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阎婆惜是一个美貌佳人,宋江为何还不喜欢他

阎婆惜是一个美貌佳人,宋江为何还不喜欢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沐雨说史 访问量:1483 更新时间:2024/1/5 18:01:01

阎婆惜是什么地位?她自己清楚得很,宋江不过是把她当做一只金丝雀在养,高兴的时候给点银子哄哄她,不高兴的时候都不愿意登上阁楼。

阎婆惜正值青春美貌的时候,也想有一份爱情降临,可宋江又实在不解风情,唯一的好处是这个黑脸大汉有银子,可以保证她不至于风餐露宿,她出身底层,也没有改变自己命运的办法,她只能委身于这个并不喜欢的男人。

宋江非良人,阎婆惜自然懂得,这个黑三郎只有想起她的时候才会来看看她,那份感情也仅仅是包养与被包养的程度。

感情不浓烈,只有金钱维系的东西,始终显得有些单薄,所以在情感空白的时候,阎婆惜出轨了张文远,这个张文远比宋江年轻,也更懂得风月之事,阎婆惜与他遇到,那必然是干柴烈火。

宋江在男女之事上仿佛并不擅长,也不懂得怎么去讨好一个女人,他的心思也从来不在这上面。

阎婆惜虽然美貌,终究出身底层,一个像花瓶一样的女子,宋江也见得多,再加上阎婆惜浅薄的思想,更让宋江厌烦,男人有时候挺现实,对于一个无法帮助自己的女人,她即使再美貌,到后来也会变得寡淡无趣得紧。

当一个男人忙到没有时间顾及男女之情时,一个无所事事的女人就会产生不安分的心理,她会认为男人是不爱她了,心里有各种猜测,而阎婆惜的猜测也让他们之间的情感日趋淡薄。

本来感情基础就不深,再加上宋江无暇顾及其他,此时又有张文远出现,这就好像正想睡觉送来了一个枕头,阎婆惜顺水推舟便上了张文远的“船”。

宋江是一个小吏,他的收入并不算高,即使家里可以填补他在外的开销,可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啊,宋江之所以叫“及时雨”,就是因为他仗义疏财,这样的称号是好听,可这也需要财力去支撑。

宋江的钱财实在有限,他给予阎婆惜的东西也不过是些小钱而已,他没有西门庆那么大的产业,所以对阎婆惜的照顾也不充分,假如宋江用泼天的钱财包养阎婆惜,给阎婆惜几个胆子也不敢背叛于他。

宋江平时的开销很大,也许有时候还会忽略阎婆惜,他是一个漫撒手的主,遇到江湖有急,他一定会解囊相助,这一点从雷横朱仝身上就可以看出来,当县令下令去宋家庄捉拿宋江时,雷横念旧直接放过了宋江,并且让他连夜逃走,如果不是宋江平时用银钱开道,哪里有这等好事呢?

宋江叫及时雨,这不是白叫的,他的影响大到了什么程度呢?满大宋都知道这么一个人,试想一个小官吏有多大的影响,能弄得满城皆知?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问题,宋江不知道抛出了多少钱财,才博得了这样一个名声。

宋江把所有的钱财抛向了这里,也就是说他的理想不是女人,他从一开始就不会为一个女人而封住自己,所以他对阎婆惜本身就不在意。

当一盆热水浇在冰块上时,热水也会变凉,本来阎婆惜就算不喜欢宋江,也不至于要和宋江决裂,这对她没有任何好处,可偏偏宋江又听到了别人的“闲言碎语”,说阎婆惜有相好之人,这也更坚定了他不去管阎婆惜的决心。

两个互相不珍惜的人,当然会上演一出悲剧了,阎婆惜本身出身不高,宋江也是在偶遇之下帮助了她们母女。

阎婆惜的母亲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毕竟找一张长期饭票总比四处奔波的强,初时宋江也颇为照顾她们母女,给了她们一个地方住,且还供养她们母女。

