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灾荒年间,范仲淹为什么还要拼命吃喝玩乐?上善不善

灾荒年间,范仲淹为什么还要拼命吃喝玩乐?上善不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追溯历史传奇 访问量:4097 更新时间:2024/2/27 20:21:02

灾荒年间,范仲淹领命去赈灾,而他不是开仓放粮拯救百姓,却是整日沉迷吃喝玩乐,然而离奇的是,百姓却对他的行为纷纷拍手称赞。

明白范仲淹背后的用意后,才明白上善不善!

当时在赈灾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北宋年间,江淮一带发生了一场很严重的饥荒,朝廷派出范仲淹前去赈灾,不过接下来的情况让朝臣们都惊掉了下巴。

范仲淹到了灾区后,发现情况远比他想象得更为严重。

他先是给各州县下令开仓放粮,这也是常规赈灾的第一步,原本他以为百姓吃不上粮食是因为有贪官污吏从中克扣。

然而当看到真实情况后才发现,事情的走根本不是人为能控制的,就在开仓放粮的中心点,周边的灾民开始源源不断地涌入。

粮食开始大量减少,按照这个趋势下去,很快就会供不起灾民了,到时候灾区必定会大乱,往严重了说,有人趁机掀起叛乱也不是蹊跷事。

范仲淹意识到,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并不能长久,必须要尽快找到一个办法根治源头问题。

灾区的情况让范仲淹彻夜难眠,他开始分析农民颗粒无收的根本原因以及后果,随后意识到一个问题:

如果只想着怎么赈灾就会陷入牛角尖,想要解决问题必须要另辟蹊径。

随后范仲淹开始刻意去观察富豪官员们的生活,发现他们每天都是山珍海味,当地的饥荒对他们并没有什么影响。

于是他灵机一动,不如“劫富济贫”。

如果让富人们直接拿钱出来赈济百姓肯定是不可能的,他需要换一种方式,于是当天晚上,范仲淹就给当地的富豪与官员们发了一封请帖。

上面写着“西湖一聚,观赏美景”,由于他在朝中的职位也很有分量,所以收到请帖的人家都不得不给他这个面子。

范仲淹陪着这些人四处观赏美景、歌舞升平,而且还饮酒作乐,生活好不快活。

光是这样还不够,他还设法让富商们今天大摆宴席,明天赛龙舟,总之就是肆意挥霍。

原本荒凉的街道快速热闹了起来,如果不是街边还有一些灾民,人们大概以为这是一个了不得的盛世。

随着当地消费的增长,一些没了收入的小商贩们开始看到了财路,他们在街道上摆摊做生意,很多灾民的生活有了一些起色。

富豪们玩得开心,百姓们干得开心,不过朝中一些大臣看到范仲淹不务正业的样子,他们立即将这件事当做把柄,上奏给了皇帝宋仁宗

宋仁宗知道后非常生气,当即就将范仲淹召回朝廷质问,而他只用了一句话,就让朝中的大臣们心服口服。

嘴上说着“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却在闹饥荒时四处寻欢作乐,然而百姓却还对他交口称赞,只因为在这背后有着大智慧。

这一次范仲淹弄出的动静太大了,直接惊动了负责监察百官的御史,他上书大肆弹劾范仲淹,而面对皇帝的质问,范仲淹只说了一句话:

“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

这句话瞬间让宋仁宗动容了,随后他暗中派人去灾区调查,半个月后就得到了一个肯定的答复:“范大人反其道而行之,有礼有节”。

不光是朝中的很多官员,就连百姓都对范仲淹大为称赞,宋仁宗这才默认了范仲淹放开手脚去继续干。

如果光是拉动经济增长,对于灾民们来说也只是暂时的,这个方法短期内很有效果,但是一个灾区不可能短短几个月就能恢复。

于是范仲淹又找到当地的几个寺庙,说服住持对寺庙开始大兴土木、扩建翻修,选用的工人就用灾民,高薪聘请。

当地的寺庙知道这是积德的大好事,于是纷纷响应,一时之间让当地的风气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很多当地的富豪竟然也开始自发修建房屋。

短短一年的时间,投入的劳动力竟然超过一万,灾民们不再流落街头,因为天灾而发生的饥荒也缓解了。

百姓们有了生路,不禁认定范仲淹是真正的父母官,对他无比地感恩戴德。

不过百姓们有了出路之后,中间引起了一些不小的弊端,因为当地的各项劳动力是在短期内膨胀起来的,所以物价受到了影响。

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通货膨胀。

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除了饥荒引起的变化,更有一部分商人趁机恶意哄抬物价,其中最受影响的就是粮食。

