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被埋没在历史上的岳云:自古皇帝很少杀过大将之子,岳云为何被杀

被埋没在历史上的岳云:自古皇帝很少杀过大将之子,岳云为何被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知识趣读 访问量:4987 更新时间:2024/4/2 6:51:24

身为南宋时期的抗金英雄岳飞,大众耳熟能详,岳飞最后被奸臣秦桧所害,含冤而死。

被处死的名单中,还有一位猛将却少有人知——岳云

自古皇帝很少杀过大将之子,岳云为南宋第一名将之子,为何被杀?让我们看向下文。

南宋时期抗金数十载,世人皆知纵横沙场抗衡金兵的岳家军,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被称为中兴四将。

他们有着太多辉煌的战绩,抛开他们,还有着太多短暂而勇猛的将领在这一片沙场上纷纷退场。

首先说到岳飞,他的神武在历史书本中都有描述,其中不乏后人艺术加工后的产物,其中一则十分有趣。

恐惧岳飞的金兵私下纷纷以岳爷爷尊称,并用岳爷爷军称呼岳家军。

虽然稍有夸大,但借此一窥,岳飞在金兵心中的印象也未尝不可。

但在岳家军中被以爷尊称的并非只有岳飞一位,金兵口中尚有一位小爷,这位小爷披甲征战之时尚是孩童,含冤被杀时也才弱冠。

但正是这样一位少年将领,同样在南宋抗金的沙场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便是岳飞的长子岳云。

岳云可以说是一个被岳飞掩盖了光辉的猛将,但在南宋抗金的谢幕中来得却十分草率。

岳云短暂的一生可以说被掩埋了大半,让我们来看看岳云的一生就知道他为何作为大将之子还会被杀。

早年岳飞还没有开始军旅时,曾结过一任妻子,而岳云正是岳飞与第一任发妻刘氏的长子。

岳云出生后时汴梁沦陷,岳飞的故乡正在经历战火,岳飞果断离家从军,将老母与妻儿托付在家中。

但无奈岳飞这边奋力杀敌,刘氏无法忍受如此孤苦的生活便选择改嫁他人,而年少的岳云则是被祖母抚养长大。

从小乖巧懂事,在祖母的照顾下也耳濡目染地憧憬着像父亲一样精忠报国。

岳飞共有五子,或许是出于某种希冀,五子的名字都与父亲一样,和天空紧紧关联,而身为长子的岳云被岳飞寄予厚望。

父亲岳飞是出了名的能征善战、严格遵守军纪且以身作则,因此对岳云的要求自然也十分严格。

时局越发艰难,南宋所面临的危机也在缓和的表象下危机四伏,或许是为了尽快将长子培育成可用之才。

也许岳云继承了岳飞的优良基因,在年少之时便已显示出惊人武艺,岳云年仅12岁时便被编入岳飞的爱将“张宪”所领队伍之中。

但即便身为岳家军大帅之子,岳云却丝毫没有得到特殊待遇,他仅以士卒的身份位列诸军之中。

岳飞为人向来赏罚分明,善待士卒,因此让长子从基层做起不仅是对将士的交代,在某种层面上也体现了对岳云的期待。

在张宪率兵打仗时,每次岳云势必会率先冲阵杀敌,十分勇猛,获岳云之助。

张宪军往往大捷而归,因此军中士兵皆以“赢官人”称呼岳云。可以看出岳云处所的军队常胜不败,但此时的岳云年仅16岁。

岳云这边虽立战功无数,岳飞却一直将岳云的战功隐瞒不报,论功行赏时岳云永远排在最后。

此时的岳云已经战功赫赫,不仅率先登城,又率军连破随州、邓州,军中皆认为,论功绩岳云应该在第一位。

但面对朝廷赐予岳云的封赏时,岳飞却一直推辞不授。不久后岳飞率军镇压洞庭湖起义,岳云又一次立了奇功。

但岳飞依旧选择隐瞒不报只是此次朝廷派人调查才明白,岳云这些年来已经立功无数。

宋高宗便下令将岳云连升三级,但岳飞再一次推辞不授。是岳飞不愿承认儿子的优秀吗?

