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夷陵之战,刘备大败而归,陆逊为什么不乘胜追击呢?

夷陵之战,刘备大败而归,陆逊为什么不乘胜追击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情怀历史号 访问量:4368 更新时间:2024/6/17 16:08:34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登基称帝,正式建立了蜀汉。同年,刘备以替关羽报仇为由,挥兵征讨东吴,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一面向曹魏称臣、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在夷陵之战中,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大军的攻势。

到了公元222年八月,陆逊在夷陵一带重创蜀汉大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那么,问题来了,刘备惨败之后,陆逊为什么不乘胜追击,从而一举拿下益州呢?

具体来说,在夷陵之战中,因为中了陆逊的火攻之计,刘备率领的五万大军几乎损失殆尽。虽然刘备成功逃到了白帝城,但是,国力的严重损耗却是难以弥补的。在此背景下,针对是否追击刘备,东吴文武大臣分形成了两派,主战派的徐盛潘璋、宋谦等人都表示要乘胜追击,目标直指益州。在徐盛等人看来,只要继续追击,甚至可以俘获在白帝城的刘备。

《三国志》中记载:又备既住白帝,徐盛、潘璋、宋谦等各竞表言备必可禽,乞复攻之。权以问逊,逊与朱然骆统以为曹丕大合士众,外讬助国讨备,内实有奸心,谨决计辄还。无几,魏军果出,三方受敌也。

对此,孙权自然需要询问大都督陆逊的意见。对于陆逊、朱然、骆统等人,显然是不支持追击刘备的。在这些人看来,魏国皇帝曹丕在当时征调兵马,表面上是说要帮助东吴进攻蜀汉,但可能实际上是打算乘机进攻东吴。就东吴来说,主力正在和刘备的大军交战,所以自己的后方空虚,很可能会被曹丕偷袭。

在得到陆逊的态度后,孙权也明白刘备和曹丕之间,更应该防备的是后者,于是同意不再追击刘备,而是撤兵回国,防止魏国搞偷袭。由此,对于东吴来说,没有追击刘备的道理可谓是十分简单。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是三方博弈,一旦两方拼个鱼死网破,无论谁胜谁负,必然是第三方渔翁得利。

更为关键的是,不管是蜀汉和东吴,在实力上都无法和占据中原地区的曹魏相提并论。比如在东汉十三州中,蜀汉只有益州这一州之地,而东吴也主要是荆州、扬州、交州之地,剩下的州郡则全部属于曹魏。所以,东吴在取得一定的战果后,选择放弃进攻蜀汉,也即吴国的兵力根本不能同时来对付蜀汉和曹魏。

另一方面,对于当时的东吴,也缺乏吞并蜀汉的实力,这是其没有乘胜追击的重要原因。虽然刘备损兵折将,并且关羽、张飞在此之前就相继被杀。但是,对于当时的蜀汉,文有诸葛亮、李严等人,武有魏延马超、赵云等将领。换而言之,在夷陵之战中,蜀汉损失的主要是冯习、张南等年轻的将领,也即益州还有不少经验丰富的武将。

加上益州的山川之险,显然不是东吴可以轻易攻打下的。从地理位置上来看,益州正好处在荆州的上游,也即东吴大军逆流而上,将面临事倍功半的结果。而一旦东吴的大军被蜀汉拖住的话,很可能会被魏国趁虚而入,乃至于得不偿失。

进一步来说,在夷陵之战中,东吴是本土作战,而且发挥了水师的作用。并且,两军相持半年之久。时至盛夏暑热,蜀军无法急战速胜,兵疲意懈。蜀汉水军又奉命移驻陆上,失去水陆两军相互策应的主动权。蜀军深入敌国腹地,延绵数百里山川连营结寨,因战线过长,运转补给发生困难。对于蜀汉来说,深入敌后、补给困难也是其被东吴击败的原因之一。

不过,陆逊进攻益州的话,不仅是客场作战,需要保障大军的粮草补给,也意味着东吴必须具有强大的步兵和骑兵。相对于蜀汉和曹魏,东吴在攻城作战上的表现比较一般,比如公元215年,孙权率领10万大军,却拿不下数千人把守的合肥。在这场战役中,孙权遭到了张辽的冲击,差一点就被东吴俘获了。而在孙权之后,诸葛恪等人率领吴军攻城也基本上难获成功。

总的来说,不管是蜀汉还是东吴,在当时最优的选择就是从夷陵之战中早点抽身,不能让曹魏乘虚而入。所以,在刘备去世后,经过诸葛亮的努力,蜀汉和东吴恢复联盟,以此对抗强大的曹魏。

标签: 陆逊

更多文章

  • 孙权为何不顾东吴安危,也要除掉陆逊?只因陆逊做错了一个选择

    历史人物编辑:金牛座的菲姐标签:陆逊

    在古代封建王朝中,帝王是一国之君、天下之主,受百官朝拜、万民敬仰,多少人为了坐上这个位子,父子、兄弟、叔侄之间相互争斗,最终只有一个胜利者踩踏着众人的肩膀和鲜血走上皇位,傲视群雄,俯瞰天下。在很多朝代中都发生过因为继承者的问题牵连了很多人入狱甚至丧命,比如大清的“九子夺嫡”。不过在三国时期,也有过因

