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1980年,一名军人在检查修械所时,发现遗失千年的兵器-李纲锏

1980年,一名军人在检查修械所时,发现遗失千年的兵器-李纲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绣虎读书 访问量:1205 更新时间:2023/12/21 8:07:53

中国有一个流传已久的传统:在春节的时候贴上驱邪保家的门神。在众多门神中,有一位叫秦叔宝的唐朝名将,他的形象通常是身披盔甲怒目而视,手中则持着双锏。

锏在一些武术典籍中被分到鞭类,属于短兵器,但是分量重,对使用者的力气要求很高。所以,以锏为武器的将领很少,秦琼是最有名的,但除了他之外还有一位宋朝名臣使用的也是锏,此人名叫李纲

李纲虽然是进士出身,但父亲是在抵抗西夏一线的官员,所以他对军事是耳濡目染。李纲曾率军击退来犯的金军,保卫了都城,他所佩戴的武器李纲锏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偶然发现珍贵文物

金鸡山有一个后勤修械所,所里的仓库中堆积着很多兵器。1980年,隶属福建警备区的周迅来到此地视察工作时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发现一把武器,武器的外套上刻有文字。

根据辨认,它很可能是李纲所使用的锏。周迅很激动,如果确认是南宋四臣之一的李纲,那么这锏的价值就非比寻常了,它很可能是现存的最为古老的锏。

经过国博确认,锏上所刻的是篆体字,明确记载了主人是李纲,制造时间是在公元1126年,距今将近千年。它是特殊时期收缴上来的,原本是准备送去熔掉的,不知何故被遗忘在了这个仓库里。

查询当年的档案发现,它原本属于一位叫林中宇的先生。林先生说这件平时被他们妥善保存的珍贵文物被带走之后,林家人就没想过还有找回来的一天。

的确,如果不是幸运地躲过了熔炼又恰好遇上了识货的人,它可能就要永远不能见天日了。找到主人之后,这件武器就被物归原主了。后来,林先生便把它捐给了省博,成为博物馆的宝物。

李纲锏全长96.5厘米,总重3.6公斤,即便是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仍然光亮如新锋利无比。通过它,依稀能够望见李纲当年拿着它奋勇杀敌的威风。

李纲曾经把皇上赏赐的武器都送给韩世忠,但唯有此锏被留了下来。李纲去世之后,也没有让这把锏随他一同长埋地下,而是交给后人代代相传。

但李家后人不知何故没能好好保存,李纲锏在清朝末期就转手到了一位姓林的举人手中。1884年,法国人侵略到林举人的家乡,他组织乡亲们进行抵抗,李纲锏在七百多年之后再次奋战在了抵抗外敌的前线。

主张抵抗力抗金人

李纲锏的制作工艺十分高超,外表也很精美,历经千年而得到妥善保存。李纲锏是博物馆的镇馆宝物,除了它本身的价值,它的主人李纲的故事也令人感动。

李纲锏没有被一直深锁在收藏室中,而是会进行展览,游客在参观之后可以从它背后的事迹中得到深刻的爱国教育。

李纲祖籍邵武,那是一个人才辈出之地,单是进士就有271名。李家一门双进士,李纲和他的父亲都是进士出身,他从小跟着父亲见识到了西夏人骑兵得厉害,这也为后来他抵抗金兵积累了经验。

李纲在即将三十而立的时候进士及第,其后一直在宦海中起起伏伏.北宋时期,三次遭到贬谪,其中两次是因为议论政事,一次则是在他成功打败南侵的金兵之后被排挤。

当被贬到夔州也就是今天的奉节的李纲得到徽宗重新用的任命之时,金兵的铁骑已经踏破了开封的城池,百姓在哭喊声中被肆意凌虐,宋朝宗室上至徽钦二帝下到柔弱的女子尽数成为金兵的俘虏。

北宋灭亡,侥幸存活的皇室和大批百姓一起南渡,赵构称帝之后重新起用了李纲。然而,主战派的李纲早与朝中一些大臣不和,不停有人在赵构身边讲李纲进谗言。

李纲到任之后,重整朝纲,整顿军事积极备战,以期打败金人重新夺回被占领的国土。但他的措施一直被想要偏安一隅的大臣破坏,赵构也不想让徽钦二宗被救回来。不过短短75天之后,李纲便被罢相了。

