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杨玄感为何背叛隋炀帝?父亲杨素是隋朝二号人物,家族成员很荣耀

杨玄感为何背叛隋炀帝?父亲杨素是隋朝二号人物,家族成员很荣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历史 访问量:846 更新时间:2024/1/14 10:52:50

杨玄感的父亲杨素在病重时,曾经问弟弟杨约:我还要活下去吗?从此以后,杨素再也不吃药了,结果活活病死了。

那么杨素为什么宁可死,也不吃药呢?当他病重的时候,隋炀帝杨广是天天派太医过去给他诊治,并且赐给他各种名贵的药材,可谓是无微不至。

可是在太医回去的时候,隋炀帝总是悄悄问太医,生怕杨素不早点死去。由此可见,位极人臣的杨素,显然已经成为了隋炀帝的头号大敌。

01杨素家族,成为了隋王朝的二号家族。

封建王朝地位最崇高的家族,当然是皇族。杨坚和杨广,无疑是帝国最高的统治者,他们的家人自然也是获得了崇高的地位。

可是隋王朝其实还有一个十分庞大的家族体系,那就是杨素家族。杨素是正儿八经的关陇集团成员,是弘农杨氏的后裔。

早在北周武帝宇文邕时期,杨素就已经得到了重用。因为敢于为战死的父亲寻求追封,得到宇文邕的赏识,被封为车骑大将军。杨素跟随宇文宪攻打北齐,屡立战功,为灭亡北齐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宇文邕封为成安县公。后又带兵打破陈国军队,家族日益显耀。得知杨坚有称帝的想法,在宇文邕去世后,杨素果断投靠到了杨坚门下,帮助杨坚夺取帝位,又带兵南下,灭亡了南陈,完成了隋王朝一统天下的大业。此后杨素又帮助杨坚平定了杨谅叛乱,地位达到了巅峰,成为了隋王朝说一不二的二号人物,仅次于杨坚。杨素的家族成员们也纷纷得到了杨坚的封赏,成为了国家栋梁,几个儿子包括杨玄感在内,都成为了朝中重臣。

一时间杨素家族和杨坚家族一样,都是帝国核心家族成员。等到隋炀帝上台以后,他也发现了这一状况,于是就打算把杨素家族给削弱了,以此增加自己的筹码。

素虽有建立之策及平杨谅功,然特为帝所猜忌,外示殊礼,内情甚薄。太史言隋分野有大丧,因改封于楚。楚与隋同分,欲以此厌当之。素寝疾之日,帝每令名医诊候,赐以上药。然密问医人,恒恐不死。素又自知名位已极,不肯服药,亦不将慎,每语弟约曰:“我岂须更活耶?”素贪冒财货,营求产业。东、西二京,居宅侈丽,朝毁夕复,营缮无已。---《隋书》

功高盖主的杨素,自然不是白痴,他明白隋炀帝的心思。当年杨坚活着,还能压得住杨素家族,可是杨坚死后,谁还能保证杨素家族不会谋反呢?

为了保住自己的家族成员,杨素甘心赴死。而这一件事他们内部肯定是开过会的,杨素那几个儿子眼睁睁看着父亲因为受到隋炀帝的猜忌而赴死,难道他们心里没有恨意吗?

02隋炀帝削弱关陇集团势力,杨玄感是为了集团利益起兵。

隋王朝是关陇集团建立起来的王朝,西魏、北周、大隋以及大唐,这四个朝代的皇帝,全部都是关陇集团的成员。

隋王朝更是关陇集团垄断的一个朝代,他们这个集团在杨坚时代,享受着至高无上的荣耀,杨素就是其中一员。

隋炀帝上台以后,当然不希望关陇集团时时刻刻把持朝政,所以他打算试行科举制度,如果能够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话,将来就可以慢慢分化关陇集团的力量。此外他还将关陇集团分散到全国各地去,让他们有一块自己的封地。表面上是实行了分封制度,其实地方官员们都是朝廷所控制,时刻监视着这帮人。而且隋炀帝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甚至开始对关陇集团的成员大肆屠杀。这已经是赤裸裸地在削弱这帮人在帝国的地位。这一系列操作过后,其实隋王朝的根基已经不稳了。因为支持杨家称帝的关陇集团,已经与隋炀帝本人离心离德。

杨玄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选择起兵造反的。他为的是维护关陇集团的利益,说到底,就是为了维护杨素家族的利益。

