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褚遂良《雁塔圣教序记》用笔清瘦劲健,诸家皆推崇,尤以米芾为甚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记》用笔清瘦劲健,诸家皆推崇,尤以米芾为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味美乡里 访问量:762 更新时间:2024/1/4 1:07:33

你好,欢迎来到“维知书法”,我们今天来聊聊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记》。

褚遂良的书法初学世南、欧阳询,得温润清雅的风致。晚师王羲之,夺晋人笔意,又能掺入隶法,笔势飘然飞动,活泼可爱,有人称他书法有“兼人之才,而作字或不居一体”。古人在书法史上,对褚遂良的评价一直很高,甚至超过其他三家。张怀瓘《书断》盛赞其书说:“真书甚得其(右军)媚趣,若瑶台青琐,窅映春林,美人婵娟,似不任乎罗绮,增华绰约,欧、虞谢之。”《唐人书评》称:“褚遂良书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

朱长文《续书断》说:“其书多法,或敩钟公之体,而古雅绝俗;或师逸少之法,而瘦硬有余。至章草之间,婉美华丽,皆妙品之尤也。”米芾《续书评》中也大加赞美:“如驾驭战马,举动从人,而别有一种骄色。”又为褚临写的《兰亭序》喝彩:“虽临王书,全是褚法。其状若岩岩奇峰之峻,英英秾秀之华。翩翩自得,如飞举之仙。爽爽孤骞,类逸群之鹤。蕙若振和风之丽,雾露擢秋干之鲜。肃肃庆云之映霄,矫矫龙草之动彩。九奏万舞,鹓鹭充庭,锵玉鸣珰,窈窕合度。宜其拜听章帝,留赏群贤也。”在米芾眼中,褚书已经登峰造极,气格或在羲之之上。这位精于鉴赏书艺超群的大书画家,素来性情高傲,古来许多名家都未曾放在眼里,却如此倾心地推崇褚遂良,可见褚遂良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是很高的。

其名碑《雁塔圣教序记》,分序、记两部分。序为唐太宗李世民勅撰,序文二十一行,每行四十二字。记为唐高宗李治所撰,记文二十行,每行四十字。序与记均为褚遂良书丹,高宗永徽四年,由万文韶刻于石上。因碑石分左右嵌于长安慈恩寺大雁塔,亦称《慈恩寺圣教序记》。全碑洋洋千余字,无一字懈笔,是褚遂良晚年的楷书杰作。秦文锦评曰:“褚登善书貌如罗绮婵娟,神态铜柯铁干,此碑尤婉媚遒逸,波拂如游丝。万文韶能将转折微妙处一一传出,摩勒之精,为有唐各碑之冠。”

此碑明显地脱胎于隋《龙藏寺碑》,又溶入了自己的深刻理解。字的结体清爽疏朗,欹正多变,如莲花出水,玉兰临风,风姿绰约,温雅洁净至极。细看其用笔清瘦劲健,刚柔相济,有空灵气却不轻飘。时而中锋取劲,时而侧锋求妍,笔画方中带圆。其横画多作竖落笔,缓行而紧收,并融以分隶之法,如“三”、“真”、“奥”、“善”、“不”等字的长横中截细(甚至笔断意连)而向上弓起,使笔画波澜起伏充满力感。由于力聚毫芒,有的笔画虽细如铁线,并不觉得纤弱。

有的笔画末端不作回锋收笔,却用隶法顺势出锋翩然作波磔(如“乘幽控寂”的“寂”字、“所附者”的“所”字)。其竖画多作横落笔,或有空中折笔之痕,且于曲中求直,时而藏锋,时而露锋,精神洒落。其钩作回锋轻趯,锐利可触。

折笔处的圆笔轻提暗转,无鲜明的棱角,也增加了字体文雅的风致,各点画间呼应顾盼,偶带牵丝,出现行书笔意(如“分形分迹”的“分”字、“轻尘足岳”的“岳”字),使字态妖娆多姿。褚书结字颇具特点,或作相背之势,或作相向之势,开颜书之先声。

楷书“居静以治动”,平整易活脱难,所以苏轼有“真书难于飘扬”的慨叹。褚遂良的楷书近取欧、虞之长,上窥二王之妙,在遒婉超纵、清远萧散的意趣中独具逸气丰神,不仅为唐代书坛别开生面,而且对后世书风也产生很大影响。如果从颜真卿与徐浩分别从褚书中取得“筋”与“肉”来看,刘熙载称褚遂良为“唐之广大教化主”就不是过誉之词了。

评论区常有高人出没,一起来晒晒你的作品吧!

