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临终最牵挂的儿子,遗命将其托付曹丕,曹丕后来待他如何?

曹操临终最牵挂的儿子,遗命将其托付曹丕,曹丕后来待他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秋原历史 访问量:417 更新时间:2024/3/30 10:06:49

公元220年3月15日,许都的魏王府显得格外寂静,群臣都守候在曹操的卧室中,曹丕垂手恭立于床边,女人们嘤嘤低哭,仿佛预示着一种不祥之兆。一代枭雄曹操即将放谢世,他们都来到这里静候曹操的最后遗嘱。

曹操微微睁开双眼,环视了一圈室内之人,仍然沉默不语,他在思考着如何交代后事,在他离开人世之时,还应该着重嘱托哪些事情。其实,当他看到室内的众臣、武将、谋士,还有立在床前的世子曹丕,对于国事他没有过多的交代。

文臣都是他的忠诚之士,武将也都是随他征战多年心腹,对于后继者曹丕,能力上他是没有什么担心的,他一定可以接好自己的班。但是,唯一担心的是曹丕的性格,他深知儿子心胸还是有点狭窄,何况还有过夺嫡之争,日后会怎么对待他的兄弟、各自己的妃子们?

因此,最让他放心不下的还是家事。当然,帝王的家事也就是国事。他对辅臣嘱托简单地完后,便开始安排家事。他将他的姬妾们都打发出了宫,每人给了一笔钱,嘱托她们今后自食其力,其他均一一交代。但是,在最后一个嘱托中却感人至深。

他看到床前的最小的儿子,望着曹丕,然后动情地说:“这个孩子三岁失去了母亲,五岁又要失去父亲,现在我把他托付给你。”然后便撒手人寰,溘然长逝。

良年五岁而太祖疾困,遗令语太子曰:“此儿三岁亡母,五岁失父,以累汝也。”——《魏略》

曹操这个最小的儿子叫曹干,小名良,曹操死时才5岁,他是曹操的妃子王昭仪所生,3岁时母亲病逝,如今父亲又离他而去,确实也够不幸的了。曹操临死之时,看着年方5岁的幼子曹干,不禁悲从中来,于是留下遗命给曹丕。

这年曹丕已经33岁了,他比这个最小的小弟弟整整大了28岁。曹丕对于父亲临终的这个要求,还非常重视的,后来他对这个小弟弟非常好,责无旁贷地担当起了兄长的责任。由于经年的劳心,此时的曹丕又有白发,所以曹干经常误把哥哥当作父亲,喊曹丕“阿翁”,每次曹丕都不得不纠正:“我是你的兄长。”,有时一日数次,而当曹丕每次听到他如此称呼自己时,都是触景生情,忧哀不已。

太子由是亲待,隆於诸弟。良年小,常呼文帝为阿翁,帝谓良曰:“我,汝兄耳。”文帝又愍其如是,每为流涕。——《魏略》

建安二十年(215),已经10岁的曹干被曹丕封为高平亭侯。建安二十二年曹干17岁,又被迁移封地为赖亭侯,当年改封弘农侯。在曹丕称帝后的黄初二年(221),曹干被晋升爵位,迁移封地为燕公。黄初三年,再次晋升爵位为河间王。黄初五年(224),改封地为乐城县。黄初七年(226),迁移封地为巨鹿。太和六年(232),改封为赵王。

曹干是曹丕最这恩宠的一个兄弟,这不仅是因为有曹操的遗命,最主要的是在曹丕与曹植争夺世子时,由于其母亲王昭仪受曹操宠爱,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曹丕临去世时,又留下遗诏给魏明帝,将曹干又托付曹睿,因此明帝对曹干常常给以恩宠的表示,关照有加。

青龙二年(234),曹干被弹劾私自结交宾客。被官员上奏报告后,魏明帝并没有责罚他,只是给他下了一道密诏,在诏书中一再劝诫,让他不要结交小人,要洁身自好,而且言辞颇为恭敬。

……朕惟王幼少有恭顺之素,加受先帝顾命,欲崇恩礼,延乎后嗣,况近在王之身乎?且自非圣人,孰能无过?已诏有司宥王之失。古人有言:”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弗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焉。”叔父兹率先圣之典,以纂乃先帝之遗命,战战兢兢,靖恭厥位,称朕意焉。——《三国志》

其后魏明帝不但没有追究他的过失,而且屡次封赏。魏景初(237~239)、正元(254~256)、景元期间(260~264),屡次给曹干增加封邑,连同以前的共有五千户。景元二年(261年)八月初三日(儒历9月14日)戊寅,曹干去世,享年46岁。

其实,巨世人皆因曹植“七步诗”事而谤曹丕,这是一个很大的误会。曹丕并非如《三国演义》中说的那样容不下兄弟。事实上,曹植确有许多不合规矩的事,那是自作孽。而在曹丕手里并没有那一个兄弟被他处死。

参考:《魏书》、《三国志》

标签: 曹丕

更多文章

  • 曹操留下三人来守江山,以为万无一失了,却没想到都被曹丕除掉了

    历史人物编辑:动鉴历史标签:曹丕

    三国时期,虽然是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是实力并非是均等分布的,这其中,最强的势力莫过于以曹操曹丞相为首的曹魏集团了。我们都知道刘备这一路升上来,建立起蜀汉王朝,的确是非常励志,但是殊不知曹操其实也是从小做到大的。当然,与刘备走野路子不同,曹操凭借自己的宦官出身,走的是官路,比刘备的升迁途径更快,实力也更

