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他深受苏轼欣赏,一首《谢池春》不输柳永,写尽离别相思苦

他深受苏轼欣赏,一首《谢池春》不输柳永,写尽离别相思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千禧年代的罗曼蒂克 访问量:2569 更新时间:2024/1/8 19:33:14

作为继欧阳修之后的又一文坛领袖,苏轼门下有著名的“苏门四学士”,即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人。其实苏轼门下文人众多,有人将前面四人加上陈师道李廌,又称为“六学士”,这还不够,苏门有一位词人,世人知之甚少,他和苏轼交往密切,深受苏轼欣赏,他就是李之仪。

李之仪,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河北沧州人,他是北宋中后期“苏门”文人集团的重要成员。先来看看他的代表作《卜算子》: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这是典型的“代言体”词,作者借一位女子的口吻,表现了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这首词吸收了民歌中的优良传统,语言浅显如白话,朗朗上口,感情直接外露,质朴清新中又曲折委婉、含蓄而深沉,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北宋词人众多,群星灿烂,李之仪并不十分耀眼,但这首词却脍炙人口,每一句都广为后世流传。

今天老杨和大家一起欣赏李之仪的另外一首抒写离别相思之情的宋词名篇《谢池春·残寒销尽》:

谢池春·残寒销尽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正佳时,仍晚昼。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

词的上片重写景,描绘了各种美好动人的春光,同时也抒发了好景不再的伤感。“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首句介绍时节,清明已过,残留的寒意消失,一阵稀疏的小雨之后,大地回春;接着作者抓住四个有代表性的物象进行特写:“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花间的小径上聚敛着残余的落红,东风吹皱了池塘的春水,这两句描写的是地上的景物;“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小燕子从庭院的门窗中穿越飞过,飘飞的柳絮直沾上人们的衣袖,这里描写的是空中之景。这些景物色彩丰富、视角全面、动静结合,充分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然而,笔锋一转,“正佳时,仍晚昼。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这么美妙的时光,天色也要变晚,这个感受就像喝醉了酒。一个“正”字陡转,出现“佳期”与“晚昼”的矛盾,有“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朱自清《荷塘月色》语)的淡淡哀愁,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式的伤感。为下片抒怀作了必要的铺垫。

下片触景生情,抒发了作者相思的一片痴情。“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频移带眼”指的是皮带的孔位移动,因为思念,衣带渐宽,只能白白的看着病恹恹地消瘦下去,类似于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写法。“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见不到她又思念着她,见着了她后要分离,相思还是依旧。想问为何要频频相见?为何不能长期相守?用“不见”与“见了”的愁苦,来表达想要与爱人“长相守”的渴望,写心理活动细腻而真切。

“天不老,人未偶”。上天无情,上天却不老,人有情,却孤单无偶。这里反用唐代李贺“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诗意,愿望无法实现,于是转而对老天无情的怨艾,不让有情人终成眷属,用常人口吻诉说感情,更觉得委婉动人;“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姑且将这份相思离别之恨,交付给庭前的垂柳。这里以拟人手法寄愁于柳,很别致,柳芽形状如丝结,象征诗人心灵物化的愁结,以景代情,手法匠心独运。

纵观这首《谢池春》,构思新奇巧妙,语言通俗浅近,写景华丽多彩,抒情细腻委婉,抒写离别相思之苦不输柳永,是宋词中的精品。

标签: 柳永

更多文章

  • 柳永令人害羞的一首词,写尽古代夫妻趣事,最后一句让人哭笑不得

    历史人物编辑:徐鹏元标签:柳永

    柳永一生不羁,其词多描写男女之情,缠绵悱恻。柳永词的价值,一方面在文学上婉转深沉,颇具风情;另一方面,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审视古代男女真实情感的窗口。古代人如何恋爱,如何经营爱情和婚姻,这在今天都可谓不可捉摸,但透过柳永词,或许能窥见一斑。柳永曾经写过一首词,十分大胆地描绘了新婚夫妻的甜蜜。少年夫妻新

  • 欧阳修和柳永有一首词相似度百分之九十以上,到底原创是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小时悟史标签:柳永

    欧阳修和柳永都是著名的词人,也是北宋文坛响当当的人物,都有极高的才情。然而两人有一首词写的极为相似,引得后世人争论不休。是哪两首词呢,我们先看柳永的《凤栖梧》:伫立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韩国“杀人魔”柳永哲落网记:只对老人、女人下手,一年杀害19人

