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恨有多深?姜维死后,为何被魏国官兵剖腹取胆?

恨有多深?姜维死后,为何被魏国官兵剖腹取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浅谈百科 访问量:1660 更新时间:2024/2/7 2:18:18

后主刘禅宣布向曹魏投降之后,蜀汉实际上还有一支武装力量——姜维部。姜维虽然早年以魏国降将的身份归汉,但观其一生,可知他的确是一位汉室忠臣。面对国破主降的局面,姜维必然不甘心,设计,意欲夺回汉室江山。于是,他先是假意投降钟会,一步步劝钟会陷害邓艾,诛杀魏军将领,最后怂恿钟会在书中自立为王,姜维欲利用钟会之手削弱在蜀魏军的实力,等到时机合适,他再出手做掉钟会,重新拥立后主。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钟会在采纳了姜维的建议后,日益骄纵,赏罚无度,激起了魏军将领的不满。于是,兵变发生了。兵变中,钟会带着自己的皇帝梦,命归黄泉;作为所谓“钟会腐化”的始作俑者,钟会的很多“暴行”都是在姜维的建议下产生,姜维自然也难以脱身,这位蜀汉最后一位忠臣的大将军,怀着他未酬的壮志,饮恨而终。

《三国志》中,对姜维的结局,仅一句话描述:

魏将士愤怒,杀会及维,维妻子皆伏诛。

愤怒的魏军,实在是难以忍受钟会的压榨,奋起反抗,诛杀了钟会和姜维,乱军之中,姜维的夫人和儿子都没有能够幸免,皆为所害。除此之外,对姜维之死,没有过多的描述。然而,作为文学作品的《三国演义》,其对姜维之死进行了在创作:

拔剑上殿,往来冲突,不幸心疼转加。维仰天大叫曰:“吾计不成,乃天命也!”遂自刎而死。时年五十九岁。宫中死者数百人。卫瓘曰:“众军各归营所,以待王命。”魏兵争欲报仇,共剖维腹,其胆大如鸡卵。

姜维在钟会死后,本身准备突围出去,但突然心痛加重,自知难以活命,于是乎,自刎而死。姜维死后,魏军为了报仇,将姜维的腹部剖开,发现他的胆有鸡蛋那么大。这显然是以小说的笔法,来称赞姜维的“胆魄”,在古代,“胆大”常常被与“勇气”联系起来,说姜维胆大,是在夸姜维的勇气可嘉。如果真的按照现实世界的科学常识来理解的话,姜维可能患有胆结石或者胆囊息肉,这也说得通,姜维的胆囊出问题后,疼痛放射到了左胸口,于是无力杀敌——但这显然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

写“取胆”这一情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表现魏军此时的愤怒。那么,魏军为何如此愤怒?

根据《三国演义》的说法,姜维在加以归顺钟会之后,采取了一些列措施:唆使钟会诬陷邓艾;诱使钟会在蜀中自立为王;虐待军事。邓艾本是此次征讨蜀中的大将,军队中自然有不少的亲信,如今钟会在姜维的挑拨下,诬陷邓艾不轨,并且上报司马昭,将邓艾抓起来,押送回曹魏治罪,这自然是得罪了邓艾的心腹;另外,钟会听信姜维的所谓建议,对下属进行严苛的管理,魏军将士稍有不慎,便可能性命垂危,《三国演义》中如是描述:

众皆恐惧,只得相从。画字已毕,会乃困诸将于宫中,严兵禁守。维曰:“我见诸将不服,请坑之。”会曰:“吾已令宫中掘一坑,置大棒数千;如不从者,打死坑之。”

可见钟会对部下的恐吓,魏国官兵,人人自危。

因此,在《三国演义》中,魏军对姜维的恨意,甚至超过了钟会。因此,姜维死后,已经杀红眼的魏军将士,也没有放过他,剖开了他的腹腔,取出胆囊,以发泄对姜维的愤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标签: 姜维

更多文章

  • 姜维北伐中原,哪些人强烈反对?有四位大臣!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姜维

    姜维北伐,文学作品中称为九伐中原,是指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军姜维北伐曹魏的战争。《三国志》中记载,238年—262年之间,姜维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连年征战,蜀汉的国力耗损过度。在此基础上,蜀汉内部有四位大臣就强烈反对姜维北伐中原。一、费祎诸葛亮北伐时,费祎担任中护军,又转为司马。当时魏延与杨仪不和,经常

  • 姜维拥兵10万 为何守不住刘备的半壁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蹴鞠亚洲女足标签:姜维