  • 曹丕篡位后,为何不杀汉献帝,难道不怕他造反吗?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曹丕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的亲信华歆率领文武百官联名上书,劝汉献帝把帝位让给魏王曹丕。为了保住性命,汉献帝不得不把皇帝的玉玺交给曹丕。曹丕一开始故作推辞,在三次谦让之后才接受。同年十月,曹丕登坛受禅称帝,立国号为大魏,史称曹魏,改元黄初,并定都洛阳。值得注意的是,曹丕在篡位后,没有对刘协赶尽杀绝

  • 曹冲死后,曹操突然说了一句话,曹丕突然痛哭不已,还说了6个字

    历史人物编辑:唯物历史观标签:曹丕

    三国时期要说哪位霸主的儿子最为出色,相信很多人都会认为是曹操,仅仅一个曹丕就能完虐刘禅、孙登,可见曹家依然是卧虎藏龙之辈。不过曹操对于自己的这个孩子并不是特别的喜欢,不然曹操也不会说出,“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样的言论了。要说曹操最为疼爱的,应该就是他的儿子曹冲了,据史书记载,曹冲从小非常的机敏,而且是

  • 他比曹操还要富有,却不肯借钱给曹丕,曹丕登基后这样对他!

    历史人物编辑:枕籍历史标签:曹丕

    曹操之所以能在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中获得一席之地并成为后期三国最强大的存在与他背后家族的支持是脱不了关系的。在曹操征伐四方的过程中,曹氏家族是既出钱又出人,给予了他巨大的支持,曹洪就是其中一个。曹洪,字子廉,是曹操的从弟,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富二代,曹操担任司空时曾经派人调查过曹洪的家财,发现他的家产与公

  • 曹操为何立曹丕为世子

    历史人物编辑:漫说历史标签:曹丕

    后世评价曹丕文才不如四弟,武力不如大哥,智能不如五弟,谋略不如曹操,那曹操为何立曹丕为世子。这句话呢看你怎么说,就和曾国藩那句屡战屡败换成屡败屡战一样,我们可以换一种类比,曹丕文胜大哥。武胜四弟,智同五弟,谋类曹操,何以不能为世子?要讲心狠,帝王之家哪个不狠,哪个不毒。无情最是帝王家,如曹丕这样的已

  • 曹丕告诉皇后这件事后,他说的最后一句皇后多瞧他一眼,曹丕笑了

    历史人物编辑:云朵爱生活标签:曹丕

    皇帝刘平跟曹操做交易,刘平要曹操答应他2个条件,第一,放过司马懿家,第二,让皇后跟自己一起随行跟曹操一起征战,曹操答应了皇帝刘平的2个条件,曹操要郭嘉传话给皇帝刘平,要把皇后废了立自己的女儿曹节为皇后,郭嘉知道皇帝不会答应的,郭嘉还没告诉刘平曹操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皇帝的事情,郭嘉要完成曹操给他的命令

  • 善于博弈、蹋鞠的孔桂,深受曹操的恩宠,为何死于曹丕之手

    历史人物编辑:蹴鞠亚洲女足标签:曹丕

    在古代,男风虽然不能说是社会的主流,但确实是有一定的空间。至少被一些上层贵族,比如国君、皇帝所接受。在史料中不乏相关的记载,比如“龙阳之好”、“断袖分桃”,都是上层贵族与男宠的故事。曹操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雄才大略,好女色,但是也受到了古代男风的影响。根据史料的记载,曹操也有一个男宠,名字叫做孔桂。下面

  • 神算子预言曹丕80岁死,可曹丕40岁就死了,曹丕:算得真准

    历史人物编辑:汪结龙标签:曹丕

    三国时期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魏蜀吴三国争霸的事迹让后人谈论不止。时至今日,人们对三国这段历史已经是非常熟悉了,作为历史上的大乱世,这一时期造成了百姓流离失所,不能够安居乐业。魏蜀吴三国中,实力最为强大的就是魏国了,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始,魏国就走上了强大之路。三国时期不可缺少的就是能人异士,最为

  • 为什么说曹操曹丕如果听他的,就不会犯下同样的错误

    历史人物编辑:阿槐方言配音标签:曹丕

    对于很多三国迷来说,无论是通过小说还是正史来判断,曹魏的力量始终是三大支柱中综合实力最强但是,无论是曹操,还是他的儿子、继任者曹丕,总会有难免的失误。俗话说,只有砸出一手好牌,才能给孙刘两家带来更多的机会。否则,以曹操父子所拥有的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物资供给,曹操父子凭借一己之力称霸天下岂不是相对容易一

  • 曹操主张“唯才是举”,为何曹丕上位后却推行“九品中正制”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曹丕

    公元220年,黄初元年,昔日挂满赤红色大汉旗帜的洛阳城内,此时已是魏国的天下。登基不久的魏文帝曹丕正坐在未央宫的皇位上,听着阶下大臣陈群的上奏。“……由此,先帝所用的唯才是举,已无法为我大魏高效地选拔贤才。所以微臣建议,废除中常侍等官职,严禁宦官为官,从根本上杜绝宦官干政。并施行微臣制定的新的官制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