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董卓逃往关中,讨董联军为何没有趁胜追击? 董卓控制西汉朝廷后,

董卓逃往关中,讨董联军为何没有趁胜追击? 董卓控制西汉朝廷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千里共婵娟 访问量:4772 更新时间:2024/6/17 18:15:10

董卓逃往关中,讨董联军为何没有趁胜追击?

董卓控制西汉朝廷后,把汉少帝给废掉,重新立汉献帝,之后更是大权独揽,专横跋扈,残害百姓。

当时朝堂上的很多大臣士族集团眼看利益受损,于是公开推举袁绍为领袖,组成关东联军准备进京诛杀董卓。

战争初期,关东军取得不少胜利占据上风,特别是猛将孙坚还斩杀了董卓手下大将华雄

为了暂避联军的风头,董卓一把火烧掉洛阳,挟持皇帝和一众大臣跑往长安。

这种形势对于联军来说是相当有利的,应该组织力量继续痛击董卓,但是关东联军却再也没有组织追击。

那么当时的反董卓联军面对如此有利的形势,为什么不趁机追击一举诛灭掉董卓呢?

第一个原因就是董卓的势力依然强盛。

董卓在把持朝政期间,把朝堂上搞得是乌烟瘴气,百姓怨恨。所以关东诸侯联合讨伐董卓的时候,一时间应者云集,声势浩大。其余的诸侯哪怕不参加讨伐董卓,也是选择中立。

一时间,董卓被联军压制在洛阳地区,形势对于董卓来说十分不利。

经过一段时间的战争,董卓越来越觉得被动,虽然重要的防线依然掌握在自己手里,但是老虎面对群狼也是力不从心。

为了摆脱这种不利的因素,董卓打算放弃洛阳,撤退到自己的根据地关中地区,几经考虑决定迁都长安。

长安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关中平原腹地,东有崤函险要地理位置,西边则是雍州,自己的根据地,从战略上来讲这是洛阳不能够相比的。

所以董太师把洛阳城的财富洗劫干净,威逼汉献帝和洛阳的百姓迁到长安,还一把大火烧掉了洛阳城。

此时的联军队伍中只有曹操率军追击,其余的诸侯都选择按兵不动。

因为他们都知道虽然董卓撤退,但是他的实力依然还在,董卓的手下以西凉和并州的士兵为主,大部分是精锐骑兵,而且其中还有吕布这等让诸侯害怕的猛将,所以董卓的势力并不比联军弱。

而且董卓是主动撤退的,并不是战败溃逃,军队的战斗力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诸侯中只有曹操看不惯联军各首领这种明哲保身的做法,带领自己的主动部下追击董卓,结果在荥阳被董卓的断后军队打得大败。

要不是曹洪关键时刻把马让给曹操逃走,估计曹操都可能战死沙场。

如此看来董卓军队的实力是非常强大的。

第二是联军内部分裂,各自明哲保身。

当时的董卓面临的形势其实也很严峻,他不仅要护送汉献帝和朝中文武百官,还要监督迁去长安的老百姓,这样一来可以使用的有生兵力也不多,而且行军也比较缓慢,稍有不慎对于他自己也是毁灭的打击。

