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晏殊的《浣溪沙》,不如怜取眼前人——大宋宰相的人生感悟

晏殊的《浣溪沙》,不如怜取眼前人——大宋宰相的人生感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川妹美食 访问量:2700 更新时间:2023/12/23 20:08:08

如果能够穿越,大多数文人最向往的就是回到煌煌大宋,就算是偏安一隅的南宋也可以暖风熏得游人醉,更别说回到繁荣富强的北宋了。而宋仁宗时期,无疑是政治最稳定,民生最富庶的时候。这一切成就都离不开当时的太平宰相——晏殊

晏殊是政坛的常青树,获得了两代帝王的知遇之恩,提拔重用都是超乎规格的。上升之快,职务之高,都是同时期举子们望尘莫及的。然而,在春花渐渐离别枝头时,他还是感伤;在夜宴即将结束时,他也还是落寞。

“大人,今晚的月色不美吗?”一个歌姬悄悄地靠近了晏殊,她身上的香味淡淡的,但却像一团云雾般笼罩了四周。

晏殊看着眼前的丽人,神思从远方拉回,“美,十六的月亮是最美的。”

“那是小女今天弹的曲子不够动听吗?大人为何闷闷不乐?”那名歌姬一边说话,一边近身贴着晏殊坐下,那飘在身后的五色丝带,一下子落在晏殊身上,倒像是有意无意的给宰相大人穿上了仙人的羽衣。接着,歌姬随手拨弄了一下手边的琵琶,叮叮咚咚的声音,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晏殊的心房。

“曲有终,人有散。此刻良辰美景,不去想那些。我前些日子填了首《浣溪沙》,你此刻唱来听听吧。”

“是那首,满目青山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吗?竟是大人做的,奴家前几日还在文星楼唱了呢。当时听的人,谁不叫好,都在夸填词的人是玻璃心肝,把世事都看透了。”

“是,就是那首。”说着晏殊带着那名歌姬,登上庭院中最高的赏心亭,月色旖旎,照在二人身上像泼洒开的牛乳,醇厚而甘甜。歌姬如花的面庞,映着星光点点,真像那瑶台上的仙女。

那歌姬轻轻试了试音色,当真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众人都安静下来,准备聆听这仙人妙曲。「链接」点击蓝色链接,可以去喜马拉雅收听长安燕语老师给大家倾情播出的本期节目。《听见宋词》在喜马拉雅等你哦。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这是《珠玉词》中的别调,开头两句是说,人生是短暂的,离别是寻常的,也是最使人伤心的。首句劈空而来,语甚警炼。“一向”,即一晌,一会儿。片刻的时光啊,有限的生命!惜春光之易逝,感盛年之不再,这虽是《珠玉集》中常有的慨叹,而在本词中这样直白的呼喝而出,的确是有着震撼人心的功效。这里注意的是,作者感叹的不是去国千里、也不是生离死别,而是寻常的离别。不是那种泣血椎心的悲痛,但却眉间心上、辗转不去。

“等闲”二字,却不等闲,从中可以窥见词人的情深。在短暂的人生中,别离却不止一次,已经变成了寻常事。如此忧伤的离别,填满了我们有限的生命,这怎不令人“易销魂”呢?

“酒筵歌席莫辞频。”上片末句是说,酒宴歌舞就不要推辞了吧。对此,词人唯有强自宽解,痛苦是无益的,不如对酒当歌,自遣情怀。“频”,谓宴会的频繁。叶梦得《避暑录话》载,晏殊“唯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每有佳客必留,留亦必以歌乐相佐”。“酒筵歌席”,即指这些日常的宴饮。这句写及时行乐,聊慰此有限之身。

