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吕端大事不糊涂,看一代名相吕端如何玩转官场

吕端大事不糊涂,看一代名相吕端如何玩转官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帝哥说史 访问量:1763 更新时间:2023/12/27 18:01:16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这两句话,出自明代思想家李贽的自题联语。

毛主席曾评价叶剑英,说他是“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其实当中的吕端大事不糊涂,是借吕端夸赞叶剑英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果断。

诸葛亮的谋略缜密自不用说,那么吕端大事不糊涂中的吕端是谁呢?为什么他能媲美诸葛亮得到这样的称赞?

吕端出生在官宦之家,是名副其实的官二代,他并不是通过科举考试,而是靠着家里的恩荫弄了一个官做,但他为官处事理政才华出众,不管是在哪个岗位上都是兢兢业业,不争不抢,心态永远这很平和,这一切宋太宗也看在眼里。

然而直到吕端六十的时候,宋太宗才想起来拜吕端为相,甚至把吕端比作周文王身边的姜子牙,可很多人反对,说他为人糊涂,宋太宗却评价说:“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最终力排众议,提拔吕端为宰相。

做了宰相的吕端,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吕端并不在乎个人得失。当时和他有同样声望的还有一位宋朝名臣寇准,此人虽然比他年轻二十多岁,但才能突出,也有为相的资格。吕端入相后,担心寇准心中不平,同时也考虑到寇准的才能,就让身居参知政事的寇准与他同到政事堂议事,并得到了太宗的批准。

没过几年他就将相位让给了寇准,吕端自己又做回了参知政事,后来在寇准也做参知政事时候,主动奏明圣上要求把自己列在寇准之后,并得到了恩准。

客观的说吕端做官并没有展现出过人的才能,甚至没有寇准这样名流千古。但吕端不计名利地位,遇事顾全大局,处事以清廉简洁为原则,在当时传为佳话。

吕端糊涂吗?他不仅在40年的宦海生涯中平安无事,更是在伴君如伴虎的年代得以善终,足以说明吕端不糊涂,相反他是少有的“明白人”。

标签: 吕端

更多文章

  • 千古悠悠一“圣相”:为平衡君臣关系,李沆的做法完美且不可复制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烟波标签:李沆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纵观历史,宋朝几乎是最独特的朝代。在宋朝之前,所有皇帝都是孤独的;在宋朝之后,所有臣子都是没尊严的。其中最独特的尤属宋朝士大夫,无论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还是张载的“横渠四句”,都具有帝王气象,假如敢在明朝或清朝发出这样的声音,结局恐怕都是

  • 李沆为何在历史上被称为北宋“圣相”?

    历史人物编辑:崔博文标签:李沆

    李沆(947年-1004年),字太初,今河北省邯郸市人,北宋时期名相、诗人。980年,李沆登进士第,先后任职将作监丞、通判潭州、召直史馆、礼部侍郎、太子宾客,辅导太子宋真宗赵恒。997年,宋真宗赵恒即位,李沆任职户部侍郎、参知政事。1004年李沆去世,享年五十八岁。李沆凭借自身的作为与操守在历史上赢

  • 李沆:北宋初期众多的宰相中,只有他被称为“圣相”,原因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风趣的历史天空标签:李沆

    李沆:崇清静无为,行光明正大 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宰相的可谓是数不胜数,其中尤以宋朝为最,因为要分权的缘故,相当于宰相或副相之人多多,皆可以宰相称之,而如仁宗这般几乎一年便数次换相的朝代,那更是数不清了,但很多人是不被人识的。在北宋前期有宰相中,李沆实在是不太出名之人,而他

  • 北宋时,安徽宿州一个政治新星突然崛起,向敏中智破冒名顶替奇案

    历史人物编辑:乱世中的史标签:向敏中

    一、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开封府官宦子弟,28岁的向敏中骑一匹快马去安徽符离探亲。这天傍晚,他从宿州路经一条山道时,忽然从一片蒿草中爬出一个人来,挡在路中间向他急摆手。向敏中急忙勒住马,一看这人脸上青紫,看不出模样,浑身上下血迹斑斑,才要问他话时,就听远处传来呐喊声。这人惊恐地说:“我是符离人,郭知州他

  • 挽救北宋的寇凖,晚年为何落得个没钱下葬的凄凉境地?可怕的人心

    历史人物编辑:玉兔侃史标签:寇凖

    寇凖是否一度挽救了北宋王朝,避免北宋王朝面临的局势更加恶化,其功绩自然是无可辩驳的。不过令人感到惋惜的是这样一位劳苦功高的重臣,最后却落得个连下葬的棺材钱都不够的凄凉境地,官场之险恶看来可见一斑。在辽兵南下攻宋,宋兵一溃即散的情况下,寇凖力排众议坚持要求宋真宗御驾亲征,这位新皇帝心存顾虑,左右动摇,

  • 他是“溜须拍马”的鼻祖,只因为一句话,差点把寇凖整死

    历史人物编辑:玉玉爱狗狗标签:寇凖

    咱们现在有个词叫“溜须拍马”,其中“溜须”还是有出处的,当时北宋名臣寇凖在宴会上胡须粘上了汤汁,此人赶紧起身给他擦拭干净,本来同事间的好意,但是寇凖却说:你身为副宰相,却为长官擦胡须,成何体统呢?这人听了后,开始嫉恨寇凖,想法设法打击他,结果寇凖差点被他整死。虽然他拍马屁没有成功,但却是拍马屁的鼻祖

  • 寇凖怎样得皇帝赏识,一心一意辅佐皇帝,维护国家统一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地脉动标签:寇凖

    宋太宗赵光义曾经这样评价寇凖:朕得寇凖,犹文皇之得魏徵也。寇凖,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家。他凭借着出色的才华通过了科举考试,被任命为大理评事一职。他为人刚正不阿,每次都会向皇帝谏言,毫不畏惧,颇有唐朝时期著名谏臣魏征的风骨。也因如此,他渐渐被宋太宗所重用,在他三十二岁的时候就已经担

  • 北宋名相寇凖,下场有多凄惨?

    历史人物编辑:美言不文娱乐社标签:寇凖

    寇凖即是寇准,又称之为“寇老西儿“,这个北宋年间有名的清官名相,却晚景凄凉,不仅客死异乡,就连魂归故里都成了一种奢望。寇准,字平仲,是北宋年间不得不提的一个历史人物,寇准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策划并操纵了澶州之战和澶渊之盟,在其主持下,开启了宋辽之间长达百年的和平,但也正因为此功绩,也造就了寇准极为凄

  • 澶渊之盟之盟后,宋真宗赵恒为什么要给宰相王旦送礼?

    历史人物编辑:利利历史标签:王旦

    都说当了皇帝,天下就是他一个人的,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其实,在古代,皇帝的权力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尤其是唐宋以前,皇帝说话办事都要受制于宰相,并不完全自由。比如宋真宗赵恒,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还要给宰相“行贿”。怎么回事儿呢?那是北宋景德四年,也就是公元1007年,有一天,宰相王旦接到宋真宗宣召,

  • 宋真宗为什么要给副宰相王旦行贿?

    历史人物编辑:樊建科标签:王旦

    一位皇帝竟然贿赂臣子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但是确实发生在宋神宗身上。可身为帝王的真宗为什么要给宰相王旦行贿,因为真宗想让他赞成自己的做法。这件事的背景公元1004年,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的极力劝说下亲征,最终在澶渊城下击败辽军,双方签订了和平协议,史称“澶渊之盟”。可当时,辽军逼近汴梁时,朝内分成两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