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富弼为何得范仲淹看重,入朝为官出使辽朝,幸不辱命展现大国风范

富弼为何得范仲淹看重,入朝为官出使辽朝,幸不辱命展现大国风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王二猛 访问量:1865 更新时间:2024/1/18 7:41:48

穆休曾这样评价富弼:“进士不足以尽子才,当以大科名世。”在当初宋朝进行庆历改革之时,朝当中曾经涌现出一大批锐意进取的改革之士。除了担任首要人物的范仲淹以外,这富弼同样发挥极大作用,也是此次改革的核心人物之一。

富弼年轻时就颇为不凡,在范仲淹的推荐之下进入朝堂为官。事实证明,范仲淹的选择没有错误,这富弼确实在政治场上颇有能力,可谓是大放异彩。他还曾经两次出使契丹,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契丹,凯旋而归。

富弼出生在宋真宗统治时期的西京洛阳中,此人也算是颇为不凡,在他母亲怀有身孕之初,就梦见一只大雁降落在庭院之中,说是上天赦免的。不久之后,富弼就降生了,他自幼就颇为不凡,当其他孩童还在嬉戏打闹之时,他却能够耐心在书房之中学习,使当时的人惊讶不已,相信他一定能够成就一番事业。

年轻时候的富弼坚持学习,拥有着远大的志向,范仲淹曾偶然见过富弼,觉得他一定是辅佐帝王的才能。因此将他写的文章拿给晏殊等人看,晏殊也是颇为赏识他,甚至将女儿嫁给了他为妻。在宋仁宗恢复了制科之后,范仲淹就建议富弼通过这种途径进入国家为官,因而特意将他举荐为茂才。

虽然说官职不大,但富弼也正式的进入朝堂之中。这时的范仲淹,却因为废除皇后之事而遭到贬斥。纵然富弼人微言轻,让他依旧敢于直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非但没被采纳,还被贬低官职。

李元昊登基为帝建立西夏政权之后,富弼就自己的看法上书皇帝八件事情,请求直接斩杀西夏方面所派来的使者。皇帝表示认可,但仍旧犹豫不决,不过还是为富弼升迁了官职,让他担任开封府推官。在公元1040年的时候,宋朝曾经发生一次日食,富弼就因此请求皇帝撤销宴会,在别馆之中赏赐西夏使者吃饭。

但当时的宰相却坚决反对,富弼极力争辩,认为若是契丹这样做了,则会让宋朝方面蒙羞。如他所预料的那样,契丹方面果然撤了宴会,但宋仁宗,当初并没有选择听从富弼的建议,后悔也已经晚矣。

这李元昊可谓是颇有野心,在建立国家之后竟然还想要开疆扩土。他们的实力又不能与契丹相抗衡,因此自然而然的就将目光转移到宋朝上来。李元昊对金明寨发动的攻击,旁边一城池的守将却选择了见死不救,甚至带领军队逃跑。这也导致金明寨的守将战死沙场,却还被人反过来诬陷,他是主动向敌军投降的。

在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富弼请求前往审理此案。在他查清楚事实真相之后,立刻将这个案情推翻,而将诬告的人处以死刑。而新来金明寨中任职的人也是一位无能之人,只不过是得到了宰相的极力推荐而已。对于这种行为,富弼十分不满,认为此种行为会受到天下人的讥笑,在他极力劝阻之下,皇帝这才收回自己的旨意。

庆历二年,富弼出任知制诰,专门负责京城中的刑事案件。这官员一手遮天的情况仿佛非常常见,不管是在哪个朝代,在宋朝自然也是如此。在富弼上任之后,他就发现官员中有伪造僧侣情况的,但开封府发现了也不敢开罪,就是害怕得罪其头上的权臣。对此,富弼就直接了断的告诉执行法律的人,让官员将犯罪的人捉拿归案。