时帝好征伐,玄感欲立威名,阴求将领。谓兵部尚书段文振曰:“玄感世荷国恩,宠逾涯分,自非立效边裔,何以塞责!若方隅有风尘之警,庶得执鞭行阵,少展丝发之功。明公兵革是司,敢布心腹。”文振因言于帝,帝嘉之,顾谓群臣曰:“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故不虚也。”于是赉物千段,礼遇益隆,颇预朝政。---《隋书》

其他家族出了什么事情,他可管不着。当初他老爸杨素可是帝国二号人物,如今杨素家族却跟核心权力不沾边,杨玄感当然不答应。

03杨玄感世袭楚国公,却被架空了权力。

杨玄感是杨素的长子,在杨素去世以后,顺理成章地继承了杨素的楚国公爵位。可是杨玄感却觉得自己应该得到更多,比如司徒的位置。

当年杨素就是在司徒的位置上去世的,杨玄感也希望自己能够继承这一职位。但是爵位可以继承,官职却不能,因为能力大小是有差别的。

杨玄感显然是没有他老爹杨素那种能力的,让他一下子就做司徒的话,或许会把国家给搞乱了,这也是隋炀帝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追骑至,玄感叱之,皆惧而返走。至葭芦戍,玄感窘迫,独与弟积善步行。自知不免,谓积善曰:“事败矣。我不能受人戮辱,汝可杀我。”积善抽刀斫杀之,因自刺,不死,为追兵所执,与玄感首俱送行在所,磔其尸于东都市三日,复脔而焚之。余党悉平。其弟玄奖为义阳太守,将归玄感,为郡丞周琁玉所杀---《隋书》

为此杨玄感心里很不开心,因为他们家的门生故吏们一个个在朝中拜将封侯,都是响当当的大人物了,而自己作为杨素的长子,却只有一个礼部尚书的虚职。

他觉得自己在地位上受了委屈,所以必须要给自己争取权威,这才谋划了一场叛变。也就是说,杨玄感的叛乱,说到底,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总结:封建时代的叛乱,说是为了百姓,简直瞎扯淡。

封建时期的叛乱,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都是为了个人利益。剩下那百分之一,或许是脑抽了,才会跑出来叛乱,反正绝对不会有人说为了给百姓谋福利,才会选择叛乱。

项羽推翻暴秦,那是为了恢复楚国,建立自己的帝国。刘秀起兵反王莽,那是因为王莽严重伤害了老刘家的利益。曹操孙权刘备起义全都是为了个人利益。

由此可见,杨玄感起义也是一个道理,完全是为了让自己得到朝中大权。他想要废掉隋炀帝,改立秦王杨浩作为皇帝,继而控制杨浩,自己成为杨坚那样的权臣。

此后的事情就可以参照杨坚了,得到杨浩的禅让,杨玄感就可以自己做皇帝了。自古以来的封建统治者,都是这么玩的。

参考资料:《隋书》

标签: 杨玄感

更多文章

  • 杨玄感起兵反隋,李密献3策相助,一代猛将为何依旧兵败如山倒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小康标签:杨玄感

    父亲杨素是隋朝的开国功臣,一生为隋朝南征北战,后官拜司徒、楚国公,一时风光无限。杨家在朝堂之上声名显赫,但伴随着这样如日中天的权势而来的往往是帝王的猜忌和杀机。杨家的权倾朝野绝不是隋炀帝愿意看到的,他甚至对身边的臣子说过:“使素不死,终当夷族。”杨素并不是没有察觉到隋炀帝的意图,他甚至这位帝王的多次

  • 为何杨玄感和李密身首异处,李渊却能得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超级搞笑标签:杨玄感

    因为杨玄感、李密以及李渊在面临同样的两个战略选择时,杨玄感和李密都因为犯了同一个错误,就是都过于自负,而且急于取得成果,选择了较为冒险的战略,最终身首异处,李密最开始是杨玄感的谋士。杨玄感反隋的时候,李密给了他三个策略。第一个策略是、进攻幽州,如果把幽州占住了,就可以把把隋炀帝的归路给切断了。第二个

  • 杨玄感之乱,打响隋末贵族起义的第一枪

    历史人物编辑:用哥说球标签:杨玄感

    大业九年(613年),礼部尚书杨玄感在黎阳起兵叛乱,打响了贵族反抗隋炀帝统治的第一枪,虽然杨玄感之乱只短短两个月就被平息,但是却给隋朝灭亡埋下了伏笔。杨玄感是谁?杨玄感是隋朝开国功臣杨素之子,凭借着杨素的庇佑,杨玄感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官拜礼部尚书。隋炀帝与杨素隋炀帝登基称帝和杨素密不可分,可以说隋炀

