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品味晏殊的闲情与闲愁

品味晏殊的闲情与闲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旅游没有理由 访问量:4405 更新时间:2024/2/14 12:11:59

苏轼之前,甚至之后,宋词不少轻音乐,主题都是闺情,闲情,风花雪月,离愁别绪,艳遇雅集是这些词的主题,庭院、小楼、秋千、落花,小径、柳絮、雕梁画栋、琐窗朱户、以及案几上的香,都在他们精致的描摹下产生唯美的诗意。

唐诗要大声朗读,宋词慢慢品味。

这种慢慢品味的闲愁与闲情,代表人物是晏殊晏几道父子。

晏殊无论写闺情还是闲情都是那么优雅,那么从容,那么宁静也细腻。

当然,还有更著名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如此这般轻盈的花似梦,雨如愁,与唐诗包罗万象,气贯长空的画风完全不同,至少晏殊父子他们追求的不是厚重,而是工巧或者精致,精巧,不在气象,而在心境。

大唐的辉煌成为过去,而大宋的精致我们走来。

让我们看看晏殊笔下的大宋闲情吧。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她坐着桐油涂抹车壁的香车走了,我们不再相逢。她美丽的踪影就像巫山的云缥缈无际,任意西东。眼前,梨花掩映的庭院,月光笼罩,月色溶溶,池塘边,垂柳亭亭玉立,柳絮飘飞,不知飘去何方,风淡淡的,传来馨香。

晏殊也如此,当他与一个女子缠绵后,女子坐着香车宝马离开了,就像巫山云雨飘渺无极。晏殊就在他们曾经共同赏花赏月的庭院独自等待。

月色很美,花儿更美,池塘垂柳依依,柳絮纷飞,可是这一切因为没有美人陪伴,更因为寒食节而萧瑟。于是,他继续沉醉美酒中,想给女子写信,可是,却没有使者替他们鸿雁传书。

2《 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词中的“一向”,不是向来怎么的一向,而是“一晌”,曾经煜的词《帘外雨潺潺》中有“一晌贪欢”。一晌就是瞬间,一刹那,一晌的时光(年光)过去了。

就因为时光一晌就过去了,词人才感叹岁月匆匆,感叹人的生命有限,感觉光阴太快。本来,人生欢聚应该多于离别,可是,如今与亲人朋友离别倒成了寻常事了,也许自己年纪大了,多愁善感,因此,即使小小离别都让人销魂。

送别亲人离开了,词人舍不得离去,他登临高处,放眼望去,只见眼前一片辽阔河山,于是,更加思念朋友。暮春时节,落花纷飞,更增添伤春情绪。

3、《木兰花 池塘水绿风微暖》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

重头歌韵响峥琮。

入破舞腰红乱旋。

玉钩阑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

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池塘里的水绿了,微风吹拂送来阵阵暖意,这让我想起当年和那个叫玉真的姑娘初次见面的情景。玉真是一位色艺俱佳的女子,她的歌清脆婉转,回环往复,歌韵动人,她的舞姿曼妙轻盈,但见她脚踏节拍飞转,红裙舞动旋转让人眼花缭乱。

玉钩栏下,飘满花瓣的玉阶上旁,醉酒的美人不管不顾地斜靠着,不知夕阳西下,天色已经晚了。当时和我赏花的人,到今天盘点来,已经不到一半了。

于是,词人用“重头歌韵响铮琮和入破舞腰红乱旋”两句来写这位歌舞女子的才艺。上下句式音韵完全相同名“重头”,“重头”讲究回环与复叠,故“歌韵”尤为动人心弦。唐宋大曲末一大段称“破”,“入破”即“破”的第一遍。演奏至此时,歌舞并作,以舞为主,节拍急促,故有“舞腰红乱旋”的描写。以“响琤琮”写听觉感受,以“红乱旋”写视觉感受,这一联写歌舞情态,虽未著一字评语,却赞美之意顿出。

