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匡胤为何将皇位传给弟弟而非儿子?因为赵匡胤不想步后周的后尘

赵匡胤为何将皇位传给弟弟而非儿子?因为赵匡胤不想步后周的后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舞养生息 访问量:4789 更新时间:2024/2/4 7:57:09

自古帝多猜疑,开国君主更甚。建国后,清洗老臣饱受千年诟病。而宋朝开国时期,“杯酒释兵权”却悄无声息地完成了一轮权力的交接。赵匡胤也因此落了个“仁君”称号。大将军出身的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替代了由郭威创建的后周。赵匡胤朝堂之上“亲贤臣远小人”,对外勤俭爱民深受百姓爱戴。但英明的君王在历史上却不明所以的突然离世,除此之外,更是摆脱世俗与传统的约束,将皇位传给了弟弟而非自己的儿子。虽然后世之人对于赵光义多有猜疑,但赵匡胤此举无疑是明智之举,只能说赵光义是难得的人才。

赵匡胤为人嫉恶如仇,对百姓生活困苦心怀怜悯,对乱世的“豪杰”早就多有不满,赵匡胤登基以后,与民休养生息,使天下富足,经济迅速恢复。赵匡胤大将军出身,身体一向硬朗,对朝务处理得心应手。但是就在开宝九年,赵匡胤竟离奇死去。民间流传在赵匡胤辞世的前一天夜里,曾与自己的弟弟赵光义彻夜长谈,因此很多史学家都认为赵匡胤的死是赵光义密谋设计。可惜这一切苦无罪证,而赵光义也顺势继承大统。

事实上,宋朝建立之前,赵匡胤对于皇位的继承就必然有过深思熟虑。赵匡胤的皇位得于后周,而后周最大的问题就是皇帝早逝,幼子登基之后没有能力执掌大权。赵匡胤因虽然不能改变“黄袍加身”的事实,但是能改变自己建立的宋朝经历相同的命运。赵匡胤亲身经历的一切告诉赵匡胤,这样的情况如果不想发生在自己的身上,皇位的继承人必须是自己的弟弟。从现实角度出发,赵匡胤的儿子们从能力角度来看,并不具备弟弟一般的眼光与权柄。如果宋朝落到自己的儿子身上,经济上最多只能是“顺其自然”,即使能有较好的发展,也不能避免危难的发生。

赵匡胤的四个儿子分别是赵德秀、赵德昭、赵德林、赵德芳。历史上对于这四个儿子的记载并不明确,甚至可以说是除了名字很少有相关事迹的记载。在历史上很多朝代的皇帝都会让在自己精力旺盛时磨练自己的儿子,将其封王赐予封地就是很好的办法。但是赵匡胤显然没有。赵匡胤的儿子相对短命,但可以明确的是赵匡胤死前,赵德秀与赵德昭仍然健在,而赵匡胤不仅没有将其立为太子更没有赐予其封地。

只能说赵匡胤作为父亲太过于溺爱孩子,同时太相信自己的身体状况。可以想象,赵匡胤对于自己的身体并不了解,只是想在自己有作为的时候将大宋江山稳固,让自己的儿子能够坐享其成,然后在二人之中选择一个贤明之人将皇位传下去,但是赵匡胤的突然离世,不仅没能将大宋江山稳妥的交予儿子手中,更没能让其具备执掌大权的能力。此时的赵匡胤可以说别无选择,除了赵光义。而且事实证明,赵光义也确实是赵匡胤最佳的选择。

赵光义对于赵匡义陈桥兵变可以说是居功至伟,推举赵匡胤黄袍加身的一定程度上来讲就是赵光义。在赵匡胤登基之后,对于赵光义很是厚待,不仅拜授官职,更是赐予其军权讨伐后周,而赵光义也凭借自己的能力取得了晋王的地位。军事上的作为毋庸置疑,而赵光义经济上的能力也在登基后有所凸显。赵匡胤在世时选贤任能,亲近贤臣疏远小人,使得宋朝朝政清明,经济恢复迅速。而赵光义在哥哥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产,重视农业,重视技术革新,使得宋朝经济基础越发稳固。

赵匡胤时期开始宋朝重文轻武的局面便被奠定,这一点很可惜赵光义也是很好的贯彻了重文轻武的政策。赵光义埋头发展经济,对于北方辽国的存在几乎充耳不闻,直到辽国势力强大之后,赵光义竟然也出于百姓安居考虑,而与辽国和平谈判。这一点虽然加重了宋朝的衰微,但不可否认的是赵光义时与辽国的关系确实避免了惨重的经济及人口损失。

赵光义对于宋朝的发展至关重要,甚至成为继赵匡胤以后一个不可忽视的皇帝。赵匡胤的死因后世多有猜疑,而其中矛头大多指向赵光义。但是从种种迹象表明,赵匡胤没有传位于儿子,而是将皇位传给赵光义是明智之举,其中不仅仅因为赵匡胤的儿子难当大任,更是赵匡胤不想步后周的后尘。

标签: 赵匡胤

更多文章

  • 宋朝一武将杀了赵匡胤十几个贴身侍卫,赵匡胤却赏他1座豪宅

    历史人物编辑:深更读史V标签:赵匡胤

    历史的进程,常常因某些意外因素被打断。比如北宋开国之初,北方燕云十六州被契丹占据,严重威胁新生的宋朝。一代雄主宋太祖赵匡胤,先后平定了从南到北的各个割据势力之后,开始把雄心勃勃的目光望向北方,燕云十六州的收复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以赵匡胤的雄才大略,和北宋初年的身经百战的将士军队,此时收复燕云十六州将会

