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匈奴人刘渊异军突起:我命由我不由天!五胡十六国他才是领头人

匈奴人刘渊异军突起:我命由我不由天!五胡十六国他才是领头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零点历史说 访问量:1010 更新时间:2023/12/12 11:26:19

汉武帝降服南匈奴以后,很大一部分匈奴人逐渐汉化,进入中原地区生存。司马懿屠灭辽东公孙渊以后,鲜卑各部诸如慕容氏、段氏、拓跋氏、宇文氏等,也逐渐进入中原地区生存。

这么一来到了西晋年间,胡人在中原地区生活,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儿了。但是从地位上来讲,胡人那就是中原汉人的马仔,基本都是干苦力的命。

任何一个民族都会有英雄人物,这个时候肯定会有人大喊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又或者从内心迸发出这么一句话:我命由我不由天!

的确如此,西晋共计52年,其中一大半时间都在司马家各路王爷的内斗之中。因此胡人看准了时机,终于找到了逆天改命的好机会。

一、刘渊的崛起,绝非偶然。

东汉末年,汉朝对河套地区的控制其实已经相当薄弱。到了曹操掌权的时候,为了防止胡人人口爆棚后南下捣乱,所以就将南匈奴一分为五,每一部都选拔一位汉人监管。

可是伴随着曹魏政权的内乱,胡人内部也开始蠢蠢欲动。西晋虽然取代了曹魏的统治地位,可是对胡人的监管力度,却远不及曹魏。

尤其是司马炎统治时期,刘豹、刘渊等胡人领袖逐渐将分裂在并州的5部南匈奴重新聚拢起来。这下好了,西晋有识之士们自然是纷纷担忧,可司马炎却呵呵一笑:我家的奴儿,能翻得起什么大浪?

可惜司马炎看不到的是,除了南匈奴外,关陇地区的氐族、羌族,甚至东北地区的鲜卑各部,人口都在急剧增加,逐渐失去了控制。这些胡人杂居了一阵子以后,居然还衍生出一个新的胡族:羯族。

一组简单的数据就能看得出西晋当时所面临的麻烦:

西汉后期,北方汉胡人口比例为:33比1。

东汉后期,北方汉胡人口比例为:18比1。

可到了西晋,北方汉胡人口比例为:3.4比1。

这下好了,汉胡人口比例越来越小,汉人的优势逐渐在减弱。而全部聚齐,就等着召唤神龙了。第一条条神龙是谁?自然是汉赵政权的建立者刘渊。

刘渊打小就在曹魏做人质,因此他对汉人的习俗和政治风貌十分熟悉,自然也就窥探出了汉人政权内部的缺点和矛盾。

那么问题来了,刘渊是匈奴人,咋姓刘呢?主要是因为刘渊自称是匈奴冒顿单于的后人。冒顿单于当年把刘邦围在白登山,差点将这位汉朝老祖宗给宰了。此后刘邦为了息事宁人,选择将公主嫁给冒顿单于,汉王朝的和亲历史就此拉开序幕。

用一个女人换来两国和平,虽说十分耻辱,但是效果似乎还凑合。因此后世君王纷纷效法。久而久之,汉匈之间的关系就更加亲密了。刘邦和冒顿单于甚至相约为兄弟,冒顿单于的后世子孙自称姓刘,一点毛病都没有。

刘渊不仅仅从祖先的角度融入汉人团体,在文化方面,刘渊也十分重视。他打小就非常好学,先后学习了《春秋左氏传》、《孙武兵法》、《史记》、《汉书》等等,全都如数家珍。

长得帅,又很有才华,这样的刘渊,其实谁看了都喜欢。因此晋武帝司马炎,第一次看到刘渊以后,就爱到不能自拔。看司马炎这尿性,如果刘渊不是胡人出身,早就出将入相了。

二、刘渊立业,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光是司马炎喜欢他,这是没用的。因为很多人看他不爽,尤其是司马家的那帮宗室,他们觉得一个给自己当奴隶的胡人,凭什么得到重用?

