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苏轼的这首词,婉约起来比柳永还过分,其中一句更是千古名言

苏轼的这首词,婉约起来比柳永还过分,其中一句更是千古名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史飞卿 访问量:4584 更新时间:2024/1/8 19:34:19

说起苏轼,往往让人想起标志性的豪放派诗词。其实,在苏轼之前,词作基本上就是婉约小曲,虽然零星有些阳刚之作,但公认是《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横空出世,才将词划分为婉约和豪放两种泾渭分明的风格。

苏轼既是豪放派的开山鼻祖,又是其巅峰和集大成者。通人们都会认同宋人俞豹在《吹剑续录》中的评价:

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东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然而,要开创一种风格,必须是对原有风格娴熟掌握的基础上才能够完成。苏轼虽然以豪放派词作享誉文坛,对于婉约词,其实也是非常精通的。有些作品,如果蒙上作者姓名,很难让人相信,这和“大江东去”是出自同一人手笔。比如下面这篇《蝶恋花·春景》就是如此: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首词写得非常凄凉,而且还流露出一些迷茫,让人捉摸不定。一般来说,对于这种作品,我们可以通过作者的写作背景来深入了解。这首词的年代,有着多种说法,但毫无疑问都是苏轼在贬谪或者外放时所作。因此,苏轼的迷茫,就是情有可原了。

词的上阕,描写的是一幅晚春景象:花儿的残红逐渐褪去,树梢之上长出了小小的青杏,燕子在空中飞舞,溪水则围绕着村落人家流淌。树枝上的柳絮被吹得越来越少,越来越远,然而在天涯之中,哪里又没有芳草呢?

在前半部分,苏轼的笔下充满着诗情画意,勾勒出了一幅暮春图。只不过,在后半部分,却让人感到了深深的惆怅。词人用柳絮的飞扬,表达了美景的流逝,以作伤春之感。然而,作者又在感叹,难道天下之大,竟无一处风景吗?

这句“天涯何处无芳草”,自然是其中最出名的词句,成为千古名言,但它的用法却有了明显的改变。现在这句话,多用来安慰失恋中的少男少女,苏轼使用的,明显是《离骚》中“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的含义。他当时遥望随风而去的柳絮,自然而然想起了自己的故乡。

如果说上阙写的是景,下半阕却增加了人物的登场。围墙内有位少女在荡秋千,围墙之外的行人路过,围墙内佳人的笑声却渐渐消失。声音的消失,让行人感到惆怅,仿佛自己的多情,却被少女的无情所伤。

对于下半阕,这首词写得相当精彩,也引发了后世的诸多争议。行人其实就是苏轼自己,这点没有问题,但为什么却将自己的心绪不佳,归结到围墙之内的少女呢?

这恐怕是苏轼流露出的复杂感情,他被外放的时候,已经过了盛年。虽然满腹才华,却没有能够得到施展,这是他在中晚年的感慨。然而,围墙之中的少女,却是最青春、最活泼、最浪漫的时期,对于苏轼来说,这就值得羡慕。

另外,墙外的行人只知道墙内是少女,并不知道容颜。墙内的少女,对于墙外更是一无所知。她之所以停止了笑声,有可能是因为玩够了回家休息,但她的正是无忧无虑,根本没有像行人那样,充满着成年人的各种苦恼。因此,在词人看来,这也就是一种“无情”。这种无情,便让词人发出了无限感慨。

在小珏看来,这首词不仅写得绮丽,而且还留有巨大的想象空间。上阕和下阕分别是两幅画面,只是画面的内容,作者却故意遮掩,并没有让人尽揽。这首词,小珏认为也可以算是朦胧词吧。

标签: 柳永

更多文章

  • 他深受苏轼欣赏,一首《谢池春》不输柳永,写尽离别相思苦

    历史人物编辑:千禧年代的罗曼蒂克标签:柳永

    作为继欧阳修之后的又一文坛领袖,苏轼门下有著名的“苏门四学士”,即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人。其实苏轼门下文人众多,有人将前面四人加上陈师道、李廌,又称为“六学士”,这还不够,苏门有一位词人,世人知之甚少,他和苏轼交往密切,深受苏轼欣赏,他就是李之仪。李之仪,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河北

  • 柳永令人害羞的一首词,写尽古代夫妻趣事,最后一句让人哭笑不得

    历史人物编辑:徐鹏元标签:柳永

    柳永一生不羁,其词多描写男女之情,缠绵悱恻。柳永词的价值,一方面在文学上婉转深沉,颇具风情;另一方面,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审视古代男女真实情感的窗口。古代人如何恋爱,如何经营爱情和婚姻,这在今天都可谓不可捉摸,但透过柳永词,或许能窥见一斑。柳永曾经写过一首词,十分大胆地描绘了新婚夫妻的甜蜜。少年夫妻新

