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褚遂良反对立武为后的背后是一声叹息

褚遂良反对立武为后的背后是一声叹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司明岩 访问量:2793 更新时间:2024/1/16 11:47:36

古往今来,忠臣始终都为人们所景仰所称道。褚遂良为了李唐朝的兴隆,在唐太宗时曾尽心尽力,接受太宗嘱托后又对高宗李治倾心相助,甚至达到了忘我、无我的地步,因不愿让高宗有可能担当杀死亲舅父和功臣的恶名,甘愿自己冒死相谏。

这种无私的忠诚,让后人感叹不已。人们之所以赞美忠贞,正是因为忠贞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甚至要用生命来换取。

现代人也许会笑话遂良愚忠,何苦为了皇帝的家事搭上自己的前程和性命,何必对这样懦弱无能的主子一往情深?难道就不会远走他乡、弃暗投明?但又有多少人能体会到褚遂良内心的悲哀、凄伦与无奈。

在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人学士寒窗苦读、皓首穷经,期待着有一天金榜题名能为朝廷尽力。倘若遇上明君,能够人尽其才、挥洒自如,成就一番功名,自然皆大欢喜。如果碰上昏君,也只能小心翼翼,希望在龙颜愉悦时能够有一点点建议能被采纳,也便心满意足了。更有甚者,遇上了暴君,更是只有终日里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了。

就这一点来看,褚遂良是不幸的,在这样的社会中,他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高宗为中心,他的全部的人生理想寄托在高宗一人身上,他的全部价值也依附高宗的帝业才能实现。因此,他别无选择。他可以用无私、用忠贞、用刚烈来感动世人、感化高宗,但个体的人格精神却无法在当时实现。这是褚遂良的悲哀,也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悲哀!

人们常常用“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来形容中国妇女在传统婚姻关系中的地位,其实这又何尝不是君臣关系中为人臣者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

今天“跳槽”、“人才流动”之类的词语常挂在人们口头,既成为人们能力的象征,同时也是一种时尚、或者是一种荣耀。现代社会为人们提供了相对独立的自由空间和更多实现个人价值的机会,不再唯马首是瞻、不必再吊死在一棵树上。

社会和她的人民都显得更加年轻、更富有活力,充满了向上的朝气和创造的欲望,但人们也正是在乐于此道时,心中又不时地泛起一丝落寞、几许惆怅,无形中飘荡与流浪的痛楚偶而也会触动敏感的神经,在不断进行着新的选择时,我们就不禁会想起那古老而美好的情操一忠贞。蓦然回首人们才发现朝三暮四并没有带来真正的自由,却放逐了自己的心灵。

也许,到这时,我们才有些明白,为什么褚遂良终于没有返归田里,而是遭贬斥后到京城外去做了州官,继续效忠于他的李唐王朝。今天我们虽然少了褚遂良似的羁绊,也少了他的悲哀,但在身心都获得更大自由的同时,也多了他不曾体会的迷惘与失落。

生活本身就是如此,总是有一道道解不完的难题摆在我们面前,“人活着就是为了含辛茹苦”。但只要我们牢牢地握住心底的事业,对感情、对理想的那一份忠贞,那我们就有可能超越现实,面对一切也就会坦然得多了。

标签: 褚遂良

更多文章

  • 褚体楷书难学?二十八幅动图,教你写好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历史人物编辑:王梓浩标签:褚遂良

    褚遂良的楷书在中国书法史上拥有重要地位,褚遂良虽未被后世列入到“楷书四大家”之中,但其书的艺术水平与欣赏价值却足以与所谓的“楷书四大家”相媲美,其所独具的灵动飘逸之超群气质更是死守法度的欧、颜、柳楷书所不具备的。褚遂良的那些代表之作,被誉为是有志于写好楷书者所不可不学的经典法帖,从丰富笔法、感受楷书

  • 宰相褚遂良当众揭开李治的丑闻,李勣持诏闯入,逆转大唐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建标签:褚遂良

    李治逼顾命大臣“废后立武”,褚遂良口不择言,当面揭穿“武媚娘是先帝妃子”的丑闻。长孙无忌大骇,正要为他求情,不料殿门轰隆隆打开,一位全身披挂的大将手持利剑走了进来!两人大惊失色,定睛一看,来人竟是一直托病在家的李勣!李勣一步一步逼近两人,目不斜视,转身对着李治推金山倒玉柱般跪下,禀道:“陛下,老臣不

