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太祖朱元璋是否真的认朱熹当祖先?

明太祖朱元璋是否真的认朱熹当祖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陶云 访问量:1076 更新时间:2024/2/19 5:50:44

明太祖朱元璋以淮右布衣之身,起兵驱逐胡虏,再造华夏,十余载而得天下。从一个穷得无地葬父的农民,一跃成为开创三百年大明江山的帝,真是令人听起来热血沸腾的屌丝逆袭记。纵观五千年华夏历史,汉家帝王大都出身于王侯贵族,或来自于达官名宦之家,只有明太祖是真正的平民出身。朱元璋取得天下后,有人建议他认南宋大儒朱熹为祖先以弥补自己出身低的缺憾,后来历史上也有许多版本流传朱元璋认了朱熹当祖先,这件事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孟森先生在曾《明史演义》里面说过中国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唯汉与明。朱元璋得天下之正无人可比,无需再乱认祖先。首先是救济斯民,朱元璋以布衣之身起兵逐胡,推翻了蒙古对中原百姓的民族压迫,结束全国战乱,恢复中原民生民力;其次恢复汉家衣冠化,消除蒙古在中原实施的四等人政策,实行民族和解,重塑汉家的文化自信,使中原再为礼仪之乡,有再造华夏之功;最后结束唐末以来中原面对北方胡族的军事颓势,使胡人侵占四百年的燕辽重归汉家。所以就朱元璋对天下万民和华夏民族所做的贡献来说,大明王朝立基极正,朱元璋不需要乱认一个著名的祖先来提高自己的身份。

朱元璋在亲自撰写的《朱氏世德碑记》中提到:“本宗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地名朱巷,有通德乡。上世以来,服勤农桑。”可见,朱元璋已经明确承认明朝皇族原本是金陵句容县朱家巷通德乡的一个普通农民家族。所以很多流传朱元璋乱认祖宗的传说都是假的,多是用来抹黑朱元璋的。朱元璋取得天下后曾说“予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可见老朱是极度的自相,他的天下来自于他的努力和对这个民族的贡献,并不是来自于他的家族和祖宗,他也不屑于认别人当祖先。

从朱元璋建国后大修凤阳祖陵并加封历代先祖,对自己的后代子孙的安排也是生老病死全方位照顾,可以看出朱元璋以一个极其重视自己的家族和血统的人,极端崇尚封建孝道礼法。故他不可能带头违反孝道,乱认祖宗。同时朱熹本人在南宋时期地位并不高,他的理学被未被官方认可,他是在明朝时期才被慢慢拔高和成为官方显学的,所以朱元璋时期认朱熹当祖先,对朱元璋帝位的稳固和帮助并不大。其实朱元璋的出生和有无显赫祖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对驱逐胡虏,光复华夏所建立的伟大功勋,这才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事。

标签: 朱熹

更多文章

  • 朱熹问:为什么都说“买东西”而不说“买南北”?10岁孩童都知道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朱熹

    不知你们是否有过这样的疑问,为何生活中的大部分事物,我们都可以统称为“东西”,“东西”之说从何而来?包括外出买菜购物,我们也可以统一概括为是“买东西”,为何不是“买南北”呢?有这样疑问的可不止我们现代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也曾提出过同样的问题。朱熹画像朱熹的疑问 一日,朱熹走在路上,正巧遇上了他的

  • 一代大儒朱熹,为何认为唐朝皇室不是汉人?

    历史人物编辑:摩擦知识火花标签:朱熹

    《朱子语类》记载,宋代大儒朱熹曾经说过:“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所谓“夷狄”,是指少数民族,也就是说,唐朝皇室李家出自少数民族,不是汉族。朱熹的依据是,李家的婚姻观与汉人不同。所谓“闺门失礼之事”说得比较含蓄,说穿了,是指唐朝皇室乱伦的事情比较多。对此,元朝胡一桂的《史纂通要》还

  • 朱熹的八大经典名句,国学经典值得收藏!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朱熹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又字仲晦,世称朱文公。其一生主要从事著书和讲学活动,尤热衷于书院教育。值得一提的是,朱熹位列于大成殿十二哲者中,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的先贤。一、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引自《近思录.为学》。做人谦虚宽容,待人接物就能豁达大度,即使遇到不如意的

