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孙策临终前坚持传位给弟弟孙权,最后孙权是如何对待孙策后人?

孙策临终前坚持传位给弟弟孙权,最后孙权是如何对待孙策后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李行娱乐 访问量:2066 更新时间:2023/12/29 1:32:14

曹操的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可谓是流传千古,孙仲谋孙权的事迹彻底响彻古今,他也以骁勇善战,足智多谋为后人道矣。

但其实他的哥哥孙策所立下的功绩不输孙权,他的手下败将许贡曾经对孙策评价道:有项羽之勇,野心伯伯,可见孙策的才干之高。

但可惜和当时的吴国名将周瑜一样,他们都是英年早逝,孙策在年仅26岁便遗憾地放下手中大业离世。

但在当时,吴国大业未成,于是孙策在临死前坚持让位给弟弟孙权,但后来孙权称帝后对待哥哥孙策的后人却值得一番琢磨。

孙策

孙策的名声虽然没有周瑜和孙权来得响,但是他对于吴国来说却十分重要,他是三国时期吴国政权的奠基者。

孙策和孙权都是孙坚之子,在父亲孙坚还是司马的时候,孙策就在老家结交名士名声远扬,也就是在这时周瑜听闻孙策之名,投奔孙策,二人相交相识,一见如故。

初平三年,孙坚奉朝廷之命攻打刘表,但不幸被刘表的部下所杀,年仅17岁的孙策挑起大梁,从此带着弟弟孙权跟随袁术东征西战。

袁术深知此子不凡,虽爱才干,对孙策还是有所忌惮,直到孙策第二次投奔袁术,袁术才将他父亲手下的一千多人兵队交还孙策。

就连袁术手下的大将都十分佩服孙策的手段,袁术也感叹道:如果有孙郎这样的儿子也可死而无憾了,可见孙策虽年幼,但已经表现出超人的政治素养。

孙策过于耀眼,袁术知道,此子非池中之物,不免对其略有打压,不能全然信任。

他曾经多次许诺孙策要职,但到最后关头,却都只命任自己的亲信,长此以往,孙策对袁术十分失望。

而后孙策攻打江东,袁术自认为孙策必败,于是就放任他的行为,只配给他一千多名将士。

随着孙策的一路南下,不断有人投奔他,直到最后他的队伍已经壮大到五六千人,在加上孙策的有勇有谋,他们一路上见神杀神,见佛杀佛,势如破竹。

新平二年孙策大胜,击败刘繇打跑吴郡太守许贡。

197年袁术称帝,至此,孙策和袁术彻底决裂,带两年后袁术却意外病死,他的手下纷纷投奔孙策,孙策均优待处理。

建安五年,孙策进军豫章,从此一统江东,落户称王。

巅峰时期就连曹操也忌惮他,难以与他争锋,于是将自己弟弟的女儿许配给孙匡,以求暂时的和平。

让位孙权

多年来的南征北战,是孙策斩获功绩无数,但是同时也让他立下了很多的仇家。

曾经被孙策打败的许贡,想借此机会挑起孙策和曹操之争,借此复仇。

于是他给曹操写了封密信,在信中称孙策有项羽之勇,野心勃勃,希望曹操能用朝廷的名义来召见孙策,借此除掉这个巨大的隐患。

但这信被孙策所截,看到信的内容后,孙策震怒,他无论接不接受召见都会挑起战争,许贡实在是用心狠毒。

于是孙策带兵讨伐许贡,将他满门抄斩,只有幼子活了下来。从此许贡的残余势力便一直找机会复仇。

建安五年四月四,孙策独自在丹徒山打猎,这让许贡门下的刺客看到了机会,于是三人密谋重伤了孙策。

虽然三名刺客被随后赶到的护卫所杀,但孙策已经受伤严重,病危之际,他开始考虑继承人的问题。

由于他本人只有一子三女,而儿子也只有两岁,难以继承重任,并且又怕幼子夭折政局不稳。

三弟孙翊虽是骁勇善战之辈,但是行事相比于孙权却缺少谋略,并且显然孙策和弟弟孙权更为相熟。

于是在弥留之际,孙策最后选择了让孙权继位,临终前他对弟弟孙策所说的一番话,感人肺腑。

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卿宜念父兄创业之艰难,善自图之!

