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文武全才范仲淹,如何辅佐皇帝改革国家,且抵御西夏入侵

文武全才范仲淹,如何辅佐皇帝改革国家,且抵御西夏入侵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夜中 访问量:683 更新时间:2024/1/27 18:04:38

引言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以及思想家。就是这样一位大文豪在他幼年时期便遭遇了不幸,他失去了父亲,母亲还改嫁。他立志要改变小时候的这种局面,更加努力读书,想要通过科举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公元1015年范仲淹最终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被任命为广德军司理参军。

后来又陆陆续续担任过兴化县令,苏州知州等官职,但却由于秉公执言,多次遭到贬斥。后边境爆发战事,范仲淹和韩琦一起驻防,不久之后,西夏首领元昊主动请求议和,使得西方的战事逐渐安宁下来。皇帝于是便召集范仲淹回京,他也凭借着赫赫战功被授任为参知政事,之后便发动改革想要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现象。奈何变法最终失败,他自请离京,从此便在天下各地游历。

根据历史记载,在范仲淹两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因病去世了,他的母亲贫困无所依靠,只好抱着年幼的范仲淹改嫁。等范仲淹长大知道这些事之后,非常的伤心,便毅然决然辞别了母亲前往应天府求学。经过多年的寒窗苦读,范仲淹已经熟练地知晓儒家经典学说,并怀有救济天下的抱负。后来他果然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也被任命为广德军司理参军,主要负责案件之类的事情。当时的他已经享受朝廷的俸禄,可以养活母亲了,于是他便将母亲接来自己奉养。不久之后他又凭借着刚正不阿,办事公正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得到了升迁。

天圣五年,范仲淹的母亲去世,他便居住在南京应天府为母亲守孝。在那时晏殊担任南京留守一职,他听说范仲淹此人颇有才名,并邀请他到府学中任职,范仲淹就这样成为了应天书院的老师。这范仲淹本就博学多才,在他主持教务期间,他通过自己勉励学生,还会常常与学生们共同谈论天下大事,直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在他的影响下,当时的士大夫阶层开始严以律己,崇尚品德,使得整个书院的学风焕然一新,范仲淹也开始进入世人的眼中。第二年,范仲淹便向朝廷建议对国家进行改革,裁撤冗官,安抚边疆士兵。

当时的宰相对此极为赞赏,便极力在皇帝面前推荐范仲淹,使得范仲淹能够顺利进京述职并担任秘阁校理,专门负责皇家图书资料的整理。这个时期的他已经开始逐渐接触朝政事务,他发现皇帝已经十九岁,但是皇太后依然主持朝政,在范仲淹看来这种做法极混淆了家礼与国礼,便上书皇帝说:“皇帝必须要侍奉母亲,但如果要尽孝心在皇宫内行家人的礼仪就可以了,若是百官共同朝见太后,那就有损皇帝的威严。”皇帝对这个说法非常认可,奈何当时是太后执政,因此此事只得不了了之。

宝元元年,党项族人李元昊登基为帝建立了西夏王朝,宣布与宋朝外交关系正式破裂。为了能够实现西夏王朝的合理化,李元昊还率领军队侵犯北宋边境,并于三川口之战中大败宋兵。等消息传到京城之后,整个朝野为之震惊。作为心怀天下之人,范仲淹自然挺身而出,愿意率领军队前往御敌。因此皇帝就将他升任为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并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共同解决此次叛乱。等到他到任之后,便开始着手对军队进行改革。

首先他将军队分开训练,轮流抵御敌人的入侵之后,又渐渐培养出了像狄青种世衡这样颇有才华的将领。其次,他还在边境修建了防御工事,并营造了两座城市,以此为军事基地,极大地节省军费开支。在他的安排下将边疆打造得坚不可摧,西夏始终不能攻下北宋边境,最终只好祈求议和。

结语

这范仲淹可真是一位文武奇才,无论是在朝堂上还是在边疆,他总是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发挥自己的作用。而他在军事制度以及战略思想上的贡献也使得边疆巩固了一段时间。而他所进行的改革也为王安石进行变法奠定了基础,最为重要的是他所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更是对后人影响深远。

参考资料

《范文正公年谱》

标签: 范仲淹

更多文章

  • 灾荒年间,范仲淹为什么还要拼命吃喝玩乐?上善不善

    历史人物编辑:追溯历史传奇标签:范仲淹

    灾荒年间,范仲淹领命去赈灾,而他不是开仓放粮拯救百姓,却是整日沉迷吃喝玩乐,然而离奇的是,百姓却对他的行为纷纷拍手称赞。明白范仲淹背后的用意后,才明白上善不善!当时在赈灾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北宋年间,江淮一带发生了一场很严重的饥荒,朝廷派出范仲淹前去赈灾,不过接下来的情况让朝臣们都惊掉了下巴。范仲

  • 《清平乐》范仲淹和张妼晗才是“天生一对”

