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夷陵之战:陆逊退避三舍,刘备连营,英雄各有所思

夷陵之战:陆逊退避三舍,刘备连营,英雄各有所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车解读 访问量:133 更新时间:2024/1/18 19:42:34

公元221年7月,蜀国昭烈皇帝刘备为了报荆州被夺、关羽被杀之仇,起大军东征。吴军前期战事不利,不断后退,并且避战。双方僵持1年后,夏季又到,刘备大军在树林中扎营避暑,突然遭到东吴大军突袭,相连的军营被点燃,蜀军大败。这就是夷陵之战,其结果对三国格局造成了巨大影响。

史书对这场战役的过程描述较少,也留下了很多疑问。

比如:东吴人口、国力优于蜀国,为什么陆逊只带5万军队迎战刘备8万军队(《傅子》记载蜀军被灭8万,刘备仅以身免)?刘备领兵进犯六七百里的过程中,东吴大将纷纷请战,陆逊为何执意按兵不动?刘备一生指挥了许多战役,经验丰富,为什么犯了军营相连几百里的低级错误?陆逊为什么担心刘备“水陆俱进”?刘备为何不选择“水陆俱进”?

我们通过图文方式重现一下夷陵之战过程,一些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第一阶段:蜀军势如破竹

《三国志》中记载,公元211年7月--222年6月这段时间里,战局完全有利于蜀军:蜀国发兵前,孙权派人请和,刘备不同意;交战不久,蜀国国舅吴班等人率兵夺取了东吴陆逊、李异等人驻扎的秭归县;南方武陵郡等地的少数民族投降,请求蜀国接管。

公元222年初,刘备率军队回到秭归,吴班等人率领水军屯驻夷陵,在长江两岸驻军;刘备亲自率兵进攻猇亭,打开一条通往武陵的道路,让马良前往安抚当地的少数民族,在金钱等利益的诱惑下,胡王沙摩柯带蛮兵助阵刘备。

这一阶段我们可以看到,刘备讨伐东吴的过程中,至少两次穿过长江,而军队也是围绕长江两岸部署,所以说刘备的进攻一直是水陆俱进的,只是最后没有发挥水路的威力罢了。

陆逊曾经对孙权表示,最担心刘备水陆俱进,当看到蜀军处处结营之后,认为刘备不会再有变化。东吴也有水军,而且更加强大,陆逊之所以害怕刘备水陆俱进主要有这么几点原因:

如果陆逊率领东吴主力在荆州迎战刘备,主力被拖延在荆州,而刘备主力则顺长江向东,在建业附近登陆后,即使东吴水军更强大也不起作用了;

如果吴军全力防守建业,刘备则选择陆地进攻,吴国州郡多名门望族,他们中很多人本来就与孙策、孙权兄弟不和。将来像武陵郡那样纷纷归顺刘备,东吴的处境也会越来越难。

鉴于这个原因,东吴只能拨给陆逊一半兵力,另一半留在长江上,作为分防止刘备顺长江而下,同时预防北方的曹丕集团趁机发难。

陆逊率领5万人马,面对刘备的进攻,也只能一退再退,手下将领不满情绪严重。陆逊有自己的苦衷,首先是刘备远来,消耗战是其弱点,拖延对吴军有利;其次就是放刘备进攻,蜀军需要分兵占领攻克的郡县,拉长战线,弱点就会出现,同时吴军后退还会给蜀军希望,让他们不会选择搏命式的直取建业。

第二阶段:书生陆逊火烧连营

刘备占领夷陵之后,开始巩固防御,部署埋伏,从巫峡连营到夷陵,今天来看两地间实际距离大约在400里左右,史上称“七百里连营”。刘备让穆皇后的族兄吴班在平地扎营挑衅,诱惑东吴军队出击,可见刘备急于决战。

曹操手下谋臣董昭评价刘备“志大而勇”,刘备生平统兵作战无数,久经战场考验,曾经指挥军队征伐黄巾军,后成功存活在曹操、袁绍袁术等几大强者之间,再到后来夺荆州、西川、汉中,三分天下中的英雄中,刘备的起点最低,这与他上乘的军事指挥水平相关。