相传,晏殊常常以“空杯宴”待客。宋代叶梦得《避暑录话》中记载了晏殊家举办的“空杯宴”场景:晏殊宴请宾客不会事先做隆重的准备,直到看见客人来了,才命人简单布置一个空杯,斟了酒以后,上点简单的果蔬小菜,与客人谈笑风生。宴罢,众人吟诗作赋,颇具寒士雅集的风采——这就是晏家声名远扬的“空杯宴”。《宋史·晏殊传》亦载:“殊性刚简,奉养清俭”。晏殊身为朝廷重臣,所得俸禄颇丰,可他的日常生活却如一介寒士。晏殊平日饮食清淡且很少,他从小到老都喜欢吃家乡风味的油煎麦饼,佐以一头葱几瓣蒜,就可饱餐一顿。晏殊曾对宋真宗坦陈自己“喜宾宴饮”,但他的宴会却俭朴如斯。曾巩赞他“奉养若寒士”,绝非溢美之词。

由此可见,晏殊喜欢与朋友们宴饮,并不是贪图口腹之欲,也不是耽溺声色之好,而是想要与朋友们清谈、共饮,度过这人生中相聚的美好时光。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换头两语是说,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的江山,徒然的怀念远别的亲友;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风雨摧落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从上篇的感伤一下变调,忽然就气象宏阔、意境苍茫起来,不得不说,晏殊的笔力确实惊人,已经达到了纵横自如的境地。他以健笔写闲情,兼有刚柔之美,当真是不可多得的佳句。

与其徒劳地思念远方的亲友,因风雨摇落的花朵而伤怀,不如实际一些,珍惜眼前朋友的情谊。“不如怜取眼前人。”结句是说,不如在酒宴上,好好爱怜眼前的人。作为富贵宰相的晏殊,他不会让痛苦的怀思去折磨自己,也不会沉湎于歌酒之中不能自拔,他要“怜取眼前人”,也只是为了珍惜和把握现实的生活,不被往事和感伤打败,这也是作者对待生活的一贯态度。

本词是《珠玉词》的代表作。词中所写的并非一时,所感的也非一事,而是反映了作者人生观的一个侧面:悲年光之有限,感世事之无常;慨叹空间和时间的距离难以逾越,慨叹对消逝的美好事物的追寻总是徒劳,在山河风雨中寄予着对人生的哲理的探索。本来词意是颇为颓靡的,但词人却把这种感情表现得很旷达、爽朗,可见其胸襟与气度。

朋友们,晏殊这位大宋宰相的人生感悟,对你也一定有了发,让我们抓紧眼前的一切,积极的拥抱生活吧!

浣溪沙宋代 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标签: 晏殊

更多文章

  • 《清平乐》最虐剧情,晏殊劝仁宗不要亲征,谁注意仁宗说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豆豆体育标签:晏殊

    #清平乐#在第18集的剧情里,晏殊以国朝无嗣为名力谏宋仁宗不可亲征,陛下对晏殊吐露出诛心之语。初一看觉得奇怪,满殿朝臣,议论了半天政事,官家亦是决然理性弹压群臣坚持己见。晏殊同样以理谏言君主,却激怒了仁宗。乍一看宋仁宗这番话显得有些莫名其妙,但细细看来这也并不奇怪。晏殊的劝谏,固然是情势逼迫,但对两

  • 晏殊批评太子写诗烂,惹怒太子,却得到皇帝欣赏官至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大圣标签:晏殊

    北宋真宗赵恒的东宫官因年迈体衰,向宋真宗递上一张告退的表章。这样一来,东宫官这一职务,就暂时空着。张知白以神童荐举晏殊应进士试。晏殊虽然年小,与千人并试却神气不慑,挥笔立就,才华横益。宋真宗想到了自已主持御试时,见过晏殊的才华,恨不得马上就让晏殊担任东宫官职务。晏殊上任以后,太子赵祯把一首诗给他点评

  • 晏殊的一首爱情词,抒情婉曲细腻,内含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历史人物编辑:小时悟史标签:晏殊

    这首一首念远怀人的爱情词,是晏殊“艳情词”的代表作之一。《清平乐·红笺小字》宋代:晏殊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上阙修书寄情。红笺是唐代的一种制作精美的名笺,相传由唐代才女薛涛首制。这句“红笺小字”点明事件,词里的主人

  • 晏殊一首闺怨词,风格深婉含蓄,神韵高远,堪称佳作!

