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渊占据长安,薛举称帝派兵直指扶风,李世民大破薛仁杲

李渊占据长安,薛举称帝派兵直指扶风,李世民大破薛仁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北宋秘辛 访问量:3848 更新时间:2024/1/16 5:20:17

李渊进入关中后的首要目标

李渊在太原起兵后,经过五个多月的努力奋斗进入关中,并彻底稳住了关中的形势。

此时控制在李渊手里的地盘北面有太原、延州(今延安)、灵武(甘肃今县)幽州三边要之地、西面陇山这块要地则掌握在唐军手里,东面则居有新安、宜阳(今河南邓县)南面则控制着南阳信州。

其地盘在隋末乱世中显得弱小而无助,四面都是敌人。北面梁师都刘武周,西面有薛举,东面有王世充,南边有萧铣

这么一块地方要想统一天下,那不仅仅得有大智慧,还得有人才和可战之兵。

隋末群雄

好在李渊这两样都不缺,那就开战吧!

李渊的首要目标就是自己的后方屁股蛋,陇右地区。

陇右这块地方从古代先秦就是一块好地方,有陇西盆地,黄河及其支流灌溉其中,为甘肃主要农产地。渭水与嘉陵江亦溯源于此。

陇山以东,秦岭以北,为泾渭谷地,土地饶沃,农产富实,为关中之心膂,自淳化、耀县、邻阳以北,即属黄土台地,愈北而愈高,地瘠民贫,交通不便。泾水上游流域,在六盘山之东,亦系黄土高原之一部。北面则有陇山山脉(六盘山山脉)横亘秦陇地区,自西北顺东南走,平均高约两千米,主峰在今瓦亭西北。华亭县以南称陇山,界于陕甘两省间。

堂堂陇西李氏就是出自这里。

这么大块地方,你说李渊不会眼馋吗?

还没等李渊怎么样呢,这边占据天水的地头蛇薛举首先发难了。

薛举本来是山西汾阴人,后来他老父亲薛汪徙带着一家人迁移到了金城郡(郡治今甘肃皋兰县)。

薛举这小伙子长的那是相貌堂堂一表人才,难能可贵的是,他的武艺也不错,史书记载其凶悍善射,骁勇绝伦。

小伙子还喜欢交朋友,家里钱多得数不清,一时间成了金城的大土豪!为啥人家这么有钱?因为人家是金城府校尉,隋炀帝大业末年,陇右这边也是起义者多如牛毛,金城令郝瑷为了地方治安,就花钱募兵数千人,让薛举当主将来征讨平乱。

结果,薛举和儿子薛仁杲拉拢了一部分手下,把金城令郝瑷给劫持了,然后这爷俩就扯旗子反了!薛举自称西秦霸王,建元秦兴,封儿子薛仁杲为齐公,(李元吉听到了会是啥表情?)小儿子薛仁越为晋公,开始招兵抢马,建立基业。

扯旗以后的薛举也是东征西讨,先是击破了隋将皇甫绾在袍罕(今甘肃临夏县)的一万人马。

然后,他又收服了羌人首领钟利俗,这位钟利俗手下的两万兵马也归了薛举。

这一翻操作后,薛举的力量一下子就壮大了,他大儿子薛仁杲更是被封为了齐王,领东道行军元帅,小儿子薛仁越也升为晋王兼河州刺史(以袍罕郡为河州),手下罗睺被封为义兴王辅佐薛仁杲,带领军队扫荡周围。

数日之间薛举完全控制了陇西之地,兵力一时达到了十三万之众。

大业十三年七月,薛举索性称帝于金城,国号大秦。

同时又让大儿子薛仁杲带领兵马去攻打天水(郡治今天水县西南)并且顺利拿下,薛举一看天水拿下了,考虑到此地是伏羲故里,人杰地灵,索性咱就把都城迁到天水吧!

