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同不相为谋,形容在曹操和荀彧身上,真的是太贴切了。荀彧原本是曹操的智囊团里有着非常重要地位的一员,可是在曹操想要进封成魏公的时候,荀彧极力反对他的做法,也就是在此时曹操跟荀彧反目成仇,从原来的共进退战友关系成了仇人,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荀彧是汉城,他忠于汉朝,也不是说他忠于当时小小年纪的汉献帝刘协,他只不过是忠于汉朝的制度,或者说是为了家族的利益着想,他并不想造反。
荀彧的家族是东汉末年非常重要的氏族,当初刘秀建立东汉的时候,士族出钱出力,给了刘秀极大的帮助,所以后来刘秀登上皇位以后,褒奖士族,给他们加官进爵,到了东汉末年,士族发展到鼎盛时期,而颍川的荀氏就是他们当地的大士族,在当地很有威望,而且手中掌握着很多资源,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一时间天下大乱,稳固多年势力和利益的士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们依然想稳住自己的地位,继续享受他们的荣华富贵,所以他们是最希望东汉制度能够继续沿袭的。
这些士大夫手手里没有兵权,在那样的战乱时期他们急需要找一个依靠,所以当时的荀氏家族就找到了曹操,因为在当时看来,曹操无疑就是那个最能稳住朝堂的人,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曹操会自立为王,只是想利用曹操稳住汉朝的政权,然后继续汉朝的制度,这样的话,士大夫的利益依然不会受到影响。荀彧当初想的是曹操能够辅佐汉室不篡位,这样才能保证荀氏家族的利益最大化,可是事与愿违,最后还是因为曹操的野心,导致他们的关系破裂了。
历史上说荀彧是忠臣,其实也不见得如此,他只是忠于家族的利益和汉朝的制度,并不是忠于汉献帝,曹操当时只要不篡位,他怎样欺凌汉献帝,荀彧都只当是没看见,因为汉朝还存在,汉朝的制度也存在,荀彧对汉朝氏族的制度很忠诚,这也是他的执念,司马懿曾经说过在几十年里面,没有人能超过荀彧,因为荀彧的家族跟司马懿的家族都有着共同的利益,他们都是士大夫,荀彧维护士大夫的利益,那么司马懿的家族也沾光。
曹操后来能够身居高位,离不开当时的河南士族给的支持,因为士大夫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所以曹操在行事上有很大的掣肘,不能事事顺从自己的心意,也要听取士大夫的意见,曹操想要摆脱士大夫对他的掣肘,所以他就要废弃旧的制度,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士大夫想要掌控曹操,那就不能让他成为王莽董卓那样的人,因为那就会严重影响到士族的利益,所以荀彧会誓死捍卫士大夫的利益。
当时曹操提出了“唯才是举”论,遭到了士大夫的严重反对,最后这个新制也没有实行,后来曹操死后,曹丕放弃了,曹操提出的这个新制度,提出了“九品中正治”,这个制度维护了士大夫的利益,甚至给了士大夫更大的利益,所以曹丕得到了士大夫的拥护,最后废掉汉献帝,自己登上了皇位。相比于曹丕来说,曹操还是太过激进了,或者说当时的位置还没坐稳,就想把曾经帮助自己的士大夫甩开,所以最后才没有成功。
所以说,史书或者是电视中说荀彧是忠臣还是太片面了,他确实是没有想过谋反,也确实是终于汉朝,但是他更忠于自己的利益,自己的家族,当曹丕允给他们更大的利益时,他们立刻就放下芥蒂拥曹丕称帝了,到底还是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