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以夷制夷有多强,李世民岳父长孙晟离间突厥,堪比卫霍百万大军

以夷制夷有多强,李世民岳父长孙晟离间突厥,堪比卫霍百万大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上的皇宫 访问量:3738 更新时间:2024/3/2 18:53:18

导语:

突厥,作为古时一个强有力的部族,在当时也是赫赫威名,然而东突厥、西突厥都尽破败于唐朝,可想而知强唐的威能。

但,全然归功于李唐却略显偏颇,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即使隋王朝的荒唐被大写特写,可终归留下了不少利在千秋的大事,突厥的衰败便是其一,主导者名为长孙晟,好巧不巧便是李世民的岳父。

贞观三年(629年)秋,李世民命李靖等率10万兵马分道出击突厥,次年颉利可汗被俘,东突厥灭亡,于是李世民成就了“天可汗”的威名。这是我们大多熟悉的典故,却不知突厥为何一分为二,要知道一体的突厥可不是那么容易欺负,毕竟强汉可是耗去了百年时光才降服了匈奴。

这里头,长孙晟的威名是少不了的,“突厥之内,大畏长孙总管,闻其弓声,谓为霹雳,见其走马,称为闪电”,李世民此后面对的突厥已然是削弱后的版本,即使东突厥在隋末又一次强势了起来。

作为关陇贵族的一员,青年时期的长孙晟即使在一众勋贵子弟中也总是拔得头筹,甚至得到了随国公杨坚的赞许。

彼时,长孙晟身处北周,中原内部有着北齐、南陈,相比较之下,北方的突厥汗国便显得强势无比。佗钵可汗甚至志得意满的说道,“我在南方两儿孝顺(北齐、北周),何物不可得”,可想而知突厥对于此后隋朝的威胁之大。

长孙晟尤擅骑射,也正是因为身手不凡,在北周大象年间护送千金公主的队列中,他成了副使,并锻炼了自己此后对于突厥的认知。

突厥人尚武,长孙晟便显露一箭双雕的绝活,不仅拉近了与沙钵略可汗摄图的关系,也打进了突厥内部。然而,长孙晟明白自己的立场,即使突厥人优渥再好也始终不忘初心。作为使者,长孙晟并非简单的交朋友罢了,更是为了知己知彼以便此后的百战不殆。

长达一年的考察,使得长孙晟了然了不少,突厥虽强却非一块铁板,沙钵略可汗摄图总领阿史那家族,弟弟突利可汗处罗侯势力不小,阿波可汗大逻便由于出身问题失了原本的大可汗位,此外还有第二可汗庵逻、达头可汗玷厥。

与此同时,突厥的山川地貌、部族强弱也被长孙晟烂熟于心,待到归来之后,杨坚成了北周相国,长孙晟也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

杨坚胸怀大志,早就不满对于突厥的奉承,自然也有了谋略,加之北周千金公主的枕边风,突厥人成了隋朝的大敌,而此时西边的吐谷浑、南边的陈朝同样棘手。临患不忘国,公元581年,长孙晟建议:远交近攻、离强合弱。

沙钵略可汗摄图虽是大家长,但无奈叔侄兄弟等皆号可汗,对于隋来说,离间无疑是上上之策。一方面,隋文帝杨坚故意将达头可汗玷厥的使者放在高于摄图使者之上,另一方面又重金拉拢处罗侯,东西纷争一触即发。

事实上,原先北周、北齐对突厥的奉承是有道理的,毕竟公元582隋朝在河西的几大重镇便被强势的突厥扫荡的七零八落,差距显而易见。无奈突厥内部裂痕不断,在隋朝的诱惑与离间下,摄图原本准备扩大优势的计划被迫中止。

次年,突厥再次南袭,早有准备的隋朝在白道狠狠地给予了闭门羹,正所谓错失良机步步差。虽说,突厥捞不着好,但摄图总归胜多败少,相比之下,大逻便就败多胜少。

战略眼光至关重要,有时甚至于敌方被打怕了反而还要感恩戴德一番,大逻便就是一例。有次,大逻便败后,长孙晟劝诫道:摄图总能获胜,而你却一败涂地,可得担心小可汗之位不保。在一番微操之下,大逻便派遣使者面圣长安,这惹怒了新败不久的摄图,于是大逻便老窝被端,双方彻底决裂。

于是,大逻便向西投奔玷厥,而一番离间下,摄图人气一落千丈,不少小可汗加入了西阵营,东西两派形成雏形,而这都正中隋朝下怀。

在长孙晟策略实施两年后,公元583年,强大的突厥汗国分崩离析,东、西突厥彼此间争斗不断,甚至到了求隋帮助的局面,而总领突厥的摄图此后更是成了隋的傀儡,而这一切却还是隋所造成的。

事实上,将突厥一分为二的功绩已然彰显了长孙晟的威名,无怪乎后世叶适曾高度赞扬道:

长孙晟终隋世,能以计縻突厥,开阖盛衰,无不如志,卒弱其势,以成北方之功,过于卫霍用百万师矣。

在以夷制夷的道路上,长孙晟发挥到了极致,一招驱虎吞狼使得突厥元气大伤,说是堪比卫青霍去病的百万雄师一点也不为过。

突厥与隋的故事并未完结,此后东、西突厥各有胜算,往往胜利的天平倒向一端时,长孙晟便会出面干预,使得突厥受制于隋,为隋朝的北境安宁做出了极大贡献。

标签: 长孙晟

更多文章

  • 高颎为隋文帝重臣,但在立太子问题上站队错误而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怀旧历史影像馆标签:高颎

