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邋遢型美男子嵇康,不洗澡浑身长虱子,却因一句话招杀身之祸

邋遢型美男子嵇康,不洗澡浑身长虱子,却因一句话招杀身之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陈春红 访问量:4007 更新时间:2024/6/17 18:22:06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他是曾被诗仙李白引入诗文的人物,也是代表了一个时代的人物,他是如孤松一般傲然独立的人物,也是如玉山一般光风霁月的人物,他是魏晋风骨的一根脊梁,也是乱世之中的一抹艳色。

政权更迭,朝政动荡,乱世之中的广陵绝响,生死一线的镇定自若,后世传他俊美无双,容止飘然,更有赴死之时从容不迫弹奏《广陵散》的贤者风骨。

竹林七贤,避世不出,其佼佼者,当属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嵇康

一、光风霁月,避世不出,蔑视权贵

嵇康,字叔夜,三国魏晋时期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

提及嵇康,少不了一个标签“美男子”。

《世说新语》中描述他为:

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而他的老友山涛则说他:“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他的美是被史料所记载下来的,嵇康此人,形容貌美,身姿挺拔,清醒之时像是一棵松树傲然独立,酒醉之时又像是一座高大的、用玉石雕刻的山峰摇摇欲坠,他言行举止皆潇洒淡然,更具豪爽清高的气质,就像是竹林间一缕握不住的风,悠长、高远。

这样一个如清风明月一般高洁的人物,本就不该被世俗所玷污,就连山中的砍柴人见到他都误以为是神仙下凡,可见嵇康的颜值之高,着实令人心向往之。

而仅仅靠着出众的容貌,不足以成为魏晋时期众多文人墨客的精神领袖,竹林七贤中以他为首,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向秀心甘情愿为他吹鼓风机,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为他集体请愿,足以见嵇康在魏晋时期的影响力。

在那个被司马氏的阴影笼罩之下的朝代,嵇康成为了当时许多文人的精神偶像,他们争相效仿嵇康的养生之道。

嵇康幼年接受的是儒家思想的教导,但是在世俗和功名的双重胁迫下,他开始崇尚老庄的无为之道,在山林中沉醉自如,悠然世外,不屑于功名利禄,入山采药,厌弃官场。

而权贵们也对他的影响力多有忌惮。

生逢乱世,多得是无可奈何,25岁的嵇康迎娶长乐亭主,尽管他并不爱这个姑娘,但是他的光芒太过耀眼,以至于司马氏和曹氏都想要拉拢他。

嵇康留给后世的诗文很多,却对自己的妻子没有只言片语,想来,这段政治婚姻于他而言,确实可有可无。

做了曹家的女婿,又不情不愿接受了一个散大夫的闲职,这对嵇康来说简直就是牢笼,是枷锁,没过多久,他便罢官不做,归隐山林,和他的三五好友过起了采菊东篱下的田园生活。

他的好友们大多都服用五石散,以达到修仙的目的,嵇康却不敢苟同,在他看来,靠“药”来长生不老是不切实际的,凡人通过修身养性就能健康长寿,这个观点即使放在今天也仍旧不过时。

他还主张劝酒应该有度,虽然嵇康自己喜欢喝酒,但是他在《家诫》中仍旧规劝家人不能强迫别人饮酒,这放在如今的酒桌文化上仍然适用。

也许是因为恃才傲物,又或许是对时局不满,亦或许是嵇康天性率直,《晋书·嵇康传》说他:

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虽然天生风度翩翩,却不甚在意自己的外表,常常不修边幅,天然去雕饰。

《晋书》中的评价还算客气,《五千年演义》则直言嵇康“不理须发,衣衫褴褛,长满虱子,喜欢打铁”,活脱脱一个流浪汉形象。

放浪形骸,率直随性,才华横溢,容貌俊美,追求养生之道,安于山林之间,他就像是行走人间的谪仙,飘飘然如遗世独立,俯仰之间,满是风骨。

二、怀璧其罪,过刚易折,终致身死

提及嵇康,另一个标签便是“广陵绝唱”。

纵观中国历史,从来没有一首乐曲能这么深切地和一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乃至于成为这个人的代名词。

魏晋南北朝,那是一个人心惶惶的乱世,政权动荡不安,司马氏一家独大,诛杀曹氏——而原本远离政治中心的嵇康,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他注定要被卷入这场有进无出的血腥战争中。

而纵观魏朝和晋朝的史料,没有一丝半点关于嵇康的犯罪记录,对于司马昭为什么一定要诛杀这位在当时有相当大影响力的名士,原因大抵有以下三点: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为了稳定地位,实现篡位的野心,司马昭急于从文人名士中下手,拉拢一批为他提供舆论支持的名士,首当其冲的就是“竹林七贤”,司马昭从“竹林七贤”内部入手分化瓦解,首先拉拢了他的亲戚山涛做官。