这边忙着迁都,那厢薛举又让小儿子薛仁越带领士兵攻击剑口(剑门关口),薛举此目的是想控制剑门,达到准备进入四川巴蜀的目的。

可是,薛仁越这边还没到地方,就被即为隋朝河池太守萧瑀所阻拦。薛举又派遣部将常仲兴渡过黄河去攻击凉王李轨,双方在昌松(今甘肃古浪县)干了一仗,结果常仲兴不敌李轨,全军覆灭。不仅兵败,反而丢了抱罕……

薛举出击

隋大业十三年十一月,就在李渊攻克长安以后,薛举这边也想来关中扩张事业。

当年十二月,薛举派大儿子薛仁杲带领军队进攻唐之扶风郡。

一路上薛仁杲气势汹汹,兵锋直指扶风。

结果在汗原被扶风的起义军首领唐弼给拦住了,这位唐弼也是一位老资格了,从大业十年就开始起兵造反,拥护陇西李弘芝为天子。

兢兢业业的造了三年反才打下了点家业,结果碰上了薛仁杲,唐弼一看薛仁杲兵强马壮,就想投靠他,所以,薛举招降他的书信一到,他就杀了主子李弘芝投降了。

没想到薛仁杲不讲道理,乘着唐弼大意疏忽间,率兵击破了唐弼军,乘机吞并了他的部队。

如此一来薛举的势力又得到了扩张,整个人精神抖擞,对外号称兵马三十万。觊觎关中之心愈发强烈!

而唐弼这边带着仅剩的数百骑兵奔逃扶风,唐弼还想转投扶风太守窦琏,没想到窦琏借机把唐弼给砍了……

薛仁杲这边乘胜追击,大军十万,把扶风团团围住!

李渊一看这还了得?赶紧的祭出自己的法宝,二儿子李世民,让他带领精兵前去援救扶风。

李世民也不拖泥带水,于大业十三年十二月十七日,率军抵达扶风外围。

要说唐军的战斗力还是厉害,毕竟都是关中和太原的精锐。不管是从武器装备,还是兵员素质,都比薛仁杲整合的乌合之众强得太多。

到了扶风李世民压根就不鸟薛仁杲,直接开干!唐军如乌云盖雪之势,直击薛仁杲中军,薛仁杲勇则勇矣,可是他手下这帮兵哪里见过这阵势!

阵型纷纷被唐军击溃,薛仁杲这才知道天外有天,无奈之下只能带领溃兵跑路。李世民大破秦军,一路横冲直撞斩首上万!直接追薛仁杲到了至于陇坻(即陇山,今陇县西),十二月二十一日扶风太守窦琏一看李世民这么厉害,赶紧的写好降表投降于李渊。

那么接到儿子败绩的薛举又会如何面对呢?李唐又将和薛举爆发怎样的大战呢?

咱们下期继续

@真知新坐标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新唐书》等

品历史人物,读历史故事,让我们一起领略历史的风情!

我是青史铸剑,关注我不迷路!

标签: 薛举

更多文章

  • “西秦霸王”薛举:与李唐父子旗鼓相当,可惜突然暴毙

    历史人物编辑:程浩说历史标签:薛举

    唐朝是我国历朝历代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朝代,开元盛世、贞观之治……李唐宗族的一个个明君,将这个时候的中国治理得十分强盛。唐高祖李渊能够获得天下的统治权,不仅因为他有着雄才大略,可以领导军队打败其他人,同时也因为原本可以与他旗鼓相当的对手突遭噩耗去世,没有强大的敌人,李渊得以顺利成为天下之主。从后世的史

  • 李渊在攻下长安后不直接称帝,跟西秦霸王薛举有关系吗?

    历史人物编辑:历知久事标签:薛举

    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施暴政,贪图享乐,导致群雄并起,各路英雄逐鹿中原,都想夺得天下的霸主,最后李渊率先攻破长安城,成就了千秋霸业。但李渊初入长安时,并没有立即称帝,他先立隋炀帝的孙子代王杨侑为皇帝,自己则以辅政的名义把控朝政。为什么李渊不直接称帝呢?1、忠君的道德观念所影响儒家有云,君为臣纲,意思做

  • 苏威是隋文帝时期的重要大臣。此人虽然谨小慎微、明哲保身,但对于隋朝的建立

    历史人物编辑:工人小光哥标签:苏威

    苏威是隋文帝时期的重要大臣。此人虽然谨小慎微、明哲保身,但对于隋朝的建立和发展也立了不小的功劳。隋文帝在评价苏威优点时说,“苏威朝夕孜孜,志存远大,举贤有阙。”说到其缺点时说,“其性狠戾,不切世要,求名太甚,从己则悦,违之必怒,此其大病耳。”这就是说,苏威最大的缺点是秉性残暴,为人处事不合时宜,求名