为了对付追赶而来的联军队伍,董卓安排了大将徐荣负责断后,徐荣依靠优势兵力和地形优势击败了曹操,但是不代表徐荣可以抵抗十几万的关东联军。

只要联军团结一心全力追击,徐荣也阻挡不了声势强大的关东联军,非败不可。

曹操败退回到酸枣联军的根据地时,看到这帮人一天莺歌燕舞、饮酒作乐搞聚会,感到十分痛心。为了挽救大汉朝廷,曹操为这些军阀认真进行了一番战略谋划。

他劝说这些军阀分为北、中、南三路军队同时压制长安,与董卓军接触后不予交战,而是坚守阵地,发挥自己兵多粮足的优势把董卓军队拖垮。

但是这帮人没有听曹操的建议,没多久就解散回家。

表面上看这些诸侯都认为董卓实力尚在,追击没有什么胜算。但是根本的原因就是各人为了保存自身实力,不愿意去和董卓去硬拼当这个出头鸟。

如果失败了会削弱自己的实力,是一笔划不来的买卖。

第三是诸侯忙于争夺胜利果实。

诸侯们保存自身实力,其实也是出于自身利益的打算,东汉末年的动乱已经让大家明白,汉室衰亡是现实,根本无法扭转。

虽然说大家是打着复兴汉室的旗号,其实暗地里各怀鬼胎,各有各的私心野心。

比如曹操当时还是希望能够复兴汉室,而袁绍兄弟早已经有了取代汉室的野心,特别是袁术就尤为明显,回到地盘后就迫不及待地称帝。

其他的一些小军阀势力,有的是见风使舵依附别人,有的是佣兵自保抢地盘。

随着董卓胁迫汉献帝迁往长安,虽然汉献帝还是名义上的国家领袖,但是他对朝廷的影响只是建立在董卓的上面,汉献帝的诏令是无法走出关中地区的。

此时的汉朝廷已经名存实亡,再也没有了号令天下的能力。

而整个关东地区就基本上成为了无人管理的状态,朝廷的政令再也无法影响。这个时候这片广袤的土地,自然成为了这些诸侯争夺的目标。

在战争的初期,因为大家的相同利益还可以团结一致,共同反击董卓。

而如今董卓已经龟缩到关中自保,对关东地区已经失去了威胁。

接下来这些军阀考虑的事情,就是要各自为了生存和发展抓紧时间去占领地盘,赶快去分蛋糕,而不是投入精力到毫无意义的董卓身上去。

所以作为联军盟主的董卓,早就是心怀叵测,又怎么可能去对董卓赶尽杀绝呢?

而其他的诸侯也是有样学样,你盟主都不上心,我们自然也表示散伙各回各家。

此后的整个关东地区彻底陷入军阀混战,山河破碎,百姓生灵涂炭,这才有了曹操那句著名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描绘。

标签: 董卓

更多文章

  • 攻占京城后,董卓霸占了多少女子?一连串的数据令人难以置信

    历史人物编辑:一度历史观标签:董卓

    在东汉晚期,朝廷内部权力纷争激烈,将军何进的野心早已如野火般燃烧。身为朝廷实权者,何进最大的阻力来自于宦官的阴谋诡计。他决定除去这些故步自封、只知权谋的人,一方面为了巩固自身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朝廷的清明。然而,狡诈的宦官们在生死存亡的压力下,以其狡猾的智谋取得了上风,残酷的剥夺了何进的性命。何

  • 董卓为何失败?看清历史真相,才发现董卓根本没有胜机

    历史人物编辑:邱嘉妮标签:董卓

    大家对董卓的印象是非常的差的,并且认为他失败的原因是手下背叛!董卓残暴无度,一人把控朝政,失去了朝廷中的信任,也失去了天下百姓的爱戴,以至于众叛亲离。可是换一个角度思考呢!曹操把控朝政的程度比董卓差吗?并不是,相反曹操对朝政的把控更加的严格,为什么和董卓不是一样的下场呢?并且董卓死了之后就开始了关西

  • 汉武帝和董卓有何渊源?为何董卓挟天子后引发众怒?

