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有哪些人曾刺杀董卓?有曹操吗?

历史上,有哪些人曾刺杀董卓?有曹操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情怀历史号 访问量:1134 更新时间:2024/1/16 4:52:41

曹操献刀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情节,为了除掉祸国殃民的董卓,王允和曹操定下刺董之计,曹操从王允处借来了七星刀来刺杀董卓。不料却因为镜子的反光而被发现。因为董卓力大,加上此时吕布也已赶来,曹操随机应变,以献刀为名糊弄了过去。随后,便匆匆忙忙逃出董相府,因此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当然,这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虚构的情节,在《三国志》等正史中,其实没有曹操刺杀董卓的记载。那么,问题来了,历史上,有哪些人曾刺杀董卓?

一、伍孚

伍孚(?-约191年),东汉末年越骑校尉,字德瑜。汝南吴房(今河南遂平)人。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伍孚少有大节,为郡门下书佐。后来,伍孚被大将军何进辟为东曹属,再迁侍中、河南尹、越骑校尉。由此,在董卓进入都城洛阳前,伍孚已经成为朝廷大臣了。

公元191年,董卓废立皇帝,引起了关东诸侯的讨伐。在此背景下,伍孚穿着朝服怀佩刀见董卓,欲行刺,不中,最终为董卓所害。

值得注意的是,伍孚此人,还是袁绍的一位好朋友。根据《三国志·袁绍传》所记载:袁绍“又好游侠,与张孟卓、何伯求、吴子卿、许子远、伍德瑜等皆为奔走之友。”伍德瑜,便是伍孚。

二、郑泰

郑泰(151年~191年),字公业,荥阳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人。郑泰少有才略,好交豪侠。举孝廉出身,不肯参加公车征辟。汉灵帝末年,大将军何进辅政,将郑泰征召为尚书侍郎,迁侍御史。进谏不用,弃官而去。

董卓篡夺朝廷大权后,郑泰被拜为议郎。虽然受到了董卓的任用,但是,郑泰联合何颙、荀攸共谋诛杀董卓,事泄逃归袁术,出任扬州刺史。初平二年(191年),郑泰卒于途中,时年四十一。

三、何颙

何颙(?—190年),字伯求,南阳郡襄乡县(今湖北省枣阳市) 人。作为东汉末年的名士,何颙曾受到宦官诬陷,逃亡汝南郡。后来,何颙回到洛阳,担任相国长史。初平元年,何颙参与谋刺董卓失败,最终忧愤而死。

四、种辑

种辑(?~200年),东汉末年人物,历任侍中、长水校尉(一作越骑校尉)。董卓篡夺朝廷大权后,任用种辑为侍中,当然,种辑与荀攸、郑泰等人一起谋划刺杀董卓。

董卓死后,种辑成为董卓旧部杨定、董承等人的亲信,并曾一起诬陷段煨。之后曹操掌权后,任用种辑为长水校尉(越骑校尉)。建安四年,种辑与车骑将军董承、偏将军王子服、议郎吴硕图谋诛杀曹操。建安五年(200年)正月,事发,种辑被曹操所杀,夷灭三族。

五、荀攸

荀攸(157年-214年),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之侄,东汉末年谋士。

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任黄门侍郎,在董卓进入都城后,荀攸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成为曹操的军师。 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操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

在官渡之战中,计斩颜良,又计斩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烧袁绍粮草,又力劝曹操采纳许攸之计奔袭乌巢,又力劝曹洪接纳张郃、高览,皆立下大功。建安八年(203年),刘表强盛。荀攸力排众议,主张趁袁绍诸子不和而先攻河北,被曹操上奏朝廷封为陵树亭侯。建安十九年(214年),荀攸在曹操伐吴途中去世。谥曰敬侯。

六、吕布

吕布因为骁武在并州任职,并州刺史丁原为骑都尉时在河内驻扎、任命吕布为主簿。杀死丁原后,成为董卓的义子,授中郎将。但是,在董卓迁都长安后,吕布受到董卓猜疑。于是,公元192年,吕布在司徒王允唆使下,诛杀董卓,迁奋武将军、仪同三司,进封温侯。

当然,在成功刺杀董卓后,吕布没能控制住董卓的部下,旋即被董卓旧部击败,便逃离长安。先投袁术,被袁术拒绝。改投袁绍,被袁绍猜忌。于是去依附张杨。兴平元年(194年),吕布趁曹操攻打陶谦时与陈宫等联络而进入兖州,占据濮阳,与曹操激烈较量两年,曾使曹操数战不利,但最终被曹操击败转而去依附徐州刘备。

公元196年,吕布又趁刘备与袁术作战时袭取了徐州,与刘备时而和好,时而相互攻伐。期间,以辕门射戟化解刘备与纪灵的争斗。建安三年(198年),曹操亲自出马征讨吕布,水淹下邳。吕布被部下叛变,于十二月癸酉(199年2月7日)城破被俘,被处死。

标签: 董卓

更多文章

  • 东汉董卓的起家历史,他最后成为权臣,运气非常重要

    历史人物编辑:薇言浅谈标签:董卓

    说起董卓,我们应该都不陌生。你看三国时代,就是因为他而开启的。因为他,将东汉乱象推进,进而导致了王朝的分崩离析。而在这个动荡的年代,董卓也可以算是一代权臣了。他的一生中,困难很多,而他的运气也很好,遇见困难总能将其解决。就在这一步一步的努力下,董卓才走向了巅峰。 在他年轻的时候,是特别喜欢广交朋友并

