直都是东吴的中坚力量。不管是平定内乱,还是和曹魏、蜀汉相抗衡,淮泗集团都是孙权极为信任的群体。淮泗集团,指的是淮河、泗水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地域主要包括现在黄河以南的河南、山东

  • 曹操为什么说,他有25个儿子,皆不如孙权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孙权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曹操对孙权的评价,曹操与孙权的父亲同岁,而且有25个儿子,诗词歌赋有曹植、能征善战有曹彰、能文能武有曹丕。但是如果论在乱世之中忍辱负重,纵横捭阖的能力,确实没有人能够比得上孙权。“富二代”孙权公元200年4月4日,孙策受重伤去世,去世之前他把家业都传给了自己的二弟孙权,并且说

  • 孙权最器重的太子,33岁去世后,东吴自此大乱!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孙权

    在三国历史上,曹魏和东吴都出现了立嗣之争。一方面,就曹魏来说,因为长子曹昂很早就阵亡了,所以,曹操在曹丕和曹植之间举棋不定,这导致二者长期互相争斗。另一方面,孙权在位后期,也发生了二宫之争。在这场立嗣之争中,陆逊等众多大臣都牵连其中。不过,孙权其实有一个非常合适的继承人,这就是长子孙登。当然,非常可

  • 三国中孙权为什么偏安一方,没有统一三国心思?

    历史人物编辑:八卦的时光标签:孙权

    江夏郡隶属荆州,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接长江和汉江,历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为此,孙氏一门父子三人都曾亲征过此地!说起江夏郡,真可谓是东吴孙氏的隐痛,在孙权亲征江夏之前,其父孙坚与其兄孙策都曾攻打过此处,孙坚是直接战死在了江夏,而孙策尽管当年攻打江夏大胜,然天妒英才,不久遇刺身亡,以致功败垂成,江夏又重回

  • 三国时期,孙权创立了两个官职,担任者屈指可数!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孙权

    在三国时期,诞生了众多的武将和谋士,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魏蜀吴三国都在创立一些新的官职。比如曹操创立“军师祭酒”一职,从而授予给郭嘉等谋士。再比如刘备创立军师中郎将一职,以此授予给诸葛亮等人。至于笔者今天要说的孙权,也创立了两个官职,担任者屈指可数!上大将军一、陆逊陆逊出身吴郡陆氏,为江东士族。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