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渊在攻下长安后不直接称帝,跟西秦霸王薛举有关系吗?

李渊在攻下长安后不直接称帝,跟西秦霸王薛举有关系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知久事 访问量:4393 更新时间:2024/1/6 22:21:18

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施暴政,贪图享乐,导致群雄并起,各路英雄逐鹿中原,都想夺得天下的霸主,最后李渊率先攻破长安城,成就了千秋霸业。但李渊初入长安时,并没有立即称帝,他先立隋炀帝的孙子代王杨侑为皇帝,自己则以辅政的名义把控朝政。

为什么李渊不直接称帝呢?

1、忠君的道德观念所影响

儒家有云,君为臣纲,意思做臣子的要完全服从皇帝。也就是说臣子必须忠于皇帝,忠于国家,这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政治道德,也是君主控制臣子的一条重要准则,臣子一旦违抗皇命,那么就会遭受舆论的谴责。

如果过早的称帝,就在道德上站不住脚,这种道德观念对窦建德这种江湖草莽其实还好,但是对李渊这种大隋官员还是很有影响的。古人讲究名正言顺,一旦道德上不能让人接受,就等于人为的增加成功难度。因此哪怕天时地利,但是人不和也会很难成功,因为大家都不信服,就说永乐帝朱棣哪怕他的功绩再高也没用,直到现在我们都说他是篡位,因为名不正言不顺,人们的思维里他根本就不是合法的正统皇帝。

据《资治通鉴》记载:唐公举义兵,匡帝室。

所以李渊占据长安,拥立代王杨侑做皇帝,推杨广为太上皇,他没有公开推翻隋朝他还是隋朝的大臣,如果此时称帝,无异于和那些还忠于隋朝的势力决裂,这没有必要。

2、避免自己成为众矢之地

皇帝是秦始皇专门起的一个名词,取自三皇五帝,代表着人世间最高的位置。那时的李渊不想称帝,其实就是并不想率先成为各方群雄的矛盾焦点。他这么做更多的是想先铲除自己的竞争者,等到局势稳定再登基称帝,他其中一个目标就是西秦霸王薛举

为什么将西秦霸王专门提出来呢?很多人都只记得西楚霸王项羽,而薛举闻所未闻,但是一提起薛举,唐太宗李世民可是内心有点发怵的,因为在他心目中,薛举是他戎马生涯中最可怕的对手。

隋朝末年薛举以甘肃兰州为都城,建立了西秦国,称自己为西秦霸王。据记载薛举魁梧雄壮,骁勇善战,并且还十分有钱,所以他很快就从一位百姓,一跃成为西秦国王。他这个强劲的对手,无疑给李渊平添了许多烦恼,于是李渊派遣李世民率军攻打薛举。原以为凭借先前胜利的锋芒,能够一举攻破西秦国,结果没有想到,李世民率领的军队不敌薛举,节节败退,只好退守城池,等待援军。史书里记载说,这时的李世民生病了,是自己的手下人无能,轻敌冒进。

“会王疾,卧屯不出,而举数挑战。行军长史刘文静、殷开山观兵于高墌,恃众不设备,举兵掩其后,遂大败,死者十六,大将慕容罗睺、李安远、刘弘基皆没。王还京师,举拔高墌,仁杲进逼宁州。”

但不管怎么说李世民经历了自己人生最大的一次失利,作为战神的秦王,这一辈子打了多少恶仗,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都败在自己的手下,只有这次的失败让他记忆深刻。初战的胜利,极大的鼓舞了薛举拿下长安城的信心,于是他与部下整顿兵马,并计划三个月攻破长安。

可偏偏天不遂人愿,就在出征的前夕,薛举一病不起无法指挥军队作战,没有了薛举挂帅的西秦国士兵,不敌李世民的军队,几个月以后薛举与西秦国就一起消失了,可谓是造化弄人啊。因此如果西秦霸王薛举还在的话,后面是不是唐朝还真的不好说。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李渊不直接称帝跟薛举还真的有很大的关系。

李渊知道一旦自己称帝,就代表要和所有的人拼个你死我活。这方面,李渊还是很低调的。据说李渊在太原起兵之初给瓦岗李密写的信就很低调,说自己没有称帝之心,如果李密有想法,他愿意真心奉戴。

李渊率先攻入长安,不着急称帝,以退为进,才是大智慧!

标签: 薛举

更多文章

  • 苏威是隋文帝时期的重要大臣。此人虽然谨小慎微、明哲保身,但对于隋朝的建立

    历史人物编辑:工人小光哥标签:苏威

    苏威是隋文帝时期的重要大臣。此人虽然谨小慎微、明哲保身,但对于隋朝的建立和发展也立了不小的功劳。隋文帝在评价苏威优点时说,“苏威朝夕孜孜,志存远大,举贤有阙。”说到其缺点时说,“其性狠戾,不切世要,求名太甚,从己则悦,违之必怒,此其大病耳。”这就是说,苏威最大的缺点是秉性残暴,为人处事不合时宜,求名

