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周邦彦的一首词,其风格与苏轼颇为相似,值得一读!

周邦彦的一首词,其风格与苏轼颇为相似,值得一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小伟生活 访问量:2003 更新时间:2023/12/9 9:55:41

《六丑》,词牌名,周邦彦自度曲。据周密《浩然斋雅谈》记载,周邦彦曾对徽宗云:“此犯六调,皆声之美者,然绝难歌。昔高阳氏有子六人,才而丑,故以比之。”一百四十字,前片八仄韵,后片九仄韵。

《六丑·落花》

宋代:周邦彦

正单衣试酒,恨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花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

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静绕珍丛底,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人欹侧。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词人从日常生活场景着笔,正是试酒的时节。春雨洗天,仍然微凉,词人借酒消愁,感时光虚度,客居他乡无所成就。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中春天已经要过去了。“正单衣试酒”,一个“正”字,写出了春愁,客思的突如其来,汹涌难遏。词人先感到春天逝去,再将笔墨落向蔷薇。以问句起,春天逝去了,那花儿呢?抬头看向窗外,只有绿意渐浓,红染不再。娇嫩如美人的蔷薇在夜来风雨中残败四散,又好像宫娥头上常带的发钗,带着一缕芳香,点缀了小路,翻飞在柳荫中。谁来怜惜它们呢?只有蜂儿蝶儿不时来轻撞窗柩。

东园寂寞无声,天色渐晚,叶子在朦胧暮色中笼上暗绿。独自默默地在蔷薇架下走过,仿佛听到绿阴中花儿残影的一声叹息。细长的枝条好像特意招惹客居的游子,扯着衣角,好像有不舍的话语要说,离愁别绪无边无际。枝头残存的蔷薇勉强拿来戴在头巾上,却怎么也比不上春光正好,盛开时节那一朵。随水而逝去的落红无数,不要在水流汹涌的时候落下啊,词人将自己对春光的不舍推演到了蔷薇的身上,他舍不得春光,蔷薇也许也舍不得离去吧!将人的情感投影到蔷薇身上,使得这份情感更加深刻动人。

陈延焯在《云韶集》中评论这首词时说:“如泣如诉,语极呜咽,而笔力沉雄,如闻孤鸿,如听江声。笔态飞舞,反复低徊,词中之圣也。结笔亦高,美成词,大半皆以迁曲折制胜,妙于迁徐曲折中有笔力,有品骨,故能独步千古。”

标签: 周邦彦

更多文章

  • 周邦彦寒食节所作一首思乡词,读来千回百转,荡气回肠!

    历史人物编辑:大康生活标签:周邦彦

    周邦彦善于写羁旅、闺情,这首词就是一首写羁旅愁思的作品。《琐窗寒》也是词人自创的词牌。《琐窗寒·寒食》宋代:周邦彦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迟暮。嬉游处。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想东园

  • 周邦彦:一边大唱“生僻字”,一边与皇帝抢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杉石石标签:周邦彦

    01最近网上有首叫《生僻字》的歌很火,许多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生僻字让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成年人龇牙咧嘴,皱眉咋舌。大宋有一位擅长用生僻字写文章的词人,周邦彦,写了一篇满是生僻字的文章——《汴都赋》。更牛的是,他凭借着这篇文章升了两次官。汴都就是宋朝的首都——汴京,也就是最近热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

  • 周邦彦一首怀旧词,语言精炼优美,构思巧妙,颇有韵味!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大圣标签:周邦彦

    据统计,宋词人写元宵的词达到三百六十六首,但为为人所熟悉的不多,节日词也无法描写习俗和节日当天的盛况,然后或寄托思念,或寓于怀抱,若想出类拔萃,还真需要一定的写作技巧。作为宋词集大成之周邦彦,用他的“措辞精粹”,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风物之盛,晏乐之同”的画卷,也寄寓了自己流离他乡的感伤。《解语花·上元

