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秦霸王”薛举:与李唐父子旗鼓相当,可惜突然暴毙

“西秦霸王”薛举:与李唐父子旗鼓相当,可惜突然暴毙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程浩说历史 访问量:4121 更新时间:2023/12/8 8:17:03

唐朝是我国历朝历代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朝代,开元盛世、贞观之治……李唐宗族的一个个明君,将这个时候的中国治理得十分强盛。

唐高祖李渊能够获得天下的统治权,不仅因为他有着雄才大略,可以领导军队打败其他人,同时也因为原本可以与他旗鼓相当的对手突遭噩耗去世,没有强大的敌人,李渊得以顺利成为天下之主。

从后世的史书来看,李渊似乎拥有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他自身军事才能突出,几个儿子如李世民等更是戎马沙场的好手,所以李唐集团可以接连打败窦建德刘武周等人,好像也就不足为奇了。但事实上,有一个人曾经让李渊的军队大败,甚至让李渊等人差点失去逐鹿天下的资格,这个人就是薛举

薛举的祖籍在山西,为了谋生,他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便带着全家人迁往了兰州。隋唐时期,兰州是西北大漠之地,这里的人们向来豪爽正直,于是薛举也养成了不拘一格的性格,不仅如此,他还有一身好武功,乐善好施,在少年时期就因为嫉恶如仇的性格闻名于乡里。

隋朝末年,因为隋炀帝的种种苛政,人民怨声载道、群愤难平,再加上西北频频发生旱灾,于是兰州附近更是匪盗不断。在这种时候,金城府校尉郝瑗看上了薛举的能力,他觉得薛举既然有一身好本领,而且家中富贵滔天,不如就让他领军讨匪,好好提拔一下这个少年英雄。

可是,让众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薛举并不在乎这唾手可得的官位与权势,他带领着郝瑗给他的几千兵马,出城后没有直奔匪盗藏身之地,而是绕了一圈后,直接回城劫持了郝瑗。薛举掌控了都城,便下令开仓放粮,救济人民。

这样的义举,让薛举的名声更上一层楼,众人纷纷来投靠薛举,他的实力很快增长到了万人。虽然实力逐日上升,可是薛举野心勃勃,并不止步于当一个闲散的地方势力。于是在新的羌族军队投奔自己后,薛举便再次出击,攻占了陇西大片地方。

这时的隋朝,已经是树倒猢狲散了,天下狼烟四起,群雄割据,即将上演一场逐鹿之战。薛举有意九鼎,于是在兰州宣布自己为帝。随后,他派出三支军队,想要一举将黄河上下的地盘都收入囊中。可惜,失败乃兵家常事,薛举派出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

如果这次的实力扩张彻底打消了薛举的野心,那就不会有之后他与李渊、李世民等人的对峙了。所以,薛举在这次南下战役失败后并没有气馁,他详细询问了军事谋略,采用围攻的方法,最终将这三个地方的势力全部吞并了。

渡过黄河,长安便遥遥可望了,这边,薛举对长安虎视眈眈,而另一边,李渊与李世民等人也摩拳擦掌,准备进军长安。两方势力一触即发,虽然李渊与薛举都互相欣赏对方的军事才能,然而,战场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这一场争斗是不得不开始了。

薛举与李唐集团的第一场战斗便落入了下风。一直顺风顺水的薛举军队没有料到李渊军队的真正实力,一交手便折损大半,更是有不少将领在战场上被杀或者被俘。狼狈之下,薛举只能匆匆逃往陇右。徘徊在熟悉的地方,强大的挫折让他怀疑自己,可是幕僚的一番劝说,终于让他回心转意。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重拾信心的薛举决定东山再起,六月,薛举亲自率军进军泾州。李世民得知后立刻带军围攻,想要利用薛举军队粮草供应不足的特点,缓慢消减其势力再一网打尽。谁料却棋差一招,他的部下未能完全理解李世民的意思,给了薛举可乘之机。让他反败为胜,打败李唐军队。

总结:

东风得意马蹄疾,重获胜利的薛举本来想要一鼓作气反攻李渊军队,吞并其势力。可惜天不遂遂人愿,在向李氏集团进军的途中,薛举不幸得急病去世。没了薛举作为主心骨统领势力,其他人与李唐集团相比不足一战。

就这样,李渊等人原本警惕的准备迎击薛军,却忽然得到意外之喜。没了薛举这个强大的对手,李氏父子一路高歌,扫清其他障碍,一举称霸天下。

标签: 薛举

更多文章

  • 李渊在攻下长安后不直接称帝,跟西秦霸王薛举有关系吗?

