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平乐》中的神童晏殊,到底有多么逆天?

《清平乐》中的神童晏殊,到底有多么逆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有坑V 访问量:323 更新时间:2024/2/14 12:38:35

在电视剧《清平乐》中,出现了很多我们曾经在语文课本中全文背诵过的作者,可以说仁宗朝,是大宋政治清明、国力强盛、文风鼎盛的年代。

在这么一群文学家中,最不可忽视的一位就是号称“神童”的晏殊,因为没有他,就可能没有范仲淹、欧阳修等这些千古流传的大文豪了。

晏殊自幼聪颖,五岁的时候就能创作诗词,被誉为“神童”。在景德元年,晏殊受到江南按抚张知白的推荐,以神童的身份参加考试。

当时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共有数千人,但是晏殊毫不紧张,自信地答完了试卷,受到宋真宗的喜爱,赐他为同进士出身。

晏殊虽为神童,但是也有幸得遇明主,当时的宰相寇准认为晏殊出身江南,想打压他,但是被宋真宗制止,皇帝说道朝廷进行科举,是为了求有才之士,不能因为地区而歧视有才之人。就这样,晏殊受到真宗保护躲开了最初的官场倾轧,被留在秘阁得以继续读书学习。

晏殊成人后历任光禄寺丞、太常寺丞等,后来做到了翰林学士。晏殊性格谨小慎微,真宗有时向他问一些问题,都是通过纸张进行提问。

而晏殊怕来回传递的路上有人捣鬼,每次写好自己的见解之后,都会连同提问的纸条一起送还给宋真宗。皇帝对他这种做事态度非常欣赏,只可惜不久之后由于生病驾崩了。

当时宋仁宗继位时仅仅十二岁,而刘太后和宰相丁谓开始争权,晏殊坚定站在刘太后这一方,提出了“垂帘听政”的建议,从此开了宋朝太后秉政的历史。可以说,晏殊的这个提议改变了宋朝整个历史,正是因为宋朝数位太后的治世之才,才有了宋朝繁荣的政治经济面貌。

晏殊后来因为反对刘太后的决定,被贬为知应天府。虽遭到贬黜,但是晏殊并没有自暴自弃,反而大力发展地方教育,在他的扶持下,当地的应天府书院邀请到了知名文豪范仲淹为讲师,成为了四大书院之一,创立了大办教育的先河。可以说,重教育重知识,晏殊的教育理念和现代人有着惊人的相似。

在晏殊的一生,一直没有放弃过对教育的推崇,后来他担任宰相,不仅改革了教学内容,还成立了州学、县学等一系列官学,上演了“庆历兴学”,这一教育史上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一幕。

精通诗词文赋,以“神童”出道,婉约派的始祖;创办官学,大力发展教育,“兴自公始”。这些事情拿出来一个放在任何人身上都能够流传千古,并且足够骄傲一生了。但是晏殊绝不止步于此,他甚至精通兵法,扭转了北宋和西夏两国之间的战局。

当时李元昊称帝,建立了西夏国,并且发兵北宋,一时宋朝的形式岌岌可危。

晏殊具有超强的大局观,全面分析了宋朝的军事形势,提出了四条强军建议:撤销太监监军、招募弓箭手、资助边关军饷和追回被侵占的物资。这四条建议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一条,他废除了在唐朝时期盛行的太监监军、外行指挥内行的惯例,让军队的统帅真正能够决定战争中的大小事宜,很快宋朝就对西夏的进攻开始反击,并取得了胜利。

随后,晏殊成为了宰相,几年后又遭到了罢黜,但是宋仁宗一直对晏殊怀有敬意。曾经仁宗以宰相的规格接待晏殊,让他为自己讲经解惑。晏殊逝去之后,仁宗亲自去吊唁,并赐谥号“元献”。

晏殊非常看重有才能的人,范仲淹、王安石都是他的门下弟子;韩琦、欧阳修也都得到过晏殊的引荐和栽培,可以说,当时晏殊提拔的人都为贤能之人,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决定,“庆历新政”这一政治改革其实就是由晏殊领导的。晏殊这一生,成就了大事业,也是大学问者,是所有文臣的最高峰。

标签: 晏殊

更多文章

  • 晏殊的一首词,风调闲雅,气象华贵,为宋初词坛的代表作!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晏殊

    《清平乐》是一首景致的写景抒情小词,较好地体现了晏殊词雍容华贵、风调清雅的特点。晏殊十四岁即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官至宰相,因其身处年代可谓国富民安,人称“太平宰相”。他的词被评为“传花间之余韵,开宋词之先声”,虽有花间的影响,却能自成一体。词风温润秀洁,和婉明丽,词中蕴含哲理,有《珠玉词》一百三

