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纵有风情万种,更与何人说”:文化人撩妹,我只服柳永

“纵有风情万种,更与何人说”:文化人撩妹,我只服柳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朱玉飞 访问量:1694 更新时间:2023/12/10 22:19:51

文| 若夜 砍柴书院专栏作者

编辑| 谦钟素

一提到文人,我们想到的都是风雅或者才华横溢,但是有一个文人,却与风雅八竿子打不着,偏偏以“俗”闻名于世。

这个人,就是北宋词人柳永

他有多俗呢?

词论家对他的评价是这样:“浅近卑俗”“声态可憎”,这差不多是直接指着鼻子骂了。

近代著名词论家王国维,把他那句有名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硬是要划给欧阳修,理由是柳永这么俗气的人,怎么可能写出这么有境界的词呢?

柳永到底做了些什么,得到这么多“诚意满满”的嫌弃呢?

风流之过

柳永一生最为人诟病之处,是他以青楼为家。

大约18岁的时候,柳永进京考试进入杭州,被杭州的喧嚣繁华,更被歌女们的曼妙歌喉和美妙身姿所吸引,这一眼,就是终生。

从此以后,脂粉堆的温柔乡,成了他名副其实的家乡。

在他词中出现过名字的红粉知己就有许多,比如:陈师师赵香香、徐冬冬、谢玉英以及虫娘等。

日日的耳鬓厮磨,笔下自然就有许多着眼于歌妓的诗词。《全宋词》中收录了柳永两百多首词,其中关于歌妓的词就有一百余首。

不仅如此,他还经常把自己想象成是女子,描摹她们的感情和心态。=

他把女儿家缠绵悱恻的情感表现得细腻动人,闺房中的逗趣打闹也经常出现在他的词中。

他的词直白晓畅,还融入了一些市民生活中的口头语,把原本只是文人雅士专属的阳春白雪,变成了人人都能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于是就有了“凡有井水处皆歌柳词”。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无数读书人的自我约束规则。

柳永这样的放浪不羁,正是后世评价他“薄于操行”“词语尘下”的“铁证”,他连第一条“修身”都没有做到,又如何被正统文人认可?

于是,他收到了来自当时最高长官宋仁宗的亲自嫌弃。

考场失意

柳永第一次信心满满地去参加科举考试,以为不过是囊中取物。结果在榜单上反复核查,却是榜上无名。

彼时的柳永,年少气盛,提笔就写下了一首著名的《鹤冲天·黄金榜上》。

少年人的烦恼来得快,去得也快,一次没考中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大不了复读一年嘛,他对自己的信心一如既往,从未消减。

果然,第二年,柳永的考卷得到考官的赏识,送到了宋仁宗的面前。

宋仁宗一看名字,眉头一皱:“这可是那’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柳三变?”

大臣差点吓死,幸好仁宗宽厚,没有怪罪大臣,却提笔在考卷上写道“且去浅斟低唱,何须浮名?”

从此,柳永仕途无望。

这起因还在于那首《鹤冲天》,开篇就写“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他说自己的落榜不是因为能力不济,没有录取他,是朝廷的损失。

宋仁宗自然不乐意,柳永无奈之下,自称是皇帝亲封的“白衣卿相”,继续流连于花丛中。

说到底,这首《鹤冲天》只是个导火索。

柳永在青楼做了颇多的香艳之词,难登大雅之堂,而他的词传诵度极高,连在庙堂之上的宋仁宗都耳熟能详,自然对大名鼎鼎的柳永在内心已有了评判。

但无论是柳永放荡不羁的性格,还是他流连花丛的行为,都不是正统积极的宋仁宗所认为的治国良才。

柳永在短暂的消沉之后,打起精神继续参加科举考试,却再也没有中过榜。

一直到宋仁宗去世,柳永近暮年的时候,才得以高中,在余杭担任县令,后来任职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都是些微末官职,只是说终究偿了读书人的夙愿。

不减唐人高处

而人生是一枚硬币,有正面就有反面。如果柳永的人生,仅是如此,他又是如何成为北宋婉约词的代表诗人,又是如何收获苏轼、周邦彦等大V粉呢?

