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众多文人,都把金榜题名视为最高的荣耀。因为他们寒窗苦读数十载,只为一举成名天下知。但是这金榜题名,又岂是如此容易的事情,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未能在金榜上看到自己的名字。然而这对于某些人来说,也未必是件坏事,比如这首宋词中的柳永,他虽然无缘金榜题名,但却成了举世无双的白衣卿相。
纵观柳永的一生,一直都是放荡不羁的形象,似乎从未把功名利禄放在心上。也正因如此,他才能在名落孙山之时,表现的这样潇洒,在词中戏称自己为白衣卿相。
柳永在做这首词之前,参加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科举考试。当时的他和无数文人墨客一样,怀着同样激动的情绪,带着满心的期望和憧憬。盼着自己能够一举高中,金榜题名,梦想带着无上的荣耀,衣锦还乡。
然而等到结果揭晓的那一天,柳永却大失所望。因为他把提名的金榜看了一遍又一遍,但始终没有发现自己的名字。这意味着,他非但没能高中头名状元,甚至连上榜的资格都不曾拥有。之前的满心期待,在一瞬间化成了虚幻的泡影,偶失龙头望。
在短暂的失落之后,柳永便开始试着安慰自己。他对自己说道,即使再贤明的君主,偶尔也有看走眼的时候,不必为了这一时落榜而自暴自弃。不过话虽如此,可他的心中却依旧迷茫,不知此生何所向。
他已经错失了功成名就的机会,曾经的梦想也随之烟消云散。在遭受了这个沉重打击之后,柳永的思想和行为都开始变得放荡,他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排解心中的迷茫。从而把自己变成一个看待一切,不再追求功名的风流才子。他要在诗词书画之间,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白衣卿相。
从此,柳永开始沉醉于花街柳巷,眼中的风景,也只剩下楼阁里的丹青屏障。也正是从此刻开始,他才成为了人们所熟知的,那个风流才子柳三变。
他在烟花巷陌中,寻找到了自己生命里的知音。因为这里有无数的红粉佳人,愿意欣赏他的才华,让他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柳永决定把自己平生所学的满腹诗书,全部用来描写她们的似水柔情,讲述自己的风流岁月。
因为他知道人的大好年华稍纵即逝,从青春变成白发,也不过是在弹指之间。与其叹息人生苦短,倒不如及时饮酒作乐。与其为了功名东奔西走,庸庸碌碌,倒不如在这亭台楼宇之间推杯换盏,浅斟低唱。
在今天的我们看来,柳永无疑是幸运的,因为他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同时也因此造就了,他丰富多彩的传奇一生。当年那些和他一同参加科举的人,已经被厚厚的历史尘埃所掩埋,即使他们曾经金榜题名,但如今却已无人知晓他们的存在。而柳永这个不求名利的风流才子,却得以和这首宋词一起流芳百世,被无数后人世代传唱。他虽然无缘金榜题名,但却成了举世无双的白衣卿相。
在这首宋词中,柳永让我们懂得了人的一生,未必要活在追求功名利禄的忙碌之中。也许换一种生活方式,你就会发现,原来人生的价值,并不完全体现于浮华的利益中。这世间还有许多美好的风景,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享受。只有当你打开了心灵上的枷锁,才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洒脱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