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沆为何在历史上被称为北宋“圣相”?

李沆为何在历史上被称为北宋“圣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崔博文 访问量:488 更新时间:2024/1/15 3:17:36

李沆(947年-1004年),字太初,今河北省邯郸市人,北宋时期名相、诗人。980年,李沆登进士第,先后任职将作监丞、通判潭州、召直史馆、礼部侍郎、太子宾客,辅导太子宋真宗赵恒。997年,宋真宗赵恒即位,李沆任职户部侍郎、参知政事。1004年李沆去世,享年五十八岁。李沆凭借自身的作为与操守在历史上赢得了“圣相”之称。

李沆最初是因为文才和学识而进入皇帝视野,最终是因为品行和操守而为皇帝所赏识。988 年宋白接受贿赂,导致很多举子被无端黜落,京城很快非议。使得宋太宗不得不组织重新考试。李沆作为副主考却没有人指责和批评,宋太宗认为李沆正派,便提拔他为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亲信和顾问。李沆在皇帝老子身边,他从不阿谀奉承,更不为自己谋取私利,反而经常劝谏宋太宗勤政爱民。宋太宗又提拔他执掌朝廷内外的人事任免权,李沆以自己的公道正派和选人用人的慧眼经住了皇帝的考验。

995 年,宋太宗任命李沆为太子宾客,教导未来的天子宋真宗。后来,宋真宗即位后,李沆名正言顺地成为了宰相。宋真宗继位后,那个时期北有辽国不断骚扰,西有西夏虎视眈眈,内有益州王均?叛乱,可谓内外交困,风雨飘摇,稳定成了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面对复杂的国内国外形势,李沆以殚精竭虑的态度埋头工作,处置各种事物。李沆识人非常准。同时期朝中有个叫丁谓的人,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她被历史称为北宋的大奸臣。当时,寇准与丁谓关系非常好,寇准屡次向李沆推荐丁谓,李沆始终不重用也不提拔丁谓。

寇准不理解李沆为什么一直压制他就找李沆问个明白,李沆告诉寇准:“此人无品、无德,他能坏你。”寇准后来真的被丁谓所排挤,失去了相位。作为宰相,李沆手里掌握着人权财权,找他跑官要官的挤破门槛,给他送钱送物的络绎不绝,李沆一律以自己的方式拒绝掉。李沆任宰相的几年中,是整个宋朝国内外最平静的一个时期,战火稍息,局势渐稳,经济和社会呈现繁荣之态。这种社会局面的形成,李沆功不可没。1004年7月,李沆便因病逝世,年仅58岁。

李沆去世后,北宋再无名臣,王钦若、丁谓等一帮奸臣扰乱?辰?纲,以至宋朝边境战火复燃,国内盗贼纷起。

标签: 李沆

更多文章

  • 李沆:北宋初期众多的宰相中,只有他被称为“圣相”,原因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风趣的历史天空标签:李沆

    李沆:崇清静无为,行光明正大 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宰相的可谓是数不胜数,其中尤以宋朝为最,因为要分权的缘故,相当于宰相或副相之人多多,皆可以宰相称之,而如仁宗这般几乎一年便数次换相的朝代,那更是数不清了,但很多人是不被人识的。在北宋前期有宰相中,李沆实在是不太出名之人,而他

  • 北宋时,安徽宿州一个政治新星突然崛起,向敏中智破冒名顶替奇案

    历史人物编辑:乱世中的史标签:向敏中

    一、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开封府官宦子弟,28岁的向敏中骑一匹快马去安徽符离探亲。这天傍晚,他从宿州路经一条山道时,忽然从一片蒿草中爬出一个人来,挡在路中间向他急摆手。向敏中急忙勒住马,一看这人脸上青紫,看不出模样,浑身上下血迹斑斑,才要问他话时,就听远处传来呐喊声。这人惊恐地说:“我是符离人,郭知州他

  • 挽救北宋的寇凖,晚年为何落得个没钱下葬的凄凉境地?可怕的人心

    历史人物编辑:玉兔侃史标签:寇凖

    寇凖是否一度挽救了北宋王朝,避免北宋王朝面临的局势更加恶化,其功绩自然是无可辩驳的。不过令人感到惋惜的是这样一位劳苦功高的重臣,最后却落得个连下葬的棺材钱都不够的凄凉境地,官场之险恶看来可见一斑。在辽兵南下攻宋,宋兵一溃即散的情况下,寇凖力排众议坚持要求宋真宗御驾亲征,这位新皇帝心存顾虑,左右动摇,