柳永写了很多的俗词,却不代表他只会写俗词。

他写下的《望海潮》人尽皆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摹尽杭州的胜景,今天读来,仿佛一幅大宋盛世图在眼前徐徐展开。

传说金主完颜亮就是因为这首词,激发了他挥鞭南下的热情。

他的羁旅行役诗《八声甘州》,开篇两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一起笔,就描绘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紧接着豁然而出一番凄然遒劲,严峻悲肃的气氛,至此,意境全出。

当时的大文豪苏轼对这首词赞不绝口,称其“不减唐人高处”。

王国维甚是不齿柳永的为人和艳词,却也说:“长调词以周、柳、辛、苏为最……柳词《八声甘州》苏词《水调歌头》更是格高千古,不能以长调论。”

柳永的才气,让他能够生动地描写出市井生活、青楼女子,也能将高格调的雅词信手拈来。

通俗让他的词有了广大的群众基础,而雅词真正体现了他不逊于任何人的才气。

其实,柳永又岂是一个俗字可以轻易描述的。

他不仅有实打实的才气,而且他与歌姬们的交往,并非是一个风流浪荡子的艳遇收割,而是真正的以心相交。

赢得青楼薄幸名

柳永四次科举均以失败告终,在仕途上一次次被伤害的心灵,在红颜知己的温存软语中得以消解大半。

所以,在他的词中,毫无轻浮戏弄之意,有的只是对女子们的尊重和同情。

这种态度,在那个时候是极为难得的。

在封建社会,歌姬不过是男子的附属物,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白居易著名的宠妾樊素,受尽宠爱,由此还有了“樱桃樊素口”的诗句,成为后世形容女子之美的典故。

可即便如此,在白居易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樊素也不过是一件抵价的物品。

家姬尚且如此,何况倚楼卖笑的风尘女子。

在儒家文化中成长起来的柳永,也是无数读书人中的一个,渴望走上仕途,光耀门楣。

落魄的柳永纵有满腹才华,与卖笑求生的青楼女子已然“同是天涯沦落人”了,再加上长时间的与她们相处,对于女子们内心的苦闷和无所依托,他更是感同身受。

在柳永的笔下,她们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鲜活灵魂,让世人得以了解并走近她们,用平等的眼光来对待她们。

在男尊女卑的年代,平等尊重对于她们而言,是一种不可得的奢望。

但柳永给了她们,就收获了她们的真心,与其说柳永是一个风尘浪子,不如说他和歌妓们,其实是在抱团取暖,共同对抗世道给他们的冷眼相待。

所以就有了“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风尘女子,最是见惯人性凉薄,却独爱柳永,是因为才华,更因为才华后的真诚和尊重。

据说柳永死时,穷得连安葬费都没有,还是青楼中的红颜知己们各自拿出脂粉钱,筹集起来,安葬了他。

更奇特的是,在送柳永出殡的时候,人们见到的不是痛哭流涕,白衣缟素,而是一群女子盛装出行,唱着柳永为她们写下的词。

仿佛这不是一场葬礼,而是一次出游。

她们不愧是柳永的红颜知己,深知在柳永的心里,最想看到的是她们的笑脸。

柳永的一生,是矛盾的一生。他一生所钟爱的,唯有诗词和红粉,身前乃至后世的毁誉也都与此相关。

他或许庸俗,可能风雅。但那又如何,他历世事苍凉而不改的温暖,如何让人不爱他鲜活真实的独特模样?

【首发平台】百家号:李砍柴 头条号:李砍柴

【排版|匆匆 审核|沐漪】

【每日话题】关于 柳永 你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柴叔爱听~

(欢迎关注,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原创不易,盗文必究。)

标签: 柳永

更多文章

  • 言语似娇莺,一声声堪听,昼夜乐虽好却也毁了柳永

    历史人物编辑:颜小四煮娱标签:柳永

    导语:奉旨填词柳三变,婉约与香艳始终伴其左右,可以说这样一位原本对宋词有着诸多贡献的人物,自始至终都褒贬不一,很大缘由便是眠花宿柳的争议。然而,近人却偏爱柳永,“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此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事实上,柳永更像是个“大俗人”,也只有流连于秦楼楚馆的柳永才写得出“长是夜深,不肯便

  • 我爱古诗词年龄从不是阻碍!北宋顶流柳永50岁进士及第!

