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公孙瓒拥有10多万精锐的骑兵,为什么最终会败给了河北的袁绍呢?

公孙瓒拥有10多万精锐的骑兵,为什么最终会败给了河北的袁绍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宋丹丹 访问量:3041 更新时间:2024/2/13 23:17:38

公孙瓒有能力,有才干,武功修为高,又相貌堂堂,应该是老天很是眷顾他了。但是公孙瓒最终以失败自杀而告终,并且拖累了全家人,跟着他一起死,实在是悲惨之极了。究其原因,其实也不是多么复杂,总结一下就是四个字:德不配位。

公孙瓒因为才貌双全,而被太守赏识,招为上门女婿,人生开始变得青云直上。他一下子就又一个普通的侍卫升为了中郎将。因为他也有些才干,很快就坐上了北平太守的高位。从此以后,公孙瓒就变得自以为是,目中无人。

公孙瓒屡次反对幽州牧刘虞的少数民族政策。刘虞主张对边境的少数民族进行安抚,公孙瓒则主张武力征服。公孙瓒实力强大起来后,就根本不把上司刘虞放在眼里。他打败了鲜卑族的入侵,使得北方游牧部落不能南下入侵,应该是有功与大汉的。但是他又打败了刘虞,并将刘虞活捉杀害。公孙瓒的这一做法,广受诟病。你不听老领导的话,自立门户也就罢了,何必要杀死老领导呢?这不是弘扬暴力,践踏仁德的做法吗?如果暴力能解决一切问题,那么人类社会将会是什么样的状态?人类区别于动物世界的主要特征,不仅仅是人类会直立行走、会使用工具等等。人类还有道德、法制、伦理、信仰等等。

公孙瓒崇尚武力而不讲底线,最终的结局肯定难以善终。

公孙瓒一系列的做法触犯了众怒。尤其是他杀死刘虞,大家都忍无可忍了。刘虞为人比较仁慈,也没有什么大过错,公孙瓒为了争权夺利而杀了他,是犯了大忌。没有任何人希望自己的部属反抗自己,杀害自己的老领导就更是怙恶不悛了。站在一个主公的立场,公孙瓒的做法似乎是人人得而诛之。

于是袁绍联合乌桓等等地方势力,对公孙瓒展开围攻剿杀。公孙瓒兵败自杀。公孙瓒失败的原因不在乎以下几点:

第一、树敌太多,遇到危难,无人帮助和解救。

公孙瓒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因此就忽视道义的力量。他用武力打败少数民族,又用武力打败刘虞,就认为武力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最有效手段。岂不知自古以来“成败在乎实力,但公道自在人心”。

他一时的胜利只是冲昏了自己头脑,而不是能够壮大事业的契机。有些时候,武力的确能解决问题;但是武力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法宝。

公孙瓒一味追求武力夺取利益,而不顾道义。最后遭到袁绍等人的联合围剿,其实太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了。

第二、不会用人,留不住人才。

公孙瓒喜欢亲临一线作战,这个似乎也不是错。身先士卒也是一名将领的优秀素质。但是凡事都要有个尺度,公孙瓒在战斗中,很是喜欢单挑对方的大将,这就有点本末倒置了。

公孙瓒曾经单挑吕布,当时十八路诸侯迎战吕布。其他诸侯都是派部将出战的,唯独公孙瓒手下有不少精兵强将,却非要单挑吕布,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第二次,磐河之战,他又单挑文丑。两次单挑,公孙瓒都以失败告终,而且两次都是命悬一线。第一次被张飞所救,第二次被赵云所救。公孙瓒这种行事风格,给他本人和他的部队都潜伏了巨大的危机。他一旦失手,基本就是全线大败了。这也是他过分相信武力的原因,另外他的个人英雄主义太强。公孙瓒的做法就容易对手下大将造成压抑感,而出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局面。赵云也是因此,总是闷闷不乐,常怀离开之心。

公孙瓒曾亲眼目睹赵云大战文丑,对赵云的武艺超群了解很深,却因为赵云初来乍到而不予重用。大战袁绍时,用武艺平庸的严纲做先锋大将,而把赵云放在后边。结果严纲被袁绍的大将鞠义秒杀,公孙瓒大败亏输,如果不是赵云斩杀了鞠义力挽狂澜,公孙瓒当时就很有可能被袁绍消灭。赵云就这样的两次精彩绝伦的表现,还是被公孙瓒冷落一边。赵云的失望简直是无与伦比了。

第三、视野狭隘,经不起挫折。

俗话说得好:胜败乃兵家常事。公孙瓒跟袁绍大战,袁绍的大军杀进城里,公孙瓒败局已定。公孙瓒满可以逃跑投奔他人,以图东山再起。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巨头,哪个没打过败仗?一打了败仗就自杀,怎能创业成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公孙瓒以前拥有的一切,几乎都是唾手得来的,没有经过什么大的艰难险阻,因此他就缺乏百折不挠的素质。一帆风顺的时候,他就得意忘形;一经失败,他就干脆不活,来个一了百了。这样的性格,最终失败也比较符合逻辑。

一个人要取得成功,不仅仅是需要实力,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公孙瓒缺乏地利和人和,所以难以取得最后的胜利。内忧外患之下,他还不修文德,别说是他拥兵十万,强大如袁绍,拥兵七十万不也被打败了吗?