他之所以犯了连营这样的低级错误,背后是有隐情的:从他让吴班等人在平地扎营挑衅吴军,可以看出一些端倪,那就是陆逊死守不出,刘备希望通过露出破绽让东吴决战,一旦东吴军队主力出现,刘备或当选择与吴军大战,或当直奔建业,都有了基本的判断。当然,历史上确实有时候会出现一些这样的情况:诱敌之计变成了送人头。

第三阶段:刘备逃到白帝城

陆逊率兵四处围堵追击刘备,刘备让士兵丢盔弃甲,在隘口燃烧以延缓吴军追击,随后退到秭归收拢残兵,再退到白帝城。孙权手下许多将领请命,要去攻打白帝城,但是陆逊等人认为曹丕正在调集军队准备进攻东吴,所以决心撤军回防。

由此可见,陆逊所率领的5万兵力对于防御来自长江上的敌人还是不可缺少的,这也更加说明之前与刘备作战必须谨慎,除非一击让刘备彻底失去进攻能力,否则不能轻易交战,谨防刘备知晓自己的兵力后,选择通过长江直接进攻建业。

《三国志·先主传》中记载:孙权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可见这时的孙权,仍然害怕刘备。这时候,损兵折将的刘备想要让孙权害怕,就只有奔建业水战一条路了。加上曹丕在北方虎视眈眈,东吴的危险就大大增加了。

战争总结:

同样是发生在长江上,元末明初,陈友谅曾经在进攻应天府时被朱元璋击败,随后节节败退。于是陈友谅打造战船,于1363年与朱元璋大战于鄱阳湖上。虽因风向转变,朱元璋一把火焚烧了陈友谅大船,取得胜利;但交战初期,陈友谅水军一度令朱元璋损兵折将,险些翻盘。

对于夷陵之战的刘备来说,本身国力在东吴之下,就像陆逊说的,通过水路做文章才是唯一取胜的可能。通过刘备对水军的部署来看,他其实并没有放弃水军,只是希望能够通过陆地交战引诱更多的东吴军队出战,从而使东吴后方空虚。只可惜陆逊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躲避刘备锋芒,最终寻找到了一个机会,并一击制胜,避免了陆地战争进入焦灼。

战争影响:

夷陵之战前,蜀国夺回了关羽失去的荆州,在理论上再次形成了对中原的攻势。不过夷陵之战中,刘备处于固守荆州亦可接受的战略思维,巩固荆州布防,不敢顺长江深入东吴腹地,从而失去了最大机会;在对东吴战争中出现了战术上的误区,连营数百里导致军队命令不能及时传达,力量不能快速集结,终于导致了夷陵之战的失败,蜀国进而再度失去荆州,恢复汉朝的机会更加渺茫了。

夷陵之战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并称为三国三大战役,此战也让夷陵这个小地方名垂1000多年。

标签: 陆逊

更多文章

  • 他是陆逊的孙子,在奢靡风气下敢于逆潮流而动

    历史人物编辑:小倾文史轩标签:陆逊

    陆逊这个名字大家并不陌生,他曾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七百里大败刘备,是东吴后期的国家柱石。后来东吴被晋朝统一,陆家并没有因此消亡,相反陆逊的孙子个个都是人才,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其中一位。01陆逊之孙陆云,陆逊之孙,从小才华横溢,6岁便能写出可堪一读的文章,16岁被人推荐在吴国作了官。不过考虑到他祖

  • 陆逊能力那么强,为何不学诸葛亮来个七伐魏国?

    历史人物编辑:近灵说历史标签:陆逊

    上次我们讲了三国时期的刘禅是一个幸运又有智慧的。很多读者纷纷留言讨论,想要知道三国时期其他人物的故事。今天小鱼哥就给大家讲述一个牛人,他叫陆逊,字伯言。是东吴方面的重要人物。要说他有多牛,首先桃园三结义的三兄弟,刘备、关羽、张飞的死都和他有关。他跟随孙权几十年,掌管吴国军政二十多年,他的能力和地位和

  • 陆逊一生精明过人,63岁那年一时糊涂惹怒孙权惹来大祸

    历史人物编辑:书中文史屋标签:陆逊

    三国之中,要论人才的厚度与广度,当属曹魏,文有郭嘉、程昱、荀彧、许攸等人,武有张辽、徐晃、张郃、李典、许褚、典韦等人,可谓人才济济。但实际上,孙权的东吴在人才储备方面做得也非常出色,比之魏国也是不遑多让,相比之下蜀国在这方面比之魏吴两国就要逊色许多。刘备的蜀汉曾经面临一个难以克服的巨大问题:人才断层