  • 浅析朱熹理学主张

    历史人物编辑:怀旧历史影像馆标签:朱熹

    提到南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朱熹,很多人应该不会陌生,这位朱老先生在某种程度上有时被看作是同孔子一般的存在,有人甚至称他为朱子,而且这位朱老夫子也是唯一一位与孔子没有什么师生关系,却在去世后能够享受孔庙祭祀的人。朱熹的学说被后代人奉为经典,将他的理论与理学大师程颢的理论并称为程朱理学,而朱熹本人也被后世

  • 张养浩写的《三事忠告》,宋朝宰相杜衍教您作好准备,只做不说

    历史人物编辑:利利历史标签:杜衍

    元代有位张养浩,历任地方长官、大臣等职,是位有骨气又清廉的好官,他所写的《三事忠告》一书也成为后辈们学习的蓝本。书中有这么一段:“济弱救贫乃君子共通之心愿。然而心有余,力不足则无法成事;有能力没地位也无法成功;有地位而不为皇上赏识也难以成事;受皇上赏识却遭小人阻碍也难以成功,这些都是君子为官之难处。

  • 关于北宋贤相文彦博与演员陈伟栋之间的碰撞

    历史人物编辑:让爱化作对伱的思念标签:文彦博

    其实从看到《清平乐》这部电视剧的时候,我就想写一下文彦博文大人了。倒不是因为这位历史名人,而是因为他的扮演者陈伟栋。应该有好多人不知道这人是谁。其实吧,在看《镇魂》之前,我对他也是没有印象的,追剧之时,看到他扮演的谈啸,在这部除了主演和几位老演员,其他人没啥亮点的穷网剧中,实实在在给了我一个好印象。

  • 宋英宗欲酬谢文彦博拥立之功,文彦博为何拒绝?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拐点标签:文彦博

    宋英宗赵忠实继承宋朝皇位的过程简直是一波三折,从提出立为皇储到最终登基即位花费了十余年时间,在朝廷中引起了不小的政治风波。在此过程中赵忠实得到了文官集团多位宰相的支持,因此在赵忠实即位后也将对这些有过拥立之功的宰相们进行升迁赏赐,以酬谢他们的功劳。文彦博作为宋仁宗赵祯时期最先提出拥立赵忠实为皇太子的

  • 潘美庞籍咋成了大奸臣?原来他们是在替两个谋朝篡位的国丈背黑锅

    历史人物编辑:毛姐说历史标签:庞籍

    看演义小说,里面的国丈和国舅几乎就没好人,几乎个个都想谋朝篡位,而他们谋朝篡位的准备工作,就是残害忠良,这里面一般都是国丈主谋、国舅帮凶。但是细看史书,就会发现有些国丈国舅确实有点不厚道,挑有名的说,就真有两大国丈谋朝篡位成功了(其中有一个应该算国舅成功了),而另外两个,不但没当过一天国丈(四个“国

  • 《清平乐》重现靖王、梅长苏CP,王凯韩琦幼年见面一眼万年,珍奇CP好养眼

    历史人物编辑:则次的旅行vlog标签:韩琦

    《清平乐》是正午阳光的剧,说起正午阳光大家肯定不陌生。《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琅琊榜》这些精妙的电视剧,都是正午阳光出品的。这次的男主角王凯,就是《琅琊榜》的靖王。不得不说,王凯的戏质量都非常高。这次,他要饰演宋仁宗的一生,肯定很有感触。当时,靖王有梅长苏跟着,塑造了一个超级完美的CP。这次,赵

  • 狄青的落寞:只因动了文臣奶酪,且看韩琦、欧阳修是怎么欺辱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虾扯闲谈标签:韩琦

    “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诗意浅显易懂,慨叹时光流逝,美人如同名将,大都命运多舛,极少能有寿终正寝的例子。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宋王朝在军事上的“积弱”尤其突出。耐人寻味的是,宋朝不缺人才,可谓文臣如雨、武臣如云。宋仁宗时期的狄青,更是名将群体中最璀璨、耀眼的一颗,他一生的悲剧也是“重文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