  • 宋徽宗密会李师师,周邦彦即兴作词

    历史人物编辑:赵玉平标签:周邦彦

    @人人能科普,处处有新知宋朝有个大词人叫周邦彦,这家伙官做得不咋样,但是词作极佳,传唱甚广。古代文人,又称骚客。周邦彦身为文人翘楚,自然不能免俗。虽然年近古稀,却也仰慕李师师色艺双绝,艳名远播。偷偷摸摸地跑去跟李师师切磋才艺,顺便一亲芳泽。李师师身为一代名妓,自然是吟诗弄词,才艺了得,刚好也是周邦彦

  • 什么原因敢与皇帝争风吃醋?《宋史》中才子周邦彦香消玉殒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念寒尘缘标签:周邦彦

    今天给大家说道的这段历史相当有意思。自古上至钟鸣鼎食的王室贵族,下到飞燕寻常百姓之家,甚至翻遍24史和乌七八糟的野史,女人之间争风吃醋可谓是屡见不鲜。但是男人之间争风吃醋,还真不多见。不多见不代表没有,《宋史》当中还真记载一段帝王和臣子之间争风吃醋的故事,而且这两位在中国文艺界可以说是赫赫有名。谁呢

  • 周邦彦一首别具一格的小令,诉说凄切孤独之感,让人读之落泪!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周邦彦

    《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宋代:周邦彦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词上阙写黄昏时的悲哀景象。“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写秋天时晴时阴,渐渐到了黄昏,满院冷了下来。词人以简笔白描,勾勒出秋天阴冷,暗淡的特点,细腻入微地表现

  • 辽圣宗东征王氏高丽虽获胜,但高丽的土地却未丧失,只确定朝贡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怀旧历史影像馆标签:辽圣宗

    十世纪末,自诩高氏高句丽继承人的王氏高丽,一直向北推进扩张,蚕食隶属于契丹辽国的鸭绿江女真聚居区,新当国的承天太后萧绰,决定针对东疆日益被侵蚀的问题,对高丽施以颜色。辽、宋、丽三国纵横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十月十五,年少的辽圣宗耶律隆绪奉母命,亲阅东京留守耶律末只所属兵马,为东征高丽做准备。次年

  • 辽圣宗第二次东征虎头蛇尾,并未拿到江东六州,宋朝则决定作壁上观

    历史人物编辑:国学的秘籍标签:辽圣宗

    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五月,一直受高丽侵袭的鸭绿江女真人,向契丹辽圣宗耶律隆绪报告:高丽国的大臣康兆弑君另立,没有向上国奏告,弑君大逆居然如此藐视上国,上国应该发兵问罪!辽圣宗闻报,决定再次征伐高丽,一来维护己方边境安宁,二来也去收回癸巳谈判中被高丽人骗走的江东六州,三来敲打脚踩两只船的高丽,维

  • 辽国七次遣使索要江东六州未果后辽圣宗发兵东征

    历史人物编辑:青瑶书上标签:辽圣宗

    契丹和高丽第一次战争后,高丽成宗王治向契丹辽国乞降、称臣、请婚,契丹也把从安北府至鸭绿江东的280里领土赐给高丽,史称癸巳赐地。从历史发展看,契丹的赐地行为明显过于草率,致使高丽向鸭绿江流域的扩张变得越发明目张胆。意识到失误的辽圣宗,很快对高丽发起第二次战争,但尽管他攻破开京,把南逃的高丽显宗王询吓

  • 古代辽圣宗时期,属国治理对辽朝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乔群能标签:辽圣宗

    作为辽朝国力发展至顶峰的时期,辽圣宗朝不仅一扫世宗、穆宗、景宗三朝的颓势,还在太祖、太宗时期的领土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辽朝的疆域。辽朝周边的属国尽皆臣服,辽圣宗朝也在与属国的宗藩关系基础上,完善了属国治理政策。这些治理措施对辽朝疆域的稳定、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辽朝自辽太祖时期四处征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