宋江这样做不过是出于江湖道义,对阎婆惜没有什么特殊的情分,宋江对女色并不上心,不要说是阎婆惜了,就算是遇到了李师师,宋江也不会爱慕过头。

宋江不喜欢女人,不代表别人不喜欢,张文远就喜欢阎婆惜,哪怕宋江平时对自己多有照顾,他也不能让美貌的阎婆惜独守空闺。

趁虚而入的张文远与阎婆惜打得无比火热,宋江也有耳闻,宋江本就把阎婆惜当做一个可有可无的金丝雀在养,她出身卑微,又不是明媒正娶的妻子,她爱干什么就干什么吧,只要不影响自己的事情就好了。

本来大家都不搭理也就相安无事了,偏偏阎婆惜的母亲看不过眼了,非要缓和两人的关系,两个彼此都看不惯的人怎么能勉强凑合在一起呢?这也注定了悲剧必然发生。

有些事情看似偶然,却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累积了必然的因素。

阎婆惜的母亲把宋江约到家里,本来想通过努力改变一下女儿与黑三郎的关系,没有想到这两个人就像坚冰一样无法冲破,衣不解带的睡了一夜不说,矛盾也更加深刻起来。

宋江对阎婆惜没有兴趣,阎婆惜自然也是冷漠以对,两个人的情感已经降到了冰点,背靠背的坐了一夜之后,再也没有其他的话语,宋江离开了寓所,本来这是一件小事,可坏就坏在那个装着金子的招文袋没有拿走。

阎婆惜发现了金子和书信,她以为这个把柄足以让宋江低头,于是她提出三个条件,第一件改嫁,她要嫁给情郎张文远,第二件是家产问题,第三件是把金子给她。

其余两件宋江答应得很爽快,唯有最后一件宋江犹豫了,不是因为他舍不得,实在是有内情在里面,他答应了卖汤药的公,给他一副好棺材。

宋江的好名声都是来自于仗义疏财,他答应过的事情不会反悔,阎婆惜要拿走这些金子,就等于让宋江失信,在争执中,宋江杀死了阎婆惜。

宋江杀人的过程没有一丝犹豫,第一次没有杀死,第二次还补了一刀,可见他是有多么讨厌这个女人。

面对美貌的阎婆惜,宋江想得更多的是信义,还有江湖上的面子,再漂亮的女人在他的眼里都不值一提。

人的一生追求不同,有人爱江山,有人爱美女,比起前途与义气,宋江更在乎这些罢了。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必删除

标签: 阎婆惜

更多文章

  • 《水浒传》里的阎婆惜该不该死?

    历史人物编辑:细平说教育标签:阎婆惜

    阎婆惜虽然不该死,但她的所作所为是作死。打个比方,我知道面前是一个杀人犯,我还故意主动挥拳打他、羞辱他,结果被一刀杀了。这就是我作死,虽然我似乎不该死。阎婆惜就是这种人。说起来,宋江对阎婆惜还是可以的。当年阎婆惜一家流落郓城县,穷困潦倒,阎公病死了连棺材都没有钱买,生活也完全维持不下去。宋江当时并没

  • 为了避免官司,宋江让弟弟暗杀了阎婆惜母亲?

    历史人物编辑:文君讲述标签:阎婆惜

    在古代,女子地位很低,他们没有权利去自由恋爱,自由婚姻,一切都是靠父母做主。比如在水浒中,宋江的外室阎婆惜,她是阎公和阎婆的亲生女儿,尽管如此,阎婆惜的婚姻她自己也做不了主,一切都是她母亲阎婆主张。而且阎婆根本没管婆惜爱不爱宋江,只是图宋江的钱,所以让婆惜做了宋江的外室。外室,地位很低,连男方家都进

  • 明明被阎婆惜戴绿帽子,宋江为何不生气?