  • 晏殊最具哲理的一首词:请珍惜你所拥有的

    历史人物编辑:云裳小历史标签:晏殊

    时间总是悄悄的溜走,让人总是无助的看着自己的过去,甚至还没有来得及过好自己的现在,又开始了那无奈的回忆。未来,到底何去何从?所以,与其抓住已经成为过去和梦想还没有发生的一切,我们为什么不好好的珍惜现在呢?其实我们与其沉浸在无穷无尽的伤感与追悔之中,倒不如放开怀抱,珍惜我们眼前所能拥有的,恰如晏殊的那

  • 晏殊这首词,写出一见钟情和物是人非的惆怅

    历史人物编辑:云裳小历史标签:晏殊

    在那样一个偶然的机会,你简单的一个轻盈的回眸,让我沉寂多年的心怦然而动,你并不漂亮,这种感觉为何如此剧烈?与你素不相识,为何让我感到如此亲切?从那一天开始,我的生活不再平静,就像宁静的水面投入一块巨石,就象大海之潮波澜澎湃。你那不曾清晰的面容,每时每刻悬浮在我的面前,它挡住了我的原本明亮的双眼,让我

  • 朱熹:买东西为何不叫“买南北”?学生们疑惑,10岁小孩一语道破

    历史人物编辑:张甲良标签:朱熹

    东、西、南、北皆为方位,那为何“买东西”和“买南北”不是近义词,换个说法就是,买东西为何不叫“买南北”呢?朱熹,一位在理学、教育、科学、美学、文学、书法等领域具有卓越成就的历史名人,也曾提出过同样的疑惑。这样一位关注自然的名人,同样对生活也察之甚深。大家都习以为常的用语,朱熹跳出限定圈进行了思辨,同

  • 被朱熹冤枉的才女,靠一首词,岳飞儿子就放了她?

    历史人物编辑:刘纪亮标签:朱熹

    南宋周密曾写过一本书,叫《齐东野语》。虽说是一本笔记,但其中不乏历史之事,所以很有研究价值,这本书曾记载营妓严蕊靠一首词,赢得官司,为自己洗冤的故事。故事大概内容是这样:台州知府唐仲友,和一些女人交好,闲着没事就会找人家,谈谈诗词,聊聊曲赋,优哉游哉,甚是快乐。这些女人中,严蕊很有才华,不过身份很低

  • 朱熹:买东西怎么不叫“买南北”?学生都不解,10岁孩童一语道破

    历史人物编辑:舞养生息标签:朱熹

    “王朝交替,时代变迁,风云涌动。英雄豪迈,壮志酬筹,出身乱世,立于乱世,建太平基业。”是时势造就英雄还是英雄创造时势。春秋战国,天下纷争,各国积极寻求变法为求变强兼并他国,这一时期,出现许许多多杰出的军事家和思想家,影响后世久远。历史书上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说的正是这一时期,为成强国,不断寻找适

  • 朱熹问学生:为何叫“买东西”不是“买南北”?10岁孩童道破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史飞卿标签:朱熹

    中国古代的统治思想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在后来更是成为了主流思想,正因如此,孔子和孟子也被奉为圣人,备受后世之人的推崇和尊敬,在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上的主流思想之后,很多的文人学者也在原有的基础上将儒家文化进行发展和传承,其中就有宋朝时期的文学大家朱熹,他在后来也被世人尊称为朱文公或是朱子,从这样的称呼

  • 大儒朱熹的儒学主张与孔子的正统儒家思想差别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苦咖啡不苦标签:朱熹

    就是了解过儒家学派的发展史,就会知道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造者,而朱熹可以说是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因此,孔子和朱熹的思想就是内核都是差不多的,但是朱熹有更加多的延续和发展。孔子时期,他对于儒家学派可以说是开山鼻祖般的存在,因为他才创立了仁爱儒家学派。在他的带领之下,才有这么多喜爱儒家学派,喜欢儒家学说的

  • 隐居乡间儒者范浚,96字《心箴》,为何让大儒朱熹帝皇嘉靖心仪?

    历史人物编辑:知深娱乐标签:朱熹

    柳哲南宋大儒朱熹千里迢迢,曾三访浙江兰溪的宿儒范浚而未能如愿,获读其《心箴》,不禁拍案叫绝,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抄录回家,反复体会,可谓是范浚的第一位“铁杆粉丝”。《心箴》对朱熹理学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朱熹后把《心箴》编入《孟子集注》,他还为范浚立传——《香溪范子小传》,这样写道:“近世言浙学者多尚

  • 江西这个寺庙,文天祥、朱熹都曾慕名前来,如今知道的游客不多

    历史人物编辑:乞丐也爱生活标签:朱熹

    江西的文物古迹众多,乐安县的流坑村更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每年都有很多游客前往参观,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在离乐安县城18公里的鳌溪镇白竹村,这里有座石桥,石桥下方有座寺庙,名为“石桥寺”。石桥原本是座红石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千百年来的地壳运动,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大洞,桥高15米,宽20米,桥身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