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游侠交友之风盛行,直到汉末三国时代亦是如此。在汉末群雄中,尤其以袁绍善于交友著称,史称袁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因此,等到袁绍割据一方的时候,麾下也迅速聚集了众多英雄豪杰。而就笔者今天要说的何颙,作为袁绍的好友,曾经谋划刺杀董卓,最终死于狱中。
一
具体来说,何颙(?—190年),字伯求,南阳郡襄乡县(今湖北省枣阳市)人。何颙年轻时游学京师,虽是晚辈,但郭林宗、贾伟节等与他很要好,因而显名于太学。陈蕃、李膺失败以后,何颙因与陈蕃、李膺相好,被宦官诬陷,他于是改变自己的姓名,逃亡汝南郡境内。他所到的地方,结纳豪杰,有名于荆州、豫州一带。
何颙出名之后,袁绍仰慕他的为人,悄悄地与他往来,结为谕德宣誓的朋友。但是,因为宦官祸乱朝政,天下不少士大夫都遭了难。在此背景下,何颙经常私自跑到洛阳,与袁绍一起计议:对一些穷困无助的人,帮助他们渡过祸患。对一些被追捕的人,就大为出谋献计,使他们得以逃跑或隐藏起来,使不少人逃过一劫。
二
除了和袁绍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何颙还和曹操等人有交集。根据《后汉书》等史料的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东汉王朝摇摇欲坠。彼时,何颙见到曹操,叹息说:“汉家将亡,安天下的必定是这个人啊。”曹操因此非常高兴。并且,何颙曾经称赞“颍川荀彧,王佐之器。”由此,非常明显的是,何颙具有较高的识人能力。
汉灵帝在位时,何颙被司空府征召,也即他的才能获得了朝廷的认可。但是,何颙的抱负最终没有施展的机会。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后,大将军何进和宦官两败俱伤。趁着这一机会,董卓来到洛阳,成功篡夺了朝政。不仅如此,董卓还废掉汉少帝刘辩,改立刘协为皇帝,这加剧了东汉的内乱,也引起了何颙的强烈不满。
三
最后,董卓掌权后,逼迫何颙为长史。对此,何颙托疾不接受,与司空荀爽、司徒王允等共同谋划诛杀董卓。但是,董卓麾下有吕布等猛将,这导致何颙等人没有刺杀对方的机会。在司空荀爽去世后,何颙因别的事被董卓收捕。不久之后,何颙在狱中忧愤去世。
后来,荀彧担任尚书令,派人西迎叔父荀爽,并收何颙尸体,葬在荀爽的墓旁。略带一提的是,董卓篡夺大权后,涌现出了诸多为了匡扶汉室的志士仁人,他们以各种行动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蓝图,但多以失败而终,而何颙就是其中之一。至于他的好友袁绍,则想着趁机割据一方,并没有真正为汉室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