山涛升官之后又举荐了嵇康,本以为山涛与嵇康交情深厚,嵇康这次一定不会拒绝,没想到嵇康大怒,写下了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佯装绝交,实则明志,在这篇慷慨激昂的绝交信里,嵇康抨击了司马集团的虚伪和对司马昭强烈的厌恶,此时嵇康有大批追随者,司马昭虽明面上未对他动手,但其实已经对嵇康深恶痛绝。

嵇康这篇绝交书,其实是带着全天下文人和司马昭作对。

尽管嵇康抵触官场,但他的妻子是曹操的曾孙女,有这一层关系,司马昭自然而然将嵇康归为曹氏族人,对曹氏极为提防的司马昭,越看嵇康越不顺眼,但真正将嵇康送上断头台的,还是司马昭的心腹——钟会

钟会此人附庸风雅,很是欣赏嵇康的才华,但是嵇康对他看不上眼,有一次钟会又去拜访嵇康,此时他正在和好友向秀在家门口打铁,对钟会不理不睬,直到钟会忍着怒火转身离去之时,嵇康才问道:“何所闻而来? 何所见而去?”

钟会尴尬地无地自容,怒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在嵇康那里吃了个没趣,钟会转身便给司马昭打小报告:

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

嵇康就像是一条卧龙,在文人中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既然不能为我所用,也断然不能被曹氏家族笼络了去,嵇康就像是卡在司马昭喉咙里的一根刺,如鲠在喉的感觉自然不太舒服。

但是如何顺理成章地除掉嵇康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嵇康的好友——吕安了。

哥哥吕巽对吕安的妻子徐氏做了错事,吕安大怒,兄弟阋墙,嵇康出面调停,劝告吕安不要将哥哥告到官府,以免丢了家族颜面,而另一边,哥哥吕巽害怕被告发,先发制人,以“不孝”之罪将弟弟吕安告上官府——明明是自己好心调停,没想到却被吕巽利用,抓住先机,致使吕安被捕入狱,蒙冤流放。

怒火在嵇康的胸膛燃烧,他为人一向率直痛快,眼里揉不得沙子,怎么能容忍吕巽此举?嵇康先是写下洋洋洒洒的《与吕长悌绝交书》,痛斥吕巽背信弃义的卑劣行径,随后又打点行李,奔赴洛阳,为自己的好兄弟吕安辩护。

然而,普通的家庭纠纷最终演变成一桩泣血冤案,吕安临行前写给嵇康的告别书落到了司马昭手中,在荒谬的解读下,案件急转直下,吕安被押送回京,以谋反罪重新论处。

而嵇康,原本与他毫无关系的一桩冤案,却在司马氏波云诡谲的操纵之下,成为给他定罪的铁案,这分明就是针对嵇康设下的杀局。

钟会的推波助澜,司马昭的痛下杀手,景元三年,嵇康被判处死刑。

那一年的冬天格外阴冷,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被驳,嵇康和吕安从容行走,街道两旁站满了文人名士,眼见他潇洒自如,一直走到建春门外的马市,眯眼看了看日影,嵇康知道尚未到行刑之时,便问哥哥嵇喜要来了一把琴。

悲壮激越的琴声在刑场回响,是嵇康擅长的《广陵散》,琴声久久不息,在场文人无不怆然泪下。一曲终了,嵇康长叹一声:“吾死不足惜,广陵散绝矣!”

嵇康死,清议绝,广陵散终成绝唱,这一年,他才刚刚四十岁。

结语:文人风骨,旷达疏朗,兼济天下

即使已经去世了1700多年,嵇康仍是众多文人骚客的精神标杆。

有人评他太过刚硬,不懂变通,不知屈服于强权,最终招致杀生之祸,匹夫无罪,怀璧其罪,锋芒太盛,慧极必伤,过刚易折,峣峣易缺,嵇康一生所追求的不过是归隐山林的逍遥自在,虽然拥有仙人一般清润俊美的容颜,然而他的内心却最是倔强难驯。

这便是支撑中华文化几千年的文人风骨——刚直不阿、愤世嫉俗、谦卑淡泊、旷达疏朗、忧国忧民,这种文人风骨就如日月高洁,悬于朗朗乾坤,既律动着古代文人的生命基调,又推动着一个时代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文人的风骨,从古至今,都是一座灯塔。

标签: 嵇康

更多文章

  • 魏晋南北朝里最潇洒的五大遗言,嵇康千古绝响,高欢枭雄末日

    历史人物编辑:程洁旅游攻略标签:嵇康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的时代,从三足鼎立到五胡十六国的分裂,再到南北对立,几百年来的战乱让人民流离失所的同时,也塑造出了独特的魏晋风骨,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枭雄。这些人最终都难逃一死,但面对死亡,却并灭有恐惧,反而发出了最符合时代的潇洒之声。一.《广陵散》於今绝矣!嵇康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