    历史人物编辑:美言不文娱乐社标签:柳永

    电影映射现实关于一部广为流传的犯罪电影《追击者》,相信有许多人看过,最可怕的是这部电影由真实事件改编。电影中的主角池英明的原型是韩国杀人魔柳永哲,是韩国历史上的头号变态杀人狂,他创造了一年之内杀害19人的记录。电影中的杀人魔专门杀害富人女和按摩女,这可能跟他的生活经历有关。他出生于贫苦家庭,从小羡慕

  • 一向看不顺眼柳永的苏轼,却因这首词对其刮目相看,开篇惊艳世人

    历史人物编辑:史海无涯标签:柳永

    相信说起柳永大家都不陌生,婉约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词凄美清丽,无论是《雨霖铃》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还是《蝶恋花》中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都是流传千年的佳句。柳永的词在当时很受欢迎,宋人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说道:“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可见他的风靡。但或许是因为

  • 韩国“杀人魔”柳永哲伏法记:因情成恶鬼,矛头指向财富人和女性

    历史人物编辑:刘培标签:柳永

    年轻渴望富贵生活,小偷小抢让他性格暴戾孤僻柳永哲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但他从小就渴望过上富裕的生活,对金钱极其渴望的他从高中开始便开始抢劫。小偷小摸让他屡次入狱,长期的监狱生活让他难以融入社会,性格变得偏激暴戾。正是这一变化,让他的妻子忍无可忍,抛弃了他。在柳永哲看来,让他失去一切的是富人对自己的剥

  • 最让人羡慕的风流客柳永:死后名妓披麻戴孝、清明集体为他扫墓

    历史人物编辑:奶思时尚潮流标签:柳永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祖父柳崇,曾为县丞,在家乡颇有威望。父亲柳宜,曾在南唐担任监察御史;南唐灭亡后,又出仕北宋。少时有才名柳永兄弟三人,且名字中都带有“三”字,分别是三复、三接、三变,由于他们都擅长诗文,当地人便称他们为“柳氏三绝”,其中柳永是老小,是三绝中的三变。柳永柳永自小随父异地为官,他六岁时便

  • 柳永为杭州写下一首千古名词,金国皇帝读后羡慕不已,竟妄想灭宋

    历史人物编辑:秋原侃历史标签:柳永

    柳永是婉约词派中最豪放的歌者,他是红粉青楼眼里的柳七哥,他是权贵口中奉旨填词的柳三变,他亦是终生与仕途无缘无份的白衣卿相。他不必担忧衣食之虞,不必关心粮食和蔬菜,更不会在乎被世人的苟且勾兑成只会写词的“小白脸”,柳永散尽云烟,只管“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然后让那些看不起他的人都后悔。柳永因宋仁宗

  • “纵有风情万种,更与何人说”:文化人撩妹,我只服柳永

    历史人物编辑:朱玉飞标签:柳永

    文| 若夜 砍柴书院专栏作者编辑| 谦钟素一提到文人,我们想到的都是风雅或者才华横溢,但是有一个文人,却与风雅八竿子打不着,偏偏以“俗”闻名于世。这个人,就是北宋词人柳永。他有多俗呢?词论家对他的评价是这样:“浅近卑俗”“声态可憎”,这差不多是直接指着鼻子骂了。近代著名词论家王国维,把他那句有名的“

  • 言语似娇莺,一声声堪听,昼夜乐虽好却也毁了柳永

    历史人物编辑:颜小四煮娱标签:柳永

    导语:奉旨填词柳三变,婉约与香艳始终伴其左右,可以说这样一位原本对宋词有着诸多贡献的人物,自始至终都褒贬不一,很大缘由便是眠花宿柳的争议。然而,近人却偏爱柳永,“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此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事实上,柳永更像是个“大俗人”,也只有流连于秦楼楚馆的柳永才写得出“长是夜深,不肯便

  • 我爱古诗词年龄从不是阻碍!北宋顶流柳永50岁进士及第!

    历史人物编辑:大表哥时尚标签:柳永

    我 爱 古 诗 词厦 门 音 乐 广 播点击视频,让诗词“动”起来在古人常说的人生四大喜事之中,“金榜题名”是希望考取功名的读书人格外看重的一件事。宋代仁宗景佑元年(1034年),年近五十岁的柳永在此前落榜了5次后,终于考上了进士,他与新科进士共同游赏春景时,写下了这首词。《柳初新·东郊向晓星杓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