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柳永VS周邦彦,在宋词的世界里,你更喜欢哪一位?

柳永VS周邦彦,在宋词的世界里,你更喜欢哪一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浩论古今 访问量:3488 更新时间:2023/12/9 12:44:37

谈及柳永周邦彦,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两人在词的造诣上各有千秋。两人都擅长“儿女情长”之词,甚至在人生经历上还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少年成名,才学非凡。

一个生于北宋初年,一个生于北宋末年;一个以《望海潮·东南形胜》名噪一时,一个以《汴都赋》名动天下;一个与红粉知己虫娘分别写出千古名作《雨霖铃·寒蝉凄切》,一个与李师师道别写出传世佳作《兰陵王·柳》,真可谓棋逢对手,平分秋色。

我们先来看柳永的名作。那是正是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计划进京参加礼部考试,由钱塘入杭州,因迷恋湖山美好、都市繁华,遂滞留杭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

咸平六年(1003年),孙何知杭州,门禁甚严,柳永作《望海潮·东南形胜》,前往拜谒。此词一出,即广为传诵,柳永亦因此名噪一时。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话说,周邦彦也是,年纪轻轻来到天下最繁华的都会城市,汴京。一下子感受到这样的繁华,情不自禁的写下了7000字长篇大赋《汴都赋》,宋神宗看后非常惊异,并李清臣当众朗诵。并且由于这篇赋文,竟官升几级,从太学诸生直升为太学正。这里为了对标两人的词,所以就不列举《卞都赋》原文,而拿周邦彦的一首最经典的词《苏幕遮·燎沉香》来做对比。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对比完了两人的成名作,不可不说的就是两人的离别词。同样先说柳永的离别词,天圣二年(1024年),柳永第四次落第,柳永心灰意冷愤慨的离开京师,在与情人虫娘分别的时候又难舍难分,喝了很多酒,并写下了这首传世名作《雨霖铃·寒蝉凄切》,从此以词为生,浪迹天涯。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与柳永离别如出一辙的,周邦彦的离别也是与青楼名妓的离别。而周邦彦的辞别对象是李师师,名气更大。李师师秦淮第一名妓,不仅当时令宋徽宗神魂颠倒,更令天下诸多文人垂青不已。

说到周邦彦的离别词,还有一个小背景需要说一下。当时宋徽宗有点小病不舒服,李师师以为宋徽宗不会找她了,所以便约了周邦彦。谁知道周邦彦刚到不久,宋徽宗就来了,李师师没办法只好把周邦彦藏到床下边。李师师与宋徽宗卿卿我我,一直到了半夜三更,宋徽宗要走,李师师才恋恋不舍的把他送走。可是这一切都被周邦彦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写下了名作《少年游·并刀如水》。这首词也非常棒,后来的一次,李师师与宋徽宗云雨完,无意间唱起了这首词,宋徽宗一下子就明白了当日的情形有人看到。一问才知道是周邦彦,于是生气的把周邦彦边到外地去了。于是就产生了周邦彦的这首《兰陵王·柳》的送别词。

周邦彦·《兰陵王·柳》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话说,最后宋徽宗看到周邦彦的这首词后,也为其中的真挚情感所感动,收回了旨意,并让周邦彦做了宫廷御用词人。

由此,若论两人词的高下,千百年来争论不休,并无定论。到底是“奉圣旨填词柳三变”的才情高?还是被誉为词中“正宗”的周邦彦更高一筹,以你之见怎么看?欢迎留言一起探讨,谢谢!

赏经典诗词,观诸类文化,请关注【古文化新视野】。

标签: 周邦彦

更多文章

  • 周邦彦的一首词,其风格与苏轼颇为相似,值得一读!

    历史人物编辑:小伟生活标签:周邦彦

    《六丑》,词牌名,周邦彦自度曲。据周密《浩然斋雅谈》记载,周邦彦曾对宋徽宗云:“此犯六调,皆声之美者,然绝难歌。昔高阳氏有子六人,才而丑,故以比之。”一百四十字,前片八仄韵,后片九仄韵。《六丑·落花》宋代:周邦彦正单衣试酒,恨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

  • 周邦彦寒食节所作一首思乡词,读来千回百转,荡气回肠!

