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知录
人有贤愚,事无巨细。得不艰难,失必容易。
——《得失吟》
还记得小时上课与同桌偷偷分享的那一包零食吗?还记得期末考试后爸爸买来当做奖励的那块甜点吗?
如今,任你尝遍大街小巷无数美食,念念不忘的,仍然是记忆里的那一口甜。
只穿过几次的衣服,随手丢弃却不觉可惜,未必因它破了旧了、不够好看,只不过因为它不是你费尽周折、咬牙心疼才到手的那一件。
不够珍惜的人和事,未必因为他不够爱你,它不够有趣,只不过因为这一切得来的太过容易……
……
一路顺风顺水、如愿以偿看似幸运,却也带来一种凡事容易的错觉,随之而来的,却是冷水当头的恍然无措,以及悔不当初的怅然若失。
于是,等那人终于拂袖而去,你才发觉世上的真爱原不是理所当然;等那物已逝,你才体味到生活原来绝非容易二字。
儒家讲一个“诚”字。还有一个词叫“诚挚恳切”。
无论一个人的天资高低,对待的事物是大是小,在努力用心这件事上,不应该有任何差别。
“得不艰难,失必容易”。我们往往会在那些“困难”的事物上更为专注,倾注更多的心思。
相比于事物本身,你在整个过程中付出的诚意,更能决定它在你心目中的地位高低。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事物自身的新鲜感会日渐消退,乃至不复存在,但是你追寻过程中的每时每刻,那份喜乐悲欢、那份全心全意,却恒常驻留在你心间,每每触及,都仿佛昨日。
所以,心意越诚,你的拥有就越是恒久坚固。与其说“诚”能感天动地,不如说一颗诚心,感动了自己。
诚,让我们更能觉知平淡生活的动人之处,也更能珍惜寻常日子的每一点恩赐。
凡事“得之艰难”,倒不是要你活得拼命,用力过猛。是要你做事付出真心十分,不可挑挑拣拣、漫不经心。
明代思想家吕坤曾讲到自己为人处世的“笨办法”:“推之以至诚,施之以至厚,持之以至慎。”
待人诚心实意、宽容厚道,人心本然相通,真诚可互相感知,让善意流淌,逆缘自能化解,天地处处皆宽;
持事勤勉谦逊、谨言慎行,设身处地而不占尽好处,利欲当前不贪得妄取,如此不过越本份,自是积福远祸之道。
至诚、至厚、至慎,每一步看似“艰难”,但每一步都诚挚恳切,不负本心。
木心先生在《从前慢》中写道: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人人都在图“省心”、贪“容易”,聪慧如你,何不沉下心来,拿出一辈子只爱一个人的那种深情,去认真从容地做事情、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