字字真心实意,可歌可泣,坡有此后诸葛亮《出师表》之意。

大意是希望孙权能够守住家业,在三国鼎立中保存无国的实力,争衡天下。

而弟弟孙权也没有让哥哥失望,后来的事情也很好地说明了孙策是个守成之才,孙策打下的江山保存完好,并且也进行了小范围的扩张。

后代

孙权称帝后开创了吴国,定首都为南京,但令人不解的是,他追封自己的父亲孙坚为五烈皇帝,但是哥哥却没有追封帝号。

按理来说打下的江山,孙策可以说是主要功臣,但他只追封孙策为长沙桓王,于情于理都不合规矩。

但其实仔细一想,孙权此番做法也是出于自己的角度考虑,如果追封孙策为皇帝,那么侄儿孙绍,则有机会继承皇位。

那么在将来孙绍必定是自己儿子们争夺皇位的绊脚石,可能会引起纷争和隐患。

出于巩固地位的角度考虑,孙权此番做法便也说得通了。并且更有甚者,孙绍甚至没能继位孙策的长沙王爵,而是被封为了吴侯,地位进一步下跌。

孙权其实继位之后,一直想巩固自己的实力,削弱哥哥孙策的影响力,他不断淡化孙策的军事手段。

但对孙策的三个女儿孙权尽职尽责,为三个女儿均寻得了好夫家,都是吴国当时有名的青年才俊,婚后生活也无忧无虑,幸福安康。

而孙策之子孙绍在后来也功绩平平,泯然于众人矣。孙绍的后人更是逐渐淡出吴国的政治舞台。

小结:

孙策一辈子都在为吴国保江山,扩疆土,可到了最后他也只落得个长沙王爵。

而孙策的后人也遭到了孙策一般的对待,不断被打压,逐渐平平无奇。可见在大是大非上,哥哥孙策的胸襟要高于孙权,如果孙策没有被刺杀可能三国的政治形势大有变化。

标签: 孙权

更多文章

  • 襄樊之战,孙权为何倒戈相向?攻下荆州又何以对关羽赶尽杀绝

    历史人物编辑:家兴说史标签:孙权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已稳定汉中、益州局势。荆州守将关羽开始北伐曹操,趁襄樊空虚之际,发动了襄樊之战。同年十一月,孙权西征任命吕蒙为前部,从背后夹击关羽,并一举拿下荆州。关羽率十余骑出逃,在快要突围至益州时,遇潘璋埋伏被擒,和长子关平一起被害。素材来源于网络什么样的原因使得孙老二放弃联盟利益

  • 三国曹操刘备先后死去,年富力强的孙权为什么没能统一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大炸烩标签:孙权

    在整个三国时代,吴国的实力都排在第二位。关羽北伐时,东吴与蜀汉反目,攻打荆州,杀了关羽。曹操死后不久。为收复荆州,刘备东征,双方爆发夷陵之战。刘备战败后不久就死了。此时蜀汉与东吴矛盾重重,蜀汉实力大减,东吴也好不到哪里去。此时,东吴和蜀汉联手也打不过曹魏。三个国家国力悬殊是客观事实。当然,实力弱不代

  • 孙权麾下有三位主簿:一位被杀,一位被封为大司马!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孙权

    主簿,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也即相当于现在的秘书。三国时期,三公等大臣开府治事,主簿因为经常参与重要事务的处理,所以权力逐渐扩大。特别是各个诸侯麾下的主簿,更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孙权麾下的三位主簿。一、顾徽顾徽,字子叹,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他的兄长顾雍后来

  • 三国后期曹操刘备相继去世后,孙权为什么没有趁机一统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阿槐方言配音标签:孙权