必然不是,在这位仁将心中,士卒冒着连绵战火,以生命为赌注换来的功勋也未升一级。

而自己的儿子却超越众人连升三级,如此表彰无法负重,因此他甘愿隐瞒岳云的功绩。

作为父亲岳飞自然是严格的,就算以后人的眼光来看,岳飞的严格也近乎于不近人情。

而这严格不仅体现在封赏时,就连平日训练之中岳飞的严格也超乎常人想象。

在训练骑马时,岳云不慎摔马倒地,听闻此事岳飞勃然大怒,马上下令处斩岳云。

命令一出,将士们都惊呆了,这可是亲儿子,而这也不过是日常的普通训练,岳云仅仅是不慎犯了一个小错。

在众将士的极力劝说之下,岳飞最终撤回了命令,但岳飞还是下达了打100棍仗的处罚,这打的岳云是遍体鳞伤。

岳飞对此无疑是认真的,他大可不必假作处斩命令,只要单打岳云100仗便好,但这位父亲还是决定忍痛处罚爱子。

世人看来这父子情冷若冰霜,但在战场上如果不慎摔马,金军可更无丝毫仁慈可言。

这对共同在沙场作战,生死与共的父子,并不能以寻常父子之情来解释他们的相处之道。

岳云出身不凡,但出身不凡的名家子弟大有人在,作为名将之子,岳云却并未成长为嚣张跋扈的浪荡公子哥。

而是随岳家军一同长大,亲眼见证并参与了朝政的腐朽与军队的兴衰。

作为岳飞之子他要承担的有很多,同样作为岳飞之子岳云也放弃了很多,但他势必争先、英勇杀敌的态度却无疑为父亲最大的骄傲。对这位少年英雄来说他的荣光来得太快也太早了。

在当时的岳云心中,想必也明白这份功业还未到尽头,但他应该也不会想到,自己的结局却同样来的悄无声息。

绍兴十年,岳家军与金兵在中原迎来了命定的时刻,指挥十万大军北伐中原的岳飞,获得了完全独立的指挥权。

并先后攻克了陈州和洛阳。派诸将四处平反汝州、郑州、光州等地,并将指挥设在了郾城。

面对来势汹汹的岳飞,金兀术心中又喜又怕,喜的是岳飞孤军深入看似可以轻取,怕的是岳飞与其他宋将不同,寻常兵力无法抵挡。

再三思量下,金兀术决定引诱岳飞军前来,集中优势兵力,计划将岳飞尽快除掉。

得知此消息后朝廷惊恐异常,纷纷劝说岳飞以保全兵力为重,但岳飞却认为金兵早已江郎才尽。

甚至悠闲到每日派人在金兵营外出言挑衅,不堪受辱的金兀术军率兵攻打偃城,偃城之战一触即发。

金兀术配置了当下最强兵力,这支军队寄予厚望,而南宋这边岳飞指挥精锐步兵,且迅速掌握了破敌要决,果不其然开战后金兀术的宝贝骑兵损失殆尽。

而就在这场战役之中,年少的岳云终于迎来了真正属于他的舞台,面对进犯的金兵,岳飞将先行破敌的任务交给了岳云,并下达了无法违抗的死命令:不胜先斩汝!

