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杰出的武将有很多,除了能在桃园三兄弟的围攻下逃脱的吕布、以“常胜将军”的形象流传的赵云之外,还有一位名为麹义的名将。麹义的英勇善战与家族的经历有关,鞠氏在平原是个大姓的豪族,但在麹义出生的一百多年前,麹义的祖宗鞠谭被刘云谋反的事件牵连到,汉哀帝因此革去鞠谭尚书令的职位并贬为平民,鞠谭怕再被诬陷,带着妻儿整个家族迁到离平原郡千里远的凉州西平,从那以后,鞠氏改姓为麹。
鞠谭在凉州西平隐姓埋名成为平民百姓,才得以没被汉哀帝举家上交财产,鞠谭带着富有的财产在凉州西平重新创大家族,扎根站稳。凉州西平靠近羌族和匈奴族,麹氏正因此渐渐武装自己的家族,用来抵挡好战凶悍的羌人,在期间与羌人的碰撞中,麹氏武装的部队经过磨合也不断地强大起来,成为了能抵御羌人的大部队。麹义出生在这样环境的家族里,从小就学会耍枪弄剑,将来是为了继承庞大的家族事业的。
到了东汉末年遇上了黄巾之乱,刘宏派皇甫嵩去平定叛乱的黄巾军,升了职的大将军皇甫嵩便在凉州召集兵马,想创大了兵队势力后再去平叛,麹义听闻此事,认为这会是麹氏家族走出小地方的机遇,便带着部队一千多人去应征,从此麹氏家族开始走入中原。麹义在冀州和并州这里与黄巾军战胜过几次,皇甫嵩对麹义很是赞赏,后来黄巾之乱被平息,皇甫嵩带着功劳返回朝廷,留下麹义部队在冀州,升任为冀州牧的韩馥便是麹义的上司。
接着遇上汉朝动乱,被推举上位的董卓手握大权,他想改立储君,很多大臣认为董卓是谋划篡改汉朝,以孔伷、刘岱、韩馥等人为首与袁绍为盟,打算一起将董卓拉下位。袁绍受到多人拥护是有原因的,一是袁绍的先祖都位居高官,从他的高祖父开始,袁家就有五人受任过三公,还有个原因就是袁绍盟主这个头衔只是个幌子,其他地方的官员都不想将自己供得太高,免得招来杀身之祸。袁绍管理的渤海郡又由冀州掌管,所以袁绍还得听命于韩馥,两人的关系是复杂且僵持的,韩馥想完全掌控住袁绍,而袁绍早已有爬到韩馥之上的想法,后来麹义帮了袁绍一把,麹义的背叛给了韩馥沉重的一击,袁绍知道后立即与麹义联合起来,韩馥只好让位给袁绍,从此,袁绍成为了冀州牧,同时麹义开始听命于袁绍。
麹义刚效力于袁绍,他们就遇到了南匈奴的叛乱,这也是麹义获取信任的机会,袁绍派麹义上阵,麹义受命并击退了南匈奴。袁绍掌管冀州之后野心变大,想统一整个河北,但又对冀州以北的白马将军公孙瓒和冀州以南的同父异母弟弟袁术他们的势力有所畏惧,但幸好有麹义这个大将在身边。到了袁术有所动静的时候,袁绍想趁机袭击袁术派去的孙坚,袁术知道后,立即派公孙越去帮孙坚,在这混乱中,公孙越不幸中箭身亡,公孙瓒听闻此消息,将公孙越的死埋怨给袁绍,并且派兵围攻冀州,冀州各个郡县畏惧公孙瓒凌冽的气势,都想要投降,袁绍此时也有些慌乱,为了缓解这僵硬的局面,袁绍提拔公孙瓒的从弟公孙范,任命公孙范为渤海太守,还想趁此事与公孙瓒合作。
然而公孙范即任后立马带着渤海的兵队去帮助公孙瓒,那时候公孙瓒在抵御黄巾军在青州和徐州的势力,公孙范的帮助为公孙瓒的兵队势力增强了许多,公孙瓒自满地想另任冀州牧、青州牧和兖州牧,袁绍还是无法忍受公孙瓒的得意妄为,自己带兵出征讨伐公孙瓒。袁绍起初只派麹义带领八百精兵当冲锋,其他数万兵队则埋伏在后,公孙瓒见袁绍兵少,便先开战,麹义按兵不动,等到公孙瓒快到眼前的时候,再命令精兵砍杀敌军,公孙瓒方的兵队被突击乱了阵脚,麹义趁机带领兵队消灭主力军,到达公孙瓒驻扎军营的地方,拿到敌方军旗后凯旋而归,回去的路上还解救了袁绍。
后来是公孙瓒斩杀了刘虞,使得与很多刘虞之友结仇,想要为刘虞报仇的人趁机与麹义联合,打败了公孙瓒,麹义遇到粮食用尽不得不退兵停战,袁绍再次发兵想彻底消灭公孙瓒势力,麹义也再次受命谋略杀死公孙瓒。麹义立功无数,然而却不是能让袁绍一直放在身边的得力干将,袁绍不会让功劳无数又不会附和上司的麹义留太久,所以到了一定时机,袁绍会任意找借口处死麹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