    历史人物编辑:大康生活标签:周邦彦

    周邦彦善于写羁旅、闺情,这首词就是一首写羁旅愁思的作品。《琐窗寒》也是词人自创的词牌。《琐窗寒·寒食》宋代:周邦彦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迟暮。嬉游处。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想东园

  • 周邦彦:一边大唱“生僻字”,一边与皇帝抢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杉石石标签:周邦彦

    01最近网上有首叫《生僻字》的歌很火,许多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生僻字让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成年人龇牙咧嘴,皱眉咋舌。大宋有一位擅长用生僻字写文章的词人,周邦彦,写了一篇满是生僻字的文章——《汴都赋》。更牛的是,他凭借着这篇文章升了两次官。汴都就是宋朝的首都——汴京,也就是最近热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

  • 周邦彦一首怀旧词,语言精炼优美,构思巧妙,颇有韵味!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大圣标签:周邦彦

    据统计,宋词人写元宵的词达到三百六十六首,但为为人所熟悉的不多,节日词也无法描写习俗和节日当天的盛况,然后或寄托思念,或寓于怀抱,若想出类拔萃,还真需要一定的写作技巧。作为宋词集大成之周邦彦,用他的“措辞精粹”,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风物之盛,晏乐之同”的画卷,也寄寓了自己流离他乡的感伤。《解语花·上元

  • 宋徽宗密会李师师,周邦彦即兴作词

    历史人物编辑:赵玉平标签:周邦彦

    @人人能科普,处处有新知宋朝有个大词人叫周邦彦,这家伙官做得不咋样,但是词作极佳,传唱甚广。古代文人,又称骚客。周邦彦身为文人翘楚,自然不能免俗。虽然年近古稀,却也仰慕李师师色艺双绝,艳名远播。偷偷摸摸地跑去跟李师师切磋才艺,顺便一亲芳泽。李师师身为一代名妓,自然是吟诗弄词,才艺了得,刚好也是周邦彦

  • 什么原因敢与皇帝争风吃醋?《宋史》中才子周邦彦香消玉殒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念寒尘缘标签:周邦彦

    今天给大家说道的这段历史相当有意思。自古上至钟鸣鼎食的王室贵族,下到飞燕寻常百姓之家,甚至翻遍24史和乌七八糟的野史,女人之间争风吃醋可谓是屡见不鲜。但是男人之间争风吃醋,还真不多见。不多见不代表没有,《宋史》当中还真记载一段帝王和臣子之间争风吃醋的故事,而且这两位在中国文艺界可以说是赫赫有名。谁呢

  • 周邦彦一首别具一格的小令,诉说凄切孤独之感,让人读之落泪!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周邦彦

    《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宋代:周邦彦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词上阙写黄昏时的悲哀景象。“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写秋天时晴时阴,渐渐到了黄昏,满院冷了下来。词人以简笔白描,勾勒出秋天阴冷,暗淡的特点,细腻入微地表现

  • 辽圣宗东征王氏高丽虽获胜,但高丽的土地却未丧失,只确定朝贡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怀旧历史影像馆标签:辽圣宗

    十世纪末,自诩高氏高句丽继承人的王氏高丽,一直向北推进扩张,蚕食隶属于契丹辽国的鸭绿江女真聚居区,新当国的承天太后萧绰,决定针对东疆日益被侵蚀的问题,对高丽施以颜色。辽、宋、丽三国纵横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十月十五,年少的辽圣宗耶律隆绪奉母命,亲阅东京留守耶律末只所属兵马,为东征高丽做准备。次年

  • 辽圣宗第二次东征虎头蛇尾,并未拿到江东六州,宋朝则决定作壁上观

    历史人物编辑:国学的秘籍标签:辽圣宗

    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五月,一直受高丽侵袭的鸭绿江女真人,向契丹辽圣宗耶律隆绪报告:高丽国的大臣康兆弑君另立,没有向上国奏告,弑君大逆居然如此藐视上国,上国应该发兵问罪!辽圣宗闻报,决定再次征伐高丽,一来维护己方边境安宁,二来也去收回癸巳谈判中被高丽人骗走的江东六州,三来敲打脚踩两只船的高丽,维

  • 辽国七次遣使索要江东六州未果后辽圣宗发兵东征

    历史人物编辑:青瑶书上标签:辽圣宗

    契丹和高丽第一次战争后,高丽成宗王治向契丹辽国乞降、称臣、请婚,契丹也把从安北府至鸭绿江东的280里领土赐给高丽,史称癸巳赐地。从历史发展看,契丹的赐地行为明显过于草率,致使高丽向鸭绿江流域的扩张变得越发明目张胆。意识到失误的辽圣宗,很快对高丽发起第二次战争,但尽管他攻破开京,把南逃的高丽显宗王询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