而在战场上岳云从未让岳飞失望过,他奉命率精锐骑兵直冲敌阵,在百战百劫的赢官人的带领之下,岳家军气焰正旺。

所到之处杀的片甲不留,面对数量大于自己的大军,岳云领精兵杀尽杀出,大战数十回合,为郾城之战打响了无法阻挡的敲门锣。

面对偃城大败,金军耻辱难当,但郾城岳家军士气正盛,金军选择将下一个目标定为王贵驻守的颖昌。

重整旗鼓后的金兵马上开始向颖昌进发,刚吃了一场大败的金兵也都有一雪前耻之意,大军便气势汹汹的向颖昌进军。

与此同时,岳飞正在前往颖昌援助的路上,而在这一战中,岳云又一次突破了所有人的期待。

驻军颖昌之后,守将王贵被气焰嚣张的金兵吓得失去斗志,不敢出兵。危急时刻岳云站了出来及时骂醒王贵,面对来犯的金兵,岳云亲率800骑兵出阵与金兵决战。

颖昌之战中金兀术接连派出精锐部队,但岳云也并非寻常人,面对潮水般袭来的部队,岳云带兵在金兵阵中越战越勇。

此时的岳云比起16岁的岳云更进一步,但不管他的武艺究竟有多高强,在敌阵当中手刃百人毕竟只是演绎小说中的一篇理想之词,尽管身披盔甲岳云也免不了要挂彩。

在宋史中记载道:岳云与金兵杀了数十回合,杀到全身都被染成血红。

岳云并非只是勇猛无比,颖昌一战面对的浩荡金兵,岳云能够及时看清形势稳住军心,呵醒老将王贵后亲自出城作战,并在阵前拼杀指挥。

岳飞对待他始终以严格著称,而岳云则给了岳飞一个满意的答复,这位少年前半生谦逊努力,始终无愧于岳飞对他寄予的一片厚望。

对岳飞来说能否将岳云尽快培养成独当一面的将领是重中之重,让儿子在战场上成为优秀的将领,或许是比在深宅大院中长大更合适的教育方式。

天下动荡时局艰难,既然总有一天要操戈而起,倒不妨早早让岳云成长起来,岳云过早的迎来了自己的光辉,但在每一个故事中,在光辉后等待主角的只有结局。

就在岳家军百战百胜时,后方突然传来了班师回朝的消息,面对气势正盛的岳家军,主和派的秦桧自然将其视为眼中钉。

认为岳飞继续深入只会造成国内兵微将少的局面,将岳飞的连胜变为对南宋不利的坏事。

而宋高宗人怂,也不愿意再进行战争,于是一连发了12道金牌,严令岳飞班师回朝,十年之功毁于一旦,岳飞最终还是在当地百姓的不舍中撤军。

绍兴十一年,金人向南宋表示议和,其中明明白白的列出:想议和,必须处死岳飞。

早已放弃争夺中原的宋高宗为了能偏安一隅,接受了秦惠的建议,一步步拆解岳飞的臂膀,直到将岳飞、岳云与张宪押入大牢。

秦桧等人编造岳飞种种罪名逼供张宪,并以莫须有定罪岳飞。此时岳云也被打入大牢。

纵观古代诛杀功臣比比皆是,但将子孙一并押入牢中判处死刑的却并不多见,或许岳云年少锋芒,秦桧也怕岳云成为下一个岳飞。

秦惠与其党羽,虽然让岳飞背上了并不存在的罪名,但对岳云却久久找不到能够发挥之处。

最终岳飞被诬陷与张宪王贵互通书信,而这封所谓书信据说早被烧成灰烬死无对证了。

视岳飞如眼中钉的秦桧,自然不会轻易放过岳云的任何把柄,但面对冤局,岳云却依旧是清白之身,这也不禁令人感慨岳云平时的正直。但迫于历史与阶级的无奈,最终和父亲一起被冤死在尽忠尽力的朝廷中。

绍兴十一年,岳云依军法处死,享年23岁。这位自12岁开始便随父亲征战沙场的少年英雄结束了他过于光辉也过于短暂的一生。

秦桧与其党羽在岳飞、岳云死后篡改历史,改写档案,直到为岳飞平反时,朝廷发现库中竟没有关于这位忠心功臣的记录。

关于岳飞与岳家军的档案不是被一毁了之,就是被篡改的面目全非,以至于修复时困难重重。

关于岳飞的记录已经如此,岳云就更不用提了,面对着被剥夺光辉的生父,岳云的记录也同样不多。

关于这位少年英雄的兵马事迹,在各类史书中不过寥寥几笔。

但对饱受民间爱戴的岳家来说,史书未能完成的事自有其他人来完成,在评书与演艺小说之中岳云的形象被不断重塑。

其内核一直留存着意气风发的少年英雄之态,像其父所写“鲜衣怒马少年时”的样子。

标签: 岳云

更多文章

  • 《如果声音有记忆》首播,魏哲鸣潘美烨主演,小甜剧,简单有趣

    历史人物编辑:荤话生活标签:潘美

    这部电视剧虽然剧情简单,但故事主线和角色行为动机都十分明确。故事主线方面,是男女主角一起搞事业,事业则是一个动漫作品如何从创作到面向观众。主线之外,配合的则是男女主角在搞事业的过程当中产生的误会、冲突和爱情内容。这种搞事业和搞对象同时进行的叙事模板,在小甜剧当中十分常见,观众会有熟悉感。角色行为动机

  • 潘美辰正式聘为客座教授 第一堂课火爆千人讲堂

    历史人物编辑:夜尔爱娱乐标签:潘美

    只要在路上就没有到不了的远方不惧外界的眼光 勇敢做自己讲台上的潘美辰神采奕奕,当天穿着一身帅气银色皮衣,刚一开场就大方聊起自己“中性鼻祖”的由来。她表示:她的中性风格曾遭到许多人质疑和嘲笑,但她坚持做自己,不惧外界眼光,最终独树一帜的风格广受国内外歌迷的热捧。从而引领了一个时代。比演唱会更火爆 潘美

  • 潘美战败、杨业战死,他却打了胜仗,宋太宗叹曰:俺哥识人啊!