    历史人物编辑:谈史演说会长标签:董卓

    趣谈答案:董卓有一个孙女叫董白,董白得了病,传说汉武帝的坟墓当中有着对应的药单,董卓找了半天没找到。既然没找到,就得把汉武帝的尸体拿出来晒晒,来解自己的心头之恨。一个孙女的故事咱们总是说隔代爱,隔代爱,那么什么叫做隔代爱呢?母曾经对你非常的严厉,非常的苛刻,突然之间你有了自己的孩子,会发现自己的父母

  • 董卓进京时不过区区五千人,为何没人能奈何他?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董卓

    东汉末年的天下大乱还要从董卓独揽朝廷大权开始说起,这一事件基本上被认定为三国时期的开始。史书记载:公元189年,董卓作为地方军阀进京城,凭一己之力控制整个朝廷。由此引发了天下诸侯对董卓的讨伐,从而开启了三国的乱世时期。而董卓进京时不过带了五千人,为什么没人能奈何他?董卓背景 董卓在他小时候就在羌中地

  • 为何现在还有人信,董卓暴晒汉武帝尸体的无脑谣言?

    历史人物编辑:陈城标签:董卓

    有件事情,小编一直很不能理解,为什么到现在为止还有人相信,董卓暴晒汉武帝尸体的这种无脑的谣言?真不知道相信这个谣言的人是怎么想的。咱们先捋一下当时董卓上位的经过,就知道为什么小编会说,这个条谣言属于无脑谣言了。在汉灵帝时候,何进扶持刘辩上位,也就是所谓的刘少帝。当时刘协还是渤海王,何进在袁绍的怂恿下

  • 历史上,有哪些人曾刺杀董卓?有曹操吗?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董卓

    曹操献刀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情节,为了除掉祸国殃民的董卓,王允和曹操定下刺董之计,曹操从王允处借来了七星刀来刺杀董卓。不料却因为镜子的反光而被发现。因为董卓力大,加上此时吕布也已赶来,曹操随机应变,以献刀为名糊弄了过去。随后,便匆匆忙忙逃出董相府,因此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当然,这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

  • 东汉董卓的起家历史,他最后成为权臣,运气非常重要

    历史人物编辑:薇言浅谈标签:董卓

    说起董卓,我们应该都不陌生。你看三国时代,就是因为他而开启的。因为他,将东汉乱象推进,进而导致了王朝的分崩离析。而在这个动荡的年代,董卓也可以算是一代权臣了。他的一生中,困难很多,而他的运气也很好,遇见困难总能将其解决。就在这一步一步的努力下,董卓才走向了巅峰。 在他年轻的时候,是特别喜欢广交朋友并

  • 董卓之弟董旻,汉灵帝身边的“间谍”,帮助董卓掌控朝廷

    历史人物编辑:崔阿敏标签:董卓

    许多人都认为董卓是开启三国乱世的那个人,在进入洛阳之前,董卓不过是一个西北军阀,他是如何能够掌控东汉朝廷的呢?除了各种因缘际会的因素之外,主要是因为董卓在洛阳有一颗重要的棋子——弟弟董旻min。仲颖、叔颖同胞兄弟董卓一共兄弟三人,大哥叫董擢,字孟高,去世较早(有一子董璜)。后来董卓父亲在担任颍川郡轮

  • 董卓死后,凉州军为何群龙无首?董卓的后人去哪了?

    历史人物编辑:掉进书堆的小胡标签:董卓

    董卓的后代董卓有个孙女,名叫董白,在初平二年(191)时,尚未成年,被封为“渭阳君”。《英雄记》:(董卓)孙女名白,时尚未笄,封为渭阳君。在汉代礼仪中,女孩子年满十五岁(虚岁),行笄礼,表示成年了。所以反推董白的生年最早不过191-14=177年。董白的父亲,也就是董卓的儿子,史书没有记载,在191

  • 袁绍的一位好友,谋划刺杀董卓,最终死于狱中!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董卓

    秦汉时期,游侠交友之风盛行,直到汉末三国时代亦是如此。在汉末群雄中,尤其以袁绍善于交友著称,史称袁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因此,等到袁绍割据一方的时候,麾下也迅速聚集了众多英雄豪杰。而就笔者今天要说的何颙,作为袁绍的好友,曾经谋划刺杀董卓,最终死于狱中。一具体来说,何颙(?—1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