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死后,蜀汉举国哀悼,为何此人却欢呼雀跃?

诸葛亮死后,蜀汉举国哀悼,为何此人却欢呼雀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动鉴历史 访问量:2479 更新时间:2024/4/24 9:30:32

234年蜀汉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病逝于五丈原,军政大权集于一身的诸葛亮在蜀汉有巨大的声望,所以对于他的去世朝野上下都陷入悲痛之中,就连诸葛亮的政敌要么亲自奔丧比如谯周,要么为之痛惜或痛哭比如李严廖立

不过也有不和谐的声音传来,有一人得知诸葛亮病逝后欢欣鼓舞,此人就是时任丞相参军、安汉将军的李邈,《华阳国志》记载李邈为此还特意上书刘禅:

吕禄、霍禹未必怀反叛之心,孝宣不好为杀臣之君,直以臣惧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今亮殒殁,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

吕禄是汉高祖皇后吕雉的侄子,吕后死后其侄子吕禄和吕产掌握兵权并密谋叛乱,霍光是汉武帝的托孤大权,曾辅佐汉昭帝和汉宣帝两代帝王,权倾一时,李邈将诸葛亮比作吕禄和霍光,并说他狼顾虎视,其实就是暗示诸葛亮权柄太重有不臣之心,现在苍天有眼终于盼来了诸葛亮的死讯,简直是大快人心,我们大家都应该高兴才对。那么诸葛亮死后,蜀汉举国哀悼,为何李邈却欢呼雀跃?

第一,性格使然

李邈有才华,但是性格却是疏狂率直,说好听点是心直口快,说难听点就是看不清形势,分不清楚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李邈不是第一次干这样的事,比如214年刘备入主益州后,李邈在一次宴会上逮住机会责备刘备说:

“振威以将军宗室肺腑,委以讨贼,元功未效,先寇而灭。邈以将军之取鄙州,甚为不宜也。”

意思是人家刘璋邀请你刘备入川帮忙,你却夺了刘璋的基业,这事做得不地道。

怎么说呢,李邈如果看不惯刘备,大可不为刘备效力,可是李邈一面做着刘备的官(益州从事),一面却说刘备不应该谋夺刘璋的基业,这不典型的“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嘛,简直就是缺心眼,换谁都会窝着一肚子火,刘备也不例外:“知其不宜,何以不助之?”邈曰:“匪不敢也,力不足耳。”

刘备的意思是既然你认为我这样做不对,那你当初为何不去帮忙刘璋呢?李邈脑瓜子一热说不是不想帮忙,只是因为自己能力有限帮不上忙,这叫什么话嘛?当时要不是诸葛亮拦着,李邈就要被刘备给咔嚓了。

第二,和诸葛亮有旧怨

228年第一次北伐期间,因为马谡失守街亭使得北伐功败垂成,不仅如此马谡还畏罪潜逃,诸葛亮为正军纪准备斩杀马谡,可能是李邈和马谡关系不错(李邈和马谡同为丞相参军),于是李邈以“秦赦孟明,用霸西戎;楚诛子玉,二世不竞。”的例子来劝说诸葛亮不要杀马谡。

蜀汉第一次北伐如果不是马谡失守街亭,导致张郃援军突入陇右的话,诸葛亮将会取得辉煌战果,至少可以拿下陇右五郡,从长远来看拿下凉州问题都不大,马谡虽然深受诸葛亮重用,但是不杀不足以稳定军心,奖罚不明何以服众?所以对诸葛亮来说马谡是非杀不可。

李邈看不清形势,引起诸葛亮的不满于是将李邈遣送回成都,不再让他在自己身边参赞事务,这对自视甚高的李邈来说相当于是被打脸了,由此埋下了对诸葛亮的怨恨之心。

第三,派系之争

自刘备入主益州之日起,蜀汉就一直存在着荆州派、益州派和东州军的三大派系之争,荆州派是刘备的班底,东州军在刘焉和刘璋父子主政益州时就存在,主要由关中和南阳的流民组成。刘备和诸葛亮时期荆州派占据了主导地位,和东州军联手打压益州派,这引起了益州本土势力的不满,而李邈是益州广汉郡郪县人,是益州本土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益州本土派一直反对诸葛亮北伐,这是其一,其二诸葛亮重用荆州人士,有任人唯亲之嫌,这些可能也是李邈反对和不满诸葛亮的原因之一。

李邈此人,性格乖张而且口不择言,在当时蜀汉朝野一片悲痛声中,李邈欢呼雀跃之举显得格格不入,确实有点不合时宜。

《华阳国志》记载:“后主怒,下狱诛之。”刘禅大怒之下先是将其下狱,随后又将其诛杀,李邈情商有点低,吃了不少亏却没长记性,他的死纯粹是他自找的,属于典型的祸从口出。