  • 另类官二代苏威:堪称隋朝的亚当斯密,却接连被两代圣君弃用

    历史人物编辑:彭鉴之标签:苏威

    隋笔-(七)苏威“老子英雄儿好汉”,这句话在魏晋南北朝的历史上可谓是金玉良言。因为在那个“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年代,做高官的充要条件就是老爹是高官。这一制度,我们称其为士族门阀制度,它贯穿了从东汉中后期到隋朝的五百余年的中国历史。士族门阀制度被今人几乎批得一无是处,因为它是赤裸裸的关系和裙带制

  • 一代贤相褚遂良最终却在他乡郁郁而终,因为他做错了三件事

    历史人物编辑:星羽文史录标签:褚遂良

    导语:贞观之治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而说到贞观之治相信很多人第一时间都会想到李世民和魏征这对君臣间的故事。不过除此之外,贞观之治的背后还有很多其他臣子的贡献,褚遂良便是其中之一。说到褚遂良,相信很多的人都很熟悉,毕竟他在书法上有着很高的造诣,我们现在也随处可见他的字帖。不过事实上除了书法家这个身份

  • 武则天一生心狠手辣,临终前却还记挂着褚遂良,专门下诏为他平反

    历史人物编辑:飞碟历史说标签:褚遂良

    唐朝女皇武则天当年立后的时候,朝中大把人反对。因为这个女人来路不正,且心思狠毒,野心勃勃。在唐高宗时期,好多大臣都是跟随唐太宗李世民打天下的开国大臣,对李唐江山忠心耿耿。武则天身份特殊,曾是太宗皇帝后宫的才人,差点就被殉葬了,自请去感业寺出家为尼,本来这事就过去了,她只是一粒卑微的尘埃,谁都不会记起

  • 穷书生得病将死,一陌生貌美女子把他救活后说:唐朝时你叫褚遂良

    历史人物编辑:刘倩爱历史标签:褚遂良

    一、历史上的褚遂良贞观时期,出现了许多名臣,褚遂良便是其中之一。褚遂良本来在李世民的死对头薛举手下当一小官:通事舍人,掌管个诏书啥的,毫不起眼。因为薛举实在太牛,此人号称隋末时期的“西楚霸王”。《旧唐书》载:(薛举)容貌瑰伟,凶悍善射,骁武绝伦,家产巨万,交结豪猾,雄于边朔。公元618年,薛举在浅水

  • 武则天一生心狠手辣,临终前却还惦记褚遂良,专门下诏为他平反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建标签:褚遂良

    帝王之路,往往是无数鲜血铺就的。名正言顺的嫡长子即位,都要经历一番血雨腥风,更何况后宫之主执掌天下呢?从一个先皇的才女,再到最后登上帝位,成为中国唯一一位女皇帝,只有远超于常人的才能与气魄才能完成这一逆袭。然而这位心狠手辣的女皇武则天,却在人生最后的时光,为一个人平冤昭雪,这个人是谁你?就是她曾一路

  • 褚遂良、李百药和杜暹这些唐朝名臣,对唐朝产生了哪些正向引导?

    历史人物编辑:梦中C标签:褚遂良

    文|聪聪编辑|聪聪前言在唐朝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中,褚遂良、李百药和杜暹是三位杰出的代表,他们在唐朝的政治和文化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名臣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感人的故事。唐朝名臣褚遂良褚遂良,字孟兴,唐代开元年间进士,他是唐朝中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被誉为“开元之中,第一名臣”。褚遂良

  •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记》用笔清瘦劲健,诸家皆推崇,尤以米芾为甚

    历史人物编辑:味美乡里标签:褚遂良

    你好,欢迎来到“维知书法”,我们今天来聊聊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记》。褚遂良的书法初学虞世南、欧阳询,得温润清雅的风致。晚师王羲之,夺晋人笔意,又能掺入隶法,笔势飘然飞动,活泼可爱,有人称他书法有“兼人之才,而作字或不居一体”。古人在书法史上,对褚遂良的评价一直很高,甚至超过其他三家。张怀瓘《书断》盛

  • 褚遂良反对立武为后的背后是一声叹息

    历史人物编辑:司明岩标签:褚遂良

    古往今来,忠臣始终都为人们所景仰所称道。褚遂良为了李唐王朝的兴隆,在唐太宗时曾尽心尽力,接受太宗嘱托后又对高宗李治倾心相助,甚至达到了忘我、无我的地步,因不愿让高宗有可能担当杀死亲舅父和功臣的恶名,甘愿自己冒死相谏。这种无私的忠诚,让后人感叹不已。人们之所以赞美忠贞,正是因为忠贞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 褚体楷书难学?二十八幅动图,教你写好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历史人物编辑:王梓浩标签:褚遂良

    褚遂良的楷书在中国书法史上拥有重要地位,褚遂良虽未被后世列入到“楷书四大家”之中,但其书的艺术水平与欣赏价值却足以与所谓的“楷书四大家”相媲美,其所独具的灵动飘逸之超群气质更是死守法度的欧、颜、柳楷书所不具备的。褚遂良的那些代表之作,被誉为是有志于写好楷书者所不可不学的经典法帖,从丰富笔法、感受楷书