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熹问:为什么都说“买东西”而不说“买南北”?10岁孩童都知道原因

朱熹问:为什么都说“买东西”而不说“买南北”?10岁孩童都知道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史说新语 访问量:3107 更新时间:2024/1/14 6:57:02

不知你们是否有过这样的疑问,为生活中的大部分事物,我们都可以统称为“东西”,“东西”之说从何而来?

包括外出买菜购物,我们也可以统一概括为是“买东西”,为何不是“买南北”呢?

有这样疑问的可不止我们现代人,南著名理学家朱熹,也曾提出过同样的问题。

朱熹画像

朱熹的疑问

一日,朱熹走在路上,正巧遇上了他的老朋友,作为“丰城三杰”之一的盛温如。

只见盛温如手提一篮子上街,于是朱熹便关切的问道:“你这是上哪儿?”

盛温如不假思索回答说:“我上街买东西”。

于是便出现了朱熹有趣的提问:“难道不能买南北?”

盛温如则非坚定的答道:“当然不能”。

为何不能说是“买南北”呢?对于这个问题朱熹也曾在学堂上,进行讲学时,问过他的学生们,他的学生怎么回答的?

回答这个问题的,是一个10岁孩童,他仅一句话便道破,说到:“金木水火土,配东西南北中”。

“东西”之说,从何而来

不得不佩服这位孩童,年仅10岁,却已懂得五行之说。所以我们将要讲到的“东西”之说的第一个来源,便是“五行说”。

五行说

我国古代,人们将“金、木、水、火、土”称为“五行”,其中,“木”对应的是东方,“金”对应的是西方,“火”对应的是南方,而“水”对应的是北方,“土”则对应中间。

所以东方属木,代表了一切花草树木,瓜果蔬菜等植物;而西方属金,则代表了所有金属矿产,比如,金,银,铜,铁,铝等等。

单单一个“木”一个“金”其实就已经囊括了我们生活中所用到的一切物质,因此,人们将“木”和“金”联系在一起,便组成了一个新的词汇“东西”,并赋它新的意义,意指所有事物。

而南方属火,北方属水,火是化学现象,水是最常见的一种物质,不受人重视,且水火之类的物质由于其特殊性,篮子是无法装得下的。

因此,后来人们约定俗成,只称“买东西”,而非“买南北”。

坊市制度

关于“东西”之说,其实还有另外一种名称由来。

从南北朝时期传唱的《木兰辞》中,或许我们就能窥见一二: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不过,这里既有东市西市,也有南市和北市,连用四个排比,强调内容,加重情感,不仅能表现了木兰在出征前的昂扬斗志,其实也反应出了当时制度分明的坊市制度。

古代将居民住宅区称之为“坊”,将交易,经商场所称之为“市”。但“市”与“坊”是被严格分开的,且对于市集的交易时间也有明确规定。

在唐朝时期,长安城内专门设有东市和西市,不过这是一种较为笼统的说法,实际上应该是“东西九市”。

这“九市”中除开东市和西市外,还有南市、北市、柳市、直市、交门市、孝里市以及交通亭市。

只不过,东市和西市最热闹繁华,也最有名。东西两市各顶半边天,市集上商品种类繁多,鳞次栉比,热闹纷繁。

到了唐朝中后期,更是打破了原有坊市制度对于经营时间的限制,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均可允许市集的开放。

于是唐朝夜市开始出现,再加之唐朝在农业和手工业上的发展,也使得唐朝的商业市集出现了新的繁荣局面。

但其实早在汉朝时期,就有“东市”和“西市”之说,那时的“东市”又可称为“长安市”或者“大市”,归京兆尹管辖,其地位最高,规模最大,也最繁华。“西市”设立时间比“东市”稍晚,在规模上也比东市小一些。

不过那时候,汉朝商人们大多集中在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这两处地方。

所以人们为了方便,每当要到东京洛阳,或者西京长安进行购物时,便简称为“买东”和“买西”。

但是一直到明清时期,“东西”二字才被慢慢确定为是所有物品的代名词。比如,明朝官员苏祐所著的《逌旃璅言》一书中就曾提到:“世称钱物为东西”

但也有说法认为,之所以称“买东西”而非“买南北”,是与风水之说有关,风水中讲究房屋要“坐北朝南”,即房屋坐立于北侧,门口要朝南侧。

之前也提到“坊”与“市”是分开的,房屋都是坐北朝南,那么市集就只能是位于居民区的东西两侧了。

所以才有了“买东西”之说,而非是“买南北”。

标签: 朱熹

更多文章

  • 一代大儒朱熹,为何认为唐朝皇室不是汉人?

