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饰演的宋仁宗赵祯,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能够约束自己,对待臣僚、侍从宽厚。在政治上一生呵护“言路通畅”“监督国君”的风气。在人事上知人善用,在位时期,名臣辈出,国家相对安定,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在位及亲政治理国家的时期被史家概括为“仁宗盛治”,史上有“庆历、嘉祐之治”之称,尤以“嘉祐之治”为多,赵祯本人更是被史学家誉为“守成贤主”。
这种作风也注定了这些名臣的仕途不会一帆风顺。偃殊(喻恩泰饰演)为了替君分忧,主动请求严惩自己。因为自己没有尽到身为臣子的本分,及时的将刘后不是赵祯生母的事告知赵祯,致使赵祯背上不孝生母的罪名。同时,举荐范仲淹(刘钧饰演)为右司谏。
范仲淹人未到京城,其劄子已到赵祯手中。在言官纷纷上奏弹劾刘后的为政过失,只有范仲淹死命维护刘后。
此事乃是太后尊先帝旨意为之,非太后之过。太后为官家嫡母二十三载,教导辅佐,不可谓不慈。自垂帘称制,虽偶有逾礼,或偏袒族人,亦有所分寸。
要知道当年,在朝廷众臣皆畏惧太后之时,只有他,范仲淹敢于冲撞太后,上书力谏刘后撤帘罢政。因此触怒刘后被贬至河中府任通判,这也是范仲淹第一次被贬。而这次范仲淹升迁之后的第一件事却是维护刘后,可见其对大宋的忠诚。
然而他这次回京屁股还没有坐热,“直言”的老毛病又犯了,和皇帝大吵了一架。原因是宋仁宗有了新欢,在时任宰相吕夷简的挑唆下,想废掉郭皇后。吕夷简等大臣举双手赞成,猛拍皇帝马屁,还振振有辞:既然平民都可以休妻离婚,庄稼汉多收了几斗粮食还想换老婆,何况一个皇帝?范仲淹却不识时务,引经据典,摆出一堆大道理,坚决反对仁宗废后。仁宗烦得受不了,恼羞成怒,一声令下,把范仲淹贬到睦州。京城官员闻讯,又一次热热闹闹地来送别,大声赞扬:“范君此行,愈为光耀!”
这次被贬的数年之后,范仲淹再次被朝廷起用,任命为待制职衔。可江山好改,本性难移,他没有接受一点教训,还是那样的疾恶如仇,眼里揉不得沙子,和黑恶势力不共戴天。范仲淹看到宰相广开后门,滥用私人,朝中腐败不堪,便根据详细调查,绘制了一张“百官图”,在景佑三年呈给仁宗。他指着图中开列的众官调升情况,对宰相用人制度提出尖锐的批评。吕夷简不甘示弱,反讥范仲淹迂腐。范仲淹便连上四章,论斥吕夷简狡诈。吕夷简更诬蔑范仲淹勾结朋党,离间君臣。最后,仁宗还是站在了吕夷简一边,递夺了范仲淹的待制职衔,贬为饶州知州。士大夫们轰动了,第三次跑来喝饯行酒,啧啧称赞:“范君此行,尤为光耀!”几起几落的范仲淹听罢大笑道:“仲淹前后已是三光了,下次如再送我,请备一只整羊,作为祭吧。”
“三光”之后,在饶州附近做县令的诗友梅尧臣,寄了一首《灵乌赋》给范仲淹,告诫他说,君在朝中屡次直言,都被当作乌鸦不祥的叫声,愿君此后缄默不语,少管闲事,可保平安,可荫妻子。刚直不阿的范仲淹立即回答了一首《灵乌赋》,禀复说,不管人们怎样厌恶乌鸦的哑哑之声,我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