标签: 褚遂良

更多文章

  • 褚遂良反对立武为后的背后是一声叹息

    历史人物编辑:司明岩标签:褚遂良

    古往今来,忠臣始终都为人们所景仰所称道。褚遂良为了李唐王朝的兴隆,在唐太宗时曾尽心尽力,接受太宗嘱托后又对高宗李治倾心相助,甚至达到了忘我、无我的地步,因不愿让高宗有可能担当杀死亲舅父和功臣的恶名,甘愿自己冒死相谏。这种无私的忠诚,让后人感叹不已。人们之所以赞美忠贞,正是因为忠贞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 褚体楷书难学?二十八幅动图,教你写好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历史人物编辑:王梓浩标签:褚遂良

    褚遂良的楷书在中国书法史上拥有重要地位,褚遂良虽未被后世列入到“楷书四大家”之中,但其书的艺术水平与欣赏价值却足以与所谓的“楷书四大家”相媲美,其所独具的灵动飘逸之超群气质更是死守法度的欧、颜、柳楷书所不具备的。褚遂良的那些代表之作,被誉为是有志于写好楷书者所不可不学的经典法帖,从丰富笔法、感受楷书

  • 宰相褚遂良当众揭开李治的丑闻,李勣持诏闯入,逆转大唐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建标签:褚遂良

    李治逼顾命大臣“废后立武”,褚遂良口不择言,当面揭穿“武媚娘是先帝妃子”的丑闻。长孙无忌大骇,正要为他求情,不料殿门轰隆隆打开,一位全身披挂的大将手持利剑走了进来!两人大惊失色,定睛一看,来人竟是一直托病在家的李勣!李勣一步一步逼近两人,目不斜视,转身对着李治推金山倒玉柱般跪下,禀道:“陛下,老臣不

  • 敢于死谏的名相书法名家褚遂良

    历史人物编辑:劲爆文史标签:褚遂良

    褚遂良(596 - 659年),字登善,杭州钱唐(今浙江杭州)人 。弘文馆学士褚亮之子,唐朝宰相、政治家、著名书法家,唐初四大家之一。褚遂良出身于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名门贵族家庭。褚遂良的父亲褚亮在隋朝时,官至散骑常侍一职。与虞世南、欧阳询等人关系较厚。褚亮因与杨玄感(杨素的儿子)很有交情。隋

  • 罕见!褚遂良墨迹,这就是大唐范儿!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褚遂良

    褚遂良(596年-659年),字登善,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1],祖籍褚遂良的楷书代表作品主要有《褚遂良的楷书作品出现前后两种不同的风格,前期的《伊阙佛龛碑》和《孟法师碑》书体大致相同,均用方笔,起笔露锋,钩等笔画的收笔直出未回锋,字画提按不明显,保持了欧、虞的书体特色。在风格上,吸取了虞世南

  • 9岁李静训古墓,堆满绝世珍宝,连专家都不敢碰,只因为这4字诅咒

    历史人物编辑:程彪说历史标签:李静训

    自古以来,西安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之一。很多人也喜欢逛西安,吃面食,吃凉皮等各种美食。同时还喜欢看秦始皇兵马俑之类的历史古迹,在西安也有着诸多帝王陵墓和历史遗址。其中有一处是9岁女孩的陵墓,挖出一件国宝级项链。一、古墓发现事情发生在1957年的陕

  • 9岁女孩李静训之墓,堆满绝世珍宝却无人敢碰,皆因4字诅咒

    历史人物编辑:邓苹标签:李静训

    每一座墓葬,都像是巨大的时空胶囊,生前的荣华富贵,爱恨情仇,悲欢离合,都在封印在这座小小的坟墓之中。亲人的怀缅渐渐被岁月尘封,褪色,消融,只有巨大而沉默的墓伫立在那里,无声地诉说着或忧伤或悲戚的往事。1957年,在西安城西发现了一座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墓葬等级规格最高的隋朝墓葬,随之出土的殉葬品包

  • 西安小女孩李静训的墓地堪比帝王,这是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崔雷标签:李静训

    李静训虽然去世时年仅九岁,但其墓葬却是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完整、规格登基最高的隋代墓葬,其墓穴规模虽然不大,但其墓葬的精美程度和陪葬品之奢华,说媲美帝王墓穴是一点也不为过的。而之所以她的墓葬如此奢华,主要还是由于其家世太过显耀,而其又太受宠爱。历经两朝,无比显耀的家族李静训的出身到底有多么显贵,我们来看

  • 东王杨秀清有多神,不识字却能处理朝政,带领太平天国走向辉煌

    历史人物编辑:薇言浅谈标签:杨秀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宣布起义,并建立国号太平天国,自称太平军。太平军起义之后经过一些列的战斗占领了广西永安,并且在这里进行了分封。洪秀全当时下诏,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列一等;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列二等;石达开为翼王,列三等。西王以下皆受东王节制。可见,东王在太平天国里

  • 杨秀清:让石达开下跪,抢洪秀全美貌女官,被韦昌辉斩首示众

    历史人物编辑:薇言浅谈标签:杨秀

    在拜上帝会成立初期,几位首领曾亲如兄弟,一团和气,大家齐心协力地抗击清王朝,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大起义。可是,随着太平天国的不断壮大,领导层也开始暗生嫌隙,各自为政,相互攻击,最终引发了手足相残的悲剧——天京变乱。 杨秀清剧照 天京变乱的发生,与杨秀清的狂妄有着莫大关系。在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