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云在公孙瓒如日中天之时 选择一去不回 这是怎么回事

赵云在公孙瓒如日中天之时 选择一去不回 这是怎么回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秀姐0913 访问量:2528 更新时间:2024/2/2 23:25:23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袁绍夺取了冀州,公孙瓒大破渤海黄巾军5威名大震。常山郡的乡亲们共推赵云,投奔了公孙瓒,被派往刘备那里当了一个主骑。两年后赵云因为哥哥去世,向公孙瓒请假回家了。然而赵云这一走就再也没回来,你们想过没有,赵云为什么要离开公孙瓒呢?

为什么离开,其实要解答这个问题不难,看看赵云投奔公孙瓒的初心是什么。知道了这个,就能好好的还原历史真相。

对于赵云来投,公孙瓒表示疑惑,你们冀州人士都去投袁绍,唯独你赵云另类,反而投奔我幽州。赵云给出了答案。

天下汹汹,未知熟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裴注·云别传》

处在乱世,百姓有倒悬之苦,不知道谁能拯救天下苍生,我们只跟随实行仁政的地方,并不是忽视袁绍而依附你。

赵云的初心是想着护家乡百姓一世周全,不求荣华富贵,只求不受颠沛流离之苦。公孙瓒势力如日中天,是最容易扶起大汉社稷的,从而让黎民百姓过上安宁的日子,至少赵云是这样认为的。袁绍骗取冀州失去仁义,其野心暴露无遗,对于向往仁义的赵云来说,是不会选择袁绍的。

公孙瓒的上司幽州牧正在践行仁义,他体恤百姓,怀柔夷狄,是东汉最后一道光,赵云极有可能是奔着刘虞来的。只有幽州上下一体,同心协力,才有可能解救苍生。

往往事与愿违,赵云看走眼了,公孙瓒并不是扶大厦将倾之人。公孙瓒野心勃勃自私自利,不恤百姓残害士族,跟仁义压根不沾边。

公孙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州里善士名在其右者,必以法害之—《后汉书·公孙瓒传》

公孙瓒经常倚仗武力掠夺百姓钱粮,不关心百姓的死活,不记别人的好,但凡别人有点过错就睚眦必报,州里谁的名声比他好,他必想办法害人家。

公孙瓒表面上看着风光,其实他是庶子出身,心里非常自卑,不喜欢亲近士族。公孙瓒认为任用有才能的士族让他们富贵,他们就会觉得富贵是应得的,就不会感激他了。往往就会安排士族,到偏远困苦的地方去上班。

公孙瓒排斥有才的,简直是自掘坟墓,一个团队,如果没有人才出谋划策,马上就会丧夺取天下的战略眼光,输是注定的。

既然输是注定的,赵云就没有跟公孙瓒继续混下去的必要了,心里面已经和刘备义结金兰了。赵云看到刘备虽然势微,但依然义无反顾的去救援孔融,做到了仁义。

此时又发生了一件事,让赵云的希望破灭。以仁义取信于百姓,以怀柔取信于夷狄的的刘虞,居然被公孙瓒杀害了,这让赵云彻底失望了。

公孙瓒坚信武力解决胡人,刘虞以怀柔取信胡人,俩人对胡人的态度截然相反。公孙瓒常年征战百姓流离失所,刘虞心系百姓反对滥用武力,两人心不齐。公孙瓒从不去派人去朝廷表忠心,又杀害以仁义著称的上司,注定也不是辅国之臣。赵云没有理由不离开,就连刘备也脱离了公孙瓒。

赵云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公孙瓒排斥士族,缺乏战略眼光。不恤百姓残害上司,没有所期待的仁义出现。赵云不离开更待何时。赵云离开后,并没有马上另寻他主,而是等公孙瓒败亡后才出来追随刘备的,做到了忠义。

标签: 公孙瓒

更多文章

  • 刘备一手培养的虎将,先被公孙瓒埋没,后反倒成了曹魏的肱骨大将

    历史人物编辑:郝杰标签:公孙瓒

    众所周知,东汉末年天下战乱不断,那时涌现出了不少的英雄豪杰,在不断厮杀后,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这魏蜀吴不仅有英明的雄主,也有很多出色的将领,曹操刘备孙权明面上在不断争斗,背地里也在搞人才的争夺战,今天要说的一个人物便经历了好几任主公,他本是刘备一手培养的虎将,在投靠了公孙瓒后,此人不识人才,导

  • 出身贵族的公孙瓒明明有一手好牌,为何败给袁绍,输得那么惨

    历史人物编辑:戴从鑫标签:公孙瓒

    公孙瓒出身贵族,仪表堂堂,威武雄壮,聪明有学识,可以说是一枚很有才气的帅哥。与刘备、刘德然一起曾就学于卢植。虽然,母亲低微的出身,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孙瓒的发展,但并没有阻挡公孙瓒初期的良好发展。可惜的是,他后来的所作所为,却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战功卓著,不断彰显正义公孙瓒曾给太守刘其当过下属,相处