可非宗室的那些打工的大臣们,看热闹不嫌事儿大,偏偏很喜欢刘渊,常常在司马炎面前说刘渊的好话。

这么一来,司马炎就很尴尬了,要不要重用刘渊?这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个时候鲜卑部的秃发树机能叛乱,攻占了秦州和凉州。

这件事对司马炎的触动很大,本打算任用刘渊前去平叛的,可又想到西北地区那可是五部南匈奴的老巢啊,让刘渊去岂不是蛟龙入海?因此司马炎放弃了这一计划。

司马家的宗室们觉得这还不够,应该快点杀掉刘渊才能免除后患,原因很简单:刘渊这家伙才能不在西汉匈奴人金日磾之下,将来一定会成为祸患!

理由十分充分,司马炎没法子拒绝。为了祖宗基业,司马炎的大刀早已抬了起来。可这个时候打工仔王浑却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非要跑出来,拿自己全家老小的性命为刘渊做担保,这才保住了刘渊的小命。

躲过一劫的刘渊明白,再这么混下去,自己的小命早晚要被这帮宗室搞死。因此他在积极寻求脱身之计。恰好这个时候刘渊的老爹左部帅刘豹去世了,这可给了刘渊一个绝妙的脱身机会。

在刘渊的一番打点下,西晋王朝的大臣们纷纷建议司马炎,让刘渊代理左部帅。司马炎也终于松口,刘渊从此龙入大海。

会豹卒,以元海代为左部帅。太康末,拜北部都尉。明刑法,禁奸邪,轻财好施,推诚接物,五部俊杰无不至者。幽冀名儒,后门秀士,不远千里,亦皆游焉。---《晋书》

由于刘渊的能力比较强,而且非常喜欢结交朋友,所以五部南匈奴的各路豪杰,全都跑到刘渊这儿来,甘愿给他打工。

三、成都王司马颖,成为了刘渊起家的重要推手。

树大招风,这不是又惹上事儿了嘛!由于刘渊名气太大,朝廷随便找了个借口,就让他下岗了。好在他比较通晓人情世故,跑去贿赂了成都王司马颖,刘渊瞬间从失业在家的状态,转变为了宁朔将军,手握五部南匈奴的军权。

等到八王之乱的时候,五部南匈奴的领导们,也聚在了一起开了个大会,主要目的就是恢复匈奴人的宏图大业,不再继续跟着西晋王朝混。而这个领头人便是刘渊。

由于成都王司马颖的风头正盛,所以刘渊依旧选择跟着司马颖混,背地里则开始谋划自己的反叛计划。

司马颖成为皇太弟以后,还梦想着刘渊能成为自己的心腹,所以先后将刘渊任命为屯骑校尉、代理辅国将军、冠军将军等职务。

杨骏辅政,以元海为建威将军、五部大都督,封汉光乡侯。元康末,坐部人叛出塞免官。成都王颖镇邺,表元海行宁朔将军、监五部军事。---《晋书》

可司马颖的崛起,引起了其他宗室的强烈不满,各路诸侯王纷纷前来挑战,搞得司马颖脑壳疼。刘渊此时地位已经很高了,积攒了足够的资本以后,他便打算回到自己的部族当中去,到时候振臂一呼,还不是一呼百应嘛!

为此刘渊主动向司马颖提出建议:老大,我去五部南匈奴叫人,你在这儿等着我!

司马颖不免忧心忡忡:要不我跟着你一起去?

刘渊连连摇头:老大啊,你是天潢贵胄,哪能轻易挪窝呢?这会影响士气的!