原来正常价格的粮食是80一斗,仅仅过去了几个月,价格竟然涨到了120文一斗。

粮食越涨百姓越慌,很多人好不容易攒下的一点钱,竟然全都掏空去买了粮食,有些人积蓄都花光了,只能开始变卖各种财产。

眼看事情已经不受控制了,范仲淹立即想出了应对的方法,他依旧是反其道而行之,命人四处散发消息,说粮食马上就要翻番了,要卖到160文一斗。

一些哄抬物价的商贩看到了商机,开始从各地大量收购粮食,计算着运回当地狠狠赚一笔。

范仲淹看着商贩们大肆折腾,而粮价也开始上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很多商贩收来的粮食已经屯不下了。

眼看着时机到了,范仲淹突然下令开仓放粮,灾民们一片欢呼,纷纷排队去领粮食,商贩们看到这个场景脸都绿了,算是明白了什么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几个回合下来商贩们彻底没有了脾气,当地的灾情已经有所缓解,粮价有了下降的趋势,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

如果硬要抬着价,粮食就会卖不出去,到时候烂掉了就全都砸自己手里了,如果现在低价甩卖,至少能少赔一些。

没用多久,粮食竟然慢慢落到了原来的水平,灾情也算是有了实打实的缓解,百姓们一片叫好!

范仲淹的这招赈灾方法真高明!

别人都为百姓开仓放粮,他却带着富豪吃喝玩乐,背后的道理你看懂了吗?

其实范仲淹的这个方法并不是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这招叫做“以工代赈”,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这个方法了。

当时齐国发生灾荒,晏子上书齐景公,想让他开仓放粮赈济灾民,齐景公并不愿意这么做,因为当时他正计划修建一座宫殿,如果开仓放粮了,势必会对国库有所影响。

晏子没有办法,就只能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法。

他先让齐景公扩大修建规模,然后再雇佣当地的灾民来干活,宫殿要建立的气势恢宏、富丽堂皇。

灾民们不愿意干活怎么办呢?很简单,加钱就是了。

这座宫殿一建就是三年的时间,等到宫殿建好了,饥荒也差不多过去了,百姓得以存活下来,辉煌的宫殿也让齐景公非常满意。

范仲淹就是参透了其中的道理,于是也在这次饥荒时采用了“以工代赈”的方法,与其没有尽头地去赈济灾民,不如给他们寻一个能养活自己的长久之计。

灾民不用苦不堪言,朝廷也不绞尽脑汁去开仓放粮,简直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好方法。

饥荒过去后,范仲淹离开灾区回到朝廷复命,当地的百姓感念他的功绩,自发在西湖边上修建了一座“范公亭”,灵隐寺中也曾珍藏着他休息时的卧榻。

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全国很多地方大饥荒,只有范仲淹去过的杭州一带,百姓没有受到严重的灾害,并且很快就恢复了秩序。

他口中说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他文武兼备、谋略过人,心中装着家国百姓,并不只是空喊口号。

皇佑四年,范仲淹调任职位,此时他已然病重,尽管他已经拖着病体,但是却还是为了百姓不肯歇息。

也就是这一年,他因病与世长辞,在他逝世后,很多百姓听说后都纷纷痛哭流涕,就连宋仁宗也是哀悼良久。

范仲淹亲自诠释了什么叫作“上善不善”,他做这些事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地行善,他从没有为了完成任务去治理灾荒,而是遵从因果,直接解决了百姓苦难的根源。

标签: 范仲淹

更多文章

  • 《清平乐》范仲淹和张妼晗才是“天生一对”

    历史人物编辑:邴潇寒标签:范仲淹

    《清平乐》大家看了吗?什么和什么呀?范仲淹和张妼晗怎么能整到一起去呢?先别急,请听苗苗细细道来。说真的,《清平乐》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剧。总之,不管怎么讲,《清平乐》都是一部良心的,国剧中的典范。用现代我们通俗的话说,高端,大气,上档次。且故事情节娓娓道来,有小时候听奶奶讲故事的既视感。但有一点不得不

  • 《清平乐》范仲淹又被贬,这枚直男有多直

    历史人物编辑:旧时微风拂晓城标签:范仲淹

    王凯饰演的宋仁宗赵祯,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能够约束自己,对待臣僚、侍从宽厚。在政治上一生呵护“言路通畅”“监督国君”的风气。在人事上知人善用,在位时期,名臣辈出,国家相对安定,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在位及亲政治理国家的时期被史家概括为“仁宗盛治”,史上有“庆历、嘉祐之治”之称