    孙权作为三国时期的吴国君主,与曹操、刘备相比,存在感比较低。但他的能力也非常出众。他联合了刘备,赤壁击败了曹操,奠定了三国之基;刘备全胜时期,刘备大败刘备,刘备只能在益州割据;占领交州(今越南)大部,派人勘探发现益州(今台湾);他在位时,对内发展农业,促进经济发展。在军事领域,就连曹操也感叹“小时候

  • 三国时期的六大保镖:曹操、刘备、孙权各得其二!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孙权

    古代不少地位高的人都死于刺杀,因此非常需要贴身护卫在旁边保护,按现在的说法,就是需要保镖。比如在三国时期,董卓、孙策、费祎等著名人物都死于刺杀,而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位诸侯,为了确保安全,他们的保镖更是个个武艺高强,忠心耿耿。今天就给大家盘点一下保护这三位诸侯的的六大保镖。一、典韦典韦(?-197年

  • 历史上孙权比《演义》孙权强多少?一起来比比

    历史人物编辑:枕籍历史标签:孙权

    孙权,孙坚的二儿子,孙策的弟弟。18岁从孙策手里接过政权,47岁正式称帝,一生都在和魏、蜀周旋,熬死了曹操、刘备接着再和曹丕、刘禅斗;等曹睿和诸葛亮死了,孙权依然还活着!孙权一共活了71岁,驾崩后谥号“大皇帝”。孙权早年英明神武,晚年就有点昏庸无能。如果刘备是草根的逆袭史;曹操是官富二代的奋斗史;孙

  • 三家争雄:孔明过江说服孙权,周瑜历数曹犯三忌

    历史人物编辑:萧家老大标签:孙权

    三家争雄:孔明过江说服孙权,周瑜历数曹犯三忌话说刘备奔走途中,幸有张飞断后,始得脱难。及见赵云救回甘氏母子,又闻糜夫人伤亡,禁不住百感交萦,潸然泪下。到了张飞驰至,报称毁桥拒敌,刘备失声道:“桥梁不断,曹军尚恐有伏,未敢追来,今已拆去,彼料我胆怯,必然追我,不如速走罢!”遂带领残众,从小路斜投汉津。

  • 为什么说孙权是三个枭雄中最差的?看了你就知道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好不好看我行不行标签:孙权

    六、孙刘联盟破裂当初,刘备入蜀时,留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镇守荆州,后因军情变化诸葛亮等都入蜀支援作战,而关羽留镇荆州。关羽为人强梁,“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对待孙权方面更是傲慢无比,还曾辱骂孙权求婚使者。[13]鲁肃在世时尚能以大局为重,稳住关羽。鲁肃死后,孙权方面群臣对关羽多无好感。吕蒙就

  • 孙策把政权给了孙权,孙权如何对待侄子侄女?用心良苦

    历史人物编辑:谭永来标签:孙权

    江东基业的开创者孙坚与嫡妻吴氏一共生了四个儿子,分别是孙策、孙权、孙翊和孙匡。除了孙权长得像西域胡人以外,其他三兄弟都继承了父亲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征。个个容貌俊朗、英气勃发,而且也遗传了凌厉豪放的性格。当时的人还因此特别称孙策为“孙郎”。作为长子,孙策少年时就跟随父亲孙坚征战,受父亲的影响特别大,坚

  • 赤壁之战后,孙权为什么要放走刘备?难道孙权不怕放虎归山?

    历史人物编辑:读史奇闻录标签:孙权

    公元208年,曹操在平定北方边境游牧民族作乱,铲除袁绍手下势力并收编,稳定好北方局势后,他决定出军南征。于是他集齐曹魏大军,直奔荆州,当时的荆州牧刘琮畏惧曹军实力,只能出城投降,而本在荆州的刘备深知曹操不会放过自己,于是在鲁肃的撮合下与孙权结为联盟,后来赤壁一战以孙刘联军的获胜结束。在赤壁之战获胜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