这么一来刘渊就离开了司马颖,回到了五部南匈奴。刘渊回去以后,立刻竖起大旗,聚集5万之众,自称大单于。而司马颖则节节败退,最终灭亡。

四、建立汉赵政权,成为十六国之首。

五胡十六国里,第一个在北方搅动风云的是哪个?自然是刘渊的汉赵政权。其实刘渊建立的国家为汉政权,史称刘汉。后来他的养子刘曜继位后改国号为赵,因此合称汉赵。

后来石勒也建立了赵国,为了便于区分,所以以刘渊建立的政权为前赵,而石勒建立的政权为后赵。

刘渊崛起以后,司马腾、司马瑜等西晋宗室自然不服气,先后多次派人前来挑战,结果全都被刘渊摁在地上揍了一顿。

此后刘渊为了方便操控中原地区,主动进军山西。这可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胡人们总算有了一种翻身做主人的感觉。

氐族、鲜卑各部包括羯族等胡族,全都一股脑儿地投奔了刘渊。虽说刘渊的地盘当时还不够大,可他把各路胡族都团结在了一起,这件事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

他给了胡人们希望,原来除了汉人以外,胡人也能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权,而且实力还能这么强劲。

总结:颠覆胡汉关系,这是刘渊的终极目的。

过去胡人一般只能给西晋的汉族贵族们做奴隶,这也是为啥西晋宗室们,那么反对司马炎重用刘渊的原因。

虽然刘渊长期接受汉文化的教育,可他毕竟是匈奴人出身,西晋宗室们内心都比较膈应。毕竟家里的马夫、轿夫多数都是胡人,凭啥这个胡人可以做封疆大吏呢?

这就是典型的自己不争气,还不允许别人上进的心思。西晋宗室们一个个醉生梦死,不思进取,却又担忧家奴们纷纷翻身做主人。

刘渊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看出了问题所在。他是匈奴人没错,可他一生所学都是汉文化,因此他是一个综合型人才。

在民族大义面前,刘渊果断偏向了自己的民族。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他所需要的,不过是平等而已。既然西晋王朝给不了他们这种平等,那他们只能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了。

刘渊只是一个榜样,有了刘渊这么一个榜样在,羯族的石勒、鲜卑的慕容皝、羌族的姚苌、氐族的苻健、鲜卑的拓跋珪等等,先后都建立了属于自己民族的王朝。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参考资料:《晋书》

标签: 刘渊

更多文章

  • 匈奴人要“复汉”,曹魏时期却不敢闹事,刘渊:守边疆的人太狠

    历史人物编辑:刘帅说历史标签:刘渊

    公元304年,一个叫做刘渊的南匈奴人,在平城登基称王,宣布要与糜烂的西晋王朝决裂。然而有意思的是,这位匈奴人建立的国家,其国号竟然叫“汉”。而且刘渊在继位的时候,还发表了一番极为慷慨激昂的“即位演讲”。刘渊回顾了汉高祖、汉文帝建立大汉的伟业,颂扬汉武帝“拓土攘夷”,大骂“曹操父子凶逆相寻”,正式宣布

  • 匈奴与汉朝世代为敌, 刘渊为何却要尊刘邦等人为三祖五宗

    历史人物编辑:刘正标签:刘渊

    匈奴作为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在秦末汉初时成了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从秦时的蒙恬到汉武帝麾下卫青、霍去病彻底击败匈奴,这两个民族世代为仇,争斗了上百年。但是没有想到在三百年之后,一个匈奴人却将汉朝的几位皇帝认做自己的祖宗,他尊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蜀汉昭烈帝刘备为三祖,文帝刘恒、武帝刘彻、宣帝刘询、明

  • 刘渊死后,单皇后为什么会被新皇宠幸,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付柳红标签:刘渊

    在皇室当中,发生什么奇怪的事情都不足以为奇,毕竟这是天底下最乱,最不堪的地方。比如皇宫中那混乱的男女关系,就是封建王朝几千年来,屡禁不止的一个大问题。而在这些人里面,有一个皇后的命运特别悲惨,因为自己长得太过美貌,在丈夫去世后,竟然被自己的半个儿子强行纳为皇妃,而她还不敢反抗。这个皇后就是汉国时期刘

  • 五胡十六国开创者刘渊因何执迷继承汉业?