  • 刘备培养出一员虎将,却被公孙瓒埋没,最后被曹操捡了便宜

    历史人物编辑:三读说史标签:公孙瓒

    刘备培养出一员虎将,却被公孙瓒埋没,最后被曹操捡了便宜刘备的实力之所以不如曹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猛将没有曹操多,其实刘备曾经有很多机会留住一下猛将,但是却被他错过了。比如说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一位,他是刘备从小一手培养出来的。最终他却选择的跟随公孙瓒,但是公孙瓒没能慧眼识珠,将他埋没了。最后让曹操捡了便

  • 赵云离开,公孙瓒为何一点都不挽留,就这样便宜了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浩哥生活标签:公孙瓒

    要说三国时期,赵云可谓是刘备手下的一员猛将,但一开始的时候,赵云并没有跟随刘备,而是投靠的公孙瓒。既然赵云这么有实力,公孙瓒理应是比较重视赵云的,为何还一点都不挽留他,难道就这样便宜了刘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众所周知,赵云是刘备手下比较看重的武将,最关键的是,赵云对刘备也是忠心耿耿,一辈子都在为刘

  • 非常能打都是吹出来的,公孙瓒打仗水平一般,战术很有问题

    历史人物编辑:风就很美丽标签:公孙瓒

    不论后汉书还是三国志,对公孙瓒早期的作战行动,都存在夸大其词的记载。一个小小的遭遇战,公孙瓒战胜了鲜卑骑兵,非说鲜卑再也不敢入塞了。更严重的,公孙瓒几十人的白马义从,硬是把乌桓人吓的远逃塞外。事实上胡人不但敢入塞,还把公孙瓒围了200多天。恰恰证明了公孙瓒的作战能力是被史官吹出来的,真是徒有虚名。公

  • 他屡得显赫战功,领兵打仗公孙瓒也败其手,主公袁绍却生忌惮

    历史人物编辑:陈建标签:公孙瓒

    三国时代杰出的武将有很多,除了能在桃园三兄弟的围攻下逃脱的吕布、以“常胜将军”的形象流传的赵云之外,还有一位名为麹义的名将。麹义的英勇善战与家族的经历有关,鞠氏在平原是个大姓的豪族,但在麹义出生的一百多年前,麹义的祖宗鞠谭被刘云谋反的事件牵连到,汉哀帝因此革去鞠谭尚书令的职位并贬为平民,鞠谭怕再被诬

  • “白马将军”公孙瓒之败:太过依赖骑兵作战,自私自利无识人之明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妹说历史标签:公孙瓒

    公孙瓒是东汉末年的诸多诸侯之一,还一度成为北方最大的诸侯,对外以强硬的态度,抗击北方诸多的游牧民族,凭借着手下的骑兵作战,威震边疆,这支骑兵就是非常著名的“白马义从”,在与袁绍对峙的时候,公孙瓒早已经名声在外,在最初的几次交锋里,公孙瓒都是顺风顺水的,打得袁绍狼狈不已。但我们可以发现随着战事的进一步

  • 三国时的“世界大战”,袁绍、曹操合力保卫兖州,对抗袁术公孙瓒

    历史人物编辑:用哥说球标签:公孙瓒

    提起兖州之战,大家最容易想起194-195年,曹操和吕布争夺兖州的苦战。其实在此之前,围绕兖州,三国各方势力曾展开过一场大混战,袁绍、曹操、刘备、公孙瓒、袁术、陶谦都曾参与其中,堪称三国版的“世界大战”。兖州位居中原冲要之地,北阻燕代,南御豫州,东接青州、徐州,西临司隶校尉,可谓是四战之地。191年

  • 刘备培养出的虎将,却被公孙瓒埋没,曹操捡了便宜,成为曹营王牌

    历史人物编辑:鸿胪长史标签:公孙瓒

    导读:刘备培养出的虎将,却被公孙瓒埋没,曹操捡了便宜,成为曹营王牌很多人都喜欢三国,而且对于三国的历史也非常的熟悉,三国初期群雄逐鹿,最终呈现的是魏蜀吴三家独大,三国时期不仅仅有着英明的君主,更是有一大批十分出名的将领,刘备和曹操以及孙权不仅仅明面上的斗争,还有背地里的人才竞争。此人能力可堪比赵云,

  • 普通人想在汉朝当官有多难?公孙瓒:我拼上性命,才求得一线可能

    历史人物编辑:王嘉兴标签:公孙瓒

    在科举取士诞生并成为定制之前,普通人想要获得阶级上的跃升非常艰难,普通人在汉朝想要成为官员,要么是成为茂才(本名秀才,避光武帝刘秀讳),要么是成为孝廉。茂才有希望成为两千石以上高官,甚至称得上是最高官员的入门级别,孝廉则有希望成为六百石以上官员,倘若不是茂才、孝廉出身,则很难有希望获得朝廷正式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