标签: 公孙瓒

更多文章

  • 公孙瓒麾下3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其一,剩下那个才是最厉害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马娱乐标签:公孙瓒

    自黄巾之乱之后,汉室的各路诸侯纷纷起了异心,天下由此大乱。今人谈到公孙瓒,对其大多只剩下“刘备故友”的印象,其实历史上的公孙瓒,威名一度远震北疆。在历史上他曾是袁绍的心头大患。不仅如此,公孙瓒麾下还曾有三大猛将,他们在日后都闯出了不小名声,两人为曹刘所得,还有一人更是难逢敌手。归了刘备的自然就是赵云

  • 三国冷知识:公孙瓒差点去越南?袁术妻女最后都被谁收为后宫?

    历史人物编辑:船长趣谈标签:公孙瓒

    一、公孙瓒年轻的是领导司机,差点被罚到越南公孙瓒公孙瓒年轻的时候在卢植门下读书,出师后当了辽西郡中小吏,经常给领导开车(御车),混得还不错。但是有一年,领导刘太守犯了事,被抓到廷尉审判,公孙瓒作为领导司机也没能跑掉。最后廷尉判处刘太守和公孙瓒流放到日南郡(日南郡,汉武帝时设立,在今越南中部地区。)从

  • 赵云在公孙瓒如日中天之时 选择一去不回 这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秀姐0913标签:公孙瓒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袁绍夺取了冀州,公孙瓒大破渤海黄巾军5威名大震。常山郡的乡亲们共推赵云,投奔了公孙瓒,被派往刘备那里当了一个主骑。两年后赵云因为哥哥去世,向公孙瓒请假回家了。然而赵云这一走就再也没回来,你们想过没有,赵云为什么要离开公孙瓒呢?为什么离开,其实要解答这个问题不难,看看赵云投奔公孙瓒的

  • 刘备一手培养的虎将,先被公孙瓒埋没,后反倒成了曹魏的肱骨大将

    历史人物编辑:郝杰标签:公孙瓒

    众所周知,东汉末年天下战乱不断,那时涌现出了不少的英雄豪杰,在不断厮杀后,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这魏蜀吴不仅有英明的雄主,也有很多出色的将领,曹操刘备孙权明面上在不断争斗,背地里也在搞人才的争夺战,今天要说的一个人物便经历了好几任主公,他本是刘备一手培养的虎将,在投靠了公孙瓒后,此人不识人才,导

  • 出身贵族的公孙瓒明明有一手好牌,为何败给袁绍,输得那么惨

    历史人物编辑:戴从鑫标签:公孙瓒

    公孙瓒出身贵族,仪表堂堂,威武雄壮,聪明有学识,可以说是一枚很有才气的帅哥。与刘备、刘德然一起曾就学于卢植。虽然,母亲低微的出身,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孙瓒的发展,但并没有阻挡公孙瓒初期的良好发展。可惜的是,他后来的所作所为,却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战功卓著,不断彰显正义公孙瓒曾给太守刘其当过下属,相处

  • 刘备培养出一员虎将,却被公孙瓒埋没,最后被曹操捡了便宜

    历史人物编辑:三读说史标签:公孙瓒

    刘备培养出一员虎将,却被公孙瓒埋没,最后被曹操捡了便宜刘备的实力之所以不如曹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猛将没有曹操多,其实刘备曾经有很多机会留住一下猛将,但是却被他错过了。比如说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一位,他是刘备从小一手培养出来的。最终他却选择的跟随公孙瓒,但是公孙瓒没能慧眼识珠,将他埋没了。最后让曹操捡了便

  • 赵云离开,公孙瓒为何一点都不挽留,就这样便宜了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浩哥生活标签:公孙瓒

    要说三国时期,赵云可谓是刘备手下的一员猛将,但一开始的时候,赵云并没有跟随刘备,而是投靠的公孙瓒。既然赵云这么有实力,公孙瓒理应是比较重视赵云的,为何还一点都不挽留他,难道就这样便宜了刘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众所周知,赵云是刘备手下比较看重的武将,最关键的是,赵云对刘备也是忠心耿耿,一辈子都在为刘

  • 非常能打都是吹出来的,公孙瓒打仗水平一般,战术很有问题

    历史人物编辑:风就很美丽标签:公孙瓒

    不论后汉书还是三国志,对公孙瓒早期的作战行动,都存在夸大其词的记载。一个小小的遭遇战,公孙瓒战胜了鲜卑骑兵,非说鲜卑再也不敢入塞了。更严重的,公孙瓒几十人的白马义从,硬是把乌桓人吓的远逃塞外。事实上胡人不但敢入塞,还把公孙瓒围了200多天。恰恰证明了公孙瓒的作战能力是被史官吹出来的,真是徒有虚名。公

  • 他屡得显赫战功,领兵打仗公孙瓒也败其手,主公袁绍却生忌惮

    历史人物编辑:陈建标签:公孙瓒

    三国时代杰出的武将有很多,除了能在桃园三兄弟的围攻下逃脱的吕布、以“常胜将军”的形象流传的赵云之外,还有一位名为麹义的名将。麹义的英勇善战与家族的经历有关,鞠氏在平原是个大姓的豪族,但在麹义出生的一百多年前,麹义的祖宗鞠谭被刘云谋反的事件牵连到,汉哀帝因此革去鞠谭尚书令的职位并贬为平民,鞠谭怕再被诬

  • “白马将军”公孙瓒之败:太过依赖骑兵作战,自私自利无识人之明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妹说历史标签:公孙瓒

    公孙瓒是东汉末年的诸多诸侯之一,还一度成为北方最大的诸侯,对外以强硬的态度,抗击北方诸多的游牧民族,凭借着手下的骑兵作战,威震边疆,这支骑兵就是非常著名的“白马义从”,在与袁绍对峙的时候,公孙瓒早已经名声在外,在最初的几次交锋里,公孙瓒都是顺风顺水的,打得袁绍狼狈不已。但我们可以发现随着战事的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