    历史人物编辑:北宋秘辛标签:潘美

    领兵打仗这事,您还别说,真是有天赋的。历史上就有很多文臣,兵营一天没呆过,但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一出手就是名将范儿。宋代的张齐贤就是这么一位天才。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乘辽国12岁的小皇帝刚登基、主少国疑之际,派三路大军北伐。初期进展顺利,眼看燕云十六州收复在望,谁知理想虽然很丰满,但是现实却很

  • 湖南这座村落,住着北宋将领潘美后人,距怀化约15公里,门票30元

    历史人物编辑:深蓝月色3标签:潘美

    湘西在外人眼中是一个神秘又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这里的景点众多,像凤凰古城、芙蓉镇、张家界等都是非常热门的景点,而荆坪古村在湘西众多景点中,并不怎么出名,甚至可以说鲜为人知。这个古村甚至可能很多人听都没听过,更不用说来这里游玩了,它比较出名的大概就是潘仕权故里这个名号了,潘仕权是乾隆皇帝的启蒙老师,这

  • 历史上的杨家将是什么样的,杨业之死的罪魁祸首其实并不是潘美

    历史人物编辑:崔博文标签:潘美

    小说中的潘仁美的的确是潘美,小说与故事的重叠部分集中在杨业殉国这一段,不过我认为杨业之死与潘仁美关系并不大,真正的罪魁祸首应该是监军王侁。不过我认为小说的主要目的其实不是为了抹黑潘美,而是在抬高杨家将,自杨业之后的故事大多为虚构。 杨业之死与潘美关系不大 雍熙三年(986年),赵光义下诏命潘美及曹彬

  • 潘美作为宋朝名将,并非大奸大恶,为什么会被后世丑化成奸臣呢

    历史人物编辑:巨昕宇标签:潘美

    现在,我们对于历史伟人的评价很多都是从史书之中进行了解。可是一些后代的史书在进行编撰时,会恶意对前朝的君主进行丑化。这才导致我们许多人都不能辩证地去看待历史伟人。比如秦始皇就被形容成了暴君。而现代的许多电视剧也会对我们了解历史人物进行一定程度的误解。宋代就有一位名将,他本来就是一代贤臣,为国家尽心尽

  • 杨业誓死不降大宋,以五千精兵独占数十万辽军,搭档潘美却背黑锅

    历史人物编辑:袁军标签:潘美

    北宋时期,杨家一门满是忠烈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无论男女皆是宋朝的大英雄。986年6月18日,由于不敌辽军被俘三天的老将军杨业,以绝食的方式,将一生戎马的军旅生涯之上,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杨老将军临死前的画面,生平事迹,至今被电视剧所记录下来。因此大宋名将潘美,也被做成雕塑跪在杨业面前,沦为世人唾弃的行

  • 北京庄园流金岁月|潘美辰专场音乐LIVE,于传世独栋震撼演绎

    历史人物编辑:江南三月桃花香标签:潘美

    3月16日,潘美辰专场音乐LIVE于北京庄园深情盛绽,「流金岁月」之夜,各界领袖人物齐聚北京庄园,盛放一场属于塔尖名的璀璨时刻。震撼至极,经典遇经典北京庄园音乐宴会厅流光溢彩,将华语歌手潘美辰的经典演绎衬托到极致,这位自90年代便风靡全国的歌手,以独特的风格自成一派,亦成为一种不可超越的经典。潘美辰

  • 公报私仇,处处陷害杨门忠将,潘美真的是位大奸臣?

    历史人物编辑:赵新华标签:潘美

    在漫长的历史里,有人在流芳百世,备受推崇,也有人遗臭万年,被误解千年,前者如杨家将,后者如在今天,雁门关旁,武惠堂里独享一殿受人供奉的潘美。潘美是北宋初名将,从979年开始常年在雁门关御辽,以雁门之捷封代国公。986年,因攻打辽国失败,导致杨业全军覆没,而被削秩三等,死后谥武惠。出于历史形象,后人为

  • 他才是谋害杨家将的真凶,却让潘美背了上千年的黑锅

    历史人物编辑:姜腾标签:潘美

    《杨家将》大家耳熟能详了吧,里面刻画的潘仁美这个人物是活灵活现,让人恨不得吃他的肉,喝他的血,他射死杨七郎,逼死了杨令公,害的杨家满门皆寡妇,如此毒辣的人真难为了作者了,可是呢,真实的情况却不是这样的,潘仁美的原型是潘美,而真正陷害杨令公的另有其人,只不过《杨家将》的作者让潘美背了个黑锅而已,那么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