开封守城北宋灭亡

守护开封是李纲人生最为高光的时刻,也是北宋灭亡的前夕。宋朝的经济极为发达,都城开封是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的大都市,人口多达上百万。

然而,开封地处平原,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是易攻难守之地。宋朝虽然继承前朝遗产继续以开封为首都,但是几任皇帝都曾有意迁都却最终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能迁成,这个隐患就一直留了下来。

另一方面,宋朝虽然富有但是军事力量极弱,统治阶级又十分懦弱,在打了胜仗的前提下还要割地赔偿跟敌人和谈。可以想象,这样的国家军队该有多么弱!

当金人的骑兵开始进犯大宋的时候,没有遭遇什么有力抵抗就直扑开封。危难之际,李纲在朝臣一片人荒马乱之中挺身而出。

李纲亲自带人部署开封城的防御,在金兵攻城之时,他也亲临一线和普通官兵们一起斩杀敌军,数次击败金人的攻势,斩获敌军首级数千。

金人久攻不下,就改变策略放弃了强攻改而用计进行诱降。宋朝一如既往有很多重臣是投降派,坚决主战的李纲毫无意外被排挤甚至罢官,消息一出百姓群情愤怒钦宗才不得不取消罢官的命令。

历史就是不断地重复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宋廷再一次选择了割地赔款解决,尔后李纲就被弃用贬谪。但这一次,软弱退让并没有让北宋得以延续,同年,金军再次来犯的时候,北宋宣告灭亡。

小结:

李纲是一个文韬武略兼备之人,文能提笔写诗著书,武能马上安天下。自幼目睹外敌对宋的侵犯,家国天下被深深刻在了脑海中。金军第一次来犯,他主动请缨并充分证明了他的军事才能,最终却不得施展饮恨而终。

李纲锏制造于1126年,正是靖难的开始,也许这正是李纲独独把它留在身边的原因。国耻难忘家恨难消,这把锏就是激励他和后人牢记收复国土之事,可惜南宋存在不过百年之后也踏上了北宋的旧路。

标签: 李纲

更多文章

  • 李纲有名无权,宋钦宗一心求和,这样的北宋如何不亡?

    历史人物编辑:月影讲历史标签:李纲

    起初宋钦宗即位时,童贯根本不把钦宗放在眼里,拒绝钦宗任命他为东京留守以保卫开封,而是追随徽宗南逃,逃到江南的镇江后,截住东南的勤王兵和运京的物资及送往朝廷的报告“递角”企图拥立徽宗于东南。及至金军退兵,钦宗为保持自己的帝位将“六贼”中王黼、梁师成、李彦以不同方式处死。蔡京、童贯等虽遭贬斥,但未受到严

  • 史书记载的“神兵利器”竟藏身仓库,抗金名将的“李纲锏”现身记

    历史人物编辑:客多文史标签:李纲

    1980年,福建警备区副政委视察金鸡山修械所,在屋子角落发现一把满是灰尘的铁锏。当他看到锏上的七个字时大吃一惊!这竟是历史有记载的“神兵利器”!抗金名将李纲使用的“李纲锏”。01、废铜烂铁里的“宝”这位政委视察的金鸡山修械所里,有一个堆满金属制品的仓库。八十年代那阵,但凡是废铜废铁,最后大多都进了熔

  • 赵构到李纲家吃鱼,为何吃完连说三个“好”字就将李纲罢免

    历史人物编辑:刘申伟标签:李纲

    说起秦桧,大家就恨得牙痒痒,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大奸臣、大汉奸,据说秦桧生的修长貌伟,气质儒雅,冲淡谦和,与人交谈时有如沐春风之感,就是这样一个貌似谦冲的翩翩君子,举手投足之间就能杀人于无形。秦桧是主和派,与朝中主战派势同水火,最令他碍眼的人就是丞相李纲。秦桧欲处之而后快,但李纲是朝中忠臣,为人正直,