  • 他是“溜须拍马”的鼻祖,只因为一句话,差点把寇凖整死

    历史人物编辑:玉玉爱狗狗标签:寇凖

    咱们现在有个词叫“溜须拍马”,其中“溜须”还是有出处的,当时北宋名臣寇凖在宴会上胡须粘上了汤汁,此人赶紧起身给他擦拭干净,本来同事间的好意,但是寇凖却说:你身为副宰相,却为长官擦胡须,成何体统呢?这人听了后,开始嫉恨寇凖,想法设法打击他,结果寇凖差点被他整死。虽然他拍马屁没有成功,但却是拍马屁的鼻祖

  • 寇凖怎样得皇帝赏识,一心一意辅佐皇帝,维护国家统一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地脉动标签:寇凖

    宋太宗赵光义曾经这样评价寇凖:朕得寇凖,犹文皇之得魏徵也。寇凖,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家。他凭借着出色的才华通过了科举考试,被任命为大理评事一职。他为人刚正不阿,每次都会向皇帝谏言,毫不畏惧,颇有唐朝时期著名谏臣魏征的风骨。也因如此,他渐渐被宋太宗所重用,在他三十二岁的时候就已经担

  • 北宋名相寇凖,下场有多凄惨?

    历史人物编辑:美言不文娱乐社标签:寇凖

    寇凖即是寇准,又称之为“寇老西儿“,这个北宋年间有名的清官名相,却晚景凄凉,不仅客死异乡,就连魂归故里都成了一种奢望。寇准,字平仲,是北宋年间不得不提的一个历史人物,寇准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策划并操纵了澶州之战和澶渊之盟,在其主持下,开启了宋辽之间长达百年的和平,但也正因为此功绩,也造就了寇准极为凄

  • 澶渊之盟之盟后,宋真宗赵恒为什么要给宰相王旦送礼?

    历史人物编辑:利利历史标签:王旦

    都说当了皇帝,天下就是他一个人的,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其实,在古代,皇帝的权力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尤其是唐宋以前,皇帝说话办事都要受制于宰相,并不完全自由。比如宋真宗赵恒,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还要给宰相“行贿”。怎么回事儿呢?那是北宋景德四年,也就是公元1007年,有一天,宰相王旦接到宋真宗宣召,

  • 宋真宗为什么要给副宰相王旦行贿?

    历史人物编辑:樊建科标签:王旦

    一位皇帝竟然贿赂臣子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但是确实发生在宋神宗身上。可身为帝王的真宗为什么要给宰相王旦行贿,因为真宗想让他赞成自己的做法。这件事的背景公元1004年,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的极力劝说下亲征,最终在澶渊城下击败辽军,双方签订了和平协议,史称“澶渊之盟”。可当时,辽军逼近汴梁时,朝内分成两派,一

  • 包公戏中丞相王延龄的历史原型是谁?按史书分析并非王曾或王旦

    历史人物编辑:斋看书画标签:王旦

    在所有的包公戏中都有一位王丞相的角色,他作为重要的配角周旋于包拯、庞太师和宋仁宗之间,成为朝廷内斗的润滑剂。几乎每一场关于包拯在朝廷中惩奸除恶的桥段中,他都有出场,积极周旋于其中。在关键时候他多次劝说宋仁宗做出正确决策,保护了受到奸臣打压的包拯,成为故事中正面朝廷官员的典型。对于这位王丞相的来历,小

  • 为何宋真宗会给宰相王旦行贿?

    历史人物编辑:程彪说历史标签:王旦

    常言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皇帝是封建社会权力最大的人,可他们也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有的时候,皇帝的建议会被大臣驳回。宋真宗为了让宰相王旦答应自己封禅泰山的事情,甚至给宰相王旦行贿。而王旦收到贿赂以后的反应也很奇怪,他大喊一声:“李文靖真圣人也!”。李文靖是前任宰相,王旦为什么说他是神人呢,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