    历史人物编辑:大表哥时尚标签:柳永

    我 爱 古 诗 词厦 门 音 乐 广 播点击视频,让诗词“动”起来在古人常说的人生四大喜事之中,“金榜题名”是希望考取功名的读书人格外看重的一件事。宋代仁宗景佑元年(1034年),年近五十岁的柳永在此前落榜了5次后,终于考上了进士,他与新科进士共同游赏春景时,写下了这首词。《柳初新·东郊向晓星杓亚》

  • 宋仁宗为何无法认同柳永之才?仕途的悲剧,是他自己的“造作”

    历史人物编辑:宋尚标签:柳永

    柳永提到柳永,我首先能想到的便是他的《雨霖铃》了。当我翻开史书,真正了解这个被世人称为"浪子"的人后。发现他的人生还是很悲剧的,这是为什么呢?我想这要从他的经历开始说起。从热衷向往到伤感厌倦——功名柳永原名柳三变,出身在一个具有深厚儒学传统的仕宦之家。其祖父是位儒学名家,父亲一辈一共6人,3人是进士

  • 宋朝愤青柳永,科举落第后留下千古名句,却情寄江南和秦楼楚馆

    历史人物编辑:张海林标签:柳永

    网络上经常会有一些愤青,对许多事情都非常地不满意,年长的人就会劝说,年轻人不要太气盛,然而愤青却不是只有现代社会才出的特殊人才,在遥远的古代,网络没有那么发达的时代,年纪轻轻的愤青也能名扬天下。说到愤青,唐宋文坛是绕不过去的,两宋词坛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柳永,是其中一个无法回避的人物,风流的一生,写下词

  • 这首宋词中的柳永,虽无缘金榜题名,但却成了举世无双的白衣卿相

    历史人物编辑:忘川水标签:柳永

    古代的众多文人,都把金榜题名视为最高的荣耀。因为他们寒窗苦读数十载,只为一举成名天下知。但是这金榜题名,又岂是如此容易的事情,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未能在金榜上看到自己的名字。然而这对于某些人来说,也未必是件坏事,比如这首宋词中的柳永,他虽然无缘金榜题名,但却成了举世无双的白衣卿相。纵观柳永的一生,一直

  • 北宋著名词人柳永,五十一岁考取功名,他的一生你都了解吗?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初心标签:柳永

    在我们谈论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的时候,唐诗和宋词是我们经常拿来比较的两种文体,其中宋词因为其特有的长短句结构,让其内容读起来有一种独特的韵律之美,而其在两宋时期,宋词也确实是用来配乐演唱,这一改革让宋词的文字有了一种独特的气韵。在当时,宋词成为了社会上最流行的娱乐方式,北宋大城市的歌女对于宋词的需求量也

  • 柳永诗词暗藏玄机,为自己赢得宋仁宗青睐?他又为何得罪宋仁宗?

    历史人物编辑:李韶彬标签:柳永

    柳永一生仕途坎坷,这与他的顶头上司宋仁宗不无关系。关于他们之间的故事,民间向来有诸多版本的传说。而事实上,他俩究竟从何缘起,又因何产生罅隙,今天我们通过柳永的5首经典诗词来一窥端倪。 一、柳永一首词表明政治立场,并为自己赢得宋仁宗青睐 柳永虽然成名及早,但入仕则不算年轻,自22岁起直至48岁,先后参

  • 当柳永遇上纳兰性德,谁才是中国诗词史上第一情圣?

    历史人物编辑:周文清说历史标签:柳永

    说起,中国的诗词史,那种类可是非常的多了,有抒情的,有豪迈的,还有悲伤的,还有欣喜的……太多太多了,我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一时半会,是说不完的。但是,诗词估计会让很多人头疼,因为,上学的时候,没少受诗词的影响,为了考试,一直在背一些东西,可是,怎么也背不过来,让人烦恼至极。说下大家都认识的两位,那就

  • 这一首宋词,词牌为柳永所创,抒写离别之情,哀婉动人!

    历史人物编辑:小时悟史标签:柳永

    《透碧霄》,词牌名,为柳永所创调。《词谱》卷三五:“透碧霄:双调一百二十字。前段十二句,六平韵,后端十二句,五平韵。”这首词可谓精品,得到了杨慎的高度评价,杨慎在《词品》中写道:“此查荎透碧霄词也,所谓一不为少”。《透碧霄》宋代:查荎舣兰舟。十分端是载离愁。练波送远,屏山遮断,此去难留。相从争奈,心

  • 才子柳永四考不中竟都是自己“作”的?

    历史人物编辑:怀旧历史影像馆标签:柳永

    说起中国古代的才子灿若星河,而他们的命运,尤其是仕途往往都很坎坷,让人不胜唏嘘……宋朝就有这样一位大才子,他才情名动天下,可偏偏一生四次参加科举考试,回回名落村山。好不容易考上恩科走上仕途,却又迟迟无法升迁,一辈子就混了一个芝门绿豆大的小官,以至于常年流连于烟花柳巷、青楼楚馆……晚年更是穷愁潦倒,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