  • 范仲淹论兵西北,宋仁宗恍然大悟,官职连升三级

    历史人物编辑:张丽萌标签:范仲淹

    一、起复西夏元昊叛乱,范仲淹正被贬越州。宋仁宗看出范仲淹是一个忠正的能臣,国家有难,遂召回范仲淹,授天章阁待制,先主持永兴军(军是宋代行政区划名称,永兴军治所在西安)军政,又改任陕西都转运使,再升龙图阁直学士、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夏竦的副手,负责抗击元昊。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不掺和任何私心。之前,

  • 《清平乐》彩蛋:范仲淹喝洗脚水,路人“讽刺”皇帝没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家乡的美味标签:范仲淹

    电视剧《清平乐》持续热播,作为一部讲述北宋风貌的古装剧,导演张开宙用一种缓慢的节奏将这部剧徐徐展开,以期望观众能发现剧中隐藏的多处细节。剧情播出至今,《清平乐》中已经埋下了很多“隐藏剧情”和彩蛋,我们不妨来盘点一下,看看你都发现了没?开篇第一集中,宋仁宗得知亲生母亲的事情,纵马狂奔出场,在道路上差点

  • 范仲淹家族800年不衰,全靠这8个字!

    历史人物编辑:郭运说历史标签:范仲淹

    范仲淹可能并不为人所熟知,但是他的名句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出自范仲淹之口。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北宋时期,范仲淹一介布衣,为了考取功名利禄,范仲淹不断努力学习,最终走入仕途。北宋同时期官员称范仲淹为“本朝人物第一”,由此可见范仲淹的威望有多高。范仲淹家族至今已经

  • 范仲淹为宋朝鞠躬尽瘁,为何最终被宋仁宗厌恶?

    历史人物编辑:梁娜标签:范仲淹

    以一篇文章写红岳阳楼,范仲淹到底有多牛?如今岳阳楼依然耸立,却不见当年写文之人。千百年来,《岳阳楼记》惊艳了无数岁月,它早已成为了各大学子的座右铭,激励着无数人奋马扬鞭。范仲淹出生于北宋,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一生仕途坎坷,虽然他官至副丞相,但是却因为直言进谏惹得皇帝不爽。他屡次遭到朝廷的贬谪

  • 宋朝的官员升迁,为何要讲究论资排辈,范仲淹想改革为什么没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贪吃的骆驼标签:范仲淹

    今文资三年一迁 ,武职五年一迁 ,谓之磨勘 。——范仲淹 宋朝是我国古代科举取仕的第一波高潮,它宋朝和唐朝的国祚时间相差不是太大,国土面积更是逊于大唐的巅峰,但是录取进士的数量,竟然快达到了唐朝的近9倍。(唐朝的进士数量总数,大约为7000多人,唐朝的进士人数大约为60000人)那么宋朝进士的

  • 建设范仲淹文化园的初步设想(4-4)

    历史人物编辑:李三的篮球标签:范仲淹

    四、其他说明1、可以肯定,范仲淹文化园建成之后,必将成为盐城文旅的浓墨重彩之笔,盐城的又一张城市名片。结合周边已经形成的配套设施和美妙风光,必能为广大游客看得到盐城的文化特色,吸收得了范仲淹文化的营养,精神上有所收获,并且愿意在此地游玩、吃住,愿意口口相传,以影响更多的游客来我盐城。2、眼下,正值范

  • 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历史人物编辑:郭运说历史标签:范仲淹

    宋代庆历新政的主持者范仲淹一生颇为传奇。尤其是他一生三起三落,给人无尽的思索。一、1029年,初入仕途的范仲淹不明觉厉,上书奏请章献太后还政仁宗赵祯(按宋朝律例,幼帝年满20 就可以正式即位),大怒的章献太后将其贬为河中府(今山西永济)通判。离开开封时,前来送行的一众好友勉励他:“范君此行,极为光耀

  • 《清平乐》:庆历新政致朝臣厌恶,范仲淹真的成为了范仲“厌”了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烟波标签:范仲淹

    题/《清平乐》庆历新政要来了!是时候科普下庆历新政始末了!文/有疾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前言:电视剧《清平乐》中,剧情终于进展到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这里。先前不停铺垫的富弼、范仲淹、韩琦、夏竦等人将会又一次展开激烈的交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