  • 阮籍与嵇康对道家思想有不同的见解,他们对仙与逸的人生追求

    历史人物编辑:李樾标签:嵇康

    作为正始时期两位杰出的思想家,阮籍和嵇康都对孔道思想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对孔道思想有着不同程度的阐释、接受和践行。他们。无论是阮籍“以庄周为楷模”,还是嵇康“爱老庄”,宣称“老子和庄周是我的老师”。阮籍和嵇康根据各自不同的个人禀赋和喜好,根据各自的思想路线,对儒家思想进行个性化的选择和阐释,造成理论

  • 魏晋第一风流才子--嵇康,迎娶曹操孙女,洞房夜被公主一句话问倒

    历史人物编辑:小思思音节库标签:嵇康

    嵇康,魏晋时期最有影响力的名士。朝廷多次派人请他出山做官,都被拒之门外。他凭借自身才华,被曹操之子曹林(沛王)相中,非要把女儿长乐亭公主下嫁给他。然而,这段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一直让嵇康内心充满纠结。嵇康学识渊博,能言善辩,这长乐亭公主也是个博学多识,口舌伶俐的主儿。新婚之夜,二人唇枪舌箭,斗嘴争胜

  • 嵇康与阮籍都是隐士,他们人生追求方向不同,有着不同的目标

    历史人物编辑:劲松历史标签:嵇康

    建构了自己独特的精神境界和人格理想,阮籍与嵇康分别沿着个性之路,向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前行,他们的人生追求遂表现出两个不同的方向——阮籍回避现实,在向着“神仙”生活的目标追寻过程中耗尽了自己的生命;嵇康则直面现实,在体验“隐逸”生活的境界中完成了生命的升华。向往“神仙”生活的阮籍。阮籍所建构的“大人先生

  • 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为何屡次得罪司马昭?三千太学生求情也没用

    历史人物编辑:张立豹标签:嵇康

    竹林七贤之一嵇康之死,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嵇康是曹家的女婿,他的夫人是曹操的曾孙女长乐亭主。第二,嵇康自命清高,不愿给司马家打工。第三,既不愿出仕,却又跑出来多管闲事。第四,钟会火上浇油,扬言嵇康乃“当代卧龙”。有这么四点原因,就足以让司马昭对嵇康下死手了。其实以上任何一点,都可以让司马昭灭了

  • 嵇康宁死也不屈服司马氏,他的儿子却为了保护司马氏的傻皇帝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猫咪铲史官标签:嵇康

    提起魏晋南北朝,除了动乱、背叛、分裂以外,还有名士之风。这些名士追求天性自然,反对礼法束缚,行事乖张,性情恬淡,获得很多人的追捧和赞誉。在这段历史的名士当中,最著名的要数“竹林七贤”;而在“竹林七贤”当中,最著名的恐怕就要数嵇康了。“竹林七贤”是七个消极避世的人组成的小团伙。后来内部发生分歧,山涛等

  • 嵇康:身上长满虱子,却与曹操曾孙女成亲,广陵一曲终成绝响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小明星标签:嵇康

    景元四年(263年),刑场之上,竹林七贤之一嵇康,将与这个风流了数十年的大魏王朝做最后的告别。此去经年,这位在大魏王朝留下精彩过往的风流名士,往后只能成为人们口中的谈资。弹指40年,却惹一命呜呼。司马昭下令杀死嵇康,三千余名太学生集体请愿,希望朝廷可以赦免嵇康,可事与愿违,司马昭并未下令赦免嵇康。这

  • 魏晋“学士精神领袖”嵇康之死,竟是“男粉丝”因爱生恨所致

    历史人物编辑:宪刚说车标签:嵇康

    嵇康,魏晋时期第一风流雅士,也是当时无数文人心中的“精神领袖”。神仙般的人,却只活到40岁,为司马昭政权所杀。然而,嵇康并没有想到,他的死竟然是因为这次粉丝见面导致的!嵇康行刑前,万人空巷,三千太学士集体为他请愿,场面浩浩荡荡。嵇康还没开口,监斩官拒绝了太学生的请求。嵇康喝过断头酒,为所有在场之人,

  • 从《声无哀乐论》看嵇康之死,我们可能冤枉了钟会千年之久

    历史人物编辑:魏士明标签:嵇康

    中国历史文化灿烂悠久,每个历史时期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和思想,比如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争奇斗艳,两汉时代董仲舒的摆出百家独尊儒术,唐朝诗歌的李白杜甫等等,每个时代都有其鲜明的特色和人物,这些华丽的时代特征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璀璨的历史。其中魏晋时期的代表人物就是竹林七贤,他们代表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散漫和放荡

  • 运动对一个宅男有多重要?看看打铁王子嵇康就知道了

    历史人物编辑:汉江忆史标签:嵇康

    很多宅男不喜欢运动,以为那是在浪费时间,很多名人都不这么想。有人曾总结“竹林七贤”这七位牛人是“沉迷老道的古式宅男”,比如上一篇提到的阮籍就喜欢“快走”这项运动,而我们今天还要讲到嵇康喜欢的另外一项特殊运动,那便是打铁。古往今来多少神仙志怪都喜欢用组合命名,各家才子大显神通,但“竹林七贤”的名号却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