    历史人物编辑:千里烟伯标签:阎婆惜

    宋江刚出场,作者就详细介绍了他,以及他绰号“及时雨”的由来。原来,宋江经常做好事,扶危济困,接济天下好汉,不论谁来投奔他,他都能接纳,管吃管住,人家要走,他还会给路费。正因如此,所以山东河北的好汉,送给宋江一个“及时雨”的绰号。有一天,王婆带着阎婆来求助宋江。原来,当地来了一家三口,阎公阎婆和婆惜。

  • 冷眼看水浒:宋江为什么要杀了阎婆惜?

    历史人物编辑:刘利山标签:阎婆惜

    (阎婆惜被杀)其实还有个更大的原因书中没有交代,只能从宋江和阎婆惜两人的不和谐关系中可窥探一二,那就是宋江有生理缺陷,这是男人最忌讳的隐私。这段话摘自1月28日一篇题为《阎婆惜提出的分手条件,宋江完全可以满足,为何非要杀了她》的文章,文中把宋江杀阎婆惜的最大原因归结于“宋江有生理缺陷”,对这个观点实

  • 《水浒传》中,阎婆惜为什么甘愿做宋江的外室?

    历史人物编辑:孙婷婷标签:阎婆惜

    阎婆惜,在《水浒传》中,本是郓城县很有名气的歌女,她不仅能歌善舞,而且还会作赋,同时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可谓是才艺双绝了。后来她则做了宋江的外室,然而宋江对男女之事并不要在意,结果阎婆惜却和张文远好上了。之后因为阎婆惜争夺的宋江一封信,而被宋江所杀。那《水浒传》中阎婆惜和宋江没有爱情,为什么要给宋江

  • 宋江:是我坑了阎婆惜

    历史人物编辑:撒拉族小哥鲁万标签:阎婆惜

    01宋江在没到梁山当大哥之前,其实在江湖上已经很有名气了。【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标准的社会人儿。只是这样一个声名远播的社会人儿没有老婆,这在常人眼里看来是不可思议的。《水浒传》里宋江出场的时候年龄已经不小了,【年

  • 阎婆惜的悲剧与时代有着必然联系

    历史人物编辑:惜缘小历史标签:阎婆惜

    《水浒传》的写作背景处于北宋末年,其政治腐败、社会黑暗,浓厚的封建意识贯穿其中。而写作者更是一个借古讽今的人,他虽然把背景放在北宋之末,但是大家还是能从中窥见明代的风土人情,当然也包括明代的思想。《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多半以男性为主,女性着墨不多,阎婆惜这个角色更算不得主角了,她的出现完全是为宋江上

  • 阎婆惜悲惨人生:出身卑微沦为歌妓,看中大叔宋江却被送上黄泉路

    历史人物编辑:飞鱼侃史标签:阎婆惜

    在封建社会,女人的地位是非常低的,她们莺莺燕燕,只为讨好男人,这样才能求得自己的苟安。比如四大美女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穷尽一生让自己更迷人,却终究难逃凄惨的下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成书:可想而知,其中的女人大多都没有好结局。其中,最为精彩的一段要数宋江怒杀王婆惜,

  • 《水浒传》:阎婆惜之死

    历史人物编辑:吴秀红标签:阎婆惜

    宋江为什么要杀死阎婆惜?因为阎婆惜不作就不会死!阎婆惜被宋江杀死,可以说完全是阎婆惜自己作死的。第一,阎婆惜和张文远勾搭成奸,宋江并不在意当初,阎婆惜和父母从东京来山东投奔亲戚,不料亲戚早已不在山东,阎婆惜一家三口顿时没了依靠,带来的盘缠也已经差不多花光了,流落到了山东郓城县。阎婆惜父亲善于唱诸般耍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石守信等大将领是怎样度过余生?

    历史人物编辑:思笔记标签:石守信

    据《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北宋建隆二年(961年),宋太祖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罗彦环等六大将领的兵权,转而位移虚职以便君臣不猜、安享富贵。那么石守信等六大将领都是怎样度过余生的呢?哪一位的结局最好呢?一、石守信。北宋建隆二年(961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