    高颎是隋文帝的宰相,也是隋朝全面建设最重要的功臣,隋文帝的重要政绩,比如平定三方之乱、建设大兴城(长安城)、括户、平陈统一、分裂突厥等等,高颎都在其中发挥了绝对的主导作用。他身居宰辅之位长达十九年,为隋文帝立下汗马功劳。而隋文帝也一直对他报以绝对信任,君臣之遇可以说本该成为千古美谈。但开皇末期,高颎

  • 得罪独孤皇后是不会有好结果的,隋朝第一谋臣高颎被贬为庶人

    历史人物编辑:飞碟历史说标签:高颎

    隋文帝杨坚统治下的隋朝之所以强悍富裕如斯,离不开高颎的辅佐,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高颎,隋文帝的政绩会大打折扣。高颎是真正文武兼备的重臣,他为帝国的未来操碎了心,但也在不知不觉中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比如杨广,比如杨谅,而最不该得罪的就是独孤迦罗。当然这种得罪并不是一种故意或者说是自己能感知到的行为,而

  • 辅助隋文帝杨坚开创隋朝功臣高颎位极人臣,最后却被杨广给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姜亮亮标签:高颎

    在大隋的建立过程中有一个开隋九老,他们指的是大隋朝开国的九位功臣,是清代长篇讲史小说《说唐演义全传》,评书《兴唐传》中的人物,分别是伍建章、高颎、杨林、贺若弼、鱼俱罗、邱瑞、韩擒虎、定彦平与杨素。但是这里面的人物有根据小说评书虚构的,比如伍建章、邱瑞、定彦平;还有的是根据历史人物为原型创造的人物,比

  • 宰相高颎被免职,隋朝政治的分水岭,从此由盛而衰

    历史人物编辑:史料馆标签:高颎

    隋朝是一个短命的封建王朝,在历史上像流星一样璀璨。隋朝初期政治动荡的根本原因是太子之争,而太子杨勇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开国元勋老宰相高颎被免职,而失去支持。宰相高颎被免职,成为隋朝政治的分水岭,从此隋朝由盛而衰。那高颎是因为什么被免职的呢?其最后的结局又是什么呢?一、卷入太子之争早在开皇五年(585年)

  • 高颎是杨坚建立隋朝的最大功臣,一度位极人臣,为何最终失宠罢官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火花标签:高颎

    在杨坚建立隋朝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后周重臣的支持,这也成就了很多隋朝的开国元勋。在这些开国元勋中,功劳排名第一的当属渤海郡公高颎。从史料来看,高颎在隋朝初年的地位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堪称隋朝建立的最大功臣。杨坚对高颎非常宠信,一度让其位极人臣,成为隋朝朝廷中的第一人,掌握着国家的军政大权。无论

  • 隋末第一猛将张须陀:大隋最后的支柱,曾以6人敌2万

    历史人物编辑:华建超标签:张须陀

    说起张须陀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他一手带出来的三个部下却比他更出名:秦琼、程咬金、罗士信。导致他名气不大的原因,第一死的时候太早了,第二愚忠于隋炀帝,使大家印象不深刻,但是他的武力值绝不输后三者。张须陀(公元565年—公元616年),字果,弘农阌乡人,隋末大将,历任安州司马、开府仪同三司、齐郡丞、河南

  • 一代名将张须陀:秦琼曾经的顶头上司,隋朝最后的救命稻草

    历史人物编辑:烟花谈历史标签:张须陀

    谈及古代名将大家可能并不陌生,比如秦国的白起,赵国的李牧,汉朝的卫青、霍去病,他们在史书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李牧比较特殊,他是支撑赵国残局的唯一良将,在隋朝末年也有这样一位名将,他体恤百姓,爱兵如子,这位就是隋末第一名将张须陀。隋末天下大乱,隋炀帝众叛亲离,张须陀是非常少有的忠臣良将,他胆

  • 与李靖齐名,斩张须陀,平东突厥,灭高句丽,却被武则天掘墓砍棺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早知标签:张须陀

    唐朝的军神是李靖,但是有一人与李靖齐名,并称“双李”,此人就是李勣,又叫李绩、徐世绩等;李勣家本是富豪,史称其“家多僮仆,积栗数千钟”;但是李勣并不甘于平凡;在十七岁的时候,见隋朝天下已经大乱,就近参加了翟让的瓦岗军。但是李勣这个人是没什么节操和底线的,建议翟让去劫掠运河上的商旅官运船只,有钱就不缺

  • 一己之力,难挽天倾——张须陀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领域标签:张须陀

    唐朝的开国名将中,首推二李(李靖和李世勣),然而在隋朝末年的风云之中,李靖也只是一个后辈,李世勣更是多次战败被俘虏,不是经历风雨怎能成长,那时候的天下,是李世民征战四方,是窦建德威震河北,是李密称雄瓦岗。纵使各地纷纷怀有异心,想要建立一番皇图霸业,也终究有忠诚于隋朝之人,为杨广四处奔走,扑灭流寇,江

  • 隋末第一名将张须陀,号称起义军克星,最终败在瓦岗军手上

    历史人物编辑:冯嘉慧标签:张须陀

    张须陀,隋朝时弘农郡阌乡人,今属河南灵宝。隋朝末年,农民起义军四方蜂起,以山东为最多。当时张须陀在齐郡作郡丞(齐郡今属山东济南),山东由于连年灾荒,百姓又被征发到辽东去打高句丽,闹的无以为生,纷纷落草为寇,四处劫掠。张须陀目睹百姓饥疲饿毙的痛苦,私自打开义仓赈济饥民。义仓是隋朝设置的战略储备仓库,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