  • 另类官二代苏威:堪称隋朝的亚当斯密,却接连被两代圣君弃用

    历史人物编辑:彭鉴之标签:苏威

    隋笔-(七)苏威“老子英雄儿好汉”,这句话在魏晋南北朝的历史上可谓是金玉良言。因为在那个“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年代,做高官的充要条件就是老爹是高官。这一制度,我们称其为士族门阀制度,它贯穿了从东汉中后期到隋朝的五百余年的中国历史。士族门阀制度被今人几乎批得一无是处,因为它是赤裸裸的关系和裙带制

  • 一代贤相褚遂良最终却在他乡郁郁而终,因为他做错了三件事

    历史人物编辑:星羽文史录标签:褚遂良

    导语:贞观之治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而说到贞观之治相信很多人第一时间都会想到李世民和魏征这对君臣间的故事。不过除此之外,贞观之治的背后还有很多其他臣子的贡献,褚遂良便是其中之一。说到褚遂良,相信很多的人都很熟悉,毕竟他在书法上有着很高的造诣,我们现在也随处可见他的字帖。不过事实上除了书法家这个身份

  • 武则天一生心狠手辣,临终前却还记挂着褚遂良,专门下诏为他平反

    历史人物编辑:飞碟历史说标签:褚遂良

    唐朝女皇武则天当年立后的时候,朝中大把人反对。因为这个女人来路不正,且心思狠毒,野心勃勃。在唐高宗时期,好多大臣都是跟随唐太宗李世民打天下的开国大臣,对李唐江山忠心耿耿。武则天身份特殊,曾是太宗皇帝后宫的才人,差点就被殉葬了,自请去感业寺出家为尼,本来这事就过去了,她只是一粒卑微的尘埃,谁都不会记起

  • 穷书生得病将死,一陌生貌美女子把他救活后说:唐朝时你叫褚遂良

    历史人物编辑:刘倩爱历史标签:褚遂良

    一、历史上的褚遂良贞观时期,出现了许多名臣,褚遂良便是其中之一。褚遂良本来在李世民的死对头薛举手下当一小官:通事舍人,掌管个诏书啥的,毫不起眼。因为薛举实在太牛,此人号称隋末时期的“西楚霸王”。《旧唐书》载:(薛举)容貌瑰伟,凶悍善射,骁武绝伦,家产巨万,交结豪猾,雄于边朔。公元618年,薛举在浅水

  • 武则天一生心狠手辣,临终前却还惦记褚遂良,专门下诏为他平反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建标签:褚遂良

    帝王之路,往往是无数鲜血铺就的。名正言顺的嫡长子即位,都要经历一番血雨腥风,更何况后宫之主执掌天下呢?从一个先皇的才女,再到最后登上帝位,成为中国唯一一位女皇帝,只有远超于常人的才能与气魄才能完成这一逆袭。然而这位心狠手辣的女皇武则天,却在人生最后的时光,为一个人平冤昭雪,这个人是谁你?就是她曾一路

  • 褚遂良、李百药和杜暹这些唐朝名臣,对唐朝产生了哪些正向引导?

    历史人物编辑:梦中C标签:褚遂良

    文|聪聪编辑|聪聪前言在唐朝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中,褚遂良、李百药和杜暹是三位杰出的代表,他们在唐朝的政治和文化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名臣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感人的故事。唐朝名臣褚遂良褚遂良,字孟兴,唐代开元年间进士,他是唐朝中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被誉为“开元之中,第一名臣”。褚遂良

  •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记》用笔清瘦劲健,诸家皆推崇,尤以米芾为甚

    历史人物编辑:味美乡里标签:褚遂良

    你好,欢迎来到“维知书法”,我们今天来聊聊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记》。褚遂良的书法初学虞世南、欧阳询,得温润清雅的风致。晚师王羲之,夺晋人笔意,又能掺入隶法,笔势飘然飞动,活泼可爱,有人称他书法有“兼人之才,而作字或不居一体”。古人在书法史上,对褚遂良的评价一直很高,甚至超过其他三家。张怀瓘《书断》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