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的死因,可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桩谜案,至今仍未有百分之百确定的说法。但根据史料分析,赵匡胤的去世,绝对不简单。
根据《宋史.太祖本纪》的记载,赵匡胤应当属于暴毙,在去世之前,赵匡胤并没有任何生病的记录,毫无征兆地在晚上去世。宋太祖此人,常年栖身行伍,南征北战,在坐江山后亦经常锻炼,身体可以说是非常好,但在五十岁之时,却离奇去世,总给人一种阴谋的感觉。根据《湘山野录》记载,宋太祖是被自己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所杀,并且生动描述了当时的过程:
宋太祖晚上召赵光义入宫谈事,屏退宫人。到了晚上,宫人通过宫内烛火映照在窗上的影子看到,宋太祖拿着玉斧不断地击打地面,口中不停地念叨“好为之,好为之”。深夜,宋太祖被发现暴毙,晋王赵光义声称得到宋太祖的遗命,继承皇位。
这个记载便比较离奇,其中最令人不解的在于“好为之”三个字,这三个字究竟代表着什么意思?如果是“好好干”,那么毫无疑问,宋太祖当时可能已经感觉到自己命不久矣,故而传位给宋太宗,但若如此,为何又要用玉斧敲击地面?因此,好为之三个字很可能还有另一种解释,那就是“你干得好啊”,带有责备的意味。如此解释,整个事情似乎就说得通了。赵光义当时在开封大肆培植自己的势力,干预朝政和司法,很可能某件事情触动了赵匡胤的底线,赵匡胤将赵光义叫来问责,结果被反杀。
不过,《湘山野录》成书于宋神宗时期,且作者是一个和尚。年代久远,且为宫廷秘闻,一个野和尚如何能够得知?因此,这个记载也并不靠谱。
但这并不能说明,赵匡胤的死和赵光义没有关系。赵光义继位,号称是得到了赵匡胤的遗嘱,但没有书面证明。直到几年之后,被流放的赵普拿出了所谓的金匮之盟,方才证明了赵光义继承皇位的合法性。所谓金匮之盟,据说是赵匡胤当着自己母亲杜太后之面立下的“遗诏”,其规定了宋朝皇位的继承方法——兄终弟及,即,赵匡胤之后由赵光义继位,赵光义之后由三弟赵光美(后改名为赵廷美)继位,赵廷美之后由赵匡胤的嫡长子继位,之后再由赵光义的嫡长子继承,如此类推。
然而,如果这个金匮之盟真的存在,那么为何赵光义在一开始不拿出来,而是要等到几年之后由赵普拿出?再者,赵光义继位后,赵光美被流放,最后死亡,赵匡胤的两位儿子也相继离奇去世,如此一来,皇位只能在赵光义一脉传下去。因此,这个金匮之盟,很有可能只是赵光义和赵普之间的交易,赵普重新得到启用,而赵光义稳坐皇位,不过这只是权宜之计,所以后来相关人员全部被处死,保证了赵光义家族的继承权。
由此看来,赵匡胤的死,必然和赵光义脱不开干系,至于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可能是个永久无解的谜。不过,俗话说得好,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靖康之难中,赵光义一系被尽数俘虏到金国,独苗赵构又不能生育,于是只好寻找太祖的后代交付皇位,因此,南宋自宋孝宗起,皇位又回到了太祖一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