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吕端大事不糊涂,他的冷静,让一场大战消弭于无形

吕端大事不糊涂,他的冷静,让一场大战消弭于无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秋叶侃历史 访问量:501 更新时间:2023/12/19 15:38:04

导语: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这是明代的思想家李贽写的一幅对联,里面也借用了两个古人的事迹。上联中的的诸葛亮想必大家都十分的熟悉,但是下联中的吕端就有些陌生了,那么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可以和诸葛亮放到一起对比,他又是怎么在大事上不糊涂的呢。

吕端是宋朝的一名官员,在宋太宗期间,他做到了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的位置,而在宰相这个位置上他也做得很好。

不过当初他当上宰相很多人并不支持,很多大臣就纷纷进言,表示让他做宰相有些不妥,因为他平时为人太糊涂。

不过赵光义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吕端只是在小事上糊涂,在大事上他头脑十分的清醒,而李贽也是借用了他的评价。

首先我们来看看吕端的一生,吕端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不过虽然出身优越,但是他却并没有沾染上纨绔子弟的坏习气。

他从小开始就十分的好学和上进,不过他后来可以顺利走上仕途,主要还是因为他的父兄的缘故。

他的父亲吕琦是后晋时期的兵部侍郎,而他的哥哥吕余庆后来也投身行伍,结果参与了陈桥兵变的全部过程,成为了开国的功臣。

而他也很受宋太祖的信任,最后成为了皇帝的贴身近臣,因此在朝廷上有着很高的威望和很大的权势。

有这样的哥哥,吕端的仕途可以说是顺风顺水,虽然说他一开始只是一个小小的知县,但是后来升迁的速度很快。

他先是做到知州,后来镇守四川成都府。到了宋太宗继位之后,他的升迁更是越来越快,最终做到了宰相。

于是才有了前文说到的那一幕,而他之所以升迁速度如此之快,也是因为他深得赵光义的赏识,在他看来,吕端在大事上十分的清醒,是做宰相的好人选。

而后面发生的一件事也说明他对吕端的评价十分准确,吕端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确是大事不糊涂。

当时位于北宋西方的西夏经常骚扰边境,也是当时的心腹大患,尤其是李继迁的叛军更是让皇帝十分的头疼。

不过一次保安的军队上奏说自己捉住了李继迁的母亲,皇上听了龙颜大悦,赶忙招寇准觐见,商量如何处置她。

最终两个人决定要杀掉李继迁的母亲,来惩戒他叛乱的行为,就在这个时候,吕端提出了反对的意见。

见到太宗后,他立刻说了当年楚汉争霸时刘邦项羽之间的故事来劝诫皇上放弃这个想法,否则会酿成大祸。

他说当时项羽捉到了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后来他也用刘太公来要挟刘邦,可那个时候刘邦却丝毫不以为意。

他甚至告诉项羽,如果将来要把自己的父亲做成肉汤,要记得分自己一份,这也可以看出想要成大事的人,都不会估计自己的亲人。

而李继迁这样的叛逆之人,更是如此,如果贸然杀了他的母亲,结下仇怨之后,他只会更加坚决的反叛。

听了他的话之后宋太宗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于是他连忙询问自己究竟该怎么去做。

吕端告诉皇上可以先将老人安置起来,并派人好生照顾,之后借此招降对方,就算他不投降,这也会成为他的牵挂。

所以之后他无论做什么,都会想到他的母亲还在我们手上,生死也被我们操控,他的心也就被牵住了。

赵光义听了他的话之后大声叫好,连连称赞,直说如果不是他保持冷静,自己刚刚险些就要坏了大事。

后来李继迁果然收敛了很多,尽管他的母亲先病逝,可是很快李继迁也病死了,而他的儿子最终归顺了朝廷。

吕端靠着自己的清醒让一场大战消弭于无形,由此也可以看出他在大事的决断上的确有着突出的才能。

而除了这些事情之外,他在宰相任上的时候,在军国大事上也是毫不含糊,从不犯错,因此国家也变得很强盛。

所以吕端平时看起来糊涂,只是他觉得小事不必要斤斤计较,但是真的到了重要的事情上,他比所有的人都冷静。

后来宋太宗驾崩,他也挫败了朝堂中的阴谋,力保太子顺利登基,可见他的能力。

所以这样的糊涂其实并不是糊涂,所谓的大智若愚或许说的就是他这样的人吧。

参考资料:《宋史》

注:文字来自钧儒说史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了解更多历史故事,欢迎关注钧儒说史!