  • 董卓之弟董旻,汉灵帝身边的“间谍”,帮助董卓掌控朝廷

    历史人物编辑:崔阿敏标签:董卓

    许多人都认为董卓是开启三国乱世的那个人,在进入洛阳之前,董卓不过是一个西北军阀,他是如何能够掌控东汉朝廷的呢?除了各种因缘际会的因素之外,主要是因为董卓在洛阳有一颗重要的棋子——弟弟董旻min。仲颖、叔颖同胞兄弟董卓一共兄弟三人,大哥叫董擢,字孟高,去世较早(有一子董璜)。后来董卓父亲在担任颍川郡轮

  • 董卓死后,凉州军为何群龙无首?董卓的后人去哪了?

    历史人物编辑:掉进书堆的小胡标签:董卓

    董卓的后代董卓有个孙女,名叫董白,在初平二年(191)时,尚未成年,被封为“渭阳君”。《英雄记》:(董卓)孙女名白,时尚未笄,封为渭阳君。在汉代礼仪中,女孩子年满十五岁(虚岁),行笄礼,表示成年了。所以反推董白的生年最早不过191-14=177年。董白的父亲,也就是董卓的儿子,史书没有记载,在191

  • 袁绍的一位好友,谋划刺杀董卓,最终死于狱中!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董卓

    秦汉时期,游侠交友之风盛行,直到汉末三国时代亦是如此。在汉末群雄中,尤其以袁绍善于交友著称,史称袁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因此,等到袁绍割据一方的时候,麾下也迅速聚集了众多英雄豪杰。而就笔者今天要说的何颙,作为袁绍的好友,曾经谋划刺杀董卓,最终死于狱中。一具体来说,何颙(?—190年

  • 刘关张救了董卓,董卓为什么翻脸无情

    历史人物编辑:娟娟的生活标签:董卓

    《三国演义》拾遗2:董卓给刘关张上了一场职场必修课话说《三国演义》第一章,刘备和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之后,一起去投靠刘焉。这是刘关张第一次在世人面前亮相,场面虽然不大,但也不小----有五百名涿县的乡勇前呼后拥,起步就是一个营的规模。这一个营,不知后来有没有幸存下来的老兵,那可都是蜀汉首义的老GEMI

  • 董卓有后代吗?董卓死后他的后人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记史惜今标签:董卓

    董卓是凉州人,原本只是中郎将张奂部下一个小小的军司马,由于在镇压黄巾起义、抵御羌人时立下许多战功,慢慢的军阀中变得颇有些名气。公元189年,大将军何进为铲除十常侍,令董卓进京协助,不过进京前突然发生意外,何进居然被宦官张让等人给杀了,董卓进京时京城一定程度上处于混乱状态,于是董卓乘机吞并了何进、丁原

  • 董卓是谁?人们对董卓的印象如何?为何史籍记载董卓的残暴无道?

    历史人物编辑:唯物历史观标签:董卓

    董卓(132~192)字仲颖,陇西郡临洮(今甘肃岷县)人。东汉末年权臣。性粗猛而有谋断,从驻守边塞的地方官吏升迁为羽林郎,累迁西域戊己校尉、并州刺史、河东太守。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爆发后,奉命镇压响应起义的北地先零羌、湟中义从胡和金城人边章、韩遂,屡屡败北。灵帝病危时,他驻屯河东,拥兵自重,坐

  • 荀彧看见空食盒后自杀,曹操的真实心思,他早已看明白

    历史人物编辑:李行娱乐标签:荀彧

    一部《三国演义》,浓缩的是风起云涌,群雄争霸的三国史。它之所以成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因为其中将身处三国乱世的人物形象,刻画的丰富饱满,且把切切实实发生过的历史情节,节奏紧凑、扣人心弦的涌现到人们眼前,仿佛身临其境。它是基于正史《三国志》的基础上,对于留白的历史情节进行合理想象,将历史情节完整的呈现

  • 荀彧忠于朝廷,他更忠于自己的家族,所以才会跟曹操反目

    历史人物编辑:小手会生活标签:荀彧

    道不同不相为谋,形容在曹操和荀彧身上,真的是太贴切了。荀彧原本是曹操的智囊团里有着非常重要地位的一员,可是在曹操想要进封成魏公的时候,荀彧极力反对他的做法,也就是在此时曹操跟荀彧反目成仇,从原来的共进退战友关系成了仇人,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荀彧是汉城,他忠于汉朝,也不是说他忠于当时小

  • 荀彧既然忠于汉室,却为何投靠曹操,而不投奔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新移说娱乐标签:荀彧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乱世当中各路英雄豪杰、谋士武将各领风骚,荀彧便是曹操麾下极为重要的一位谋士,乃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当可谓功勋卓著。长久以来,便一直有荀彧忠于汉室的说法,在曹操欲进爵国公之时荀彧的确反应激烈,并因而吃罪于曹操。那么荀彧为何不投奔同样“忠于汉室”的刘备呢?其实主要还是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