    历史人物编辑:大康生活标签:晏殊

    晏殊词多反映社会生活以及生命感悟,较少闺怨词,该词可谓闺怨词的代表之一。《踏莎行》站在女性的角度,刻画了一位后悔草率跟意中人分别,相思忧愁难寄的思妇形象。同写闺怨词,晏殊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词含蓄委婉,典雅清新,艳而不俗,一洗晚唐五代轻佻浅薄的词风。《踏莎行·碧海无波》宋代:晏殊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

  • 晏殊:因为美好的回忆,才有了如今孤独的相思

    历史人物编辑:小伟生活标签:晏殊

    初春的夜,站在自家的露台上,看着风卷残花,感受秋雨婆娑,心中惆怅不已。啊:风华是一指流沙,苍老是一段年华,夕阳虽好却已黄昏,晚霞一抹,只是淡淡云嫣。雨,实非最寻常的。相反,她很特殊、很美。美的无法用世俗的言语来描绘。遥望灰蒙蒙的天空,雨花四溅,雨水飘零。春雨中,领略到了一种烟雾般的渺茫,一种水晶般的

  • 《清平乐》热播,“秀才”喻恩泰回归,演绎一代名相晏殊

    历史人物编辑:遇见就珍惜标签:晏殊

    制作精良,选角用心,“秀才”回归这部剧不管是从服化道,还是演员的选择,都很费心思。片头片尾沿用了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风格,整体就是一幅长长的画卷,用画卷与歌词共同叙述故事,很用心,也从中体现出宋仁宗时期的宫廷礼仪、市井生活、以及金榜题名等景象,有画面感和故事感。除此之外,剧中整体画面构图

  • 品味晏殊的闲情与闲愁

    历史人物编辑:旅游没有理由标签:晏殊

    苏轼之前,甚至之后,宋词不少轻音乐,主题都是闺情,闲情,风花雪月,离愁别绪,艳遇雅集是这些词的主题,庭院、小楼、秋千、落花,小径、柳絮、雕梁画栋、琐窗朱户、以及案几上的香,都在他们精致的描摹下产生唯美的诗意。唐诗要大声朗读,宋词慢慢品味。这种慢慢品味的闲愁与闲情,代表人物是晏殊和晏几道父子。晏殊无论

  • 从吕秀才到晏殊,文化人的进化论

    历史人物编辑:畅乐体育标签:晏殊

    要说将古风做到极致的古装剧,最近热播的《清平乐》算得上其中的佼佼者。不仅剧名《清平乐》取自词牌名,剧中大到亭台楼阁,小到簪花配饰,处处比着宋仁宗时期的实物和资料......还有晏殊、范仲淹、欧阳修、韩琦这些常出现在语文课本上的文人,如今都在《清平乐》中登场了,被网友笑称“背诵并默写全文”男团。而作为

  • 辛弃疾最经典的一首婉约词,艺术成就不输柳永和晏殊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晏殊

    《青玉案·元夕》是辛弃疾的一首经典词作,也是辛弃疾最经典的一首婉约词,即便是和北宋婉约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艺术成就上也毫不逊色。这首词主要通过描写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以及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来寄托词人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整首词构思巧妙,语言含蓄婉转,令人

  • 《清平乐》中的神童晏殊,到底有多么逆天?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有坑V标签:晏殊

    在电视剧《清平乐》中,出现了很多我们曾经在语文课本中全文背诵过的作者,可以说仁宗朝,是大宋政治清明、国力强盛、文风鼎盛的年代。在这么一群文学家中,最不可忽视的一位就是号称“神童”的晏殊,因为没有他,就可能没有范仲淹、欧阳修等这些千古流传的大文豪了。晏殊自幼聪颖,五岁的时候就能创作诗词,被誉为“神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