    历史人物编辑:邴潇寒标签:范仲淹

    《清平乐》大家看了吗?什么和什么呀?范仲淹和张妼晗怎么能整到一起去呢?先别急,请听苗苗细细道来。说真的,《清平乐》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剧。总之,不管怎么讲,《清平乐》都是一部良心的,国剧中的典范。用现代我们通俗的话说,高端,大气,上档次。且故事情节娓娓道来,有小时候听奶奶讲故事的既视感。但有一点不得不

  • 《清平乐》范仲淹又被贬,这枚直男有多直

    历史人物编辑:旧时微风拂晓城标签:范仲淹

    王凯饰演的宋仁宗赵祯,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能够约束自己,对待臣僚、侍从宽厚。在政治上一生呵护“言路通畅”“监督国君”的风气。在人事上知人善用,在位时期,名臣辈出,国家相对安定,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在位及亲政治理国家的时期被史家概括为“仁宗盛治”,史上有“庆历、嘉祐之治”之称

  • 范仲淹论兵西北,宋仁宗恍然大悟,官职连升三级

    历史人物编辑:张丽萌标签:范仲淹

    一、起复西夏元昊叛乱,范仲淹正被贬越州。宋仁宗看出范仲淹是一个忠正的能臣,国家有难,遂召回范仲淹,授天章阁待制,先主持永兴军(军是宋代行政区划名称,永兴军治所在西安)军政,又改任陕西都转运使,再升龙图阁直学士、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夏竦的副手,负责抗击元昊。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不掺和任何私心。之前,

  • 《清平乐》彩蛋:范仲淹喝洗脚水,路人“讽刺”皇帝没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家乡的美味标签:范仲淹

    电视剧《清平乐》持续热播,作为一部讲述北宋风貌的古装剧,导演张开宙用一种缓慢的节奏将这部剧徐徐展开,以期望观众能发现剧中隐藏的多处细节。剧情播出至今,《清平乐》中已经埋下了很多“隐藏剧情”和彩蛋,我们不妨来盘点一下,看看你都发现了没?开篇第一集中,宋仁宗得知亲生母亲的事情,纵马狂奔出场,在道路上差点

  • 范仲淹家族800年不衰,全靠这8个字!

    历史人物编辑:郭运说历史标签:范仲淹

    范仲淹可能并不为人所熟知,但是他的名句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出自范仲淹之口。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北宋时期,范仲淹一介布衣,为了考取功名利禄,范仲淹不断努力学习,最终走入仕途。北宋同时期官员称范仲淹为“本朝人物第一”,由此可见范仲淹的威望有多高。范仲淹家族至今已经

  • 范仲淹为宋朝鞠躬尽瘁,为何最终被宋仁宗厌恶?

    历史人物编辑:梁娜标签:范仲淹

    以一篇文章写红岳阳楼,范仲淹到底有多牛?如今岳阳楼依然耸立,却不见当年写文之人。千百年来,《岳阳楼记》惊艳了无数岁月,它早已成为了各大学子的座右铭,激励着无数人奋马扬鞭。范仲淹出生于北宋,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一生仕途坎坷,虽然他官至副丞相,但是却因为直言进谏惹得皇帝不爽。他屡次遭到朝廷的贬谪

  • 宋朝的官员升迁,为何要讲究论资排辈,范仲淹想改革为什么没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贪吃的骆驼标签:范仲淹

    今文资三年一迁 ,武职五年一迁 ,谓之磨勘 。——范仲淹 宋朝是我国古代科举取仕的第一波高潮,它宋朝和唐朝的国祚时间相差不是太大,国土面积更是逊于大唐的巅峰,但是录取进士的数量,竟然快达到了唐朝的近9倍。(唐朝的进士数量总数,大约为7000多人,唐朝的进士人数大约为60000人)那么宋朝进士的

  • 建设范仲淹文化园的初步设想(4-4)

    历史人物编辑:李三的篮球标签:范仲淹

    四、其他说明1、可以肯定,范仲淹文化园建成之后,必将成为盐城文旅的浓墨重彩之笔,盐城的又一张城市名片。结合周边已经形成的配套设施和美妙风光,必能为广大游客看得到盐城的文化特色,吸收得了范仲淹文化的营养,精神上有所收获,并且愿意在此地游玩、吃住,愿意口口相传,以影响更多的游客来我盐城。2、眼下,正值范

  • 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历史人物编辑:郭运说历史标签:范仲淹

    宋代庆历新政的主持者范仲淹一生颇为传奇。尤其是他一生三起三落,给人无尽的思索。一、1029年,初入仕途的范仲淹不明觉厉,上书奏请章献太后还政仁宗赵祯(按宋朝律例,幼帝年满20 就可以正式即位),大怒的章献太后将其贬为河中府(今山西永济)通判。离开开封时,前来送行的一众好友勉励他:“范君此行,极为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