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元199年到公元200年,两个最大的北方诸侯在关东地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袁绍有10万士兵,曹操有2万士兵,袁绍有足够的食物和强大的队伍,曹操不光人马少,还缺乏粮食和草料。袁绍占领河北各地,后方稳定;曹位于中原四战中,后方不断受到其他诸侯的骚扰。
战争之前,在各个方面都是袁绍占有优势,应该赢得胜利。但是最终结果却是,曹操赢得了官渡之战,为北方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几年后,曹操果然统一了北方。208年,曹操率大军准备进攻南方的刘表,并打算袭击孙权,以完成天下统一的重大事业。可惜的是,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了,并被孙和刘的联军打回了北方。赤壁战役结束后,曹统一天下的梦想破灭,随后三分天下,三国鼎立就此出现。
因此,如果在官渡之战中要是袁绍胜利了,他能否最终击败各个独立的政权并统一整个天下呢?
其实即使袁绍能打败曹操,也很难统一天下袁绍当时失败的原因是必然原因还是偶然的原因,都是有必然因素的存在,在东汉时代末期,所有诸侯都在在为自己最后获得的权利而战,最终的失败者肯定有一个致命的缺陷,这意味着缺乏竞争力。在袁绍遇到曹操之前,他是无敌的,袁绍在之前只靠一个县就统一河北,不能说袁绍没有头脑。河北的刘虞,韩馥和公孙瓒都不是简单的人物,袁绍能够打败他们说明袁绍也不是好惹的人物。
一、袁绍本人有很大的缺陷
袁绍最后败给了曹操,并不是因为他缺乏实力,而是因为他自己的不足让他无法取得胜利。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的原因不是他缺乏实力,而是因为他的对手太强大了。因此,袁绍在官渡战役中虽然把曹操给击退了,但是还是没有办法把草草哦啊完全歼灭,而曹操再次崛起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就算是曹操被完全歼灭了,袁绍也不一定能够把南方政权也给收复了。袁绍自身的某些缺点使他无法长期保持无敌状态,从而难以统一天下。通过当时人们对袁绍的评估,发现袁绍的性格表现为雄心勃勃,有才干但是自我控制力低,信誉不好,胆子小碰见大事还会犹豫不决,营地里有许多士兵,但分布不明确,职责分布不一致,就,所以他难以获得大的成就。
二.袁绍的内部不团结
袁绍本身就与袁术关系不好,而且他的三个儿子势力都不小,导致了三个儿子都想要承继父亲的位置,家庭关系不和睦使得袁绍的手下大臣们也意见不统一,发生了分裂。由于袁绍的三个儿子关系不好,导致了袁绍的外甥也想分一杯羹,家族的关系越来越乱,最后三个儿子各成一派,袁绍或者的时候,大臣们还没有那么过分,等到袁绍死了之后,大臣们就彻底分裂了,内部问题都没有解决好,袁绍自然不能统一天下。
三、袁绍没有让手下发挥自己的特长
不仅内部发生了分裂,而且袁绍也无法充分行让手下发挥自己的力量,不能扬长避短,让手下用各自的才能来履行职责。许攸贪婪没有得到压制,田丰有能力却盲目自大。尽管这些人都有其缺点,但每个人的长处还是很多的,如果可以互相学习,那么肯定会取得很好的结局,但是袁绍却让审配这样粗心的人负责后方的粮草调动,让许攸留在前线,把有战斗力的田丰关在了大狱中,这样的安排,袁绍也根本不可能取胜,而且许攸的亲戚惹了事,审配直接抓了他们,许攸心生怨恨,直接叛变,这也导致了官渡之战的失败。田丰本来为人刚正不阿,但是袁绍识人不清,听信逢记的话把田丰给杀了。
四、对手太强大
如果袁绍想要统一天下,他需要消灭更多的对手,但是这些对手实力都很强大。袁绍若一一消灭这些人并不容易。毕竟,三国鼎立是力量平衡的结果,而袁绍还没有达到各个击破的水平。袁绍的对手在当时都是英雄,许多人在当时的社会都享有一定的声誉。在汉末大乱的早期,每位诸侯的力量一方面要看先天因素,另一方面要看自身因素,而先天因素则相对重要。毫无疑问,袁绍兄弟二人和刘鄢刘表等人都依赖先天因素。刘鄢刘表依靠上级的封赏,袁绍和袁术依靠的是祖上打下来的基业,其余的诸侯比如曹操刘备孙权等人,基本上都是靠自己的努力才打下来的江山。
袁绍可以击败一个依靠先天因素的强大诸侯子,但是要击败一个依靠自己力量的强大王诸侯却很难。因此,袁绍很难统一天下。各种因素决定,袁绍只适合当诸侯,当上皇帝可能性很低,所以说无论官渡之战的结果是什么,袁绍都不可能统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