标签: 吕端

更多文章

  • 大事不糊涂的宋朝宰相吕端

    历史人物编辑:阎丽标签:吕端

    古代一个国家要想稳定,除了要有一个贤能的皇帝以外,还需要有忠心的大臣和有能力的名将来辅佐,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国家的长久,稳定社会的繁荣发展。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宋朝的一位宰相,他曾经被别人说糊涂,但是皇帝仍然极力推荐他为宰相,称他在大事上不糊涂,这个人就是吕端。吕端的父亲也是在朝为官,虽然说官职不大,但

  • 宋真宗即皇帝位,吕端以身犯险验明正身,昭示大事不糊涂

    历史人物编辑:秋叶侃史V标签:吕端

    从唐朝中期开始,一群太监粉登场,王权经常变得无用,朝鲜政府被太监打乱,进入第五代,杀了吴张太监,分离,国王,饥饿的人结束这一切,直到雄珠赵允出现,让国家回到正轨。赵光允很伟大。他结束了民众的苦难岁月,奠定了宋的基础,但当赵光义掌权时,一切都变味了。老主去世了,新主还在观望,赵光义在皇位势力一定在烛光

  • 吕端做了什么事,被世人称赞“大事不糊涂”?

    历史人物编辑:邵仁贵标签:吕端

    我们常用“吕端大事不糊涂”,来形容一个人办事坚持原则,在重大问题上明断是非、头脑清醒。提起“吕端大事不糊涂”,多数人就会自然而然想到这句话的上一句:“诸葛一生惟谨慎”。其实这两句话,是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李贽撰写的格言式联语,就像很多人为了自勉,而题写座右铭一样。“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

  • 北宋初年宰相吕端有什么政绩?他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带你观遍世界标签:吕端

    吕端(935年-1000年5月9日),字易直,幽州安次县(今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人。北宋初年宰相、诗人,后晋兵部侍郎吕琦之子、尚书左丞吕馀庆的弟弟。 吕端出身官宦之家,好学上进。后晋时期,凭借父荫,候补千牛备身。后周时,担任著作佐郎、直史馆。北宋建立后,历任浚仪知县、定州通判、、太常少卿、成都知府。

  •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里面的吕端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沈烈康标签:吕端

    李贽,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是“泰州学派”的宗师。他曾写了一对流传千古的联语:“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后来,很多人借这句话自勉。前面的“诸葛”大家都知道是指诸葛亮,对他比较了解,那么“吕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吕端出身于一个官宦世家,父亲是后晋的兵部侍郎,哥哥曾担任后晋尚书左丞。他从小

  • 吕端大事不糊涂,看一代名相吕端如何玩转官场

    历史人物编辑:帝哥说史标签:吕端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这两句话,出自明代思想家李贽的自题联语。毛主席曾评价叶剑英,说他是“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其实当中的吕端大事不糊涂,是借吕端夸赞叶剑英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果断。诸葛亮的谋略缜密自不用说,那么吕端大事不糊涂中的吕端是谁呢?为什么他能媲美诸葛亮得到这样的称赞?

  • 千古悠悠一“圣相”:为平衡君臣关系,李沆的做法完美且不可复制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烟波标签:李沆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纵观历史,宋朝几乎是最独特的朝代。在宋朝之前,所有皇帝都是孤独的;在宋朝之后,所有臣子都是没尊严的。其中最独特的尤属宋朝士大夫,无论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还是张载的“横渠四句”,都具有帝王气象,假如敢在明朝或清朝发出这样的声音,结局恐怕都是

  • 李沆为何在历史上被称为北宋“圣相”?

    历史人物编辑:崔博文标签:李沆

    李沆(947年-1004年),字太初,今河北省邯郸市人,北宋时期名相、诗人。980年,李沆登进士第,先后任职将作监丞、通判潭州、召直史馆、礼部侍郎、太子宾客,辅导太子宋真宗赵恒。997年,宋真宗赵恒即位,李沆任职户部侍郎、参知政事。1004年李沆去世,享年五十八岁。李沆凭借自身的作为与操守在历史上赢

  • 李沆:北宋初期众多的宰相中,只有他被称为“圣相”,原因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风趣的历史天空标签:李沆

    李沆:崇清静无为,行光明正大 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宰相的可谓是数不胜数,其中尤以宋朝为最,因为要分权的缘故,相当于宰相或副相之人多多,皆可以宰相称之,而如仁宗这般几乎一年便数次换相的朝代,那更是数不清了,但很多人是不被人识的。在北宋前期有宰相中,李沆实在是不太出名之人,而他

  • 北宋时,安徽宿州一个政治新星突然崛起,向敏中智破冒名顶替奇案

    历史人物编辑:乱世中的史标签:向敏中

    一、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开封府官宦子弟,28岁的向敏中骑一匹快马去安徽符离探亲。这天傍晚,他从宿州路经一条山道时,忽然从一片蒿草中爬出一个人来,挡在路中间向他急摆手。向敏中急忙勒住马,一看这人脸上青紫,看不出模样,浑身上下血迹斑斑,才要问他话时,就听远处传来呐喊声。这人惊恐地说:“我是符离人,郭知州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