  • 敢于死谏的名相书法名家褚遂良

    历史人物编辑:劲爆文史标签:褚遂良

    褚遂良(596 - 659年),字登善,杭州钱唐(今浙江杭州)人 。弘文馆学士褚亮之子,唐朝宰相、政治家、著名书法家,唐初四大家之一。褚遂良出身于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名门贵族家庭。褚遂良的父亲褚亮在隋朝时,官至散骑常侍一职。与虞世南、欧阳询等人关系较厚。褚亮因与杨玄感(杨素的儿子)很有交情。隋

  • 罕见!褚遂良墨迹,这就是大唐范儿!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褚遂良

    褚遂良(596年-659年),字登善,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1],祖籍褚遂良的楷书代表作品主要有《褚遂良的楷书作品出现前后两种不同的风格,前期的《伊阙佛龛碑》和《孟法师碑》书体大致相同,均用方笔,起笔露锋,钩等笔画的收笔直出未回锋,字画提按不明显,保持了欧、虞的书体特色。在风格上,吸取了虞世南

  • 9岁李静训古墓,堆满绝世珍宝,连专家都不敢碰,只因为这4字诅咒

    历史人物编辑:程彪说历史标签:李静训

    自古以来,西安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之一。很多人也喜欢逛西安,吃面食,吃凉皮等各种美食。同时还喜欢看秦始皇兵马俑之类的历史古迹,在西安也有着诸多帝王陵墓和历史遗址。其中有一处是9岁女孩的陵墓,挖出一件国宝级项链。一、古墓发现事情发生在1957年的陕

  • 9岁女孩李静训之墓,堆满绝世珍宝却无人敢碰,皆因4字诅咒

    历史人物编辑:邓苹标签:李静训

    每一座墓葬,都像是巨大的时空胶囊,生前的荣华富贵,爱恨情仇,悲欢离合,都在封印在这座小小的坟墓之中。亲人的怀缅渐渐被岁月尘封,褪色,消融,只有巨大而沉默的墓伫立在那里,无声地诉说着或忧伤或悲戚的往事。1957年,在西安城西发现了一座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墓葬等级规格最高的隋朝墓葬,随之出土的殉葬品包

  • 西安小女孩李静训的墓地堪比帝王,这是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崔雷标签:李静训

    李静训虽然去世时年仅九岁,但其墓葬却是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完整、规格登基最高的隋代墓葬,其墓穴规模虽然不大,但其墓葬的精美程度和陪葬品之奢华,说媲美帝王墓穴是一点也不为过的。而之所以她的墓葬如此奢华,主要还是由于其家世太过显耀,而其又太受宠爱。历经两朝,无比显耀的家族李静训的出身到底有多么显贵,我们来看

  • 东王杨秀清有多神,不识字却能处理朝政,带领太平天国走向辉煌

    历史人物编辑:薇言浅谈标签:杨秀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宣布起义,并建立国号太平天国,自称太平军。太平军起义之后经过一些列的战斗占领了广西永安,并且在这里进行了分封。洪秀全当时下诏,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列一等;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列二等;石达开为翼王,列三等。西王以下皆受东王节制。可见,东王在太平天国里

  • 杨秀清:让石达开下跪,抢洪秀全美貌女官,被韦昌辉斩首示众

    历史人物编辑:薇言浅谈标签:杨秀

    在拜上帝会成立初期,几位首领曾亲如兄弟,一团和气,大家齐心协力地抗击清王朝,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大起义。可是,随着太平天国的不断壮大,领导层也开始暗生嫌隙,各自为政,相互攻击,最终引发了手足相残的悲剧——天京变乱。 杨秀清剧照 天京变乱的发生,与杨秀清的狂妄有着莫大关系。在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洪

  • “天京事变”前,杨秀清曾遇奇事,可惜他没放心上,否则不会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无风却起念标签:杨秀

    “太平天国”运动,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清朝的统治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但是后来太平天国内部却出现了严重的内斗,东王杨秀清在“天京事变”之前,曾经遇到了奇事,可惜他没有放在心上,否则或许不会被杀。杨秀清虽然是太平天国的东王,但是却掌握了大量的权力,就连洪秀全都要忌惮他三分。不过杨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