就这两句,也让我们感受到女子歌舞的楚楚动人。

接着写酒筵结束了,玉真也醉了,不管不顾往栏杆和台阶上靠,不管夕阳落山,天色以晚。此时,我们似乎感受到,这位歌舞女子内心巨大的哀伤和落寞,斜日晚不但是夕阳西下,更是人生的尽头。

而此时,词人感受到夕阳落山,傍晚来临,于是,他盘点当年和他赏花的人,到如今在他身边的不足一半,感受到一种离别的感慨。

4、《清平乐 红笺小字》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粉红色的信笺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小字,诉说尽我心中无限的爱慕情意,鸿雁在云中飞过,鱼儿在水底游,惆怅心事难以寄出去。斜阳中,独自依靠着西楼栏杆,遥远的群山好像和我窗上的银钩相对。美丽的女子不知去了何方,唯有碧绿的春水依然向东流去。

这首词为怀人之作,词人寓情于景,写得含蓄淡雅,淡景浓情,以斜阳、远山、西楼、鸿雁、鱼儿、绿波这些美景,营造出淡淡的惆怅,挥之不去的思念之情。

5、《采桑子 时光只解催人老》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滴泪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时光只知道催人衰老,不理解人世间的多情,离别的长亭,送别的人,离别的人,伤心的泪水湿透春衫,就算喝酒也不能解除自己内心的痛苦,本来想借酒浇愁,但却特别容易被惊醒。

昨天夜里,西风紧急,将梧桐叶吹得沙沙作响,更让人感受到秋意。天空中挂着月亮,淡淡的月光照在地上,发出朦胧的光芒,好梦频频被惊醒,不知何处高楼上,传来大雁的叫声。

这首词的情感缠绵细腻委婉,一开始就写出时光催人老的感慨,这种感慨很能打动每一个人的心灵,词人叹息时光无情,只知道催人老,不理解人们的情感。

于是,他想起在长亭送别,两人的眼泪打湿春衫的情景。接着,他写自己,借酒浇愁,本来想喝醉,但是却容易惊醒。

下阙的“昨夜西风”和“梧桐”都是宋词中秋的意境,梧桐承载多少词人的愁绪。朦胧的月光,飞过高楼的大雁,都让这种愁绪挥之不去。

标签: 晏殊

更多文章

  • 从吕秀才到晏殊,文化人的进化论

    历史人物编辑:畅乐体育标签:晏殊

    要说将古风做到极致的古装剧,最近热播的《清平乐》算得上其中的佼佼者。不仅剧名《清平乐》取自词牌名,剧中大到亭台楼阁,小到簪花配饰,处处比着宋仁宗时期的实物和资料......还有晏殊、范仲淹、欧阳修、韩琦这些常出现在语文课本上的文人,如今都在《清平乐》中登场了,被网友笑称“背诵并默写全文”男团。而作为

  • 辛弃疾最经典的一首婉约词,艺术成就不输柳永和晏殊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晏殊

    《青玉案·元夕》是辛弃疾的一首经典词作,也是辛弃疾最经典的一首婉约词,即便是和北宋婉约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艺术成就上也毫不逊色。这首词主要通过描写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以及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来寄托词人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整首词构思巧妙,语言含蓄婉转,令人

  • 《清平乐》中的神童晏殊,到底有多么逆天?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有坑V标签:晏殊

    在电视剧《清平乐》中,出现了很多我们曾经在语文课本中全文背诵过的作者,可以说仁宗朝,是大宋政治清明、国力强盛、文风鼎盛的年代。在这么一群文学家中,最不可忽视的一位就是号称“神童”的晏殊,因为没有他,就可能没有范仲淹、欧阳修等这些千古流传的大文豪了。晏殊自幼聪颖,五岁的时候就能创作诗词,被誉为“神童”

