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壮志未酬,抗击金兵的北宋名臣李纲最终是什么样的结局

壮志未酬,抗击金兵的北宋名臣李纲最终是什么样的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春秋录 访问量:1734 更新时间:2023/12/18 18:08:05

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金国在灭辽之后,以宋朝破坏双方订立的海上盟约为借口,兵锋南指,意欲灭宋。这年十月,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命金军分兵两路,西路军以粘罕(完颜宗翰)为主将,由大同进攻太原;东路军以斡离不(完颜宗望)为主帅,由平州攻燕山。昏君宋徽宗慌忙把帝位传给儿子赵桓宋钦宗),自己向南逃去。

形势危急之下,宋钦宗先后任命李纲为兵部侍郎、尚书右丞、东京留守、亲征行营使等,全面负责首都开封的防务。李纲积极组织军民备战,准备了足够的防守器械。靖康元年(1126年),金国东路军南下渡过黄河包围了宋朝的都城汴京。由于当时各地勤王之师纷纷赶来救援首都,李纲亲自督战,几次打败攻城的金军。河北、山东义军也奋起抗金,形势对孤军深入的金军十分不利,死伤又多,金军被迫撤退。此次汴京保卫战在李纲等主战派的领导下取得胜利。那么李纲以后的命运会怎样呢?是继续受到重用,彻底打败金国挽狂澜于既倒呢?

据《宋史》记载,汴京保卫战之后,金兵北退,李纲即遭到宋廷投降派的排斥和诬陷。靖康元年(1126年)五月,宋廷强令李纲出任河东、河北宣抚使,驱赶他出朝。半年之后,金军又分东西两路南侵。西路军攻破太原,乘胜渡河;东路军攻陷真定。两路军围攻汴京,不久汴京城破。这就是宋代历史上所谓的“靖康之难”。

此后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另建朝廷。建炎元年(1127年),宋高宗一度起用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相)。但是奸贼御史中丞颜岐说:“李纲为金人所恶,不宜为相。”右谏议大夫范宗尹说:“李纲名浮于实,有震主之威,不可以相。”再加之黄潜善汪伯彦等奸臣陷害,以及宋高宗赵构本人毫无抵抗斗志,只知一味求和,因此李纲主政仅七十五天,便遭罢相,改任为观文殿大学士,放逐到地方上为官。此后,李纲便开始了在地方为官12年的生涯,再也没有被宋高宗赵构所起用。

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病逝于寓所,享年58岁。李纲病逝于福州后,本欲送回故乡,但是路途遥远,坎坷难行,故将葬于今福建省闽侯县大嘉山南麓。淳熙十六年(1189年),南宋孝宗特赠李纲为陇西郡开国公,谥号“忠定”。

后世之人对李纲评价颇高,以李纲之贤,使得毕力殚虑于靖康、建炎间,莫或挠之,二帝何至于北行,而宋岂至为南渡之偏安哉?纲知有君父而不知有身,知天下之安危而不知身之有痼疾,虽以谗间窜斥濒九死,而爱国忧君之志终不可夺者,可谓一世伟人矣!

标签: 李纲

更多文章

  • 1980年,一名军人在检查修械所时,发现遗失千年的兵器-李纲锏

    历史人物编辑:绣虎读书标签:李纲

    中国有一个流传已久的传统:在春节的时候贴上驱邪保家的门神。在众多门神中,有一位叫秦叔宝的唐朝名将,他的形象通常是身披盔甲怒目而视,手中则持着双锏。锏在一些武术典籍中被分到鞭类,属于短兵器,但是分量重,对使用者的力气要求很高。所以,以锏为武器的将领很少,秦琼是最有名的,但除了他之外还有一位宋朝名臣使用

  • 李纲有名无权,宋钦宗一心求和,这样的北宋如何不亡?

    历史人物编辑:月影讲历史标签:李纲

    起初宋钦宗即位时,童贯根本不把钦宗放在眼里,拒绝钦宗任命他为东京留守以保卫开封,而是追随徽宗南逃,逃到江南的镇江后,截住东南的勤王兵和运京的物资及送往朝廷的报告“递角”企图拥立徽宗于东南。及至金军退兵,钦宗为保持自己的帝位将“六贼”中王黼、梁师成、李彦以不同方式处死。蔡京、童贯等虽遭贬斥,但未受到严