  • 杨玄感:隋肯定亡!“隋三征高句丽”和“隋历二世而亡”的联系

    历史人物编辑:王二猛标签:杨玄感

    ◆前言:隋朝一统天下,气势很盛,但两世而亡,像极了封建王朝的开始——秦朝。大国灭亡自然有很多的原因,除了最直接的隋二帝个人的作风问题,还有很多关乎国之根本的弊端。有人说隋朝亡于内乱亡于门阀贵族也有人说隋朝是亡于科举制,还有人说隋朝在三征高句丽时已经宣示了二世而亡的必然性。隋朝为什么会讨伐高句丽,在征

  • 杨玄感之乱:揭开隋末反帝的序幕

    历史人物编辑:清依说史标签:杨玄感

    杨玄感,弘农华阴人,隋朝权臣杨素长子,袭爵楚公,授柱国、郢宋二州刺史,官拜鸿胪卿、礼部尚书。杨玄感作乱之前,隋朝各地已经星星点点有抗税、抗役、抗官府的农民斗争。但是他是第一个举起反抗隋炀帝统治旗帜的贵族。讨伐檄文一出,天下震动,群起响应,大家的斗争目标开始指向隋朝最高统治者。大隋几十年建立的威信开始

  • 隋朝贵族、朝中重臣的杨玄感是如何一步步走向造反死亡之路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忘的历史标签:杨玄感

    公元613年,隋朝二世皇帝杨广继位第九年,6月,杨玄感于黎阳起兵反隋,敲响了隋朝灭亡的丧钟。但杨玄感这次起兵很快就在同年8月被朝廷扑灭,他本人不想被朝廷活捉让其亲弟弟将其杀死。造反失败后,其家族被杨广诛杀,而且其姓氏也被改为枭姓,和唐朝武则天害死王皇后将其姓氏改为蝮如出一辙。杨玄感何许人?他为什么要

  • 李密造反,由至交好友杨玄感拉下水,牛角挂书成了他们相识的红娘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杨玄感

    李密在隋唐时期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隋末天下大乱时,李密成为瓦岗军首领,就连李世绩、程咬金都曾经是他的手下,而且他出身非常显赫,是有名的出生于四世三公的贵族家庭,他和大唐开国皇帝李渊有着差不多的经历,他的祖父李弼和李渊的祖父李虎是老同事,都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到了隋朝,他们都是贵族子弟。这些人,出身好

  • 宇文士及明明是一个“大奸臣”,为什么还能混得顺风顺水?

    历史人物编辑:苏胜朝标签:宇文士及

    宇文士及,宇文化及之弟,隋朝时就与其父宇文述一起辅佐过杨广,后又帮助他的哥哥操持政务,最后投奔了李世民,这其中他的能力一般,功绩可以说也一般,看似除了嘴甜以外别无它处,但他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知道在关键时刻如何选择。世人评价宇文士及的时候都认为其与魏征、房玄龄等人简直是典型的忠奸之分,但纵观历朝历代

  • 此将倒曳九牛回,挺狂,罗士信拿棍砸他,他横戟一招架,两膀劈了

    历史人物编辑:根想说娱标签:罗士信

    兴唐传》里有一将,此将横推八马倒,倒曳九牛回,人称“八马将”。这个人就是虹霓关总兵新文礼,攻打瓦岗山的时候,他以为瓦岗没高人,挺狂,正在阵前撒野,罗士信来了,拿棍子砸他,他横戟一招架,两膀子劈了。他力气大,罗士信比他力气更大!新文礼因为力气大,在两军阵前出尽了风头,瓦岗将都不是他对手。秦琼发愁怎么对

  • 战败五虎锤震小霸王的的银锤无敌将,却遇到了堪比李元霸的罗士信

    历史人物编辑:黄毅标签:罗士信

    昌平山邱瑞归顺瓦岗山之后,宇文化及又推荐了一员猛将出征了,这次他派出了被称为银锤无敌将的人物。瓦岗山这次遇到了劲敌,小霸王翟让被打伤昏迷,瓦岗五虎将也相继败阵,十多员战将围攻也不是对手。瓦岗军在秦琼与徐茂公的商量之下,他们派出了木锤将迎敌,又调来了不亚于李元霸的四猛无敌将,瓦岗山的几场大战又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