  • 明知道陆逊会火烧连营,诸葛亮为何不劝刘备?陆逊说出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史雨豪标签:陆逊

    一说起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显然大家都会有说不完的话题,毕竟里面的故事情节非常的精彩,而且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有的特点,有些情节更是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谈话的内容,让你想不看它都很难。而一说起这部影视剧,不知道大家在脑海中立马会想起哪个人物?我想应该会有不少人想起刘备,毕竟人家可是三国争霸中的其中一员,

  • 夷陵之战,刘备若是带上诸葛亮,能否战胜陆逊?答案显而易见

    历史人物编辑:钰说时光标签:陆逊

    夷陵是三国时期的重要根据地,因为它是峡口的交通枢纽,附近的山脊峡谷纵横交错,以备防御工事。夷陵周围的县城被集合成为两个,曹操和刘备两人成立了独立的军政机构。孙权紧随其后,西陵和乐乡多次合并分立。从夷陵的地理特征和军事价值来看,夷陵是汉代荆州南郡所在的县名,位于今湖北宜昌市区。因西北宜山而得名。自汉末

  • 陆逊真的不如诸葛亮吗?是否可以因此说诸葛亮不如陆逊?

    历史人物编辑:何攀标签:陆逊

    一直以来诸葛亮作为军师中的代表人物,已经被吹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我希望不要以《三国演义》的眼光去评判诸葛亮,尽量还原一个真实的诸葛亮,褪去被神化的外衣,诸葛亮是否真的像传说中那么厉害呢?他和陆逊相比又怎么样呢?其实要让这两人一决高下并不难,只要对比两人指挥过的战争就知道了。陆逊一共指挥过三次较大的战

  • 孙权晚年真的昏庸无道,连陆逊这样的功臣都要逼死?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丰碑标签:陆逊

    尽管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极力吹捧诸葛亮,极力贬低东吴政权,对周瑜、鲁肃、陆逊评价不高,然而你真去翻开历史,看看三国形成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东吴是参与两次,获胜两次,成绩摆在那里,你不承认也是不行的。陆逊在这里面更是扮演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作为一个出将入相全能型的人物,陆逊对

  • 三国鼎立:陆逊示弱逛刘备,火烧连营七百里

    历史人物编辑:萧家老大标签:陆逊

    三国鼎立:陆逊示弱逛刘备,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已到秭归,连接捷报,当然欣慰。嗣闻吴国用陆逊督军,统兵五万,在猇亭东南屯营,料知必有剧战,因令各军严行加防,准备厮杀。待了旬余,不见动静,于是打算亲出攻陆逊;治中从事黄权进谏道:“吴人耐战,我军又沿流直下易进难退,况吴魏近时通和,陆逊多智,未始非待魏进兵,

  • 东吴只有五位大臣有谥号,除了陆逊,你还知道哪一位?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陆逊

    在古代历史上,谥号是用来评价皇帝、诸侯、大臣等重要人物的生平,也即不是人人都能获得的。比如就蜀汉来说,历史上只有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等十多位大臣获得了谥号。至于笔者今天要说的东吴,获得谥号的大臣则更少了,也即只有五位。一、陆逊陆逊出身吴郡陆氏。东汉建安八年(203年),陆逊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

  • 陆逊为何能够击败身经百战的刘备?看看他的这些优秀品质

    历史人物编辑:清依说史标签:陆逊

    夷陵之战,陆逊为何能够以弱胜强,击败身经百战的刘备?今天我们来看看陆逊的处世之道,看看他有哪些优良的品质。纵观整个三国,陆逊无疑是后起之秀中十分优秀的人物之一,史书《三国志》专门为陆逊单独立传,足见其在三国的重要地位。陆逊为何能够击败三国里的一代英雄刘备,他是如何处世的,又有哪些优秀品质?心胸宽广,

  • 诸葛亮和陆逊,一样的鞠躬尽瘁,不一样的悲剧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皇宫标签:陆逊

    纵览《三国志》全篇,单独列传的臣子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诸葛亮,另一个就是陆逊。很多人可能会质疑,陆逊凭什么和诸葛亮一样单独列传,我想说的是陆逊在吴国,和诸葛亮在蜀国一样重要,陆逊各方面能力可以和诸葛亮相提并论。先来简单的摆摆事实,诸葛亮207年出山辅佐刘备,为刘备规划了隆中路线,可以说没有诸葛亮,刘备

  • 陆逊为孙吴立下汗马功劳,为什么孙权要削陆逊的兵权

    历史人物编辑:西施小女标签:陆逊

    孙权,是东吴的创立者和领袖之一,他在统治时期内实行了许多重要的政策和改革,其中之一就是对陆逊的军权进行削减。那么,孙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政治需要和个人原因三个方面分析。首先,从历史背景来看,孙权在向中原进攻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在这个时期,曹魏和蜀汉的势力都非常强大,而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