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从董卓胁迫汉献帝迁都长安,到199年袁术兵败,整整将近十年。长期以来,北方最强的势力是袁绍和袁术兄弟:袁绍吞并冀州平青州,打败黑山军平并州,打败公孙瓒统一河北,包围了河北和清幽;袁术其实也不弱。他最强的时候,几乎占据了整个扬州和徐州豫州的一部分,实力和袁绍相差无几。
袁绍和袁术是两兄弟,袁绍是哥哥,也是袁奉家的长子(后来过继给袁奉的哥哥袁诚为长子),作为袁家最优秀的两个孩子,同样是四世三子,但奇怪的是,投奔袁绍的人才远比袁术多:袁绍手下可以说是人才辈出,不仅是六大谋士,还有河北司廷柱等一大批猛将;谋士猛将很少,有些名气的大概就是杨洪、晏翔、纪灵等人了。
甚至在南阳的时候,近在咫尺的荀彧和郭嘉也是先去找袁绍,根本没有理会袁术。.两人家境相同,实力相差不大。为什么人才都投向了袁绍?主要原因有四点,我们来分析一下。
首先,这可能与他们的童年环境有关。在过继袁诚之前,袁绍是庶出的长子,袁术是庶出的儿子。在古代,妃子是很讲究的,所以即使以后袁绍将自己收养给袁丞,袁术也始终看不起袁绍。
这样一来,这种观念就根深蒂固了。用今天的话来说,袁绍可能从小就因为地位的关系而严于律己,长大后就被称为智者。也就是说,袁绍不仅长得帅,还是个德高望重的下士。与人交往时,他不太注意对方的状态。
袁术正好相反。标准大家族出身的娇生惯养的纨绔子弟,“鲜有侠义之名,与其他诸侯鹰飞狗走狗多”。与人交往时,他很看重自己的家庭背景。这在浪漫中尤为明显。区区一个县令,都不好意思坐在一起。这样一比较,兄弟二人就互相评判了,更何况出身汉族的就是出身世家的,他们肯定会选择袁绍而不是袁术。
二是因为家世原因,两人成年后都是同朝的官员。在汉末处死十常侍后的动荡时期和董卓入京后的动荡时期,袁绍的表现远胜于袁术:在杀十常侍时害朝廷恨天下学者以袁绍为先锋,比袁术更引人注目。又比如,董卓进京控制朝廷,袁绍对董卓态度强硬,说:“你的剑锋利,我的剑不坏!”这给他加分不少在世人眼中;又比如,他独自逃出洛阳后,并没有去袁氏所在的汝南和南阳,而是去了完全陌生、完全陌生的冀州。到了南阳之后,显然袁绍的胆识和魄力远比袁术强。
其三,袁术的手段被文人所鄙视:比如黄巾起义虽然受到朝廷的打击,却在很多地方造成了严重的灾难。不管目的是什么,袁绍和曹操都比较聪明。这是第一,第二,为了达到目的,袁术不惜一切代价。比如,因为邻国陈王刘崇不肯借粮给他,袁术居然派出了刺客。刺杀了一位威严的王子。当时的汉朝虽然没落,但在世人心中依然有着相当的地位。袁术肆无忌惮,根本没有把汉朝放在眼里。再加上他后来还拿着手上的玉玺悍然称帝。谁会去那里?敢加入他吗?
第四,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袁术占据的扬州、豫州、徐州虽然靠近当时人才积累最丰富的颍川、许都、陈留,但这一地区也是曹操的实力范围。在人才吸引方面,袁术远不能与曹操相比;袁绍不同。除了颍川和许都之外,河北也是三国人才集聚的另一个地方。曹操正好与袁绍、袁术分开。地方人才投向曹操,河北人才聚集在袁绍麾下。在风雨飘摇的情况下,袁术根本无法与袁绍相提并论。
所以,通过分析,也就不难理解袁绍和袁术兄弟二人同为四世三祖,为什么投奔袁绍的人才远多于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