    历史人物编辑:摩擦知识火花标签:朱熹

    《朱子语类》记载,宋代大儒朱熹曾经说过:“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所谓“夷狄”,是指少数民族,也就是说,唐朝皇室李家出自少数民族,不是汉族。朱熹的依据是,李家的婚姻观与汉人不同。所谓“闺门失礼之事”说得比较含蓄,说穿了,是指唐朝皇室乱伦的事情比较多。对此,元朝胡一桂的《史纂通要》还

  • 朱熹的八大经典名句,国学经典值得收藏!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朱熹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又字仲晦,世称朱文公。其一生主要从事著书和讲学活动,尤热衷于书院教育。值得一提的是,朱熹位列于大成殿十二哲者中,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的先贤。一、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引自《近思录.为学》。做人谦虚宽容,待人接物就能豁达大度,即使遇到不如意的

  • 浅析朱熹理学主张

    历史人物编辑:怀旧历史影像馆标签:朱熹

    提到南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朱熹,很多人应该不会陌生,这位朱老先生在某种程度上有时被看作是同孔子一般的存在,有人甚至称他为朱子,而且这位朱老夫子也是唯一一位与孔子没有什么师生关系,却在去世后能够享受孔庙祭祀的人。朱熹的学说被后代人奉为经典,将他的理论与理学大师程颢的理论并称为程朱理学,而朱熹本人也被后世

  • 张养浩写的《三事忠告》,宋朝宰相杜衍教您作好准备,只做不说

    历史人物编辑:利利历史标签:杜衍

    元代有位张养浩,历任地方长官、大臣等职,是位有骨气又清廉的好官,他所写的《三事忠告》一书也成为后辈们学习的蓝本。书中有这么一段:“济弱救贫乃君子共通之心愿。然而心有余,力不足则无法成事;有能力没地位也无法成功;有地位而不为皇上赏识也难以成事;受皇上赏识却遭小人阻碍也难以成功,这些都是君子为官之难处。

  • 关于北宋贤相文彦博与演员陈伟栋之间的碰撞

    历史人物编辑:让爱化作对伱的思念标签:文彦博

    其实从看到《清平乐》这部电视剧的时候,我就想写一下文彦博文大人了。倒不是因为这位历史名人,而是因为他的扮演者陈伟栋。应该有好多人不知道这人是谁。其实吧,在看《镇魂》之前,我对他也是没有印象的,追剧之时,看到他扮演的谈啸,在这部除了主演和几位老演员,其他人没啥亮点的穷网剧中,实实在在给了我一个好印象。

  • 宋英宗欲酬谢文彦博拥立之功,文彦博为何拒绝?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拐点标签:文彦博

    宋英宗赵忠实继承宋朝皇位的过程简直是一波三折,从提出立为皇储到最终登基即位花费了十余年时间,在朝廷中引起了不小的政治风波。在此过程中赵忠实得到了文官集团多位宰相的支持,因此在赵忠实即位后也将对这些有过拥立之功的宰相们进行升迁赏赐,以酬谢他们的功劳。文彦博作为宋仁宗赵祯时期最先提出拥立赵忠实为皇太子的

  • 潘美庞籍咋成了大奸臣?原来他们是在替两个谋朝篡位的国丈背黑锅

    历史人物编辑:毛姐说历史标签:庞籍

    看演义小说,里面的国丈和国舅几乎就没好人,几乎个个都想谋朝篡位,而他们谋朝篡位的准备工作,就是残害忠良,这里面一般都是国丈主谋、国舅帮凶。但是细看史书,就会发现有些国丈国舅确实有点不厚道,挑有名的说,就真有两大国丈谋朝篡位成功了(其中有一个应该算国舅成功了),而另外两个,不但没当过一天国丈(四个“国

  • 《清平乐》重现靖王、梅长苏CP,王凯韩琦幼年见面一眼万年,珍奇CP好养眼

    历史人物编辑:则次的旅行vlog标签:韩琦

    《清平乐》是正午阳光的剧,说起正午阳光大家肯定不陌生。《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琅琊榜》这些精妙的电视剧,都是正午阳光出品的。这次的男主角王凯,就是《琅琊榜》的靖王。不得不说,王凯的戏质量都非常高。这次,他要饰演宋仁宗的一生,肯定很有感触。当时,靖王有梅长苏跟着,塑造了一个超级完美的CP。这次,赵

  • 狄青的落寞:只因动了文臣奶酪,且看韩琦、欧阳修是怎么欺辱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虾扯闲谈标签:韩琦

    “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诗意浅显易懂,慨叹时光流逝,美人如同名将,大都命运多舛,极少能有寿终正寝的例子。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宋王朝在军事上的“积弱”尤其突出。耐人寻味的是,宋朝不缺人才,可谓文臣如雨、武臣如云。宋仁宗时期的狄青,更是名将群体中最璀璨、耀眼的一颗,他一生的悲剧也是“重文抑

  • 《清平乐》未说的事,退休后韩琦建“人民公园”,留下宋朝第一碑

    历史人物编辑:心酸的爱标签:韩琦

    《清平乐》落幕了,陪伴了这么久突然说了再见还有点落寞,可以说每一集都有很多点值得我们聊,所以,每日追剧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这段时间和大家聊服饰妆容,聊羊羔酒蜜饯果子鲤鱼焙面羊肉酥饼,聊宋仁宗的外卖清单,聊背诵天团的成名作,聊宋仁宗与曹皇后的爱情,聊宋仁宗对张贵妃的情感,聊公主的悲剧,聊晏殊欧阳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