  • “灌酒高手”赵匡胤,扮猪吃老虎的权力玩家

    历史人物编辑:YES星球标签:赵匡胤

    说起“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毫无疑问大家都会想到大宋王朝顶层设计者: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原本是后周皇帝周世宗手下的得力大将,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从一个底层小兵到九五之尊,赵匡胤的上位之路看似捡漏,实则离不开他自身的智慧。不仅兵不血刃登上帝位,还统一了大半个中国,而且治国有方。

  • 赵匡胤的无间道,丑大了……

    历史人物编辑:爱动漫的晓峰标签:赵匡胤

    文/食堂01其养子、外甥刘继恩继位。新皇帝的屁股还没坐热,就挨了一记闷棍。亡国之危,扑面而来。还没等刘继恩喘口气...供奉官侯霸荣率十余人,手持利刃,很不友好地问候了刘继恩。刘继恩毫无防备,裤衩子都顾不上了,绕着屏风跑......被乱刀砍死。刘继恩刚死,宰相郭无为就率兵弄死了侯霸荣。来得也太巧了吧。

  • 为救赵匡胤他身中数箭,结果被人陷害后,赵匡胤却说: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梁志宇标签:赵匡胤

    中国有句古话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虽然没有人要求处于困境中的人发达后一定要报恩,但这已成为一个潜规则。如西汉的淮阴侯韩信,当年穷困时一位漂母曾接济他饭食,他功成名就后就将漂母接到府上,行高堂之礼。在千恩万谢后,韩信还奉上了一千金,这也是“一饭千金”典故的由来。而素来以仁善著称的宋太祖赵匡胤,为何

  • 天道好循环,赵匡胤的弟弟篡位百年后,皇位再次回到赵匡胤的后代

    历史人物编辑:付柳红标签:赵匡胤

    自从秦始皇嬴政一统天下后,他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于是创造了“皇帝”一词来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此后各朝各代的封建统治者纷纷以皇帝自居,但是,“皇帝”这一职业其实非常不好当,甚至可以说只要当了皇帝,那么就已经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了,枕边人不可信、亲兄弟也不可信、皇子皇孙不可信、有时候就

  • 赵匡胤死后,为何是赵光义继位?真的是赵匡胤的儿子们太无能么?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评谈标签:赵匡胤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几千年来朝代更迭的事件是你方唱罢我来唱,每次都死伤不及其实,相比而言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就非常牛,兵不血刃的进行了陈桥兵变后就当上了皇帝,很快就统一了中国,为宋朝的经济和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小编认为,赵匡胤非常厉害,他本是文化不高的一介武夫,但却非常具有胆略和见识,仅仅十

  • 是被逼黄袍加身,还是赵匡胤自导自演?赵匡胤本身就有造反之心?

    历史人物编辑:叶银强标签:赵匡胤

    赵匡胤被逼着黄袍加身?别说笑了,所谓的黄袍加身不过是赵匡胤一手导演的一出好戏罢了。赵匡胤本身就有了政变造反的心思。但又担心自己背上造反之名会被人认为是乱臣贼子。因此赵匡胤才和弟弟赵光义以及手下心腹之臣商议出了黄袍加身这么一出戏。其目的就是要表现出自己是被逼无奈从而政变造反的。但事实上赵匡胤黄袍加身究

  • “亲爹也不许进城”,赵匡胤是矫情还是坚持原则?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赵匡胤

    (赵弘殷,赵匡胤的父亲)(一)从低级军官指挥使到高级军官都虞侯赵匡胤一路游历,在后汉乾祐元年(948)投奔后汉枢密使、邺都(今河北临漳)留守郭威,被郭威收留,做了郭威的亲随。郭威取代后汉,建立后周,任命养子柴荣为开封府尹(知府),将赵匡胤派到开封府,做柴荣的部下“马直军使”即开封府所属骑兵部队的“指

  • 开国皇帝谁猛?朱元璋不如赵匡胤,赵匡胤不如他,斩胡人使其灭种

    历史人物编辑:记录幸福生活标签:赵匡胤

    开国皇帝有不少是猛将,谁最猛呢?朱元璋不如赵匡胤,赵匡胤不如他,斩胡人使其灭种!他是谁呢?咱们慢慢说。说到开国皇帝猛将,五代梁的朱温(852—912)、西夏的李元昊(1003—1048)、五代吴越的钱镠(852-932)、后金的努尔哈赤(1559—1626)、后唐的李存勖(885-926)、五代后周

  • 唯一敢跟赵匡胤叫板的名将,其实他的资源比赵匡胤更好

    历史人物编辑:史海无涯标签:赵匡胤

    《宋朝名将系列之三十三·李重进》成王败寇,历来如此。关于李重进,平常人估计是没有什么印象的,即便是史书也只是一笔带过——起兵造反、兵败身亡,仿佛在他身上多留一点笔墨即是大罪过。然而如若细细探究,他这一生颇为传奇,大起大落统统经历过,至少也是跟大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较量过的。可惜现实就是这个样子,输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