  • 史书记载的“神兵利器”竟藏身仓库,抗金名将的“李纲锏”现身记

    历史人物编辑:客多文史标签:李纲

    1980年,福建警备区副政委视察金鸡山修械所,在屋子角落发现一把满是灰尘的铁锏。当他看到锏上的七个字时大吃一惊!这竟是历史有记载的“神兵利器”!抗金名将李纲使用的“李纲锏”。01、废铜烂铁里的“宝”这位政委视察的金鸡山修械所里,有一个堆满金属制品的仓库。八十年代那阵,但凡是废铜废铁,最后大多都进了熔

  • 赵构到李纲家吃鱼,为何吃完连说三个“好”字就将李纲罢免

    历史人物编辑:刘申伟标签:李纲

    说起秦桧,大家就恨得牙痒痒,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大奸臣、大汉奸,据说秦桧生的修长貌伟,气质儒雅,冲淡谦和,与人交谈时有如沐春风之感,就是这样一个貌似谦冲的翩翩君子,举手投足之间就能杀人于无形。秦桧是主和派,与朝中主战派势同水火,最令他碍眼的人就是丞相李纲。秦桧欲处之而后快,但李纲是朝中忠臣,为人正直,

  • 历史上三位叫做李纲的名臣,个个刚正不阿、值得尊敬

    历史人物编辑:邓海春标签:李纲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当中,出现同名同姓者可谓再正常不过,甚至还存在同名同姓者身处同一时代,且都拥有很高知名度的情况。举例来说,秦朝末年韩信帮助刘邦夺取天下,他因用兵如神而被后人誉为“兵仙”。与此同时,韩襄王有一个庶孙也叫韩信,在归顺刘邦后,他被封为韩王。同为西汉开国功臣的两位韩信,最终也都难逃被诛杀的下

  • 辅三朝东宫,成一世贤名 “太子杀手”-李纲

    历史人物编辑:彤彤爱读书标签:李纲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会出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同名同姓,汉朝初年的楚王韩信和韩王韩信(后称韩王信);或者说一些奇葩的政治现象,比如唐朝名臣封德彝,李建成把他当心腹,李世民也是,甚至李渊也相信他;再比如,曾经有个大儒辅助三朝太子而不倒,甚至被称大贤,有趣的是这三个太子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登基,故而号称太子杀

  • 杨存中是岳飞义弟,却为何能掌管禁军四十年?

    历史人物编辑:写乎标签:杨存中

    作者:许云辉1136年秋,淮阳战事吃紧。禁军统帅杨存中奉诏率万名精锐禁军驰援前线,行至藕塘(今安徽定远藕塘镇)遭遇,遭遇伪齐大将刘猊所部伏击。伪齐军“据山列阵,矢下如雨。”杨存中临危不惧,派将领率五千精锐骑兵冒着箭雨冲向山头搅乱敌阵。他趁敌军惊慌失措之际,指挥大军佯攻敌阵,自己率精兵直插敌阵指挥中心

  • 从镇守盱眙到援救六合,毕再遇辗转多个战场,皆发挥极大作用

    历史人物编辑:久伴成隐标签:毕再遇

    作为一位优秀的将领,想要在军队中立足的最好方式无疑是建立战功。而毕再遇就做到了,在泗州之战结束后,他的军事才华也真正地被发掘出来,后又在攻打盱眙的过程中发挥极大的作用,切断金朝方面的补给线,使得金朝的进攻受到阻碍。在六合之战中,这毕再遇更是表现出色,在他的指挥之下,军队再次挫败金人的入侵,让金人不敢

  • 毕再遇如何于军队展露头角,赢得泗州之战,逐渐威名远扬

    历史人物编辑:韩振华标签:毕再遇

    有史书记载:“卿以拳勇之资,挟忠毅之气。抚士最为得众,遇敌几于无前。外则营垒之不哗,内则里闾之甚靖。”这段文字所描写的便是南宋时期的著名将领,毕再遇是也。毕再遇容貌颇为不凡,且体型魁梧高大,拥有着一身高强的本领。凭借家族的荫蔽进入朝廷为官,跟随军队参与北伐战争,多次立下功劳,陆续的也逐渐升迁为武功大

  • 毕再遇撤兵有术,精心谋划,使宋军在兵败之后安全撤离。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毕再遇

    毕再遇撤兵有术公元1206年,宋军在宿州被金兵打得惨败。这时,负责前去接应宋军的统治李孝庆刚到灵璧城,他听说前方吃了败仗,决定班师回朝。恰巧,宋军名将毕再遇带480名骑兵经过这里。听了李孝庆的想法,毕再遇说十“胜败乃兵家常事。目前形势对我不利,暂时退却是正确的。但是,用兵易进而难退退却方法不当,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