他也因此惹怒了宰相吕夷简,吕夷简还没来得及采取其他行动,一个机会就主动送上了门。当时辽朝军队在边境地区大举驻扎下来,并派遣大臣前来宋朝索要关中南方的土地。文武百官都认为此种情况实在恶劣,应该派人做好接待工作,再派人出使与之商议,大家都纷纷推辞不敢前往。

吕夷简就因为之前的矛盾果断的推荐了富弼,纵然知道这是吕夷简的计谋,但想着是为国家效力,富弼也欣然的接受了任务。等契丹方面的使臣进入宋朝境内之后,朝廷方面立刻派遣使者前往慰劳,但这位使者却摆起了架子,声称有病不出门答谢。

富弼对此感到生气,认为他之前出使北方的时候即使生病,但一听到使臣到来的消息就会立刻起身,如今却遭遇这样的待遇,这其中有何原因呢?这使辽朝使臣感到惊恐,急忙起来道歉。富弼也不是小气之人,他便与使臣相约着喝酒取乐,二人虽说立场不同,但也有许多相同之处。

因此,这位使臣竟然将辽朝皇帝所要求的一切,全部告诉给了富弼。富弼则将这些消息全部禀报给宋仁宗,宋仁宗也因此有了相应举措来应对。紧接着,就是富弼出使辽朝,表明宋朝方面的立场。幸不辱命,富弼成功的完成了皇帝的要求。

要知道在过程中,富弼曾多次面临着生命威胁,但他为了国家尊严,始终不退让一丝一毫,这使得辽朝皇帝敬佩不已,因此,选择双方各退一步。这富弼也是极其不容易,在他刚接受任务时,就接到女儿去世的消息。等他出使时,更是听说儿子刚刚出生,但他没有选择,只好前往,没有因为自己的小家,而担任国家的大事。

脱脱曾赞曰:国家当隆盛之时,其大臣必有耆艾之福,推其有余,足芘当世。富弼再盟契丹,能使南北之民数十年不见兵革。宋朝虽说经历了许多坎坷,但他同时也是幸运的,毕竟能够得到富弼这样大臣的辅佐。

正是有了与富弼一样的优秀外交家,才使得宋朝与契丹之间的和平关系,能顺利延续。如若不然,等待边境百姓的还不是连年来的战争罢了。也因此边疆地区的百姓无比感谢富弼,认为都是因为他才带来和平。

参考资料:

《范忠宣集·卷十七·富公行状》

《宋史·卷三百一十三·列传第七十二》

标签: 富弼

更多文章

  • 富弼和韩琦是庆历时的战友,为何最终反目成仇?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故事迷标签:富弼

    北宋虽然是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繁荣的巅峰时代,但也充斥着持续不断的政治斗争。斗争的双方有政见之争,也有朋党之争,最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便是曾经的朋党战友反目成仇而导致的政治斗争。北宋宰相富弼和韩琦之间的政治斗争便是这类,他们之间的斗争也成为了历史爱好者们谈论的焦点。富弼和韩琦曾经是宋仁宗庆历新政时期的朋党

  • 韩绛是保守派大臣,为何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副手?

    历史人物编辑:彤彤爱读书标签:韩绛

    参与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变法的宋朝名臣很多,他们后来成为新党的核心力量,加入到了围绕新法的新旧党争之中。让很多历史爱好者难以理解的是,韩绛作为保守派的大臣,居然也加入了王安石的宰相班子中,成为了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帮手。而且从历史记载来看,韩绛出任政事堂的宰相或副相贯穿了整个熙宁年间,是除了王安石以外距

  • 吴充欲召回司马光起复旧党,为何最终没有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斋看书画标签:吴充

    王安石和吕惠卿罢相外放后,统治朝廷的新党出现了群龙无首的现象,中枢也出现了罕见的宰相权力真空。在这种政治形势下,宋神宗任命吴充为宰相,接替王安石掌控政事堂。吴充作为保守派的大臣,对王安石变法是强烈反对的。他上台后积极与被贬谪外放的旧党领袖们联系,尤其是与避居洛阳修书的司马光密切通信,意图将旧党核心们