    历史人物编辑:徐鹏元标签:刘渊

    温馨提示:本篇文章字数共3503个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前言:晋后期,朝政昏聩,塞外游牧民族趁乱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胡人对汉人百姓残杀掠夺,民不聊生。然而这场乱象的开创者却是个另类,他有匈奴血统还有着汉人精神,他就是—刘渊。建国之后他把国号定为汉,并且追尊汉后主刘禅。那么一个匈

  • 西晋末年,刘渊做了什么事让西晋迅速走向衰弱?

    历史人物编辑:刘续标签:刘渊

    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从洛阳匆匆离去,而他这一走就如同“鱼入大海,龙出生天”。而放走他的成都王司马颖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匈奴人身上所覆盖的巨大能量,他满心希望刘渊可以率领五部匈奴前来助战,殊不知不久之后就是这个匈奴人将掀起一股“反晋”的浪潮,而掀起这股“反晋”浪潮的罪魁祸首就是司马颖本人,可惜这一切

  • 西晋掘墓人刘渊,出身匈奴为何自称汉家皇帝?两千字看懂刘渊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史料侦探社标签:刘渊

    作为十六国时期,汉赵政权的开创者,刘渊是匈奴族的首领,但是建国之后,却自称为汉皇帝。而他之所以自称为汉家皇帝,主要原因其实有两个。一是为了争夺民心,给自己一个逐鹿天下的名分;二是因为,刘渊确实有一部分刘家皇族的血统,确实是刘家的后代。刘渊生年不详,但据史学家考证,应该是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之后的几

  • 晋宫生变:孟观出塞平番乱,刘渊进任大都督

    历史人物编辑:萧家老大标签:刘渊

    晋宫生变:孟观出塞平番乱,刘渊进任大都督晋廷闻周处战死,明知为梁王所陷,所有权臣贵戚反而私下相庆幸,没一人为周处呼冤,就是张华、陈准等人亦不敢纠劾梁王,不过奏陈周处忠勇,应该优恤。有诏赠周处为平西将军,赐钱百万,葬地一顷,又拨给王家近田,赡养周处老母,便算了事。转眼间,又是一年,已至元康八年(公元2

  • 匈奴贵族刘渊起兵反晋的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大赛场标签:刘渊

    前言刘渊是匈奴贵族,他起兵反晋的影响深远而广泛。在中国历史上,这次起义标志着南北朝时期的开始,这个时期持续了近400年,直到隋朝的建立。一、政治影响南北分裂刘渊的起义导致了北方政权的分裂,南方也有其他势力抓住机会逐渐独立,这样中国就被分裂成南北两个政治实体。南方是一个多样性的政治实体,包括了五代十国

  • 高澄:绝世美男兰陵王的父亲,好色无底线,登基前被厨工乱刀砍死

    历史人物编辑:一零历史标签:高澄

    引子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历经一百五十年的北魏王朝统治末期,内部矛盾愈演愈烈。在这场权利角逐战中,高欢和宇文泰逐渐胜出。他们以丞相的身份各自拥立了一位傀儡皇帝建立了政权,史称东魏和西魏,这高欢就是东魏的实际当家人。随后两个国家为争取魏之正统地位,展开了长达十余年的拉锯战,相互之间各有胜负,不

  • 张高澄委员:“旅游日”不放假,略尴尬!建议增加假日

    历史人物编辑:张涛杰标签:高澄

    全国政协委员张高澄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记者联系到全国政协委员张高澄,他向记者介绍了今年带来的提案和建议。张高澄委员介绍说,2011年,国务院将《徐霞客游记》开篇之作《游天台山日记》记载的首日5.19定为“中国旅游日”(下称“旅游日”)。文旅部每年都举办旅游日主题活动,有不少旅游日优惠政策,产生了一定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