  • 欧阳修和柳永有一首词相似度百分之九十以上,到底原创是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小时悟史标签:柳永

    欧阳修和柳永都是著名的词人,也是北宋文坛响当当的人物,都有极高的才情。然而两人有一首词写的极为相似,引得后世人争论不休。是哪两首词呢,我们先看柳永的《凤栖梧》:伫立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韩国“杀人魔”柳永哲落网记:只对老人、女人下手,一年杀害19人

    历史人物编辑:美言不文娱乐社标签:柳永

    电影映射现实关于一部广为流传的犯罪电影《追击者》,相信有许多人看过,最可怕的是这部电影由真实事件改编。电影中的主角池英明的原型是韩国杀人魔柳永哲,是韩国历史上的头号变态杀人狂,他创造了一年之内杀害19人的记录。电影中的杀人魔专门杀害富人女和按摩女,这可能跟他的生活经历有关。他出生于贫苦家庭,从小羡慕

  • 一向看不顺眼柳永的苏轼,却因这首词对其刮目相看,开篇惊艳世人

    历史人物编辑:史海无涯标签:柳永

    相信说起柳永大家都不陌生,婉约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词凄美清丽,无论是《雨霖铃》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还是《蝶恋花》中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都是流传千年的佳句。柳永的词在当时很受欢迎,宋人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说道:“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可见他的风靡。但或许是因为

  • 韩国“杀人魔”柳永哲伏法记:因情成恶鬼,矛头指向财富人和女性

    历史人物编辑:刘培标签:柳永

    年轻渴望富贵生活,小偷小抢让他性格暴戾孤僻柳永哲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但他从小就渴望过上富裕的生活,对金钱极其渴望的他从高中开始便开始抢劫。小偷小摸让他屡次入狱,长期的监狱生活让他难以融入社会,性格变得偏激暴戾。正是这一变化,让他的妻子忍无可忍,抛弃了他。在柳永哲看来,让他失去一切的是富人对自己的剥

  • 最让人羡慕的风流客柳永:死后名妓披麻戴孝、清明集体为他扫墓

    历史人物编辑:奶思时尚潮流标签:柳永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祖父柳崇,曾为县丞,在家乡颇有威望。父亲柳宜,曾在南唐担任监察御史;南唐灭亡后,又出仕北宋。少时有才名柳永兄弟三人,且名字中都带有“三”字,分别是三复、三接、三变,由于他们都擅长诗文,当地人便称他们为“柳氏三绝”,其中柳永是老小,是三绝中的三变。柳永柳永自小随父异地为官,他六岁时便

  • 柳永为杭州写下一首千古名词,金国皇帝读后羡慕不已,竟妄想灭宋

    历史人物编辑:秋原侃历史标签:柳永

    柳永是婉约词派中最豪放的歌者,他是红粉青楼眼里的柳七哥,他是权贵口中奉旨填词的柳三变,他亦是终生与仕途无缘无份的白衣卿相。他不必担忧衣食之虞,不必关心粮食和蔬菜,更不会在乎被世人的苟且勾兑成只会写词的“小白脸”,柳永散尽云烟,只管“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然后让那些看不起他的人都后悔。柳永因宋仁宗

  • “纵有风情万种,更与何人说”:文化人撩妹,我只服柳永

    历史人物编辑:朱玉飞标签:柳永

    文| 若夜 砍柴书院专栏作者编辑| 谦钟素一提到文人,我们想到的都是风雅或者才华横溢,但是有一个文人,却与风雅八竿子打不着,偏偏以“俗”闻名于世。这个人,就是北宋词人柳永。他有多俗呢?词论家对他的评价是这样:“浅近卑俗”“声态可憎”,这差不多是直接指着鼻子骂了。近代著名词论家王国维,把他那句有名的“

  • 言语似娇莺,一声声堪听,昼夜乐虽好却也毁了柳永

    历史人物编辑:颜小四煮娱标签:柳永

    导语:奉旨填词柳三变,婉约与香艳始终伴其左右,可以说这样一位原本对宋词有着诸多贡献的人物,自始至终都褒贬不一,很大缘由便是眠花宿柳的争议。然而,近人却偏爱柳永,“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此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事实上,柳永更像是个“大俗人”,也只有流连于秦楼楚馆的柳永才写得出“长是夜深,不肯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