  • 历史上三位叫做李纲的名臣,个个刚正不阿、值得尊敬

    历史人物编辑:邓海春标签:李纲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当中,出现同名同姓者可谓再正常不过,甚至还存在同名同姓者身处同一时代,且都拥有很高知名度的情况。举例来说,秦朝末年韩信帮助刘邦夺取天下,他因用兵如神而被后人誉为“兵仙”。与此同时,韩襄王有一个庶孙也叫韩信,在归顺刘邦后,他被封为韩王。同为西汉开国功臣的两位韩信,最终也都难逃被诛杀的下

  • 辅三朝东宫,成一世贤名 “太子杀手”-李纲

    历史人物编辑:彤彤爱读书标签:李纲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会出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同名同姓,汉朝初年的楚王韩信和韩王韩信(后称韩王信);或者说一些奇葩的政治现象,比如唐朝名臣封德彝,李建成把他当心腹,李世民也是,甚至李渊也相信他;再比如,曾经有个大儒辅助三朝太子而不倒,甚至被称大贤,有趣的是这三个太子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登基,故而号称太子杀

  • 杨存中是岳飞义弟,却为何能掌管禁军四十年?

    历史人物编辑:写乎标签:杨存中

    作者:许云辉1136年秋,淮阳战事吃紧。禁军统帅杨存中奉诏率万名精锐禁军驰援前线,行至藕塘(今安徽定远藕塘镇)遭遇,遭遇伪齐大将刘猊所部伏击。伪齐军“据山列阵,矢下如雨。”杨存中临危不惧,派将领率五千精锐骑兵冒着箭雨冲向山头搅乱敌阵。他趁敌军惊慌失措之际,指挥大军佯攻敌阵,自己率精兵直插敌阵指挥中心

  • 从镇守盱眙到援救六合,毕再遇辗转多个战场,皆发挥极大作用

    历史人物编辑:久伴成隐标签:毕再遇

    作为一位优秀的将领,想要在军队中立足的最好方式无疑是建立战功。而毕再遇就做到了,在泗州之战结束后,他的军事才华也真正地被发掘出来,后又在攻打盱眙的过程中发挥极大的作用,切断金朝方面的补给线,使得金朝的进攻受到阻碍。在六合之战中,这毕再遇更是表现出色,在他的指挥之下,军队再次挫败金人的入侵,让金人不敢

  • 毕再遇如何于军队展露头角,赢得泗州之战,逐渐威名远扬

    历史人物编辑:韩振华标签:毕再遇

    有史书记载:“卿以拳勇之资,挟忠毅之气。抚士最为得众,遇敌几于无前。外则营垒之不哗,内则里闾之甚靖。”这段文字所描写的便是南宋时期的著名将领,毕再遇是也。毕再遇容貌颇为不凡,且体型魁梧高大,拥有着一身高强的本领。凭借家族的荫蔽进入朝廷为官,跟随军队参与北伐战争,多次立下功劳,陆续的也逐渐升迁为武功大

  • 毕再遇撤兵有术,精心谋划,使宋军在兵败之后安全撤离。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毕再遇

    毕再遇撤兵有术公元1206年,宋军在宿州被金兵打得惨败。这时,负责前去接应宋军的统治李孝庆刚到灵璧城,他听说前方吃了败仗,决定班师回朝。恰巧,宋军名将毕再遇带480名骑兵经过这里。听了李孝庆的想法,毕再遇说十“胜败乃兵家常事。目前形势对我不利,暂时退却是正确的。但是,用兵易进而难退退却方法不当,定会

  • 柴荣的托孤计划有什么问题吗?为何赵匡胤能钻空子?范质需要负责

    历史人物编辑:周志庆标签:范质

    周世宗柴荣的托孤本身问题不大,而且他已经考虑到了武将对朝廷的威胁,所以他的托孤重臣,清一色都是文臣。这几个人分别是:宰相魏仁浦和参知枢密院事范质、王溥。有人表示不能理解了,难道托孤的重臣不是赵匡胤吗?不好意思,还真不是。赵匡胤当时取代了周世宗的姐夫张永德,为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等到柴荣的儿子柴宗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