  • 濮议之争中大量大臣被贬,为何司马光和王珪例外

    历史人物编辑:小境界大天下标签:王珪

    宋英宗赵忠实执政时间虽短,却是宋朝少见的政治动荡的时期。在他执政的四年时间里,朝廷中各种政治斗争频繁发生,引发了大面积的政治动荡。尤其是在震惊朝野的濮议之争中,大量的朝廷大臣被贬斥,对宋朝的历史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这场政治风波中,赵宗实拉拢韩琦、欧阳修等宰执大臣,站在了群臣的对立面,与朝廷中大部分大

  • 蔡确没点儿能耐,真上不了奸臣传榜首的位置

    历史人物编辑:李艳芹标签:蔡确

    蔡确是不是奸臣,不好说。但蔡确是个大帅哥,那是无疑的。蔡确刚当官的时候,因为受贿被告发。上级巡视的时候,想要治他得罪,因为见蔡确长得一表人才,气质出众,没治他得罪,反而到处夸赞他的好。 网络图片——蔡确起码长这样 将近1000年前,小鲜肉就已经横行了不仅长得帅,马屁也拍得响又一个上级长官来巡视的时候

  • 元丰改制后,宋神宗为什么让次相蔡确主宰朝廷?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解说家标签:蔡确

    宋神宗时期的变法经过了两个主要阶段,一个是熙宁年间王安石牵头的熙宁变法,另一个便是在元丰年间他自己主导的元丰改制。元丰改制对整个宋朝的影响极大,改变了宋朝初年赵匡胤和赵光义为限制宰相权力为设计的制衡格局,加强了朝廷的中央集权,也成为此后两百余年宋朝制度的根本。在这次改制中出现了个奇怪的现象,改制后拜

  • 相州案本是小案,蔡确是如何利用它登上相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婷艳读书标签:蔡确

    王安石第二次罢相后,宋神宗任命了旧党出身的吴充为宰相,这让新党在朝中的统治形式岌岌可危。一方面是因为王安石和吕惠卿相继离任,使得新党内部群龙无首,出现分裂迹象。另一方是吴充上任后力图起复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废除王安石的新法。在这种情况下新党面临着重大危机,甚至有可能因为旧党的回归而分崩离析。新党想要

  • 为什么宋神宗贵为皇帝,却无法处死一个官员?章惇的反驳亮了

    历史人物编辑:汪家兵标签:章惇

    宋军对外用兵失利,这让宋神宗感到很生气,也很焦灼。对于这位励志要开创一番伟大事业的锐意君主来说,任何失利都会令他的信心备受挫折。针对这次失利,宋神宗对诸位官员开展了严厉的追责,其中一位官员被他亲手批上斩立决的命令。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宋神宗对这件事还念念不忘,恰好遇到宰相蔡确奏事,于是就问他:“昨天下令

  • 北宋被黑得最惨的宰相章惇:作为王安石盟友,征服西夏,攻灭吐蕃

    历史人物编辑:钱宇豪标签:章惇

    文|米君,专栏原创作者、自由撰稿人未经授权的复制粘贴和转载追究法律责任民国时期的文学大师胡适先生说“历史是任人摆弄的小姑娘。”这句话实在是很有道理。唐太宗为了宣扬唐朝的正统就要贬低自己表叔隋炀帝的功绩,而清朝为了宣扬正统也是疯狂抹黑他曾经的主人-明朝。而在宋朝,文人抹黑的现象更为严重。很多文臣诸如司

  • 苏轼的好友章惇做尽坏事,只因说了一句正确的话,导致他结局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王富刚标签:章惇

    宋朝大诗人苏轼(苏东坡)和大奸臣章惇曾经是好友,有一天两个人一起出来游玩,走到一悬崖深涧处,对面是巍峨绝壁,中间只一根横木相通,其下深渊万丈。章惇对苏东坡说:“子瞻(苏轼的字),你敢不敢到对面石壁上题个字?”苏轼摇摇头说:“太危险了,不能过去。”章惇轻蔑的一笑,轻轻松松地走过桥,面不改色,在石壁上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