标签: 诸葛亮

更多文章

  • 诸葛亮的木牛流马:无需借助外力,日行百里是常事

    历史人物编辑:江辰雨标签:诸葛亮

    木牛流马是诸葛亮1800年前的一项发明,当今很多人都相信确有木牛流马之事,但是多年来全国各地复原木牛流马的工作,却毫无进展。关于木牛流马到底是何物,在学术界始终是个谜?据史书记载,诸葛亮确实制造过木牛、流马。《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以流马运,据五丈原。”尽管没有

  • 还原历史真相:诸葛亮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诸葛亮

    从《易中天品三国》问世开始,诸葛亮从《三国演义》中的战神瞬间成了后勤部长,今天,小编又看了一遍《三国志》的诸葛亮传,下面小编给大家还原一下正史上真正的诸葛亮!一、诸葛亮是个顶级的战略家,《隆中对》中他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对刘备画的蓝图都堪称千古绝唱。隆中对诸葛亮就指出天下三分,刘备当收取荆州,入据汉中

  • 漫谈《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鞠躬尽瘁,还是独揽大权?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诸葛亮

    《三国演义》中,刘备因报仇心切,不听诸葛亮的劝阻,举倾国之兵讨伐东吴,结果夷陵之战被东吴的陆逊打回了原形。刘备在夷陵连营七百里,犯了当年曹操赤壁之战打造铁连锁,将战舰连在一起的大忌。陆逊瞅准时机,采用火攻,几乎导致整个蜀汉军队覆灭。其实这场战役在启动之初,就基本上已经决定了其结果。刘备称帝之后,整个

  • 如果可以空投粮草,诸葛亮北伐能成功吗?

    历史人物编辑:地图帝标签:诸葛亮

    古代打仗没有现代化的交通网络,物资运输以人力为主,牲口能驮但同样要吃粮草,能走水路已是当时最节省成本的运输方式了。《孙子兵法·作战篇》着重讲了这个问题,“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吃敌人的粮食),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距离运输),远输则百姓贫。”作为军事家,刘备

  • 诸葛亮未能兴复汉室,是否愧对刘备父子?

    历史人物编辑:豆豆说娱乐标签:诸葛亮

    兴复汉室本就是一个很难完成的理想,而诸葛亮为了完成刘备的遗愿倾尽全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仅没有对不起刘备父子反而是最忠诚的臣子。刘备在投奔荆州刘表之后驻守在新野,此时离刘备起兵已经过去了20多年了。然而刘备依然寄人篱下,身边只有关羽、张飞、赵云等武将和一批老将士,再加上孙乾、简雍、糜竺等一些文臣。

  • 仅从一点,诸葛亮就不能算军事奇才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丰碑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历来受到儒家正统的尊崇,而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更是将其神化为“近乎妖”的算无失策之“智绝”,但是就是从《三国演义》来看,仅凭一点,诸葛亮却也算不上军事奇才。诸葛亮对形势判断正确、明智,确实拥有非凡的战略眼光,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而三分天下,在刘备死后,辅佐刘禅的过程中,积极北伐,“六出祁

  • 如果曹操主动招揽诸葛亮,结局会是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经典沸标签:诸葛亮

    原来如果曹操主动征召诸葛亮,结果会怎样?但是曹孟德爱才如命,比如他还极力拉拢关羽。曹魏麾下有那么多得力将领,曹操为什么不招收诸葛亮,或者曹操主动劝说诸葛亮为自己效力,结果会怎样呢?让小编为你揭秘。首先我的看法是,如果曹操主动征召诸葛亮,不仅得不到卧龙的帮助,甚至会被杀。因为诸葛亮和曹操有仇!曹操是今

  • 为啥诸葛亮躬耕处绝对不可能在河南?

    历史人物编辑:雲在青天水在瓶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躬耕处在河南省南阳市,还是在湖北省襄阳市?有人说:出师表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所以跟襄阳有根毛的关系啊!其实,这里有个古代和现代的地理差异问题。“荆襄九郡”在东汉末年其实是“荆襄七郡”,分别是: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并没有所谓的襄阳郡。《汉晋春秋》称:亮家

  • 诸葛亮神机妙算,此2人却骂他“诸葛村夫”,其中1人被他活活气死

    历史人物编辑:无风却起念标签:诸葛亮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神机妙算,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可说有如神人般的存在;然而,自古以来,文人相轻,要让自负才气的人,心服口服去敬佩另外一人,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诸葛亮早年在隆中隐居,尊重他的人尊呼他为“卧龙先生”,不过,《三国演义》中却有两人称他为“诸葛村夫”。▲诸葛亮才高八斗,却也有人称他为“

  • 关中还是陇右,诸葛亮北伐的目标是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地图帝标签:诸葛亮

    从蜀汉建兴六年到建兴十二年,诸葛亮接连北伐曹魏,双方在秦陇之地奋死拼杀,无奈天不佑蜀,诸葛丞相最终在五丈原饮恨而终,北伐大业功败垂成。参考四百多年前韩信暗度陈仓,一战而定三秦的故事,很多人会把蜀汉的这次努力视为对刘邦战略的效仿,毕竟诸葛丞相的大旗上明明白白地写着“克复中原,还于旧都”。但天下哪有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