    随着诸葛亮的去世,北伐撤兵,魏蜀两国的均衡似乎要被打破,蜀国似乎已难以匹敌魏国,事实并非如此!姜维拥兵10万,却守不住刘备的半壁江山,问题出在哪儿?姜维北伐是否耗尽了国库?回答是否定的。蜀亡之时,国库尚存大量金银和粮食,足够军事开支。可见姜维北伐并没有导致国库空虚,而真正造成民不堪命的,是腐朽的宦官

  • 三国鼎立:姜维北伐出师不利,东吴内乱自相残杀

    历史人物编辑:萧家老大标签:姜维

    三国鼎立:姜维北伐出师不利,东吴内乱自相残杀越年,诸葛恪复欲出兵伐魏,群僚固谏不从,当即遣司马李衡西行至蜀,约同举兵。蜀大将军费祎方被降将郭修刺死,将佐多不愿出师;独卫将军姜维有志北伐,以为有机可乘,不行何待?乃率数万人出石营,经董亭,进围狄道。诸葛恪得李衡归报,也领兵入淮南,环攻新城。魏大将军司马

  • 诸葛亮如此器重姜维,为何临终前不向刘禅举荐姜维,做蜀汉丞相?

    历史人物编辑:超级七品小芝麻官标签:姜维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没有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反而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也应了那句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想必许多熟读历史的朋友,都对蜀汉和诸葛亮的事迹耳熟能详,特别是蜀汉建立后的一些故事,许多人都从正史或者《三国演义》中了解过,大家有没有想过

  • 曹魏军队到底有多恨姜维,为什么要将姜维剖腹、挖胆?

    历史人物编辑:鹏鹏搞笑标签:姜维

    在《三国演义》姜维是蜀汉名将,最后在与曹魏的战争中战败被捕。他作为俘虏却被曹魏军队开膛破肚,按理来说俘虏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对待,因为那样的话谁还肯向曹魏军队投降。所以姜维只是一个例外,那曹魏军队为什么要这样对待他呢?姜维又到底对曹魏军做了什么这么遭人痛恨呢?其实是因为姜维这个人诡诈多变,降而又反,而且

  • 洮西大捷,姜维的巅峰之战,也改变不了蜀汉的灭亡的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姜维

    在蜀国最后一次北伐失败且诸葛亮也去世后,蜀国政权摇摇欲坠,只不过是在苟延残喘。随着费祎在岁首大会上被刺杀,蜀汉更是陷入危机,这时候出现了一个英勇果断,十分霸气的人物—姜维。在费祎还在世的时候,姜维在军事上总是被掣肘,每次想要领兵北伐,费祎都不允许,且手上掌握的兵力不过数万人,北伐的想法只好被压抑在心

  • 陆逊间接害死了刘关张三兄弟,还导致了东吴政权的衰亡

    历史人物编辑:赵新华标签:陆逊

    可以说,在三国的故事中,其实是有着明显的阶段划分的,当然,关于这个问题,大家也都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毕竟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那么每个人对于书中人物的看法自然也是不一样,对于情节更是如此。比如说,我们都知道曹操这个人物,从小接受儒家教育的人定都会觉得这个人的性格实在是不知如何来说,但是他的很多事情

  • 夷陵之战:陆逊退避三舍,刘备连营,英雄各有所思

    历史人物编辑:车解读标签:陆逊

    公元221年7月,蜀国昭烈皇帝刘备为了报荆州被夺、关羽被杀之仇,起大军东征。吴军前期战事不利,不断后退,并且避战。双方僵持1年后,夏季又到,刘备大军在树林中扎营避暑,突然遭到东吴大军突袭,相连的军营被点燃,蜀军大败。这就是夷陵之战,其结果对三国格局造成了巨大影响。史书对这场战役的过程描述较少,也留下

  • 他是陆逊的孙子,在奢靡风气下敢于逆潮流而动

    历史人物编辑:小倾文史轩标签:陆逊

    陆逊这个名字大家并不陌生,他曾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七百里大败刘备,是东吴后期的国家柱石。后来东吴被晋朝统一,陆家并没有因此消亡,相反陆逊的孙子个个都是人才,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其中一位。01陆逊之孙陆云,陆逊之孙,从小才华横溢,6岁便能写出可堪一读的文章,16岁被人推荐在吴国作了官。不过考虑到他祖

  • 陆逊能力那么强,为何不学诸葛亮来个七伐魏国?

    历史人物编辑:近灵说历史标签:陆逊

    上次我们讲了三国时期的刘禅是一个幸运又有智慧的。很多读者纷纷留言讨论,想要知道三国时期其他人物的故事。今天小鱼哥就给大家讲述一个牛人,他叫陆逊,字伯言。是东吴方面的重要人物。要说他有多牛,首先桃园三结义的三兄弟,刘备、关羽、张飞的死都和他有关。他跟随孙权几十年,掌管吴国军政二十多年,他的能力和地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