    历史人物编辑:历知久事标签:薛举

    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施暴政,贪图享乐,导致群雄并起,各路英雄逐鹿中原,都想夺得天下的霸主,最后李渊率先攻破长安城,成就了千秋霸业。但李渊初入长安时,并没有立即称帝,他先立隋炀帝的孙子代王杨侑为皇帝,自己则以辅政的名义把控朝政。为什么李渊不直接称帝呢?1、忠君的道德观念所影响儒家有云,君为臣纲,意思做

  • 苏威是隋文帝时期的重要大臣。此人虽然谨小慎微、明哲保身,但对于隋朝的建立

    历史人物编辑:工人小光哥标签:苏威

    苏威是隋文帝时期的重要大臣。此人虽然谨小慎微、明哲保身,但对于隋朝的建立和发展也立了不小的功劳。隋文帝在评价苏威优点时说,“苏威朝夕孜孜,志存远大,举贤有阙。”说到其缺点时说,“其性狠戾,不切世要,求名太甚,从己则悦,违之必怒,此其大病耳。”这就是说,苏威最大的缺点是秉性残暴,为人处事不合时宜,求名

  • 另类官二代苏威:堪称隋朝的亚当斯密,却接连被两代圣君弃用

    历史人物编辑:彭鉴之标签:苏威

    隋笔-(七)苏威“老子英雄儿好汉”,这句话在魏晋南北朝的历史上可谓是金玉良言。因为在那个“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年代,做高官的充要条件就是老爹是高官。这一制度,我们称其为士族门阀制度,它贯穿了从东汉中后期到隋朝的五百余年的中国历史。士族门阀制度被今人几乎批得一无是处,因为它是赤裸裸的关系和裙带制

  • 一代贤相褚遂良最终却在他乡郁郁而终,因为他做错了三件事

    历史人物编辑:星羽文史录标签:褚遂良

    导语:贞观之治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而说到贞观之治相信很多人第一时间都会想到李世民和魏征这对君臣间的故事。不过除此之外,贞观之治的背后还有很多其他臣子的贡献,褚遂良便是其中之一。说到褚遂良,相信很多的人都很熟悉,毕竟他在书法上有着很高的造诣,我们现在也随处可见他的字帖。不过事实上除了书法家这个身份

  • 武则天一生心狠手辣,临终前却还记挂着褚遂良,专门下诏为他平反

    历史人物编辑:飞碟历史说标签:褚遂良

    唐朝女皇武则天当年立后的时候,朝中大把人反对。因为这个女人来路不正,且心思狠毒,野心勃勃。在唐高宗时期,好多大臣都是跟随唐太宗李世民打天下的开国大臣,对李唐江山忠心耿耿。武则天身份特殊,曾是太宗皇帝后宫的才人,差点就被殉葬了,自请去感业寺出家为尼,本来这事就过去了,她只是一粒卑微的尘埃,谁都不会记起

  • 穷书生得病将死,一陌生貌美女子把他救活后说:唐朝时你叫褚遂良

    历史人物编辑:刘倩爱历史标签:褚遂良

    一、历史上的褚遂良贞观时期,出现了许多名臣,褚遂良便是其中之一。褚遂良本来在李世民的死对头薛举手下当一小官:通事舍人,掌管个诏书啥的,毫不起眼。因为薛举实在太牛,此人号称隋末时期的“西楚霸王”。《旧唐书》载:(薛举)容貌瑰伟,凶悍善射,骁武绝伦,家产巨万,交结豪猾,雄于边朔。公元618年,薛举在浅水

  • 武则天一生心狠手辣,临终前却还惦记褚遂良,专门下诏为他平反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建标签:褚遂良

    帝王之路,往往是无数鲜血铺就的。名正言顺的嫡长子即位,都要经历一番血雨腥风,更何况后宫之主执掌天下呢?从一个先皇的才女,再到最后登上帝位,成为中国唯一一位女皇帝,只有远超于常人的才能与气魄才能完成这一逆袭。然而这位心狠手辣的女皇武则天,却在人生最后的时光,为一个人平冤昭雪,这个人是谁你?就是她曾一路

  • 褚遂良、李百药和杜暹这些唐朝名臣,对唐朝产生了哪些正向引导?

    历史人物编辑:梦中C标签:褚遂良

    文|聪聪编辑|聪聪前言在唐朝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中,褚遂良、李百药和杜暹是三位杰出的代表,他们在唐朝的政治和文化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名臣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感人的故事。唐朝名臣褚遂良褚遂良,字孟兴,唐代开元年间进士,他是唐朝中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被誉为“开元之中,第一名臣”。褚遂良

  •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记》用笔清瘦劲健,诸家皆推崇,尤以米芾为甚

    历史人物编辑:味美乡里标签:褚遂良

    你好,欢迎来到“维知书法”,我们今天来聊聊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记》。褚遂良的书法初学虞世南、欧阳询,得温润清雅的风致。晚师王羲之,夺晋人笔意,又能掺入隶法,笔势飘然飞动,活泼可爱,有人称他书法有“兼人之才,而作字或不居一体”。古人在书法史上,对褚遂良的评价一直很高,甚至超过其他三家。张怀瓘《书断》盛

  • 褚遂良反对立武为后的背后是一声叹息

    历史人物编辑:司明岩标签:褚遂良

    古往今来,忠臣始终都为人们所景仰所称道。褚遂良为了李唐王朝的兴隆,在唐太宗时曾尽心尽力,接受太宗嘱托后又对高宗李治倾心相助,甚至达到了忘我、无我的地步,因不愿让高宗有可能担当杀死亲舅父和功臣的恶名,甘愿自己冒死相谏。这种无私的忠诚,让后人感叹不已。人们之所以赞美忠贞,正是因为忠贞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