  • 晏殊的一首词,风调闲雅,气象华贵,为宋初词坛的代表作!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晏殊

    《清平乐》是一首景致的写景抒情小词,较好地体现了晏殊词雍容华贵、风调清雅的特点。晏殊十四岁即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官至宰相,因其身处年代可谓国富民安,人称“太平宰相”。他的词被评为“传花间之余韵,开宋词之先声”,虽有花间的影响,却能自成一体。词风温润秀洁,和婉明丽,词中蕴含哲理,有《珠玉词》一百三

  • 晏殊最具哲理的一首词:请珍惜你所拥有的

    历史人物编辑:云裳小历史标签:晏殊

    时间总是悄悄的溜走,让人总是无助的看着自己的过去,甚至还没有来得及过好自己的现在,又开始了那无奈的回忆。未来,到底何去何从?所以,与其抓住已经成为过去和梦想还没有发生的一切,我们为什么不好好的珍惜现在呢?其实我们与其沉浸在无穷无尽的伤感与追悔之中,倒不如放开怀抱,珍惜我们眼前所能拥有的,恰如晏殊的那

  • 晏殊这首词,写出一见钟情和物是人非的惆怅

    历史人物编辑:云裳小历史标签:晏殊

    在那样一个偶然的机会,你简单的一个轻盈的回眸,让我沉寂多年的心怦然而动,你并不漂亮,这种感觉为何如此剧烈?与你素不相识,为何让我感到如此亲切?从那一天开始,我的生活不再平静,就像宁静的水面投入一块巨石,就象大海之潮波澜澎湃。你那不曾清晰的面容,每时每刻悬浮在我的面前,它挡住了我的原本明亮的双眼,让我

  • 朱熹:买东西为何不叫“买南北”?学生们疑惑,10岁小孩一语道破

    历史人物编辑:张甲良标签:朱熹

    东、西、南、北皆为方位,那为何“买东西”和“买南北”不是近义词,换个说法就是,买东西为何不叫“买南北”呢?朱熹,一位在理学、教育、科学、美学、文学、书法等领域具有卓越成就的历史名人,也曾提出过同样的疑惑。这样一位关注自然的名人,同样对生活也察之甚深。大家都习以为常的用语,朱熹跳出限定圈进行了思辨,同

  • 被朱熹冤枉的才女,靠一首词,岳飞儿子就放了她?

    历史人物编辑:刘纪亮标签:朱熹

    南宋周密曾写过一本书,叫《齐东野语》。虽说是一本笔记,但其中不乏历史之事,所以很有研究价值,这本书曾记载营妓严蕊靠一首词,赢得官司,为自己洗冤的故事。故事大概内容是这样:台州知府唐仲友,和一些女人交好,闲着没事就会找人家,谈谈诗词,聊聊曲赋,优哉游哉,甚是快乐。这些女人中,严蕊很有才华,不过身份很低

  • 朱熹:买东西怎么不叫“买南北”?学生都不解,10岁孩童一语道破

    历史人物编辑:舞养生息标签:朱熹

    “王朝交替,时代变迁,风云涌动。英雄豪迈,壮志酬筹,出身乱世,立于乱世,建太平基业。”是时势造就英雄还是英雄创造时势。春秋战国,天下纷争,各国积极寻求变法为求变强兼并他国,这一时期,出现许许多多杰出的军事家和思想家,影响后世久远。历史书上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说的正是这一时期,为成强国,不断寻找适

  • 朱熹问学生:为何叫“买东西”不是“买南北”?10岁孩童道破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史飞卿标签:朱熹

    中国古代的统治思想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在后来更是成为了主流思想,正因如此,孔子和孟子也被奉为圣人,备受后世之人的推崇和尊敬,在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上的主流思想之后,很多的文人学者也在原有的基础上将儒家文化进行发展和传承,其中就有宋朝时期的文学大家朱熹,他在后来也被世人尊称为朱文公或是朱子,从这样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