  • 陆逊使用此计拖垮蜀军,刘备伤心欲绝,病死白帝城

    历史人物编辑:墨文历史标签:陆逊

    三国时期,刘关张结义多少年,始终就像亲哥们似的。待三国鼎立基本形成时,镇守荆州的任务落在二弟关羽身上。但关羽违背了诸葛亮为他制定的东和北拒的策略,结果是丢荆州走麦城,最后兵败身死。为了替关羽报仇,刘备不顾劝阻,举倾国之兵东进伐吴。开始时,蜀军士气旺盛,东吴难以抵御,连折数员大将,甘宁、潘璋、马忠皆在

  • 东吴国力是蜀国的两倍,陆逊为什么不像诸葛亮一样北伐?

    历史人物编辑:汪家兵标签:陆逊

    孙吴和蜀国是三国时期两个比较弱势的国度,他们与魏国比较起来就占不到优势了。蜀国是三国中第一个被灭掉的王朝,诸葛亮的死去,代表了蜀国再也没有谋士和大将可以任用。诸葛亮是历史上的优秀谋士,对于此人,历史上的评价都是非常厉害的。当初诸葛亮受到刘备的托孤,将不成器的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三国中,蜀国的实力是最

  • 夷陵之战后,吴军统帅陆逊为何不乘胜入蜀,消灭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崔雷标签:陆逊

    孙吴方面的主帅陆逊当然有想过啊!但是刘备拒守白帝,陆逊也无法进兵,双方也就只能打打嘴炮而已了。对于陆逊来说,他肯定不能自作主张入蜀,因为孙权给陆逊的既定战略目标是阻击刘备军的东进,守住荆州。夷陵之战后,陆逊已经达成战略目标,就没有必要画蛇添足去入蜀了。第一,刘备已经依山傍险做好了防守,陆逊以身犯险,

  • 《五虎定三国》战襄阳关羽中箭 据江陵陆逊撤围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的哈皮哥标签:陆逊

    且说陆逊闻孙韶兵败身死,青、徐、兖三州己失,吕范自尽,不由吃惊。因召众将商讨。大将徐盛进言曰:“为今之计,乘汉军援兵未至,全师回国。”陆逊拔剑在手曰:“吾奉命专征,势成骑虎,众将敢言撤退,定斩不饶。”众将缄默无言。陆逊之子陆抗曰:“当务之急,阻击汉军援兵。”陆逊遂以韩当、周泰阻击黄忠,以朱异、于诠阻

  • 三国绝代双骄之东吴陆逊,才能和人品,直逼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茶小姐说历史标签:陆逊

    陆逊,是个孤儿,也是个公子哥,书生,家族有钱,他老爸去世的早,他跟着小爷爷陆康生活,那时还年轻,整天没啥事,光是读书,所以,陆逊就是一个书生。人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寻章摘句,把自己思想给读的固化了,他不是,他读着读着,把自己读的越来越牛B了。 孙策被刺客刺死后

  • 再读《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上)陆逊营烧七百里

    历史人物编辑:太空科技芯发现标签:陆逊

    上回说到刘备在密林溪涧扎营,陆逊得知后大喜,率兵前往侦查,只见平地上驻扎着一支不满万人的部队,大多是老弱残兵,打着“先锋吴班”的旗号。周泰说:“我愿意与韩将军分两路出击,如果不胜,愿受军法!”陆逊观察了很久,指着远方说:“前面山谷中有杀气升起,一定有伏兵。这些弱兵,不过是诱饵。诸位千万不要出战。”诸

  • 陆逊战无不胜,为何东吴处境却越来越窘迫,孙权发现问题所在

    历史人物编辑:寒云天标签:陆逊

    在东汉末年,战乱肆起,三分天下,出现了魏、蜀、吴三国鼎力的现象。如果提起曹魏当属司马懿,蜀汉必然是诸葛亮了,要说吴国那就是屡立战功的大将军陆逊了,其中诸葛亮与司马懿均是权臣之士,走到生命的终结也是获得善终.司马家族谋权篡位,夺下江山,而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也娶了刘禅的女儿,成为蜀汉的驸马爷,后来也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